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

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

赵领娣[1]2003年在《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共分九章,以深刻剖析灾害管理内涵为切入点,全面阐述了灾害管理系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在灾害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在深入分析减灾与经济效益、灾害损失与经济补偿、巨灾风险分散化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并最终构建了中国风暴潮灾害的综合管理机制。 前言以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日益严重的灾害问题为切入点,指出,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都是客观存在,其在总体上都具有不可避免性,这一特性作为灾害问题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直接制约灾害经济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正视各种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规律,以及由此带来的灾害损失不可避免规律。人类减轻灾害的行为不是要消灭灾害与灾害损失现象,而是要立足于灾害的不可避免规律来寻求有效的减轻灾害与损失的路径和方法。尽管各种灾害与灾害损失在总体上都是无法避免的,尽管人类的繁衍和财富的积累使灾害危害的对象与价值在总量上急剧增加,灾害损失不断扩大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但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仍然可以对灾害与灾害损失进行适度的控制,或者使灾害与灾害的损失得到减轻,或者有效地缓和灾害损失上升的趋势。实施灾害综合管理,是实现减灾事业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阐述灾害管理的内涵。首先,界定灾害管理。灾害管理是这样一种技术与行为,它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宣传教育的、经济制约的或其它有关的手段,控制、约束与引导人们对于灾害的反应与有关减灾的行为;协调有关减灾的各个区域、部门与环节;影响与改善人们的减灾观念;规划与调整减灾事业的发展目标与相应的背景条件;设计、组织、决策与指挥有关减灾的重要活动,或通过诸如此类的其它方式达到有利于系统提高减灾效益的目的,灾害管理学研究实现此定义的最佳技术途径。其次,阐明灾害管理的主要构成。灾害管理主要由减灾规划管理、减灾决策管理、减灾常规管理、减灾专项管理、减灾法规管理、减灾协调管理、减灾方式管理、减灾教育管理等七大方式构成。 第二章探讨灾害管理系统。首先,探讨灾害管理的系统性。诸种灾害,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由于灾害本身具系统性,因此必须对灾害进行系统性管理。实施减灾系统工程,是推行减灾系统管理、发挥整体减灾效能最有效的战略举措。灾害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和链接性两大特点。其次,阐明灾害管理系统的意义及方向。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灾害管理贯穿于减灾系统工程活动的全过程,是全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中枢,是提高防灾、救灾和减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防灾减灾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灾害系统管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灾害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灾害管理体制的健全。再次,说明灾害管理系统的任务与内容。实施减灾系统工程,应力求以现有各部门减灾工作系统为基础,建立一个以灾害预测、预报、防治、救援等工作系列为主干的,包括各单项灾种子系统在、内的灾害总体调查研究体系,联合监测、综合治理。第四,探讨灾害专业管理系统。灾害专业管理系统主要由灾前管理系统、灾中管理系统、灾后管理系统叁大系统构成,各系统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灾害专业管理系统。第五,阐明灾害评估管理系统。灾害评估管理系统,就是根据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按不同的分类和程序给予评估。灾害评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价、灾后评估、减灾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叁章探讨灾害损失评估。首先,阐明灾害损失评估理论。所谓灾害损失评估,是指在掌握丰富的历史与现实灾害数据资料基础上,运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对灾害 (包括单灾害事故或并发、联发的多种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正在造成的或己经造成的人员伤害与财产或利益损失进行定量的评价与估算,以准确把握灾害损失现象的基本特征的一种灾害统计分析、评价方法。其次,分析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结构。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灾害损失评估也是一个系统,它由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系统、灾害损失评估指标系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系统等叁大主体块及灾害损失评估结论构成。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系统包括环境条件数据库系统、灾害损失历史数据库系统、承灾体数据库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资料等四个子系统。灾害损失评估指标系统主要包括直接损失评估指标子系统和间接损失评估指标子系统。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系统包括灾前损失预评估模型系统、灾时损失评估模型系统与灾后损失实评估模型系统叁个子系统。再次,分析灾害损失评估模型与方法。灾害损失的评估实际上由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非经济损失四部分组成。根据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较为通用的灾害损失评估方法主要有调查评估法、专家评分评价法、人力资本法、影子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海因里希法、西蒙兹法等七种。最后,说明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构成。直接损失包括

