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_贾益纲,刘鹏程,伍国强,吴光宇,任文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体,单元,框架,有限元,结构,船闸,刚度。

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贾益纲,刘鹏程,伍国强,吴光宇,任文国[1](2019)在《楼板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侧屈服机制影响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叁级的两跨六层RC空间框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水平荷载增大框架梁端负弯矩和正弯矩区域的梁板由"全开间T形截面"整体抗弯分别向"叁梁"("T形翼梁"+两"梁间板带")抗弯模式和"T形翼梁抗弯"+两"梁间板膜抗拉"模式转变;楼板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影响明显,板顶钢筋对RC框架结构抗侧屈服机制影响最大,板底钢筋其次、楼板厚度次之。(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毛云雪[2](2018)在《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影响显着,准确分析现浇梁板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本文引入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此法对单柱失效的四层RC空间框架结构抗倒塌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其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叁种工况下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结构变形图、位移等值线图和位移云彩图等定性分析梁板柱协同抗倒塌过程与破坏形态,得到结构即将破坏时梁板相接处的撕裂破坏以及部分边框架梁明显的扭转效应。综合叁种工况下失效柱及相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定量分析梁、板、柱的竖向位移变化得到不同柱失效后梁板协同变形特点以及结构变形存在明显区域性规律。从叁种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在梁板协同作用下底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底层“九宫格平面”从X向划分(边柱X、Y双向划分)为6个关键截面,绘制叁种工况下Y(X)向梁板钢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具体分析柱失效后底层梁板协同受力情况;从与失效柱同层部分柱、与失效柱同轴线上部2-10层柱的两种荷载-轴力曲线图,分别得到在结构底层、在整个结构竖向基于梁板柱协同作用下的轴力重分配规律;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在坍塌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伍国强[3](2018)在《抗震性能目标和刚度特征值对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侧性能影响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剪力墙侧移刚度退化速率大于框架,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楼层剪力重分配现象客观存在而明显,且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特征值不同,楼层剪力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重分配程度也不相同。抗震性能设计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而关于抗震性能目标和侧移刚度特征值对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一、二道抗震防线抗侧机制综合影响的研究尚鲜有涉及。本文采用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考虑梁板柱墙空间协同效应,对一单层R.C框架-剪力墙空间结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模拟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基于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能较好地模拟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侧性能。本文设计出叁组不同刚度特征值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弹性楼层剪力分担比例分别为13%左右、5%左右、23%左右),分别按抗震性能目标B、C、D以及框架楼层剪力是否按0.2Vo调整,共15个17层R.C框架-剪力墙空间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研究。得出抗震性能目标越高,R.C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层剪力重分配程度越低,结构水平极限承载力越高,结构安全储备越大,但极限水平位移较小,相应结构延性较差;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特征值越高,结构楼层剪力重分配程度越高,极限水平位移越大,相应结构延性越好;经0.2Vo调整的结构模型其抗侧刚度较未经0.2Vo调整的略有增大,其水平极限承载力亦有一定提高等结论。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完善R.C框架-剪力墙结构性能化设计理论提供参考,也可为不同抗震性能目标和刚度特征值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非线性仿真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3)

李晓路,张晴,贾益纲,吴光宇[4](2017)在《不对称布置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退化及扭转效应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对一单跨3层RC框架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之后,模拟分析了3个双跨两层不对称布置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模型在不同等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性能,得出了加载后期框架分担水平剪力比例明显增大,且框架距离剪力墙越远其分担剪力比例越大;随着荷载增大,剪力墙抗侧刚度退化速率逐步加快,框架刚度退化呈台阶式减慢;加载初期,结构"刚心"略向剪力墙位置方向偏移,加载中后期,结构"刚心"向远离剪力墙位置方向移动;结构设计强调"对称布置"和"二道防线"十分重要等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7年05期)

任文国[5](2017)在《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RC框架结构整体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及方法,对一竖向荷载作用下空间框架试验和一水平荷载作用下异形柱空间框架试验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理论及方法在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据此方法对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作用下多个多层RC框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四个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对考虑楼板参与下各框架的“强柱弱梁”效果进行评价,得出大震下基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抗震等级二级和8度区抗震等级一级的框架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的预期效果而6度区抗震等级叁、四级框架不能完全或者几乎不能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机制。接着以6度叁级框架为例探讨其未能达到“强柱弱梁”的原因并分别通过提高柱底配筋率、柱底与上部柱配筋率联合提高的方法进行改善,结果显示结构下部楼层梁先行出现塑性铰,加快了底层柱底柱铰的产生,进而使得上部楼层柱弯矩加大;柱底配筋率的提高能够延迟柱底塑性铰的产生,提高框架的极限承载力,但对上部柱铰有不利影响,且柱底配筋率不是越高越好;柱底与上部楼层柱同步增强才能实现“强柱弱梁”,而且增强系数可以根据楼层位置采用不同的值。以6度叁级框架为基本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变换楼板厚度、板底配筋率和板顶配筋率,研究这叁个楼板参数对框架受力性能尤其是“强柱弱梁”的影响。结果显示,楼板厚度变厚、板底与板顶配筋率的提高,增大了结构的承载力与位移,但对“强柱弱梁”偏于不利,且叁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板顶配筋率、板底配筋率、楼板厚度。通过分析楼板与梁钢筋应力得出楼板钢筋参与梁端抗弯与荷载水平、楼板所处的节点类型、梁跨度等因素有关,总体上楼板钢筋距离梁肋越近,参与程度越高,板顶部钢筋参与程度高于板底部钢筋,边节点楼板钢筋的参与度高于中节点等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30)

