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甜菜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上海市甜菜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一、上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林雅[1](2021)在《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芦笋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田间甜菜夜蛾抗药性的逐渐增加,大部分化学杀虫剂的药效降低,其防控越来越困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 Polyhedro Virus,简称SeNPV)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能够在宿主中造成病毒病流行,是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国内外对SeNPV和杀虫剂协同使用治理抗性甜菜夜蛾的技术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监测了浙北地区芦笋种植园的甜菜夜蛾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测定了SeNPV对11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评估了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一步开展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协同作用的代谢机理研究,相关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甜菜夜蛾防治方法及抗性治理措施打下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浙北地区芦笋种植园甜菜夜蛾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平湖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最高(43.58倍),其次为乙基多杀菌素(17.88倍),对多杀霉素最敏感(1.21倍);甜菜夜蛾桐乡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22.57倍),其次为茚虫威(16.2倍),对溴氰虫酰胺最敏感(0.86倍)。两地甜菜夜蛾对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和氟啶脲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对虱螨脲、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氟铃脲和多杀霉素都处于敏感水平(<5倍),对氯虫苯甲酰胺分别为敏感性下降(4.00倍)和中抗水平(22.57倍)。结合抗性监测区芦笋基地的用药情况来看,两地甜菜夜蛾对近两年用药较多的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虫螨腈都已产生抗药性,之前已产生较高抗药性的甲维盐并没有因为这两年的停用而恢复药剂敏感度。2.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评估结果显示:当试虫对象为室内种群3龄幼虫时,亚致死剂量(LC25)SeNPV对氟啶脲、虱螨脲、氟铃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这5种杀虫剂有增效作用;当试虫对象为平湖种群3龄幼虫时,LC25 SeNPV对甲维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氟啶脲、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氟铃脲、茚虫威、多杀霉素这11种杀虫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当试虫对象为桐乡种群3龄幼虫时,除了虱螨脲和甲氧虫酰肼这两种药剂,LC25 SeNPV对其余9种杀虫剂均具有增效作用。无论试虫是室内种群还是田间种群,亚致死剂量(LC25)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虫螨腈、氟啶脲、氟铃脲和乙基多杀菌素均具有增效作用。3.SeNPV与两种化学杀虫剂协同使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LC50 SeNPV+10%虫螨腈900 m L/hm2(500倍)处理药后6 d、10 d防效分别达75.15%、85.36%,与对照药剂10%虫螨腈1800 m L/hm2(500倍)相比显示出良好的持效性和杀虫效果;LC50 SeNPV(1.9×107 PIB/m L)+虫螨腈(900 m L/hm2)(1000倍)处理,药后3d、6 d、10 d的防效分别为64.49%、71.74%、80.48%,与对照药剂对应的61.50%、58.61%和71.03%的防效相比,虫螨腈使用量减少50%依然保持与对照药剂相当的防效,减药增效效果明显。在SeNPV与甲维盐的混配试验中,LC50 SeNPV+5%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杀虫活性最高,药后3 d、6 d、10 d的防效分别为64.58%、60.36%、80.64%;LC25 SeNPV(9.9×106 PIB/m L)+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和LC50 SeNPV(1.9×107 PIB/m L)+甲维盐(450 g/hm2)(2000倍)处理的防效也显着高于对照5%甲维盐900 g/hm2(1000倍)处理的防效,SeNPV同样显示优良的减药增效效果。试验也显示,由于田间环境比室内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所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与其中病毒或杀虫剂的浓度不是线性关系。4.SeNPV与甲维盐、虫螨腈协同使用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增效剂PBO对虫螨腈有明显拮抗作用,DEM对甲维盐有明显增效作用,TPP对虫螨腈有明显拮抗作用,而对甲维盐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合甲维盐和虫螨腈分别单剂处理后幼虫体内酶比活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平湖种群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虫螨腈的抗性分别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变化相关;推测SeNPV对甲维盐的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SeNPV的加入可使部分因酯酶活性较高而无法被甲维盐直接致死的幼虫死亡;推测SeNPV对虫螨腈的增效作用可能是由于SeNPV提高了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了虫螨腈的转化作用,提升其致死活性;由于SeNPV与杀虫剂的致死机制不同,解毒代谢机制是不是SeNPV对化学杀虫剂增效作用的主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滕海媛,袁永达,张天澍,常晓丽,王冬生[2](2020)在《迁飞性昆虫甜菜夜蛾遗传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逐渐成为世界性重要害虫,为明确甜菜夜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探讨其在中国的种群遗传变异。