王晓英[2]2009年在《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风暴潮、天文潮和近岸海浪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灾害是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风暴潮灾害通过水体和生物毒素经由海洋各产业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涉及的数额很大,范围很广。以风暴潮为研究例证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将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进行转嫁、分散并结合灾后救助、损失补偿等手段,使风暴潮灾害危害的地区、行业和海洋劳动者家庭尽快从灾害的打击中恢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风暴潮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具有保障受损失者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保证海洋产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维护海洋资源的重要功效。本文首先对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和收入损失补偿机制进行基本介绍,在论文中介绍了国外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为构建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提供经验借鉴。其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海洋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等数据,列举大量的图表展开统计分析,论证了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特性,重点分析研究了风暴潮灾害影响下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的纯粹性、区域性和共变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博弈模型和供求分析工具,将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特性与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的关系通过模型分析细节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展现出来,为构建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作好基础铺垫。再次,论述了我国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的实践,分析了现存的相关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现状,在对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层级分担补偿机制、政府导入补偿机制和公共服务补偿机制叁部分构成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并对层级分担补偿机制进行了可行性检验、对政府导入补偿机制进行了效率性检验,对公共服务补偿机制的福利性检验。层级分担补偿机制重点解决了风险分化问题,政府导入补偿机制完善了市场机制下政府参与功能,公共服务补偿机制起到基础性的辅助作用,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本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学、灾害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主要创新之处是以风暴潮影响下的收入损失特性为出发点,运用博弈模型和供求分析方法论证了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特性与补偿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二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由层级分担机制、政府导入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组成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期望达到有效的风暴潮灾害损失风险分散与及时充足的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走出现有的困境。