邢树鑫,谭志行[6](2016)在《挖掘机滚翻保护结构非线性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液压挖掘机的安全性,研制了液压挖掘机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ROPS)。针对硅油减振器承载能力弱的缺点,设计了防止ROPS同回转平台分离的安全拉杆装置。在给出ROPS弹塑性大变形数值计算方程的基础上,应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ROPS进行了侧向承载能力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对比仿真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在满足最小能量吸收要求情况下,ROPS发生了塑性变形,最大变形为321 mm,未侵入DLV,满足标准要求。仿真分析结果同试验测试结果相接近,最大误差7.8%,研究结果对ROPS结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6年03期)

杨国华,徐光辉,常林晶,徐健涛[7](2016)在《Abaqus软件在非线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baqus软件对高强材料连接金具U形挂环及直角挂板在使用过程中抵抗载荷破坏的能力进行了非线性静力仿真分析,得到此两种金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连接金具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有效的降低连接金具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失效风险。(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单文彦,陈云[8](2016)在《连梁保险丝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梁保险丝通常设置在联肢剪力墙中,在强震时通过其屈服耗散地震能量,震后方便对受损的连梁保险丝进行修复或更换。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连梁保险丝,即在低屈服点工字型钢的腹板开设菱形空洞,增大保险丝的屈服区域。首先对其进行了材料性能试验,然后基于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连梁保险丝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精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保险丝的变形、屈服顺序及其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因此这种模拟方法对类似保险丝的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王丽英,张庆亮[9](2015)在《基于ANSYS的船闸混凝土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洲水利枢纽1#船闸上闸首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期闸首混凝土浇筑模拟计算,考虑水化热、外界气温、浇筑层厚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对闸首混凝土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并以温度场的计算成果为前提,采用顺序耦合法对闸首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进行热-结构耦合计算,分析施工期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对计算成果合理性的验证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可较好地对船闸结构进行整体稳定、应力、应变等全方位计算,且具有精度高、形象直观等特点,更好的模拟施工条件对船闸裂缝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5年03期)

于振环,张娜,刘顺安[10](2015)在《基于流-固耦合的车辆减振器动态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利用ADINA软件建立了高精度的迭加节流阀片有限元网格模型和流场有限元网格模型,并在ADINA软件后处理模块中进行求解分析,得到了减振器阻尼力-速度分段特性、示功特性、阀系内部的压力场和速度场特性,分析了减振器阀系动态非线性特性。结果表明:在高速减振器油的冲击下,阀系内部区域的压力场变化明显;达到开阀压力时,油液流动速度呈现跳跃变化,使得阻尼通道压力迅速变化。这说明迭加节流阀片有限元网格模型和流场有限元网格模型的精度对仿真结果影响最大。在流-固耦合计算中考虑了流体湍流流动、阀片接触和大位移变形,尽量使仿真模型与物理模型保持一致,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影响显着,准确分析现浇梁板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本文引入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此法对单柱失效的四层RC空间框架结构抗倒塌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其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叁种工况下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结构变形图、位移等值线图和位移云彩图等定性分析梁板柱协同抗倒塌过程与破坏形态,得到结构即将破坏时梁板相接处的撕裂破坏以及部分边框架梁明显的扭转效应。综合叁种工况下失效柱及相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定量分析梁、板、柱的竖向位移变化得到不同柱失效后梁板协同变形特点以及结构变形存在明显区域性规律。从叁种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在梁板协同作用下底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底层“九宫格平面”从X向划分(边柱X、Y双向划分)为6个关键截面,绘制叁种工况下Y(X)向梁板钢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具体分析柱失效后底层梁板协同受力情况;从与失效柱同层部分柱、与失效柱同轴线上部2-10层柱的两种荷载-轴力曲线图,分别得到在结构底层、在整个结构竖向基于梁板柱协同作用下的轴力重分配规律;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在坍塌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贾益纲,刘鹏程,伍国强,吴光宇,任文国.楼板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侧屈服机制影响非线性仿真分析[J].建筑结构.2019

[2].毛云雪.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8

[3].伍国强.抗震性能目标和刚度特征值对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侧性能影响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8

[4].李晓路,张晴,贾益纲,吴光宇.不对称布置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退化及扭转效应非线性仿真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7

[5].任文国.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RC框架结构整体抗侧性能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7

[6].邢树鑫,谭志行.挖掘机滚翻保护结构非线性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2016

[7].杨国华,徐光辉,常林晶,徐健涛.Abaqus软件在非线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6

[8].单文彦,陈云.连梁保险丝非线性仿真分析[J].森林工程.2016

[9].王丽英,张庆亮.基于ANSYS的船闸混凝土非线性仿真分析[J].水道港口.2015

[10].于振环,张娜,刘顺安.基于流-固耦合的车辆减振器动态非线性仿真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含摩擦电动舵机系统的正弦信号位置和...、135K和300K下高增益共源共栅放大...非线性吸收系数随传播距离变化曲线输出缓冲器输出的仿真结果11 索梁锚固结构非线性仿真分析模...3 非线性仿真分析

标签:;  ;  ;  ;  ;  ;  ;  

非线性仿真分析论文_贾益纲,刘鹏程,伍国强,吴光宇,任文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