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氨酸螯合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

蛋氨酸螯合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

张华[1]2003年在《蛋氨酸螯合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铬(Chromuim,Cr~(3+),后述铬均为叁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系列酶和蛋白的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叁大物质代谢和正常生理状况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具有增强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还有抑制自由基产生的作用。蛋氨酸(Metnionine,Met)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必需氨基酸,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而且是铬的天然配位体和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蛋氨酸螯合铬把人体必需的蛋氨酸和微量元素铬(Cr~(3+))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二者的协同作用,因其在人体中特定的吸收与转运模式,从而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铬营养强化剂。 本研究以蛋氨酸和六水合叁氯化铬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经水洗醇提制备蛋氨酸铬的螯合物。正交试验优化得最优的反应条件为——Met:Cr的配位摩尔比是3:1,pH=7.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60 min,蛋氨酸浓度为15%,产率为48.41%。反应产物分离纯化后,利用氨基酸组成分析、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初步确定产物为蛋氨酸螯合铬(配位比为3:1)。在此基础上经质谱分析推断其分子式为:C_(15)H_(30)N_3O_6S_3Cr;结构式为:[Cr(NH_2CHCH_2CH_2SCH_3COO)_3];相对分子质量:M=497.0。 蛋氨酸螯合铬的熔点为:352~356℃。蛋氨酸整合铬在37℃时的溶解度为42mg/100mL。(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国标要求)利用动物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蛋氨酸铬是安全的。同时将其以不同浓度添加到奶粉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测定奶粉中的一些营养指标(乳脂肪、V_E、V_(B2)、V_(B6)、V_(PP)),确定蛋氨酸铬螯合物对奶粉中V_(B2)、V_(B6)和V_E有破坏作用,而对V_(PP)、乳脂肪无破坏作用。如忽略对V_(B2)、V_(B6)和V_E的影响,可将蛋氨酸铬螯合物应用于糖尿病人专用奶粉中,这一课题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张怡[2]2011年在《微波固相法合成蛋氨酸螯合铬及其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由于其优良的生物学效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广泛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型添加剂,它可以提高动物饲养效果和饲料报酬,提高农民养殖收益。目前,由于微波技术具有工艺条件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廉的特点,所以为快速合成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试验分为叁个部分:试验一微波固相合成蛋氨酸螯合铬的研究本试验以氯化铬和蛋氨酸为原料,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固相合成蛋氨酸螯合铬,以产率为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合成条件,确定最佳反应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微波合成工艺参数为配体摩尔比3:1,微波功率600w,微波辐射时间150s,引发水剂量20ml,此条件下产率可达56.7%。试验二蛋氨酸螯合铬的品质分析本试验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含量测定和定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确认。试验结果表明螯合率为82.1%,产品纯度为91%,N含量为8.50%,螯合态铬含量为9.44%。在水溶液中,蛋氨酸螯合铬比较稳定;在生理条件下,产品溶解性较好。试验叁蛋氨酸螯合铬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螯合铬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0只健康的7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试验期为5周。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添加吡啶羟酸铬,铬添加水平为0.3mg/kg,试验组添加微波合成蛋氨酸螯合铬,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2、0.3、0.4 mg/kg。结果表明,试验各周及全期,日粮中添加铬的螯合物,肉仔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得到改善,同时,0.3mg/kg铬添加水平的蛋氨酸螯合铬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添加有机铬能提高屠宰性能,且蛋氨酸螯合铬添加水平为0.3mg/kg效果最好;从本试验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建议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2~0.3mg/kg Cr水平的蛋氨酸螯合铬。

舒绪刚, 吴春丽, 周新华, 樊明智, 邱桂雄[3]2016年在《新型饲料添加剂蛋氨酸铬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以蛋氨酸和乙酸铬为原料,合成2∶1新型蛋氨酸铬为双核络合物,得到的产物分子式为Cr(C_5H_(10)NO_2S)2(OH)_2(C_5H_(10)NO_2S)_2Cr。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蛋氨酸铬的最适反应条件为蛋氨酸与乙酸铬的摩尔比3∶1,反应体系pH 6,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00℃,产率48.25%。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RD(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及结构推测。