王微[3]2014年在《我国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总结我国海洋灾害发生特点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的叁种海洋灾害,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进行了分析。以理论为基础,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对现行的我国关于海洋灾害风险防范的措施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对发达国家成功模式的借鉴,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国际合作四个不同视角对海洋灾害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分别探讨了四个不同主体应当采取的措施。以此构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灾害频发。随着我国对资源开发的着眼点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经济占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海洋联系的紧密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沿海地区囊括了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在此范围内造成的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海洋灾害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对造成我国经济和人口损失最为严重的叁种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严重程度进行了总结。本文整理和回顾了与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有关的基础理论,包括风险管理、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理论。在海洋灾害这个特定主体方面进行了叁者应用的分析。通过对世界上两个在海洋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国家,美国和日本的防灾体系的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吸纳的经验。系统分析了我国防范海洋灾害的主体和相关法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国外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系构建的角度构建我国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坚定政府在资金的储备、法律的完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其次,充分发挥商业机构在市场方面分散风险的重要功能,如关于海洋灾害的保险、再保险、设立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基金、发行海洋灾害风险证券等等;第叁,重视社会团体在募集善款、自救、互保等方面的补充作用;最后,在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国际合作为纽带防范海洋灾害,进行国际间的技术、信息交流,国际间的救灾援助与合作等,以此降低海洋灾害发生的风险。本文提出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加强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和国际合作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商业机构在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郑慧[4]2012年在《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作为海洋大国,由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现行的以政府灾后救助为主、保险市场发育相对落后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削弱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灾害损失赔付水平,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灾害保险为视角,探讨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风险管理问题,依据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了风暴潮灾害风险可保性、风暴潮灾害保险费率厘定以及基于再保险模式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散策略设计。本文从风暴潮灾害和巨灾风险的风险特征对比分析着手,将精算原理融入到灾害风险管理中,分析了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可保性,使用图示法、峰度检验法和基于分位数法的理论模型,对风暴潮灾害风险可保性进行了定量检验,得到了风暴潮灾害保险机制建立的理论前提;对保费厘定原理进行了系统梳理,提炼出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定价机理;使用核密度估计模型,拟合了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分布,得到了风暴潮灾害的期望损失均值。据此,将信度理论与精算模型相结合,构建出了适用于风暴潮灾害保险的信度保费厘定模型,测算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纯费率;为提高风暴潮灾害综合险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实现差别费率计征,根据保险费率校正原理,从区域风险脆弱性与灾害灾损度两个角度,分别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费率校正系数,得到了基于乘法模型的风暴潮灾害分类费率,完成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费率校正。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再保险模式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散策略。依据超额赔款再保险模型,测算了风暴潮灾害再保险费率;基于再保险模式,构建了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居民叁方的风暴潮灾害再保险链;使用完美静态博弈模型,提取了再保险参与主体行为组合,建立基于效用理论的居民个体最优状态模型和基于帕累托最优的社会最优状态模型,分析了最优行为组合的实现路径,为我国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讨:1.检验了保险技术在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拓展了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思路。使用图示法、峰度检验法和基于分位数法的理论模型,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识别,为海洋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2.完成了保险技术在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风暴潮灾害综合险费率厘定及校正。使用非参数估计模型结合信度理论、精算理论,完成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纯费率厘定;从区域风险脆弱性和灾害灾损度两个角度,计征差别费率,使风暴潮灾害保险的设计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3.得出了再保险技术在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散中的实施路径,求解出了最优再保险行为组合。通过风暴潮灾害再保险保费厘定、再保险参与主体行为博弈、个体效用和社会帕累托效用模型构建等技术处理,设计出依托再保险模式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分散策略,提高了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任林军[5]2009年在《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称为风暴潮。风暴潮、天文潮和近岸海浪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从目前掌握的风暴潮灾害资料来看,建国后几乎每年都有风暴潮灾害发生。综观国内外学者对风暴潮灾害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其概念、特点、成因、预测预报、风险评估和工程性预防措施等,因此对风暴潮自然特性的研究相对成熟,在此要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建立完善的渔民收入损失评估系统。风暴潮灾害给我国沿海渔业经济和渔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渔民收入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当前还没有完善的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评估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渔民收入损失评估系统,有效的评估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能积极的针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救助及渔民收入的补偿工作,为以后的防灾救灾提供依据。本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学、灾害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研究为基础,结合风暴潮灾害的自然特性和损失特性,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分析风暴潮灾害对渔民收入损失的影响性,探索风暴潮灾害与渔民收入损失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首先对风暴潮灾害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阐述了风暴潮的概念和分类,以及风暴潮的形成、传播和发展阶段,并介绍了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和一些风暴潮的预测和预报方法。在论文中介绍了当前的一些收入损失评估的理论和建立评估模型的方法,根据这些宝贵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评估体系。风暴潮灾害对国民经济和沿海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首当其冲的就是世代以海为生的渔民。我国渔民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渔业生产,主要为海洋捕捞收入和海洋养殖收入,渔民收入很容易受到风暴潮灾害的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发生给沿海渔民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收入损失。建立一套的有效的渔民收入评估体系,方便快捷有效的评估出风暴潮灾害对渔民收入的影响,为灾后的重建和补偿提供积极的支持。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包括海水水产养殖收入损失、渔业捕捞损失收入、伤亡渔民潜在收入损失和休闲渔业区关闭渔民收入损失。根据相关的评估理论和方法,评估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根据评估出的渔民收入损失,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评估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的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最后介绍了一些减少风暴潮灾害对渔民收入影响的措施,完善风暴潮预测及预报系统使渔民能及时的防灾和避灾,调整渔民收入结构以减少风暴潮灾害对渔民收入的影响,健全中国渔民收入保险机制来保障渔民收入。

