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李旭晖,梁志宏

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李旭晖,梁志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板栗品质,微量元素,有效态

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晖,梁志宏[1](2019)在《板栗产地长哨营乡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与pH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怀柔区长哨营乡的28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二乙叁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和电位法对土壤中的有效态铁、锌、锰含量和pH进行检测。通过t检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区之间有效态元素含量的差异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土壤pH与土壤中有效态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长哨营乡板栗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种植区的土壤中铁、锌、锰元素的有效态含量显着高于非板栗种植区(P<0.05),pH极显着低于非板栗种植区(P<0.01)。并且有效铁、锰与pH呈极显着的负相关(P<0.01),有效锌与pH呈显着负相关(P<0.05)。参照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划分,板栗种植区整体上铁、锰元素含量丰富,锌元素含量较丰富,其中七道梁的微量元素含量最为丰富。这表明,板栗种植区的弱酸性土壤中丰富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是促使长哨营板栗品质优良的因素之一,为长哨营板栗的宣传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长哨营乡的作物种植以及施肥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孟菁,孙喜军,吕爽,王安,王小荣[2](2019)在《西安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阐明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耕地土壤中的铁(Fe)、锰(Mn)、铜(Cu)、锌(Zn)4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Mn、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9.84、12.95、1.82、2.61 mg/kg,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较大幅度提升;土壤有效Fe、Mn、Cu含量在空间上均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效Zn属强度变异;土壤有效Fe、Cu、Z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土壤有效M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系数分析表明,有效Fe、Cu、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Mn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效Fe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南北含量高而中北部较低,土壤有效Cu的含量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有效Mn和Zn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总体来看,研究区Fe、Mn、Cu、Zn有效态含量整体较为丰富,绝大多数耕地土壤有效Fe、Mn、Cu、Zn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耕地中土壤微量元素较为缺乏,故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需采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郝晓洁,刘树超,吴君兰,徐燕萍,黄芹花[3](2019)在《闵行区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状况,以闵行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粮田和菜田土壤样本共170个,测定其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微量元素含量的丰缺状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粮田和菜田土壤中有效铜的平均含量相近,菜田土壤中有效锌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粮田,粮田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的平均含量则普遍高于菜田。闵行区粮田和菜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分别出现了17.5%和9.99%的极缺或缺乏现象,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均未出现极缺或缺乏现象。(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李晨曦[4](2019)在《南亚热带典型乡土树种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及有效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的4种典型乡土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米老排(Mytilaria osensis)人工林、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l)人工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Pia)人工林以及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0-20、20-40和40-60cm)采集土壤样品,主要分析相同土层不同林分间以及相同林分不同土层间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的差异,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该地区人工林营建的树种选择以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参考价值。主要结论有:(1)天然次生林土壤全量Zn均显着高于相同土层的4种乡土树种人工林(P<0.05),而相同土层的4种乡土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全量Cu、Fe和Mn没有明显差异。(2)天然次生林各土层的有效量Cu、Zn和Mn均表现高于4种乡土树种人工林的趋势,尤其是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0-20cm)有效量Cu、Zn和Mn均显着高于4种乡土树种人工林(P<0.05),而马尾松人工林在各土层均具有较高的有效量Fe。(3)5种研究林分中,仅火力楠人工林的土壤全量Cu和米老排人工林的全量Zn呈现出表层(0-20cm)显着高于底层(40-60cm)的特征(P<0.05)。5种研究林分的土壤有效量Fe具有表聚效应,且土壤表层有效量Fe显着高于底层(P<0.05);火力楠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有效量Zn显着高于底层,而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有效量Cu显着高于底层(P<0.05)。(4)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对研究林分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土壤pH值、含水率、全钾和速效钾均与土壤全量Mn呈极显着性相关(P<0.01),土壤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均与有效量Cu达显着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氮、氨氮和速效磷均与有效量Fe为显着相关,土壤全钾和速效钾与有效量Mn呈极显着相关,土壤pH值、含水率、全钾和速效钾与有效量Zn为极显着性相关(P<0.01)。(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世明[5](2019)在《香梨套种苜蓿显着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效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6期《苜蓿间套种对库尔勒香梨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作者叶尔兰·对山别克等)报道,通过在成龄库尔勒香梨林下进行苜蓿套种或清耕,比较分析在离树干的不同距离进行套种时果园土壤相关性状以及对香梨品质的影响。苜蓿套种和清耕果园内分别设离树干0.5、1.5 m以外采样区,测定苜蓿的地上生物量,0~9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乔依娜,刘洪斌[6](2019)在《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预测方法及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江津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 265个样点数据,加入种植制度和母岩类型数据,构建土壤微量元素的虚拟变量回归预测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定量分析了分类变量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加入种植制度和母岩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度高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效铁、锰、铜和锌变异的解释度分别提高了9.20%、38.99%、20.75%和29.96%,并且提高了对土壤有效铁的预测精度,但对提高土壤有效锰、铜和锌的预测精度作用不明显。土壤养分和种植制度是影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制度和母岩中,种植花椒、种植水稻和遂宁组发育的土壤对农田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2期)