李斯丽[4]2013年在《蛋氨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来研究蛋氨酸铬、能量与铬互作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铬沉积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不同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40kg左右杜长大叁元杂生长肉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200μg/kg、300μg、400μg/kg(以含铬量计算)的蛋氨酸铬,试验结果表明:(1)在生长性能方面:以200μg/kg蛋氨酸铬日增重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2.37%(p<0.05),料重比最低,比对照组低4.13%(p<0.05)。(2)在饲料消化率方面: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饲料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影响,200μg/kg蛋氨酸铬组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高于对照组2.28%、3.69%、7.44%,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200μg/kg、300μg/kg、400μg/kg蛋氨酸铬组总蛋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73%(p>0.05)、8.62%(p<0.05)、3.89%(p>0.05),球蛋白分别提高了6.50%(p>0.05)、19.28%(p<0.05)、8.98%(p>0.05),血糖值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7%(p>0.05)、35.51%(p<0.05)、32.11%(p>0.05),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的趋势(p<0.05)。在血清免疫指标方面,200μg/kg蛋氨酸铬IgG比对照组提高了4.85%(p>0.05),试验组皮质醇出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蛋氨酸铬在日粮中添加剂量为200μg/kg时对提高生长肉猪的生长性能是最有利的。试验二:研究蛋氨酸铬相比其他有机铬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40kg左右的杜长大叁元杂生长肉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含铬量200μg/kg吡啶羧酸铬、200μg/kg酵母铬、200μg/kg蛋氨酸铬。试验结果表明:(1)在生长性能方面:蛋氨酸铬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2.37%(p<0.05)、料重比下降了4.13%(p<0.05)。(2)在饲料消化率方面:有机铬组对能量、粗蛋白、干物质等饲料成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影响,蛋氨酸铬组的粗脂肪比对照组提高了7.44%(p<0.05)、粗灰分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9.08%(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吡啶铬组的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84%(p<0.05)、18.75%(p<0.05),蛋氨酸铬组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6.7%(p>0.05)、11.38%(p<0.05)、18.56%(p<0.05)。3种有机铬对血清中其他免疫指标和激素指标无影响。结论:日粮中添加200μg/kg蛋氨酸铬组对生长肉猪的总体表现是最佳的。试验叁: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铬与硒在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质性状以及组织中铬沉积等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选用82kg左右杜长大肥育猪108头,随机分为6个组,能量设为13.10MJ/kg、14.64MJ/kg两水平,低能组和高能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μg/kg、20μg/kg铬、200μg/kg铬+100μg/kg硒,试验结果:(1)在生产性能方面:低能量水平组在采食量方面比高能量组提高11.31%(p<0.01),腹泻率比高能量组降低140%(p<0.05),日增重、料重比与高能组相比均不显着(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日增重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12.48%(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7.8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料重比方面比基础日粮组低10.06%(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低5.56%(p>0.05),其他指标两组之间均无显着影响。(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能组的血糖比低能组提高37.45%(p<0.05),总蛋白比低能组提高6.92%(p<0.05),球蛋白比低能组提高了17.05(p<0.05),甘油叁酯比低能组提高了25.86%(p<0.05),尿素氮比低能组降低了19.90%(p<0.01);日粮中添加200μg/k铬组在GSH-Px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5%(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在GSH-Px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19%(p>0.05)。(3)在胴体性状方面方面: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眼肌面积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26.65%(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17.91%(p<0.05),高能组在背膘厚上比低能组提高9.91%(p<0.05)。(4)在肉质性状方面:低能组的肉色值比高能组提高5.86%(p<0.05),大理石纹比高能组提高了15.54%(p<0.05),在肌内脂肪上比高能组提高了15.16%(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pHl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2.68%(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3.9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pH24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81%(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5.56%(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大理石纹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3.04%(p<0.01),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13.0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肌内脂肪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6.49%(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22.51%(p<0.05)。(5)在组织铬残留方面: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心脏组织铬残留比基础日粮组高20.71%(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34.75%(p<0.05)。综上所述:在13.10MJ/kg能量水平下,添加200μg/kg蛋氨酸铬最有利提高肥育猪生长性能,改善肉质。