【方法】测定了采自15个地理种群154个甜菜夜蛾的线粒体COⅠ基因的547 bp序列,利用DnaSP 5.0、Arlequin 3.5.1.2等软件对甜菜夜蛾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分子变异进行分析,并建立单倍型系统进化树。【结果】在所分析的154个COⅠ序列中,共检测出5个单倍型,其中H1为各种群所共享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低(Hd=0.172±0.041,Pi=0.00077±0.0002),种群内遗传分化相对较大(FST=0.3182),基因流水平较高(Nm=1.071)。中性检验结果不显着(Tajima’s D=-1.278,P>0.10,Fu’s Fs=-1.660,P>0.10),说明中国地区甜菜夜蛾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甜菜夜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68.18%),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根据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各单倍型散布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中,无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论】甜菜夜蛾不同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无显着线性相关性,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不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不同因素的组合,例如地理距离、环境条件和生理行为,可能在甜菜夜蛾种群内和之间形成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叶兰珍,胡辉,张宴瑜,黄俭,刘小英,周洪艳[3](201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危害大、防治困难。课题组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测预报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技术等。上海蓝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应用该项技术后,每年降低用药次数3~5次,减少10%~15%的用药量,每667 m2可节约防治成本80~120元;甘蓝667 m2产量达3 150 kg,花椰菜667 m2产量达1 012 kg。同时精准施药减少了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

王思琦[4](2019)在《中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ta夜蛾科Noctuidae,杂夜蛾亚科Amphipyinae,灰夜蛾属Spodopter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甜菜夜蛾幼虫取食的寄主范围很广泛,可为害大量农作物,造成重大的农业损失。甜菜夜蛾作为夜蛾科中迁飞距离最远的昆虫,在防治方面较为困难。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在分子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种群遗传学重要的研究手段,该种分子标记已成为研究昆虫迁飞和扩散规律的有力工具。目前,中国西部的甜菜夜蛾遗传研究尚属空白。为此,本研究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西部14个地理种群以及2个巴基斯坦参考种群的甜菜夜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推测甜菜夜蛾在中国西部地区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及甜菜夜蛾的迁飞规律及各发生危害区的虫源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部地区16个甜菜夜蛾种群的等位基因多样性较为丰富(A=2.5-8.875),云南昆明(KM)种群和参考种群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BF)的等位基因多样性最高,内蒙包头(NMBT)种群和青海德令哈(DLH)种群的等位基因多样性相对较低。大部分种群在各位点上未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少数种群表现为正偏离,说明杂合子缺失。总体上,甜菜夜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等位基因多样性比较:西南种群>巴基斯坦参考种群>西北种群>内蒙古种群。(2)8对引物在16个种群中所提供的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多态性较好,8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较高(Na=5.422,Ne=3.041,Ho=0.518,He=0.533),用其分析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经数据分析,16个甜菜夜蛾地理种群中,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中,昆明(KM)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青海西宁(XN)和内蒙包头(NMBT)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甜菜夜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西南种群>巴基斯坦参考种群>西北种群>内蒙古种群。(3)内蒙包头(NMBT)分别与云南昆明(KM)种群(FST=0.262)和参考种群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BF)发生明显分化(FST=0.263),新疆库尔勒(KEL)种群与其他所有种群都发生了明显分化(FST>0.25),基因交流程度非常低(Nm<1),可能是由于新疆库尔勒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空间自相关分析和Isolation by distance(IBD)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部甜菜夜蛾地理种群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显着相关性(R2=0.0436,P=0.170)。(4)Nei’s遗传距离系统树、STRUCTURE聚类分析及PCo 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赤峰(NMCF)、内蒙包头(NMBT)、内蒙锡盟(NMXM)、甘肃兰州(GS)、宁夏银川(YC)、新疆石河子(SHZ)、青海西宁(XN)、青海德令哈(DLH)、贵州贵阳(GZ)、四川成都(SC)以及参考种群巴基斯坦木尔坦(BM)和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BF)此12个种群聚为一支,陕西大荔(DL)、云南昭通(ZT)和云南昆明(KM)三个种群聚为一支,新疆库尔勒(KEL)种群则独立为一支。AMOVA分子分歧分析表明,当分别以16个甜菜夜蛾地理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时分析、以最佳K值分为3组时分析和以行政区划分为4组时分析,都表明中国西部甜菜夜蛾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5)16个地区的甜菜夜蛾地理种群在S.M.M(逐步突变)模型下,都达到了平衡,说明其未经历过种群瓶颈效应。

