氮掺杂论文_易文洁,陈宪宏,朱裔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掺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墨,亚铁,纳米,官能团,格林,异丁烯,脱氧核糖核酸。

氮掺杂论文文献综述

易文洁,陈宪宏,朱裔荣[1](2019)在《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电极材料存在比电容小、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采用异质成核合成路径制备了新型的碗状空心碳微球,进一步以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高性能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对碗状空心碳微球和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氮掺杂对碗状空心碳微球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对碗状空心碳微球的电化学性能有显着的改善,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的比电容(235.5 F/g)远高于碗状空心碳微球的比电容(121.0 F/g),此外,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在3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次后,其比电容保持率为78.3%。(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2](2019)在《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高活性析氧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和后煅烧法制备了一种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催化剂材料。通过SEM、TEM、XRD和XPS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与表征。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的测试证明催化剂NiFe-N-CNF-2具有优越的OER性能(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0. 4 V),甚至可以媲美商业RuO_2催化剂。该方法为制备低成本和高活性析氧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黄炳铨,周铁戈,吴道雄,张召富,李百奎[3](2019)在《空位及氮掺杂二维ZnO单层材料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轨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带缺陷的二维类石墨烯结构的ZnO(graphenelike-ZnO,g-ZnO)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磁性性质和吸收光谱性质.研究的缺陷类型包括锌原子空位(VZn_g-ZnO)、氧原子空位(VO_g-ZnO)、氮原子取代氧原子(NO_g-ZnO)和表面吸附氮原子(N@g-ZnO).研究发现:NO_g-ZnO体系和N@g-ZnO体系形变较小,而空位体系会引入较大的形变;g-ZnO本身无磁矩,引入Zn空位后,VZn_g-ZnO体系总磁矩为2.00μB;VO_g-ZnO体系无磁矩,但N掺杂后的NO_g-ZnO体系和氮吸附的N@g-ZnO体系的总磁矩分别为1.00μB和3.00μB.利用掺杂体系的局域对称性和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杂质能级和磁矩的产生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光吸收曲线得知,引入空位缺陷或者N原子掺杂,可以有效增强g-ZnO单层材料的光吸收性能.研究结果对系统地理解g-ZnO及其缺陷模型的性质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发展基于g-ZnO的纳米电子器件和光催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4期)