林慧敏[5]2012年在《带鱼下脚料酶解小肽亚铁螯合物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带鱼(Hairtail),又名刀鱼,体长呈带形,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渔获量在11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同种鱼类渔获量的70%-80%。年产量居海产经济鱼类之首。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还含有一种抗癌成分,肉质肥嫩且鲜美,深受各阶层人们喜爱。但是带鱼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蛋白质资源的大量如头、内脏等下脚料,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0%。这类废弃物常随意丢弃,这不仅会造成蛋白资源的浪费,下脚料的腐败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对各种形式的下脚料利用常集中于制作鱼露、动物饲料等,这样处理不仅造成海洋优质蛋白资源浪费,而且加工成本高,工艺复杂。铁营养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由于需要量以毫克(mg)计,故称为微量矿物质营养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缺铁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营养缺乏问题。食物中的常见的铁元素主要以叁价形式存在,不能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目前使用的补铁制剂有化学合成制剂及生物制剂两种,但存在价格高,吸收利用率低等缺陷。天然产物蛋白经蛋白酶等水解后生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小肽或氨基酸与微量元素螯合形成的小分子络合物可通过小肠粘膜细胞直接被机体吸收。因此,利用带鱼下脚料蛋白制备有抗菌抗氧化功效的功能性食品或食品配料,既可为带鱼等富含蛋白质的海洋低值鱼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带鱼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开辟新的途径。本论文以舟山海域捕获(9-10月份)的小带鱼为原料,对带鱼下脚料在蛋白酶和氯化亚铁处理条件下制备有抗菌活性的亚铁螯合肽工艺进行研究,并对亚铁螯合肽的结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首先以水解度及亚铁螯合率为考察指标,先采用五种常用蛋白酶进行单一酶解筛选试验,再进行复合酶解试验。以亚铁螯合率及水解度为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酶制剂种类、复合酶比例、总加酶量、加酶方式、酶解最适pH值、酶解时间及最适酶解温度对制备亚铁螯合多肽工艺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解度和螯合率因素,最终确定复合酶解带鱼蛋白制备亚铁螯合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加酶量22000U/g,并以配比为4:6先后加入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的酶解时间分别为9h和8h;pH值分别为8.0和6.0;酶解温度为45℃。在该酶解条件下制备的带鱼蛋白亚铁螯合多肽产物的水解度和螯合率分别为52.22%、82.31%。2.为研究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肽段的抗菌抗氧化活性,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a、5kDa、3kDa超滤膜对带鱼蛋白酶解液亚铁螯合物进行分级分离,比较了各级份及未分级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的肽含量及抗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膜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透过分子质量3kDa的膜滤过肽液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最佳膜分离条件为:螯合肽浓度30%, pH值为6.5,温度为35℃时,带鱼蛋白酶解液亚铁螯合物滤过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81.2%(2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为91.3%。透过分子质量为3KD的超滤膜为分离高抗菌抗氧化活性的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的最佳超滤膜。3.为研究分子质量小于3KD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菌稳定性的因素,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pH值(以磷酸缓冲盐配置)、温度、光照、空气、超声波、螯合肽溶液的质量浓度、巴氏灭菌处理、高压处理及镁离子(硫酸镁盐)9个相关因子中筛选出了对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菌活性具有显着影响的因子为:pH值、螯合肽质量浓度/(mg/mL)、镁离子,其重要性顺序为pH值>螯合肽质量浓度>镁离子。4.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2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分子质量小于3KD带鱼蛋白亚铁螯合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抗菌能力的单一组分F1-2。采用MALDI-TOF/TOF MS/MS对该组分进行测序,氨基酸序列为His-Tyr-Asp,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结构表征显示叁肽与亚铁离子螯合机制为:叁肽上的两个-NH-、-NH2与Fe2+发生配位,叁肽末端-COOH上的-C=O及-OH与Fe~(2+)发生配位,形成不稳定结构的螯合物。将该物质命名为带鱼小肽亚铁离子螯合物(Small peptides ferrouschelates of Hairtail protein,Fe(Ⅱ)-SHPH)。5.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研究抑菌机制,Fe(Ⅱ)-SHPH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0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26mg/ml,抑菌特性显示Fe(Ⅱ)-SHPH主要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Fe(Ⅱ)-SHP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也较明显,溶液的相对电导率在高浓度情况下(1/2MIC)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作用12h后,其相对电导率增大到19.4%。流式细胞仪检测Fe(Ⅱ)-SHPH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8h后,可见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说明Fe(Ⅱ)-SHP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裂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研究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抑制作用,发现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BBF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作用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的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2MIC)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对肠毒素A分泌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1/16MIC)。高浓度(1/2MIC)的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对肠毒素B表达的影响与低浓度(1/16MIC)比较并无明显变化。而高浓度(1/2MIC)带鱼小肽亚铁螯合物对金葡菌α-溶血素蛋白的表达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钟国清, 张国庆[6]2005年在《有机铬的合成及其产品质量评价》文中指出叁价铬离子是构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机铬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具有多种极其重要的活性功能,如果人体缺铬,将导致糖尿病和其它相关疾病;动物缺铬,则会导致对应激敏感、免疫功能受抑制、繁殖功能下降以及胴体品质下降等。本文综述了有机铬化合物的生物功能及其合成方法,介绍了产品的检测及质量评价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一定的展望。