谭丽荣[6]2012年在《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综合脆弱性评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从南到北均可发生,损失严重。尤其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沿海地区的灾害风险会进一步加大。而脆弱性研究被一致认为是防灾减灾中人类能够有所建树的领域。为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减轻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应急预案情景分析”和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基于情景分析的上海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的资助下,获取了大量文献资料与数据,在借鉴国内外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沿海大尺度范围内风暴潮灾害的自然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及综合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辨识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的空间分异与主导因素,为不同区域制定减轻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的对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990-2009年间风暴潮灾害的历史灾情数据,借鉴CVI的评估思路,构建了沿海省区风暴潮灾害自然脆弱性评估指数SSVI,以此对沿海11个省区进行了评估与相对脆弱性区划。通过研究发现:SSVI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尤其是21世纪最初十年的后半段(2005-2009年)变化更大,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有关;以五年为时段的SSVI,1990-1994和1995-1999年间明显大于2000-2004和2005-2009年间,与同时期我国频繁的热带气旋活动密切相关。空间上,SSVI最大值、5年及20年总和都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高与较高等级脆弱性基本为长江口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省市,低与较低等级脆弱性多为我国北部沿海省市,而中等级脆弱性的省市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分析还发现,受灾人口、受灾农作物面积、受灾水产养殖面积、毁损房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等因素对风暴潮灾害自然脆弱性贡献最大。(2)在自然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指标体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60个指标,对53个沿海的地级市行政单元进行了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提取出8个主成分,归纳为科技投入、基础设施与信息、服务、地区财富、社会保障、人口、城市化、环境、职业和发展,共解释了原有指标84.92%的变化。采用加法模型,计算出沿各地级市单元的社会脆弱性得分,并根据标准差分出代表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五个相对等级水平,同时进行了等级区划。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沿海地市处于中等脆弱性水平;脆弱性低的上海、广州、天津和深圳四个地市,科技投入、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及地区财富几个主成分代表的变量对社会脆弱性贡献大,显示出这些地市具有很强的灾害吸收力与恢复力;较高社会脆弱性的地级市行政单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广东、广西与海南),人口、城市化与发展几个主成分对脆弱性的贡献较大;辽宁盘锦市的社会脆弱性为高等级,职业主成分对其贡献最大。(3)将各省区SSVI值分别赋予其所包含的沿海地级市行政单元;再通过风暴潮灾害自然、社会脆弱性叁种不同的权重组合,利用地方脆弱性模型(HOP)对沿海53个地级市单元综合脆弱性的相对水平进行了评估与区划。结果显示:叁种权重组合下的综合脆弱性水平,总体都呈现出东南沿海高于北方沿海的趋势,并且自然、社会与综合叁类脆弱性表现一致。浙江、福建与广西叁省区的地市级单元,在自然脆弱性权重占优时综合脆弱性大多为中等,社会脆弱性权重虽减小,却起到较大调和作用;说明虽然这类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较大即自然脆弱性较高,但社会经济因素的防灾减灾效应更明显。广东省的各沿海地级市单元叁类脆弱性等级一般都处于高水平;除个别地市如广州、深圳的社会经济因素防灾减灾效应明显外,大部分地级市不明显,与其受到风暴潮灾害影响的频率高有密切关系,即自然脆弱性的影响更大一些。山东、辽宁的地级市单元,除大连、青岛表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因素减灾效应外,其他地级市基本都表现出随权重占优类型的脆弱性变化趋势;一方面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防灾减灾效应,也与其是我国受风暴潮灾害另一个严重区域有关。天津与上海两市,叁类脆弱性等级都属于低等级;与其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相对较小有关,同时更与其很强的社会经济因素防灾减灾效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侧重在大尺度空间上对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评估与区划。利用基于历史灾情的数理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自然脆弱性、社会脆弱性与综合脆弱性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其时空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但要切实有效地开展风暴潮的防灾减灾,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比如在社区尺度上开展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分析与评估等,为制定行之有效和针对性的减轻脆弱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张玉红[7]2013年在《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全球气候变化及过速城市化发展使我国极端海洋灾害频发。我国沿海经济发达,重要工业设施密布,而受台风风暴潮与温带风暴潮灾害的风险与损失影响规模不断加大。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管理的研究在全球气候变迁海平面升高趋势的新环境下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风暴潮灾害已成为影响我们沿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风险。本论文研究对象以风暴潮为主要灾种,选择山东半岛沿海为重点区域,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及海洋环境观测站的部分数据资料,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建立和探讨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模型,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全面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论与技术支持。作为威胁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安全的主要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风险的致灾因子是由风暴潮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区域防潮减灾能力等多个因素决定,其中承灾体脆弱性、暴露性和防潮减灾能力又构成了风暴潮灾害的易损性。分析国内外文献表明研究者对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更为关注,而且研究也较为深入,而对风暴潮灾害的易损性研究需要加强。本文对风暴潮灾害及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风暴潮灾害叁个致灾因子的识别构建了风暴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建立了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模型。即,首先收集、获取、整理分析数据资料,了解风暴潮灾害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特点。根据风暴潮灾害风险因素建立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风险因子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然后采用聚类分析及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法将研究区域进行综合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分别对各地区潮灾风险进行量化,最后应用熵值-灰色-聚类方法以及熵值-灰色-模糊组合方法从主客观角度定性定量进行综合风险区划排名,将青岛九区市划分为四个不同风险等级,揭示了青岛近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所研究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模型与采用不同风险分析方法对风暴潮海洋灾害建立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总结和比较,讨论了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有待更加深入研究风暴潮灾害耦合风险问题进行了展望。