李亮君,蔡胤鑫,蔺亚洲,周媛[4](2019)在《氮掺杂型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对Cr~(6+)和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量子点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相比于普通的石墨烯量子点,氮掺杂型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含氧官能团丰富、细胞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文所阐述的研究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合成氮掺杂型石墨烯量子点的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N-GQDs量子点在水样中对于Cr~(6+)离子含量的检测方式进行探究;同时,研究了还原性的Cr~(6+)离子与合成的N-GQDs量子点协同作用检测血液当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赵挥,翁晨晨,任金涛,葛丽,刘玉萍[5](2020)在《有机膦酸盐衍生的氮掺杂的磷酸钴/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作为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探索高效的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来替代商业Pt/C迫在眉睫.其中,报道比较多的是具有钴基活性物种和氮掺杂碳的复合材料例如Co-N_x-C, Co_3O_4/GO, Co-N/CNT等,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性、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与其他钴基催化剂相比,磷酸钴由于其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多功能的优良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及储能等领域,在电催化方面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磷酸基团不仅可以充当质子受体,也会诱导局部钴原子的几何结构发生扭曲,从而有利于水分子的吸附并促进析氧反应的发生.此外,磷酸钴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氧还原活性.尽管磷酸钴电催化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磷酸根有利于质子传输,但是其导电性很差,不利于电荷的转移和传输,使得其电催化活性不高.将磷酸钴和导电碳材料复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磷酸钴在碱性溶液中并不稳定,极大限制了其在电催化氧还原中的应用.金属有机膦酸盐是一类包含金属离子和有机膦酸配体的杂化材料,通过简单的焙烧便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金属无机磷酸盐,并且在焙烧过程中氮掺杂的碳也会原位产生,并包覆在磷酸钴的表面,使得其导电性和催化活性大大提高.为此,本研究组制备了有机膦酸钴衍生的磷酸钴和氮磷掺杂的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并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和析氧反应,所得到的材料导电性和稳定性良好,然而,该催化剂的表观活性与商业Pt/C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使用有机膦酸钴作为前驱体对活性的影响也不甚清楚.因此,本文采用含氮的有机膦酸配体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EDTMPS)为磷源制备了氮掺杂的磷酸钴/碳纳米管杂化材料(CoPiC-N/CNT-3),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良好,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不同因素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XRD和TEM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磷酸钴(CoPiC)为Co_2P_2O_7物相,与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制备得到的CoPi相比,CoPiC的表面有石墨化碳层的存在, EDS图谱表明, Co, P, C, N均匀地掺杂到复合材料的骨架结构中.Raman光谱结果表明,石墨化碳层的存在和适量的碳纳米管的引入均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并提高了导电性,而氮掺杂导致其缺陷位点增多.XPS结果进一步表明,有机膦酸钴可以作为前驱体可制得氮掺杂的磷酸钴/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电催化反应测试表明, CoPi C-N/CNT-3的氧还原活性与商业Pt/C相当,其遵循的是4电子的反应路径,而且抗甲醇氧化能力和稳定性均优于Pt/C.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1)磷酸钴颗粒与氧化碳纳米管的协同作用可以显着增强氧还原催化活性,引入的碳纳米管可以克服磷酸钴导电性差的缺陷;(2)磷酸钴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使得可以充分利用催化剂的活性位点;(3)氮掺杂可以调变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善催化活性;(4)石墨化碳层的存在可以改善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电子转移并可以保护磷酸钴颗粒在催化氧还原反应过程中不被电解液腐蚀.可见,所制有机膦酸衍生的氮掺杂的磷酸钴/碳纳米管杂化材料有望替代Pt/C催化剂,并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2期)

