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推动产业新城发展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PPP模式推动产业新城发展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论文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动力不足而发展增速放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背景下,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产业新城综合开发式建设有助于推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双重目标的实现。但政府难以独立完成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需要考虑对接可发挥市场优势的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业新城在规划、规模、成本、激励等方面的高效运作,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产业新城PPP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性子项目与公益性子项目边界不清晰、回报机制存在合规性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期实现产业新城PPP模式实践与政策的"良性共振",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论文目录

  • 一、引言
  • 二、引入PPP模式对产业新城发展的作用
  •   (一)规划效应
  •   (二)规模效应
  •   (三)成本效应
  •   (四)激励效应
  • 三、国内PPP助力产业新城发展的现状
  •   (一)市场进入退出壁垒高
  •   (二)有限运营商在竞争中共生
  •   (三)实际运作中体现为建设开发型和产业开发型两种类型
  • 四、产业新城PPP模式的现存问题
  •   (一)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打包”的边界界定不清晰
  •     1.立项阶段论证粗略,难以对项目实施形成硬约束。
  •     2.判断子项目间是否存在“实质性联系”的标准缺位。
  •   (二)回报机制存在合规风险
  •   (三)不合理、不到位的风险控制会强化产业新城项目固有的高风险特征
  • 五、优化产业新城PPP模式的政策建议
  •   (一)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     1.明确公益性为项目的主导属性,合理匹配产业发展要素,使经济性与公益性互为支撑。
  •     2.摒弃“重建设、轻运营”思维,从提升运营效果和推动产业发展上谋求绩效。
  •     3.创新项目操作流程,提高前期论证的水平和效果。
  •   (二)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
  •     1.合理确定项目合作内容和投资规模,减少不合理打包项目。
  •     2.用好滚动开发的投资时差,为下期投入留出“余量”。
  •     3.以土地作价入股,减轻政府的整体支出压力。
  •     4.探索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规使用于PPP项目的途径。
  •   (三)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     1.鼓励产业开发类项目的发展。
  •     2.重视项目规划的设计和执行。
  •     3.强化绩效考核,降低委托代理下社会资本的“越位”“缺位”风险。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贾康,吴昺兵

    关键词: 模式,产业新城,回报机制,风险分担

    来源: 经济纵横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 F283;F124

    DOI: 10.16528/j.cnki.22-1054/f.201912025

    页码: 25-32+2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780K

    下载量: 42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PPP模式推动产业新城发展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