姚华[7]2003年在《有机锰与有机铬对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组织器官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40只,采用3×3(有机锰×有机铬)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交叉实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锰(以锰计:0,60,120mg/kg)与有机微量元素螯合铬(以铬计:0,400,600μ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研究微量元素锰与铬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分光光度仪对试验期末肉鸡肝脏、肾脏、胸肌、腿肌及胫骨中锰、铬的沉积量进行测定,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 1 单独添加锰、铬或锰与铬同时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未表现显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期末,各处理组肉鸡体增重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单独添加120mg/kg锰明显降低肉鸡腹脂率(20.47%)。 2 单独添加锰显着提高了肉鸡胫骨锰含量(P=0.0371)和胸肌铬含量(P=0.0025),显着降低了肝脏铬含量(P=0.0001)和肾脏铬含量(P=0.0245);单独添加铬仅显着降低了肝脏铬含量(P=0.0126);锰与铬互作显着降低了肝脏铬含量(P=0.0023)。锰与铬互作对肝脏中微量元素锰或铬的沉积存在剂量上的拮抗关系。 3 试验期末,单独添加120mg/kg锰或400μg/kg铬显着降低了肉鸡血清总甘油叁酯(TC)、总胆固醇(TG)、葡萄糖(G)浓度及腹脂率(P<0.05);锰与铬同时添加对肉鸡脂肪代谢指标均表现显着互作效应(P<0.05),并显示出降低肉鸡脂肪沉积的趋势。 4 试验期末,单独添加锰显着降低了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浓度(P<0.05);单独添加铬显着提高了肉鸡血清总氨基酸浓度(P<0.01),显着降低了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浓度(P<0.01);锰与铬互作显着提高了血清总氨基酸和尿素氮浓度(P<0.05)。说明锰与铬互作,除血清总蛋白外,对其余蛋白质代谢指标均表现显着互作效应。

黄丽[8]2006年在《食品营养强化剂及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食品营养强化在提高人们营养水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各类主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功能及其应用;介绍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发展现状、安全使用问题以及最新研究动态等。

