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浦方式论文_黄金飞,付成鹏,余春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泵浦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纤,放大器,包层,激光器,通信技术,算法,色散。

泵浦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飞,付成鹏,余春平[1](2016)在《二阶DRA泵浦方式对噪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二阶DRA(分布式拉曼放大器)的结构原理和等效噪声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二阶DRA的噪声特性与一阶二阶泵浦注入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放大器增益基本不变时,二阶泵浦光注入比例越大,等效噪声指数越小;通过适当地调整一阶二阶泵浦功率,可使放大器工作在更小噪声条件下,使整个系统的噪声性能得以提升。(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徐健,黄丽艳,喻杰奎,胡毅,贾小铁[2](2015)在《随路遥泵系统二阶泵浦方式泵浦性能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随路遥泵系统采用传统二阶泵浦方式时出现自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滤波隔离技术的降低多径干扰方案和基于混合型光纤技术的降低非线性系数方案.滤波隔离技术通过将滤波隔离单元放置于光纤线路中来有效改善多径干扰现象;混合型光纤技术通过采用大的有效面积光纤和普通光纤混合结构降低非线性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减少泵浦光的多次反射可减弱多径干涉;增加光纤有效面积可以降低非线性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由波分复用器和隔离器组成的滤波隔离单元,进入远程增益单元的泵浦功率可提高1.2dB;采用20km EX2000和80km G.652混合型光纤结构,进入远程增益单元的泵浦功率可提高1dB.该研究对降低自激影响的随路二阶泵浦的研制和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任徐静[3](2013)在《不同泵浦方式下Nd~(3+):YAB和Nd~(3+):GdCOB自倍频激光性能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速率方程出发,建立了Nd3+自倍频激光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Nd3+:YAB和Nd3+:GdCOB激光进行了理论优化设计。首先简要介绍了几种激光器的发展,并说明了激光晶体、自倍频晶体的性能;其次,对本文所涉及到的自倍频晶体Nd3+:YAB和Nd3+:GdCOB的性质和发展作了简单的说明;介绍了直接与间接泵浦的原理及区别。在假定泵浦光和激光均为高斯光速的前提下,推导并建立了四能级系统的自倍频激光模型。并以此研究了直接与间接泵浦对自倍频激光性能的影响。利用建立的自倍频激光模型,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了直接与间接泵浦下Nd3+:YAB和Nd3+:GdCOB自倍频激光性能。结果表明,当晶体的Nd3+浓度和长度乘积低于一个特定值时,直接泵浦获得的自倍频激光输出低于间接泵浦,这表明直接泵浦并不适用于任意浓度和长度的Nd3+晶体。最后给出了特定实验条件下适用于直接泵浦要求的晶体浓度和长度。对其它自倍频晶体和不同的实验条件,采用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得到适用于直接泵浦要求的晶体浓度和长度。针对Nd3+:YAB晶体的浓度和长度满足XL>27.5mm-at.%时,直接泵浦的输出功率高于间接泵浦的输出功率;针对Nd3+:GdCOB晶体,直接泵浦只适用于当晶体的浓度和长度满足XL>22mm·at.%时,其中X为Nd3+离子百分比浓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3-06-30)

邓青华,丁磊,贺少勃,傅学军,唐军[4](2010)在《拟柱面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泵浦方式提高固体激光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就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泵浦大口径放大器提出一种新的耦合方式:激光二极管阵列拟柱面排布,即所有激光二极管面阵成1维圆弧型排列,圆弧的圆心在增益介质的几何中心,其后紧接一个空心导管进行耦合传输。建立了3维光线追迹程序对这种新耦合方式的特性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耦合方式中二极管阵列排布方式灵活,当二极管阵列面阵单元以1×12(圆弧方向)、2×6(圆弧方向)、3×4(圆弧方向)这3种排布方式排布时,在较大的圆半径变化范围内均能实现高的输出耦合效率和高的能量沉积效率;当增益介质紧贴导管输出放置时,3种方式排列均能在增益介质中实现均匀平顶分布;当快轴方向所排阵列个数与慢轴方向所排阵列个数之比接近慢轴发散角与快轴发散角之比时,能获得更好的耦合效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10期)