赵永男,吴倩倩,高海燕,王宇萌,张李安妮[6](2019)在《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亚铁锂(Li2FeSiO4)的容量和倍率性能,以酒石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复合材料(NCLFS),通过元素分析、XRD、SEM、拉曼光谱、XPS、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LFS复合材料由平均粒径为23 nm的Li2FeSiO4纳米晶组成,较小的粒径能够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率;N的引入,提高了NCLFS材料的电导率;与无尿素掺杂的CLFS材料相比,NCLFS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0.2 C放电倍率下,放电比容量高达223.2 mA·h/g(相当于1.34Li+),循环100周后仍能保持192.9 mA·h/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易志杰,刘家旭,邵庆益,张娟[7](2019)在《硼氮掺杂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硼氮掺杂下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形成能、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对掺杂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具有硼氮成对的结构相对于单种类原子掺杂更稳定,同样具有在纳米带边缘非对称硼氮掺杂的结构较对称掺杂更稳定.硼氮掺杂能显着改变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对边缘加氢数量不同的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有完全相反的影响.本文发现了两种通过硼氮掺杂具有自旋现象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贾丽丛,康凯,马新颜,牛凌梅,马莉[8](2019)在《以发夹脱氧核糖核酸/氮掺杂石墨烯/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土壤、水和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用氮掺杂石墨烯(NG)和发夹脱氧核糖核酸(HDNA)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先取1.0g·L~(-1)氮掺杂石墨烯溶液5.0μL,滴在GCE表面,晾干后得NG/GCE。然后取5.0μmol·L~(-1) HDNA溶液10.0μL,滴于NG/GCE表面,在4℃冰箱中孵育2h。应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NG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百草枯在上述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0.1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8.0)中,百草枯在电位-0.523V处有一明显的还原峰,且在所研制的修饰电极上的电流响应值(21.08μA)比在GCE上的电流响应值(2.102μA)高。百草枯的浓度在6.0×10-8~4.0×10-5 mol·L~(-1)内与其对应的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6×10-8 mol·L~(-1)。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土壤、水及小鼠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以土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1.7%~107%。(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彭鹏,刘洪涛,武斌,汤庆鑫,刘云圻[9](2019)在《氮掺杂石墨烯的p型场效应及其精细调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因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在过去十年受到广泛重视。得益于石墨烯研究的繁荣,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最常见的衍生物,近年来也获得广泛的研究。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以通过高温退火还原得到光电性质都类似石墨烯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而且因其结构中存在羧基、羰基和羟基等含氧基团,为石墨烯的性能调控提供了可能。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引入外来原子比如氮原子来调控石墨烯的化学催化和光电性质。然而至今在氮掺杂石墨烯的研究中,氮的类型和所处化学环境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而这会影响石墨烯后续的电学和催化应用。因此,合成特定类型的氮掺杂石墨烯并研究其对后续应用的影响是必要的。我们通过氧化石墨烯和邻芳基二胺的希夫碱缩合反应成功合成了吡嗪和吡啶氮掺杂石墨烯,研究了氮的类型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影响。吡嗪氮掺杂的石墨烯表现出弱的n型掺杂,而强吸电子的叁氟甲基基团的引入,会让吡嗪氮掺杂的石墨烯由弱n型掺杂转变为明显的p型掺杂。当在吡嗪氮中同时引入吡啶氮时,石墨烯也表现为弱的p型掺杂。因此,石墨烯的性能可以通过控制吸电子基团和掺杂不同类型的氮来实现精细调控,从而为石墨烯的应用提供更多潜在可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康,刘大永,王希涛,石春杰[10](2019)在《氮掺杂炭颗粒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炭材料作为低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文中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炭源,叁聚氰胺为氮源,采用海藻酸铵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活性炭颗粒。采用氮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IR)、X射线电子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热重(TG)等方法对氮掺杂活性炭颗粒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分析了失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掺杂量的提高颗粒强度降低,RAC-N(1%)的平均孔径与孔容相对较高;RAC-N(1%)的异丁烷转化率与异丁烯选择性相对较高,反应490 min后分别为20%与94%;相比未掺杂活性炭颗粒,氮掺杂活性炭颗粒的异丁烷脱氢性能提高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氮掺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后煅烧法制备了一种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催化剂材料。通过SEM、TEM、XRD和XPS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与表征。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的测试证明催化剂NiFe-N-CNF-2具有优越的OER性能(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0. 4 V),甚至可以媲美商业RuO_2催化剂。该方法为制备低成本和高活性析氧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掺杂论文参考文献

[1].易文洁,陈宪宏,朱裔荣.氮掺杂碗状空心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9

[2].刘江涛,姜志浩,张传玲.镍铁合金纳米颗粒嵌入氮掺杂碳纳米纤维高活性析氧催化剂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黄炳铨,周铁戈,吴道雄,张召富,李百奎.空位及氮掺杂二维ZnO单层材料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轨道分析[J].物理学报.2019

[4].李亮君,蔡胤鑫,蔺亚洲,周媛.氮掺杂型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对Cr~(6+)和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探究[J].天津化工.2019

[5].赵挥,翁晨晨,任金涛,葛丽,刘玉萍.有机膦酸盐衍生的氮掺杂的磷酸钴/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作为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6].赵永男,吴倩倩,高海燕,王宇萌,张李安妮.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7].易志杰,刘家旭,邵庆益,张娟.硼氮掺杂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贾丽丛,康凯,马新颜,牛凌梅,马莉.以发夹脱氧核糖核酸/氮掺杂石墨烯/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土壤、水和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9].彭鹏,刘洪涛,武斌,汤庆鑫,刘云圻.氮掺杂石墨烯的p型场效应及其精细调控(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10].王康,刘大永,王希涛,石春杰.氮掺杂炭颗粒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被激光切割后的金刚石试样Figure3-1:...一些电子辐照金刚石的吸收光谱及PL光...金刚石中NV-中心的振动结构(a)样品NDG-1在6MKOH中,以不同的扫...(a)样品NDG-1的恒流充放电测试;(...氮掺杂石墨烯(NGD-1)的明场ST...

标签:;  ;  ;  ;  ;  ;  ;  

氮掺杂论文_易文洁,陈宪宏,朱裔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