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共性论文_张云秋,晁代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共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共性,语言,类型,认知,藏语,英汉,瑶族。

语言共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秋,晁代金[1](2019)在《儿童句法怎样生长:基于语言共性的习得模式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语言共性并通过儿童最初产出的词类、形态手段、论元结构、关系小句化等数据来寻找儿童句法生长的描写框架。认为跨语言儿童句法生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可以通过语序共性和形态共性来描写;特定句法系统中某些成分的优先习得与这些成分属于绝对共性成分有关;而某些特定的句法结构的生长特征可以从蕴含共性来预测,即儿童对具有蕴含共性句法项目的习得会遵循蕴含共性等级序列,在蕴含共性等级序列中越靠前的越优先习得,反过来越靠后的越较晚习得。基于语言共性的早期句法习得观可以兼顾早期句法生长的共性和差异,避免天赋论无法解释的参数化次序问题和建构论无法解释的生长一致性问题,进而追求早期儿童句法发展的简单而统一的描写模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金海月[2](2019)在《景颇语助词e~(31)与朝鲜语助词e的对比——兼谈如何认识跨语系语言的类型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景颇语助词e31与朝鲜语助词e语音基本相同,语义及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不少共性。其共性表现有四:1.二者兼表处所、对象、时间、添加或累计义; 2.所依赖的名词都有从实向虚发展的过程; 3.二者属后置助词,通常与名词一起在谓语前做状语; 4.二者均具有一定的能产性。景颇语与朝鲜语的处所格助词语音相近是偶然现象,两种语言距离较远,不可能存在语言接触。两种语言的跨度很大,但可以看到跨语系语言也存在语言共性。语义发展的共性,一是由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的相同或相近而决定,二是词汇自身演变特点而决定。词汇没有同源的语言,语法也会有共性。跨语系语言之间语法类型共性,是由基本语法特点相同或相近而决定。景颇语与朝鲜语同样是具有黏着性特点的SOV语言,然而景颇语黏着性不及朝鲜语,因此两种助词的功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任思玮[3](2019)在《辩证分析王澍与马岩松建筑作品的共性与建筑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与探究当代中国以"山水城市"为设计概念并追求现代民族建筑特色的两位建筑师——王澍与马岩松在建筑设计与实践上存在的共同特征与建筑语言。文章第一部分以两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宁波历史博物馆与哈尔滨大剧院为例,分别从建筑环境关系与空间关系两方面分析他们作品的存在的共性。第二部分则总结二者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建筑语言,并以二者的其他作品为例,对其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批判性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于秀金,金立鑫[4](2019)在《认知类型学:跨语言差异与共性的认知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张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走向融合,倡导建立一个新的语言学分支——认知类型学,以顺应语言研究的需要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文章阐述了认知类型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以及部分研究成果。认知类型学整合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理论假设的优势和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特定参数分布描写的优势,以认知概念空间或认知类型和跨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为基点,解释跨语言在形—义对应关系上的规律,以期使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能够在认知类型学的理论框架下得到更好的阐释。(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小青[5](2018)在《浅谈瑶族服饰语言与现代时尚审美的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间有联系,但更多的是有着自身的民族特性。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衣食住行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他们的服饰,瑶族服饰绚丽多姿,是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服饰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瑶族服饰的特点,探索瑶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3期)

