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表面论文_赵振宇,孙建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干细胞,免疫,冠状动脉,表面,功能,肿瘤。

细胞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赵振宇,孙建海[1](2019)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及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invasive dendritic cells, I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第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PC患者86例为观察组,同期收集的鼻息肉患者86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组织中肿瘤IDC表面分子MHC-Ⅱ和CD54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NPC组织中IDC密度、MHC-II和CD45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肿瘤IDC密度降低,MHC-II和CD45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肿瘤IDC密度、MHC-Ⅱ和CD54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IDC密度、MHC-Ⅱ和CD54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的患者和高分化的患者肿瘤IDC密度、MHC-Ⅱ和CD5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C患者肿瘤组织中IDC多为功能不成熟的细胞,I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邓霞[2](2019)在《乳腺癌患者T细胞表面PD-1、TIM-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分析T淋巴细胞中PD-1、TIM-3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手术后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将两种标本剪碎消化后,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T淋巴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测定T淋巴细胞PD-1、TIM-3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其蛋白表达量。结果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患者的T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mRNA表达量会随着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加深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中PD-1与TIM-3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8,P<0.001)。结论 PD-1、TIM-3在乳腺癌中的高水平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联合阻断对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起着重要作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汪育娟,杜鹃,江义笛,陈筑[3](2019)在《小鼠慢性牙周炎模型中脾脏细胞表面分子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口腔涂抹慢性牙周炎致病菌的方法构建一种模拟人慢性牙周炎发病的小鼠动物模型,分析小鼠免疫细胞—脾脏细胞表面分子及血清中各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各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四周后,慢性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脏细胞的CD11b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血清中TNF-γ和IL-6表达水平升高,IFN-γ和IL-10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慢性牙周炎小鼠模型中的脾脏细胞表面分子升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可能与致病菌的免疫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吴红科,袁淑娟,李利华,贾金广,王红军[4](2019)在《COPD患者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患者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肺部手术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各52例,分别作为COPD组和对照组,在获取患者同意基础下取肺部组织。肺部组织TROP2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两组肺部组织TROP2表达以及肺功能,免疫功能,COPD患者TROP2与肺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性。结果 TROP2免疫染色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部阳性表达TROP2显示为棕褐色,而对照组TROP2表达量较少,对基底细胞标记物Cytokeration以及TROP2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ROP2表达于气道基底细胞;COPD组患者TROP2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EV_1和FEV_1/FVC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CD_4~+、CD_8~+以及CD_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TROP2与FEV_1和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CD_4~+、CD_8~+等免疫功能指标负相关(P<0.05),而与CD_4~+/CD_8~+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气道基底细胞大量表达TROP2,且其与患者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菲,范虞琪,张俊峰,王长谦[5](2019)在《单核细胞表面受体VST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表面VSTM1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1例,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又分为单支、两支及叁支病变组。比较各组VSTM1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VSTM1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VSTM1水平显着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均P<0.05)。②单支、双支及叁支病变组间的VST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VSTM1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15)。结论: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的降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VSTM1表达水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郑慧,许铁[6](2019)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nCD6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305例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科脓毒症相关病死率评分(MEDS)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nCD64、MIP-1α表达水平,分析nCD64、MIP-1α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脓毒症患者血清nCD64、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危组患者血清nCD64、MIP-1α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CD64、MIP-1α均与MEDS评分呈正相关(r=0.636、0.650,P<0.05),同时nCD64、MIP-1α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0.781,P<0.05)。nCD64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效能高于MIP-1α(Z=2.654,P=0.014)。结论外周血nCD64、MIP-1α表达水平可反应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细菌性脓毒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苏慧,许浩,张利闯,徐双梦,魏延[7](2019)在《细胞表面壳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表面壳化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技术方法对细胞表面进行修饰,形成完整均匀的有机、无机、金属纳米粒子或者复合壳层结构,从而使不能自身壳化的生物细胞表面形成保护壳甚至赋予细胞新的功能,使细胞具备多功能性。