吴梅青,李俊雅,陈丹[7](2019)在《莲子心中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莲子心药材中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为莲子心的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莲子心中有效成分莲心碱的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莲子心中微量元素铁(Fe)、锌(Zn)、锰(Mn)、铜(Cu)、铬(Cr)、镉(Cd)、铅(Pb)的含量,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莲心碱含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的微量元素有锌(Zn)和锰(Mn),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的微量元素有铬(Cr)。结论莲子心药材中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但确切结论还需进一步测定和进行量效关系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4期)

于保港,张田萌,李可力,王冲,邹春琴[8](2019)在《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Mn含量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型(R2为0.887和0.553),有效Cu含量为球状模型(R2为0.988),有效Zn含量为高斯模型(R2为0.977)。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和空间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Zn> Cu> Mn> Fe,Fe> Zn> Mn> Cu。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效Fe、Mn、Zn含量主要处于低水平,并且土壤有效Fe、Mn、Cu含量以片状分布为主,土壤有效Zn含量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pH间没有显着的相关,而土壤有效Cu含量则与土壤pH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总体而言,曲周农田土壤有效Fe,Mn,Zn含量相对较低,而有效铜含量相对较高。如果种植对铁锌敏感而且需求量相对较高的作物,应该考虑Fe、Zn肥的施用。(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曾青,明乐,李霞,谢明阳,郝中明[9](2019)在《南亚热带叁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的外来速生树种桉树、乡土阔叶树种红椎和乡土针叶树种马尾松3个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微量元素(Cu、Fe、Zn、Mn)全量及有效含量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cm、20-40cm、40-60cm)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椎林、马尾松林和桉树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均与土层没有显着相关性,且在各土层间的分布没有一致规律。相同土层不同树种人工林间,4种微量元素全量都大致表现出桉树林高于红椎林和马尾松林的趋势;除了有效Fe含量表现出马尾松林高于红椎林和桉树林外,其余3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均为桉树林最高。相同林分不同土层间,3种人工林的4种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均大致表现出土壤表层>中层>底层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本福,王宇奎,陈高航,何澎,韩晓哲[10](2018)在《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植烟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茶店子基地单元植烟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分布状况。[方法]采集64份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进行测定、分析,并按照肥力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土壤速效硼含量全部分布在极低—低,速效锌、速效锰含量处于低—中等,速效铜含量主要分布在中—高等,速效铁含量主要处于高—极高。海拔与土壤速效铁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pH与土壤速效铜呈显着负相关,与速效铁、速效锰呈极显着负相关。速效锌与速效铜、速效铁与速效锰呈极显着正相关,速效铜与速效铁、速效锰呈显着正相关。[结论]针对茶店子烟区硼、锌含量少,铁含量过高的现状,建议在生产上普遍补充硼,局部补充锌、锰,严格控制铁,同时,针对不同植烟土壤养分状况,采用不同的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方。(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3期)

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旨在阐明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耕地土壤中的铁(Fe)、锰(Mn)、铜(Cu)、锌(Zn)4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Mn、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9.84、12.95、1.82、2.61 mg/kg,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较大幅度提升;土壤有效Fe、Mn、Cu含量在空间上均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效Zn属强度变异;土壤有效Fe、Cu、Z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土壤有效Mn拟合的最优半方差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系数分析表明,有效Fe、Cu、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Mn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效Fe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南北含量高而中北部较低,土壤有效Cu的含量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有效Mn和Zn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总体来看,研究区Fe、Mn、Cu、Zn有效态含量整体较为丰富,绝大多数耕地土壤有效Fe、Mn、Cu、Zn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耕地中土壤微量元素较为缺乏,故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需采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旭晖,梁志宏.板栗产地长哨营乡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与pH的相关性[J].北方园艺.2019

[2].孟菁,孙喜军,吕爽,王安,王小荣.西安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郝晓洁,刘树超,吴君兰,徐燕萍,黄芹花.闵行区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调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9

[4].李晨曦.南亚热带典型乡土树种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及有效量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王世明.香梨套种苜蓿显着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效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J].中国果业信息.2019

[6].乔依娜,刘洪斌.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预测方法及影响因子定量分析[J].土壤.2019

[7].吴梅青,李俊雅,陈丹.莲子心中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9

[8].于保港,张田萌,李可力,王冲,邹春琴.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J].土壤通报.2019

[9].曾青,明乐,李霞,谢明阳,郝中明.南亚热带叁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特征[J].西部林业科学.2019

[10].刘本福,王宇奎,陈高航,何澎,韩晓哲.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植烟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有效态微量元素论文-李旭晖,梁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