王海兰,宁继鸣[6](2018)在《政府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的共性:坚持与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国际传播是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全球化时代一国践行国际道义的重要方式和路径。政府是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和支撑力量。梳理各国政府推动语言传播的历史发现,各国政府基本坚持了传播战略上的明确性和一致性,传播策略上的适应性与相对灵活性,传播范围上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的内外联动性,同时顺应国际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需求,在传播基础、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不断调整。(本文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罗思明,王文斌,王佳敏[7](2018)在《英汉时间词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基于较为丰富的语料探究英汉时间词的典型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并试图做出认知阐释。研究发现主要有四:1)英语时间词具有未来取向,汉语时间词具有过去取向,英汉语分属未来取向语言和过去取向语言;2)英语时间词具有精确表义取向,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表义取向,英汉语分属精确表义语言和模糊表义语言;3)英汉时间词遵循两条蕴含共性:未来取向∩精确表义;过去取向∩模糊表义;4)英汉时间词的典型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取决于其对"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认知模型的不同选择。(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邬德平[8](2018)在《英汉语言背后的“发·冠”文化共性——词汇理据之国俗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饰)、冠冕体现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衣着规范、社会习性甚至礼仪标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吸附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沉淀在发冠本体的同时也进入语言系统。因而,若英汉发冠文化存在共性,这些共性必然在各自语言中存在线索。文章主要从英汉发冠领域词汇入手,以文化语言学为方法,挖掘英汉发冠词汇背后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信仰共性,厘清它们的词源理据,并尝试为语言对比视角下词汇、文化界面研究建立小型研究范式。(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燕海雄[9](2018)在《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元音在中国境内汉藏语言音系中的分布具有类型学意义。从出现频率来看,/i/和/u/极为常见,/y/和/?/较为常见。从前高元音来看,/i/较之/y/更为常见;从后高元音来看,/u/较之/?/更加常见。高元音与辅音韵尾的结合能力具有倾向性共性,鼻音韵尾的组合能力最强,塞音韵尾的组合能力次之,而其他辅音韵尾的组合能力最弱。本文收集了95个中国境内汉藏语言中的高元音数据,统计出高元音在中国境内汉藏语言中的分布类型,探讨了高元音的特殊性质(比如长短、鼻化等)以及与其他音类之间的组合类型。(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邬德平,吴庸[10](2018)在《英汉服饰文化共性的语言表征及认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服饰类习语很多,它们或对等或近似或相关,然而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国俗信仰趋向一致。基于前人研究,文章对服饰领域的跨文化共性系统梳理后将其分为四类,并详细列举各类在两种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语言间的对等性和差异性。最后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在文化为总范畴的视野下构建了隐转喻套迭模型对这些英汉习语表达共性的概念化动因和生成理据作统一解释,以期对英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解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语言共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景颇语助词e31与朝鲜语助词e语音基本相同,语义及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不少共性。其共性表现有四:1.二者兼表处所、对象、时间、添加或累计义; 2.所依赖的名词都有从实向虚发展的过程; 3.二者属后置助词,通常与名词一起在谓语前做状语; 4.二者均具有一定的能产性。景颇语与朝鲜语的处所格助词语音相近是偶然现象,两种语言距离较远,不可能存在语言接触。两种语言的跨度很大,但可以看到跨语系语言也存在语言共性。语义发展的共性,一是由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的相同或相近而决定,二是词汇自身演变特点而决定。词汇没有同源的语言,语法也会有共性。跨语系语言之间语法类型共性,是由基本语法特点相同或相近而决定。景颇语与朝鲜语同样是具有黏着性特点的SOV语言,然而景颇语黏着性不及朝鲜语,因此两种助词的功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共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秋,晁代金.儿童句法怎样生长:基于语言共性的习得模式构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金海月.景颇语助词e~(31)与朝鲜语助词e的对比——兼谈如何认识跨语系语言的类型共性[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3].任思玮.辩证分析王澍与马岩松建筑作品的共性与建筑语言[J].中外建筑.2019

[4].于秀金,金立鑫.认知类型学:跨语言差异与共性的认知阐释[J].外语教学.2019

[5].张小青.浅谈瑶族服饰语言与现代时尚审美的共性[J].明日风尚.2018

[6].王海兰,宁继鸣.政府推动语言国际传播的共性:坚持与改变[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8

[7].罗思明,王文斌,王佳敏.英汉时间词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8].邬德平.英汉语言背后的“发·冠”文化共性——词汇理据之国俗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燕海雄.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

[10].邬德平,吴庸.英汉服饰文化共性的语言表征及认知机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语言共性库检索界面四大类不同的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类文章相关语种的比重分布统计类型学与汉语史研究基于“计算机与外语课程整合框架”的双...习语演进五律一论

标签:;  ;  ;  ;  ;  ;  ;  

语言共性论文_张云秋,晁代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