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培养论文_王昭懿,张鲲,周丽媛,程娇,温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体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体,芽孢,真菌,杆菌,碳源,生物量,球茎。

液体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昭懿,张鲲,周丽媛,程娇,温凯[1](2019)在《提高液体培养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产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芽孢产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不同无机盐、pH值、装液量、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影响,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最优产孢培养基配方为无水氯化钙0.15 g,七水硫酸镁0.40 g,四水氯化锰0.40 g,硫酸氢二钾0.30 g;最优产孢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4%,优化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产率达72.1%。(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9期)

范冬茹,范瑞红,马珂,王丹丽[2](2019)在《木醋液对羊肚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肚菌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木醋液,观察其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醋液浓度为0.2%时,羊肚菌菌丝萌发速度较快,菌丝球及菌丝密度较大,且培养第8天时菌丝生物量大于其他处理组,比对照提高13.1%,因此0.2%为试验最适宜木醋液添加浓度。(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5期)

向倩倩,杨佳瑶,侯梓淇,杨宗岐,郭万里[3](2019)在《叁叶青毛状根的诱导及其液体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叁叶青毛状根的诱导和液体培养体系,采用发根农杆菌株系C58C1和ATCC15834进行毛状根的诱导,通过无菌叁叶青叶片预培养、浸染、共培养、筛选、形态和PCR鉴定等过程获得叁叶青毛状根根系,并对叁叶青毛状根和两年生块根总黄酮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C58C1能从叁叶青叶片诱导出毛状根,叁叶青毛状根在不添加生长素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其总黄酮含量约是2年生叁叶青块根的1/5。(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沈宇健,张蕾,景思佳,刘洋,张帆[4](2019)在《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7个维压时间的蒸汽爆破对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树枝进行预处理,并通过扫描电镜、木质素、纤维素、碳含量和有机氮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再将这8组猴樟水提物添加到樟芝Ganoderma camphoratum液体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总叁萜、总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爆破的预处理,猴樟树枝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扫描电镜图显示随着维压时间的增加,大的碎块断裂,逐渐呈现出许多小孔,且纤维素、木质素、碳和氮含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碳氮比却显着下降并在300 s时降到真菌培养基的理想水平25;同时证实蒸汽爆破预处理均可以促进樟芝液体培养产叁萜和多糖,最高值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80%和25.00%,其中当维压时间在300s时,总叁萜的含量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汽爆可破坏猴樟的表皮、纤维层,有效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提取,预示此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任钰,郭昊,杨海波,冯家勋[5](2019)在《樟芝产生叁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培养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一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的多年生蕈菌类,樟芝子实体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叁萜类化合物,但野生樟芝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的牛樟树树干腐朽的心材内壁和枯死倒伏的牛樟树表面,生长极其缓慢,很难获得,价格昂贵。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液体培养樟芝的菌丝体以产生叁萜类化合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樟芝产生叁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对樟芝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研究发现樟芝液体发酵产生叁萜类化合物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最佳浓度分别为100 g/L和9 g/L,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100.0,酵母提取物9.0,Mg SO_4·7H_2O 0.5,KH_2PO_41.0。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0,温度28℃,接种量10%(v/v),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樟芝液体发酵产生叁萜类化合物影响最大的叁个因素即碳源、氮源和培养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的叁种因素条件为:葡萄糖104.71 g/L,酵母提取物9.93 g/L,温度28.42℃。用优化的培养条件液体培养樟芝,其叁萜类化合物的产量达到391.45 mg/L,比优化前的产量223.39 mg/L提高了75.23%,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培养樟芝产生叁萜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一菲,于晓丹,田雪梅,王雪蔚,魏玉莲[6](2019)在《栎生桑黄和忍冬桑黄液体培养过程中发酵液抗氧化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是药用木生真菌资源中一个重要的属,但是该属仅有少数几个种类被用于人工栽培,且栽培面积较小。此外,桑黄孔菌属中大部分种类的药用功能仍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桑黄孔菌属近期新发表的新种栎生桑黄S.quercicola和关注度较低的忍冬桑黄S.lonicericol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它们液体培养过程中第2、4、6、8、10、12和14天的菌丝生物量以及发酵液的粗多糖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等12个抗氧化指标,对桑黄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定。2种桑黄真菌各选取一号菌株,其发酵液均表现出强抗氧化能力。相比之下,栎生桑黄的多糖、抗坏血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更高,而忍冬桑黄的多酚和黄酮含量更高。相应的,栎生桑黄和忍冬桑黄在其他一些抗氧化指标上也表现出强弱程度及出现时间的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桑黄孔菌属真菌的药用功能开发提供了新资源,为不同抗氧化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坤[7](2019)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 960液体培养法对结核杆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 960液体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及INH和RFP药物敏感结果的分析。