刘俊杰,裴丽[5](2008)在《S波段TDFA泵浦方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S波段(1450~1520 nm)光放大的需求日渐升高,而Tm+3的能级结构中存在满足S波段光放大的能级跃迁,因此掺铥光纤放大器(TDFA)是S波段最具潜力的激光放大器件,对于光纤通信系统的通信窗口向S波段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Tm+3的能级结构非常丰富并且拥有自身的特点,因此TDFA的泵浦波长有着众多的选择,其中一些泵浦方式拥有巨大的商业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08年06期)

彭秀红[6](2008)在《泵浦方式对双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以其光束质量好,低阈值,全固化,高效率,结构紧凑小巧等优点而备受青睐。随着掺稀土离子单模光纤制造技术的成熟,光纤激光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在光通信,生物工程,医学,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双包层光纤中泵浦光线在双包层光纤中的轨迹,并对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进行仿真,寻找出进一步提高双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性能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具体介绍了包层泵浦技术产生的背景,双包层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以及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技术,并对双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首先,通过解析方法分析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泵浦问题,研究内包层泵浦光在阶跃光纤中的传输轨迹,推导了传输过程中的光线与纤芯中心轴的距离,并推导了对泵浦有贡献的光线在纤芯中走过的长度,为双包层光纤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其次,以四能级系统为例,研究了对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根据光纤激光器的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对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模型进行了仿真,分别研究了在不考虑散射损耗和考虑散射损耗情况下,前向泵浦,后向泵浦,双向泵浦对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斜率效率的影响。本文得出的结论是:1在不考虑散射损耗的情况下,在前向泵浦方式中,激光输出功率会随着激光腔长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速率越来越缓慢;而在后向泵浦方式中,激光器输出功率会随着激光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双向泵浦方式中,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激光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速率也缓慢增加,但是到了输出端,由于存在反向泵浦功率,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迅速增加。2在考虑散射损耗的情况下,在前向泵浦方式中,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着激光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存在散射损耗,当光纤长度继续增加时,输出功率会明显减小;同样,在后向泵浦和双向泵浦方式中,散射损耗对输出功率也存在影响。最后,研究了泵浦功率和散射损耗系数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得出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大,最大输出功率是不断增加的,并随着散射损耗系数的增加,激光输出功率和斜度效率是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春灿,张帆,陆玉春,耿蕊,童治[7](2007)在《大功率光纤放大器分段泵浦方式下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数值算法计算了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分段泵浦方式下的稳态速率方程组,分析比较了双端泵浦和多段泵浦方式下的最佳光纤长度,最高温度和效率,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分布泵浦功率的大小和每段光纤长度同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大功率分段泵浦光纤放大器获得了较为平坦的温度分布,与双端泵浦相比,大大降低了最高工作温度,斜率效率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耿丹,杨冬晓,杨庆,张在宣[8](2006)在《分立式光纤拉曼放大器泵浦方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立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前向、后向泵浦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拉曼增益介质为10km的色散补偿光纤。分别测量了前、后向泵浦的分立式FRA的增益、噪声指数和动态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当泵浦功率小于500mW时,前、后向泵浦的分立式FRA的增益几乎相等。当泵浦功率大于500mW时,在前向泵浦的分立式FRA中发生了受激布里渊散射,前向泵浦的FRA的增益小于后向泵浦的FRA的增益,前者的噪声大于后者的噪声;前向泵浦的FRA不再具有增益保持特性,而后向泵浦的FRA仍具有增益保持特性。当泵浦功率大于500mW时,分立式FRA应该采用后向泵浦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6年12期)

王春灿,张帆,陆玉春,耿蕊,童治[9](2006)在《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分布泵浦方式下的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平均反转率迭代算法计算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分布泵浦方式下的稳态速率方程组,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分布泵浦功率的大小和每段光纤长度同时进行优化。评估函数中引入了每段光纤中最高温度的标准方差,以确保每段光纤中的最高工作温度是相同的。通过优化,7段泵浦的最高温度和标准方差分别为126.34℃和1.95℃,8段泵浦条件下的最高温度和标准方差分别为119.76℃和2.12℃。而未经优化的7段泵浦的最高温度和标准方差分别为147.12℃和21.37℃,8段泵浦条件下的最高温度和标准方差分别为139.95℃和20.83℃。计算结果表明:泵浦方式的优化降低了最高温度和标准方差,实现了光纤中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并且通过增加泵浦段数可以进一步降低最高温度和平坦温度分布。(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6年09期)