金雪, 殷克东, 孟昭苏[8]2017年在《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风暴潮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风暴潮为研究对象,从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预报技术、风暴潮灾害致灾机理、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风暴潮灾害损失应急管理等五个方面回顾分析国内外有关风暴潮灾害研究的进展情况,揭示目前国内风暴潮灾害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风暴潮研究的发展趋势。

陈斐[9]2010年在《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这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使我国沿海地区成为海洋灾害的频发区,其中尤以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2009年各类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23亿元,其中风暴潮灾害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占总损失的84.78%。目前,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等级划分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面。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估风暴潮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灾后合理补偿,尽快使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并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对风暴潮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合理评估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灾害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海洋经济学、多元统计学、运筹学、系统论、非均衡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理论,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测评模型,首次对我国典型风暴潮事件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示范研究,为我国建立更加科学的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我国进行风暴潮灾害灾后重建及损失补偿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在借鉴我国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潜在性及全面性等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及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数据可得性、指标的独立性和精简化原则筛选重组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测评指标体系。在间接经济损失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为了测评风暴潮灾害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文章以海因里希直间系数思想为基础,采用了主客观两种赋权法,分别确定了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相应承灾体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关系,对广东省2005~2009年七次影响较大的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分别测评。在Kendall检验一致的前提下,文章对两套损失值进行了加权平均,最后得到了风暴潮灾害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测评结果。最后,文章根据数据查找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提出了我国进行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合理评估及损失补偿的政策建议。

郭恺莹[10]2013年在《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有利条件,并且维系着我国的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另一方面,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又使得我国沿海地区成为海洋灾害的频发区,海洋灾害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其中尤以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目前,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等级划分、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灾害预警等方面。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估风暴潮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灾前准确预报、灾中适当救援、灾后合理补偿,建立巨灾保险等减灾措施,研究风暴潮经济损失中的间接经济损失,对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构建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分析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估,分别分析了我国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拟合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测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检验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而能够对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提供参考意义。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相关概念,界定了文章的研究对象,即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的数据拟合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测算,同时也确定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本部分的重点在于界定了本文研究的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具体内容,即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的数据拟合和风暴潮间接经济损失的测度。其次,在理论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汲取灾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物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对风暴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从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了两个部分的承灾因素,并给出计算公式;同时文章提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分别从时间序列和区域划分两个角度对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实证分析。将遗传算法引入到神经网络中,优化了神经网络,对历次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灾害数据拟合,进行灾害等级划分,为灾害等级划分方法提出了新思路。同时针对目前较少进行测度的间接经济损失,基于海因里希直间系数法思想,运用部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测算,文章主要以山东省风暴潮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实证分析。这些方法都是对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又一有益尝试和探讨,为之后的实践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提高应对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及提出损失补偿机制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数据保障。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讨:(1)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社会损失和环境损失作为灾害损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损失评估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对社会损失和环境损失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本文主要从市场价值和条件估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本文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从直接经济损失的角度对各地区的风暴潮灾害等级进行测算,通过与实际结果的对比,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D]. 赵领娣.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2]. 海洋劳动者收入损失补偿机制研究[D]. 王晓英.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 我国海洋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D]. 王微. 广东海洋大学. 2014

[4]. 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郑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5]. 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渔民收入损失评估研究[D]. 任林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6]. 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综合脆弱性评估[D]. 谭丽荣.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7].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管理研究[D]. 张玉红.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8]. 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 金雪, 殷克东, 孟昭苏. 海洋环境科学. 2017

[9]. 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应用研究[D]. 陈斐.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10]. 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D]. 郭恺莹.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标签:;  ;  ;  

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