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展现魅力

激发兴趣,展现魅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探讨

◆闫艳艳新疆克州乌恰县实验中学845450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多年来,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学生则被动学习,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常用口头语言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因此,教师急需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采用多种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目标

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加强诵读

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

三、加强训练,巩固提高

俗话说“熟能生巧”,文言文学习也同样应加强训练,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牢记于心,直至终身受用。文言文练习的形式很多,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如我们使用的《名校学案》、《一课三练》等,有辅导书如《倍速》、《教材全解》里的练习,还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周末作业的形式体现。这里我们想着重介绍课堂训练的做法。在文言文教学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在板书时就注意把文言知识分类书写,如分成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等。上课时把答案板书在黑板上,一课结束时,给学生一定时间当堂复习。然后点名学生上台完成,其余学生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在大部分同学完成后,再由学生对上台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当堂练习与点评,学生对当堂所学内容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在练习中出错的同学,通过大家的指正,印象特别深刻。把各种形式的练习综合起来,有利于巩固知识,并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四、做好复习

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因此,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牢固了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五、依据教学规律,深化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多种实验证明,学习有意义的词,已理解的词比学无意义的音节、假词和非词要容易得多,而且不易遗忘。意义记忆的作用大于机械记忆。”文言文词义具有理据性——汉字构形理据,多义词义项关系也有理据性。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记忆才是深入掌握一词多义的有效方法。如,初中课文里“名”出现的义项有“命名”(名之者谁)、“名字”(则题名其上)、“说出”(不能名其一处)、“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显然,这些义项密切相关,名,从夕从口,《说文》“自命也”。本是在夜晚便于指称不同的人而起的名称,义即命名;有命名则出现名称、名字;名字是用来称呼的,故有“说出”之意;名字众所周知则是“著名”。

六、重视课外阅读

要对文言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大语文教育环境中继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通多种渠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环境。我们要指导学生不断地从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注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真正发挥其作用。

标签:;  ;  ;  

激发兴趣,展现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