近年来,此技术在细胞存储、细胞运输、细胞传感器、细胞芯片以及细胞治疗等方面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本文综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可进行细胞表面壳化的细胞类型、生物表面壳化的方法以及人造细胞外壳的工程技术在生物医学以及能源环境中的应用等。(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杜志朋,殷国田,李苗苗,郭志坤,李琼[8](2019)在《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人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Cs)之间表面标记的差异及随培养代次增加表面标记的变化。方法分别将HUCMSCs、 ADSCs和MenSCs培养至第3、6、9、12代,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检测CD29、CD44、CD73、CD90、CD105、CD4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MenSCs和HUCMSCs呈纺锤状,ADSCs形态多样以梭型、多角形为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人HUCMSCs、ADSCs和MenSCs的第3代CD29、CD44、CD73和CD105阳性表达率均在95%以上,CD45阴性表达;第3代MenSCs CD90的表达率为(72.43±0.76)%,均低于其在HUCMSCs(99.67±0.12)%和ADSCs(99.70±0.15)%表达(P<0.001)。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代次的增加表面标记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45表达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结论 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稳定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45,MenSCs的CD90表达率低于其在HUCMSCs和ADSCs的表达。(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超,杨晓燕,高凤霞,吴剑,戴天阳[9](2019)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浸润性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受体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受体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癌旁5 cm以远的非肿瘤正常组织。CD16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健康者外周血并无明显差异,但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中NKp30、NKG2D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NKp44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同一患者体内,与外周血相比,癌组织中的CD16、NKp30、NKG2D的表达更低;而NKp44、NKG2A的表达更高。外周血与癌组织中浸润的NK细胞数量与肿瘤进展呈负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失衡可介导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高俊莹,张东超,李璇,王华琳,姜宁[10](2019)在《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及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提取弓形虫ME49株DNA,利用PCR方法扩增SAG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pGEX-SAG1。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GEX-S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 CodonPlus-RIPL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质GST-SAG1。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进行SAG1与肝素的特异性结合分析,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AG1黏附宿主细胞的活性。通过体内和体外肝素抑制虫体入侵试验进一步分析外源肝素对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SAG1,并表达和纯化了重组蛋白质GST-SAG1。肝素结合与竞争抑制试验发现SAG1能够与肝素结合,且肝素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这种结合。IF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SAG1能黏附至Vero细胞和HEK293A细胞表面。肝素阻断虫体入侵试验表明,外源肝素可竞争抑制SAG1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结合,进而阻断弓形虫的入侵。结果表明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参与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的硫化肝素并促进弓形虫的入侵。此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作为弓形虫入侵的重要因子在虫体入侵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互作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肝素在弓形虫入侵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细胞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分析T淋巴细胞中PD-1、TIM-3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手术后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将两种标本剪碎消化后,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T淋巴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测定T淋巴细胞PD-1、TIM-3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其蛋白表达量。结果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患者的T淋巴细胞中PD-1、TIM-3的mRNA表达量会随着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加深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中PD-1与TIM-3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8,P<0.001)。结论 PD-1、TIM-3在乳腺癌中的高水平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联合阻断对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起着重要作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赵振宇,孙建海.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及临床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邓霞.乳腺癌患者T细胞表面PD-1、TIM-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汪育娟,杜鹃,江义笛,陈筑.小鼠慢性牙周炎模型中脾脏细胞表面分子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J].贵州医药.2019

[4].吴红科,袁淑娟,李利华,贾金广,王红军.COPD患者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

[5].王晓菲,范虞琪,张俊峰,王长谦.单核细胞表面受体VST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

[6].郑慧,许铁.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7].苏慧,许浩,张利闯,徐双梦,魏延.细胞表面壳化的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9

[8].杜志朋,殷国田,李苗苗,郭志坤,李琼.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比较[J].解剖学报.2019

[9].王超,杨晓燕,高凤霞,吴剑,戴天阳.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浸润性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J].肿瘤防治研究.2019

[10].高俊莹,张东超,李璇,王华琳,姜宁.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黏附宿主细胞表面硫化肝素的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片球菌素分泌菌株与李氏杆菌菌体混合...明串珠菌素C分泌菌株与李氏杆菌菌体...声表面波驱动的细胞分选和俘获[51,52...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KDRFig4Fl...流式细胞仪检测hHF-MSCs的表面抗原细胞膜表面CD20蛋白结构模式图

标签:;  ;  ;  ;  ;  ;  ;  

细胞表面论文_赵振宇,孙建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