禹爱兵[9]2006年在《热应激条件下不同铬化合物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分为叁个试验,研究了吡啶羧酸铬或赖氨酸铬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有机铬对非热应激条件下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75头泌乳前期(80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处理组Ⅰ、处理组Ⅱ和对照组叁个试验组,每组25头。处理组Ⅰ和处理组Ⅱ每天日粮中分别补充吡啶羧酸铬和赖氨酸铬,铬的添加量均为6mg/头·d),对照组不添加铬。温湿综合指数(THI)为57.2(45.6~68.0),试验期为100d。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组Ⅰ、Ⅱ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9.2%、8.6%(p<0.01); 2)处理组Ⅰ、Ⅱ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分别提高0.52mmol/L、0.68mmol/L(p﹤0.01),而甘油叁酯的浓度分别降低0.02 mmol/L和0.03mmol/L(p﹤0.05);3)处理组Ⅰ、Ⅱ血清中IgG的浓度分别提高了2.96g/L和3.10g/L(p﹤0.05),血清中皮质醇的浓度分别降低7.21nmol/L和4.92nmol/L,但统计上差异不显着(p>0.05); 4)干物质采食量及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胰岛素和钠离子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二、有机铬对热应激条件下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5头泌乳中期(170d)的经产(2~4胎)牛,根据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I、II、III、IV、V、VI七个试验组,每组15头。各试验组基础日粮相同,处理组另添加铬制剂,处理组I、II、III添加吡啶羧酸铬,铬的添加量分别为6mg/头·d、9mg/头·d和12mg/头·d;处理组IV、V、VI添加赖氨酸铬,铬的添加量分别为6mg/头·d、9mg/头·d和12mg/头·d。试验期为70d,试验期间牛舍内温湿度综合指数THI平均为82.23(74.44~89.70)。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组II、III和VI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4kg/头·d、1.5kg/头·d和1.6kg/头·d(p<0.05);2)处理组V乳脂率升高了3.6%(p<0.05);处理组II、III、IV和V总固形物分别提高了0.40%、0.37%、0.39%和0.56%;3)处理组II、III、V和VI血清中总甘油叁脂含量分别下降了0.03mmol/L、0.04mmol/L、0.04mmol/L和0.04mmol/L (p<0.05);4)处理组

田世勋[10]2015年在《吡啶羧酸铬对蛋鸭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的铬的添加水平对5-10周龄笼养蛋鸭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差异显着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方程确定铬(吡啶羧酸铬)的添加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28日龄金定蛋鸭180只,依据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法,将试验用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I~V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I组)试鸭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II~V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mg/Kg、0.30 mg/Kg、0.45 mg/Kg、0.60 mg/Kg铬(吡啶羧酸铬)。试验期为6周(5-10周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两周称一次体重并记录相应的耗料量,计算每两周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取一只与本重复中平均体重接近的试鸭,称活重并做好记录。然后从其颈静脉采血为测定生化指标备用。取血后将鸭屠宰,分别取其胸腺、脾脏、法氏囊和肝脏等器官待测。生长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能显着提高生长期笼养蛋鸭的平均日增重(P<0.05),但对其料重比和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铬添加水平的增加,日增重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宜铬添加水平对生长期笼养蛋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均不能发挥其最佳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显着提高了生长期笼养蛋鸭的胸腺指数(P<0.05),对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抗氧化指标: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可显着提高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对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影响不显着(P>0.05),显着提高了肝脏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也显着性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显着提高了血清中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尿素氮(BUN)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当饲粮中铬的添加量为0.15 mg/Kg时,其含量最低。血清免疫指标: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显着提高了血清中Ig G、Ig M和IL-2的含量(P<0.05),但对Ig A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血清激素指标:饲粮中添加0.30 mg/Kg的铬(吡啶羧酸铬)可显着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P<0.05),但对胰岛素(Ins)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通过统计最终试验数据,从机体的生长、免疫、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等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给生长期笼养蛋鸭饲喂添加适量铬(吡啶羧酸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可提高蛋鸭的日增重、免疫和抗氧化等功能,对其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显着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通过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最终得出铬(吡啶羧酸铬)的适宜添加量为0.297-0.423 mg/Kg。

参考文献:

[1]. 蛋氨酸螯合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D]. 张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2]. 微波固相法合成蛋氨酸螯合铬及其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D]. 张怡. 武汉工业学院. 2011

[3]. 新型饲料添加剂蛋氨酸铬的合成与表征[J]. 舒绪刚, 吴春丽, 周新华, 樊明智, 邱桂雄. 饲料研究. 2016

[4]. 蛋氨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李斯丽. 广西大学. 2013

[5]. 带鱼下脚料酶解小肽亚铁螯合物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林慧敏.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6]. 有机铬的合成及其产品质量评价[J]. 钟国清, 张国庆. 饲料工业. 2005

[7]. 有机锰与有机铬对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组织器官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D]. 姚华. 山西农业大学. 2003

[8]. 食品营养强化剂及其研究进展[J]. 黄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热应激条件下不同铬化合物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D]. 禹爱兵. 扬州大学. 2006

[10]. 吡啶羧酸铬对蛋鸭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 田世勋. 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标签:;  ;  ;  ;  ;  ;  

蛋氨酸螯合铬食品添加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