傅永军,简伟,郑凯,延凤平,简水生[10](2006)在《不同泵浦方式下Er~(3+)/Yb~(3+)共掺光纤放大器的自发辐射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改进的MCVD法和湿法掺杂技术设计制作了2种不同Er3+、Yb3+浓度比的Er3+/Yb3+共掺光纤(EYDF),利用980 nm和1 480 nm泵浦LD对Er3+/Yb3+共掺光纤放大器(EYDFA)的放大自发辐射(ASE)谱进行了研究。利用980 nm LD泵浦时,这2种光纤在C波段的ASE强度都很弱,吸收系数小的EYDF在C波段的荧光强度比吸收系数大的光纤大2个量级。用1 480 nm LD对吸收系数大的EYDF进行泵浦,优化光纤长度,此时C波段荧光强度比用980 nm泵浦时大5个量级。这是由于对于EYDF在976 nm附近Yb3+有很强的非饱和吸收,导致能量传输效率差,因此980 nm LD不适合做高浓度EYDFA的泵浦源。而1 480 nm泵浦时,Yb3+不再作为敏化剂而只起到克服成对Er3+间的浓度淬灭问题,同时起到提高Er3+在石英基光纤中的溶解度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6年07期)

泵浦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随路遥泵系统采用传统二阶泵浦方式时出现自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滤波隔离技术的降低多径干扰方案和基于混合型光纤技术的降低非线性系数方案.滤波隔离技术通过将滤波隔离单元放置于光纤线路中来有效改善多径干扰现象;混合型光纤技术通过采用大的有效面积光纤和普通光纤混合结构降低非线性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减少泵浦光的多次反射可减弱多径干涉;增加光纤有效面积可以降低非线性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由波分复用器和隔离器组成的滤波隔离单元,进入远程增益单元的泵浦功率可提高1.2dB;采用20km EX2000和80km G.652混合型光纤结构,进入远程增益单元的泵浦功率可提高1dB.该研究对降低自激影响的随路二阶泵浦的研制和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泵浦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飞,付成鹏,余春平.二阶DRA泵浦方式对噪声性能的影响[J].光通信研究.2016

[2].徐健,黄丽艳,喻杰奎,胡毅,贾小铁.随路遥泵系统二阶泵浦方式泵浦性能分析与优化[J].光子学报.2015

[3].任徐静.不同泵浦方式下Nd~(3+):YAB和Nd~(3+):GdCOB自倍频激光性能的理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邓青华,丁磊,贺少勃,傅学军,唐军.拟柱面激光二极管阵列端面泵浦方式提高固体激光器性能[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5].刘俊杰,裴丽.S波段TDFA泵浦方式的比较[J].光电技术应用.2008

[6].彭秀红.泵浦方式对双包层泵浦光纤激光器影响的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王春灿,张帆,陆玉春,耿蕊,童治.大功率光纤放大器分段泵浦方式下的理论分析[J].光学技术.2007

[8].耿丹,杨冬晓,杨庆,张在宣.分立式光纤拉曼放大器泵浦方式的实验研究[J].光电工程.2006

[9].王春灿,张帆,陆玉春,耿蕊,童治.掺镱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分布泵浦方式下的优化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

[10].傅永军,简伟,郑凯,延凤平,简水生.不同泵浦方式下Er~(3+)/Yb~(3+)共掺光纤放大器的自发辐射谱[J].光电子·激光.2006

论文知识图

风冷二极管泵浦激光器实物图侧面泵浦Nd:YAG陶瓷棒激光实验装置示...透镜耦合系统示意图及实物装置模拟中使用的掺镱光纤放大器结构示意...不同制冷方式下18芯PCF激光器泵浦端面...矩形双包层光纤与反射次数和入射角度...

标签:;  ;  ;  ;  ;  ;  ;  

泵浦方式论文_黄金飞,付成鹏,余春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