方法在25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及76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实验结果中,以BD 960液体培养法为金标准,采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 960液体培养法对结核菌分枝杆菌的培养及对INH和RFP药物敏感结果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性。结果 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测得结核分枝杆菌238例、单敏感INH 65株、单敏感RFP 71株、同时敏感INH和RFP 60株。BD 960液体培养法测得结核分枝杆菌243例、单敏感INH 67株、单敏感RFP 77株、同时敏感INH和RFP 67株。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两法相符229例,符合率为90.16%(229/254);单敏感INH两法测定相符57例,符合率为75%(57/76);单敏感RFP两法测定相符70例,符合率为92.11%(70/76)。结论通过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 960液体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及INH和RFP药物敏感结果的分析,发现两者一致性较好。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为结核病的确诊及INH和RFP药敏检测提供更为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杰,许风国[8](2019)在《高产和高生物活性的铁皮石斛液体培养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野生铁皮石斛的定向诱导和逐步驯化,筛选适合液体悬浮生长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并对其ITS(内转录间隔区)和Rbcl进行分子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铁皮石斛原球茎快速生长的液体培养体系,对蛋白、多糖、醇浸出物、金属含量等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以1/2MS+2.0 mg/L KT(激动素)+0.5 mg/L NAA(萘乙酸)+2.5%蔗糖+0.6%甘露糖+30 g/L马铃薯提取物为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基,经5周液体培养,采收原球茎(318.3±22.5) g/L(鲜质量),平均生长率为(9.7±0.59) g/(L·d)(鲜质量),单个最大鲜质量为23.7 g,多糖含量为(19.09±1.05)%,醇浸出物含量为(37.82±3.50)%,蛋白质含量为42.51%,其中精氨酸含量高达19.23 mg/g,铅、镉、砷、汞、铜等金属含量远低于最高限定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该液体培养体系,可培育生产出高产和高生物活性的铁皮石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薇薇,兰进,陈向东,王贺祥[9](2019)在《一株抗病毒野生隐孔菌的鉴定及液体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株采自云南省的野生真菌进行菌丝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采用体外间接酶连免疫荧光法对隐孔菌菌丝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丝提取物具有抗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毒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隐孔菌最适液体培养条件和碳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26℃,pH 4~7,装液量为50 mL(250 mL叁角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黄豆饼粉。采用正交实验对隐孔菌最佳营养元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80 g/L葡萄糖、45 g/L黄豆饼粉、1 g/L K_2HPO_4·3H_2O、0.25 g/L MgSO_4·7H_2O。(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婕馨,蔡程山,高苏,方晔晨,赵国柱[10](2019)在《蛹虫草SOD高活性菌株筛选及液体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较为系统的蛹虫草液体发酵产SOD的培养条件。以4种来源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YCC-B、YCC-C、YCC-W、YCC-Y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和SOD活性为指标,筛选出SOD高活性菌株。之后优化SOD高活性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以生物量、SOD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率)、酶活力和比活力为测定指标,选取接种量、装液量和p H展开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经筛选,得到SOD高活性菌株为YCC-W。通过优化YCC-W的液体发酵条件,得出最佳组合为接种量4%,装液量100 m L/250 m L和p H 5. 5。SOD清除率可提高41. 17%,达到54. 84%; SOD酶活力可提高42. 04%,达到19. 74 U/m L;比活力可提高44. 23%,达到56. 34 U/mg。该研究提供了通过蛹虫草菌丝体发酵产SOD的方法,在替代传统动物血液获取SOD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系统优化发酵条件SOD活性得到显着提升,通过继续扩大实验规模,有望用于SOD的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液体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羊肚菌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木醋液,观察其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醋液浓度为0.2%时,羊肚菌菌丝萌发速度较快,菌丝球及菌丝密度较大,且培养第8天时菌丝生物量大于其他处理组,比对照提高13.1%,因此0.2%为试验最适宜木醋液添加浓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体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昭懿,张鲲,周丽媛,程娇,温凯.提高液体培养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产率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2].范冬茹,范瑞红,马珂,王丹丽.木醋液对羊肚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2019

[3].向倩倩,杨佳瑶,侯梓淇,杨宗岐,郭万里.叁叶青毛状根的诱导及其液体培养体系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9

[4].沈宇健,张蕾,景思佳,刘洋,张帆.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9

[5].任钰,郭昊,杨海波,冯家勋.樟芝产生叁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培养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6].王一菲,于晓丹,田雪梅,王雪蔚,魏玉莲.栎生桑黄和忍冬桑黄液体培养过程中发酵液抗氧化能力[J].菌物学报.2019

[7].陈坤.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与BD960液体培养法对结核杆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8].张杰,许风国.高产和高生物活性的铁皮石斛液体培养体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张薇薇,兰进,陈向东,王贺祥.一株抗病毒野生隐孔菌的鉴定及液体培养条件优化[J].食用菌学报.2019

[10].马婕馨,蔡程山,高苏,方晔晨,赵国柱.蛹虫草SOD高活性菌株筛选及液体培养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CRA-1释放...灵芝菌丝体的两阶段培养甲基化数据分析软件界面一20.25林/gmlA22处理后的A2抗性突变株...一7突变体M2898的表型Fig.2一7ThePheno...一8RT一PCR中所用引物位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液体培养论文_王昭懿,张鲲,周丽媛,程娇,温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