左亚运[5](2019)在《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其间歇性暴发成灾的特性导致化学防治成为控制甜菜夜蛾危害的主要手段。由于甜菜夜蛾对传统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新型杀虫剂成为防控甜菜夜蛾的主要药剂。由于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我国部分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已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高水平抗性,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甜菜夜蛾WH-EB品系对甲维盐的抗性为244倍,且抗性为显性遗传。本研究旨在通过遗传定位,找出甜菜夜蛾WH-EB品系对甲维盐的抗性基因,以明确该品系显性抗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同时,通过建立近等基因系和定点突变,研究甜菜夜蛾RyR突变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关系。这些结果有助于改进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策略,制定适当的抗性管理措施,以延缓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进化。1.甜菜夜蛾P-糖蛋白基因敲除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敏感性的影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癌细胞的多重耐药性中起到重要的参与作用,也有研究发现昆虫P-gp基因过量表达与阿维菌素抗性相关。本研究克隆了编码甜菜夜蛾P-gp蛋白的一个基因(SeP-gp),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显示SeP-gp和其他昆虫ABCB1转运蛋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缺失4个核苷酸的SeP-gp敲除品系。生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SeP-gp敲除品系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敏感性显着增加(~3倍),但对其它10种化学杀虫剂(多杀菌素、溴虫氰、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茚虫威、毒死蜱、辛硫磷、丁醚脲、氟啶脲、氯虫苯甲酰胺)和2种Bt毒素(Cry1Ca和Cry1Fa)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甜菜夜蛾SeP-gp可能通过逆向转运作用降低靶标细胞内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浓度来提高幼虫的耐药性,并暗示该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导甜菜夜蛾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产生抗性。2.甜菜夜蛾WH-EB品系甲维盐抗性基因的图位克隆及活体功能验证本研究采用遗传定位策略对甜菜夜蛾WH-EB品系甲维盐抗性基因进行图位克隆。根据鳞翅目昆虫基因组具有同线性(synteny)的特性,采用特定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内含子插入缺失标记(Indel)对甜菜夜蛾的31条染色体进行标记,并将抗性基因定位于29号染色体上(Chr29);然后,在Chr29上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将抗性基因定位于Chr29上0-2.5 Mbp区间。在该定位区域内存在与杀虫剂解毒功能相关的CYP9A基因簇,据此推测甜菜夜蛾WH-EB品系对甲维盐的显性抗性可能与CYP9A基因簇中一个或多个P450基因点突变或表达上调有关。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甜菜夜蛾WH-EB抗性品系CYP9A基因簇(~130 kb)完全敲除,发现CYP9A基因簇缺失品系恢复了对甲维盐的敏感性,从而证实了甲维盐抗性基因位于CYP9A基因簇中。通过CYP9A基因簇内大片段敲除和P450基因序列比对,发现WH-EB抗性品系CYP9A58在底物结合部位SRS1区的116F氨基酸残基突变成116V可能与抗性有关。将WH-EB抗性品系CYP9A58基因完全敲除后,恢复了对甲维盐的敏感性,从而明确CYP9A58基因F116V突变是导致甜菜夜蛾WH-EB品系对甲维盐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遗传基础。3.CYP9A58氨基酸F116V突变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代谢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在田间种群突变频率的检测为了明确CYP9A58氨基酸F116V突变对甲维盐解毒代谢的影响以及其在田间种群突变频率与甲维盐抗性的关系。本研究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甜菜夜蛾CYP9A58野生型等位基因(116F)和突变型等位基因(116V)分别进行了体外表达,测定其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代谢能力,并于2018年从山东、河南、福建和上海4个省市采集了 5个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其进行了生物测定和F116V基因突变频率检测。结果表明,来自抗性品系的CYP9A58突变型(116V)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而来自敏感品系的CYP9A58野生型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没有代谢能力。通过质谱进一步鉴定其代谢产物,发现CYP9A58突变型在代谢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过程中产生了羟基-和O-脱氧甲基化代谢产物。生测结果表明,5个地区的甜菜夜蛾种群均已对甲维盐产生了高水平抗性(212-388倍),F116V的突变频率为80.36%-96.67%,其中上海QP种群的抗性水平及F116V突变频率均为最高,河南LY种群的抗性水平和F116V突变频率均为最低,不同种群的甲维盐抗性水平与抗性等位基因频率有显着的相关性(R2=0.9794)。离体功能表达结果进一步证实,甜菜夜蛾WH-EB品系CYP9A58通过F116V点突变获得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解毒代谢能力,从而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田间种群突变频率与甲维盐抗性的关系表明,可以依据CYP9A58氨基酸F1 16V突变频率预测甜菜夜蛾田间种群甲维盐抗性水平,为快速、精准选药提供科学依据。4.甜菜夜蛾鱼尼丁受体氨基酸点突变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影响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一类以昆虫鱼尼丁受体(RyR)为靶点的新型化合物。已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和番茄潜麦蛾 Tuta absoluta中发现RyR的C-端跨膜区G4946E和I4790M位点突变(按小菜蛾PxRyR氨基酸序列编号)导致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靶标抗性。在2018年采自山东潍坊的甜菜夜蛾田间品系(WF)中发现了与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鱼尼丁受体I4743M突变(对应于PxRyR的I4790M),但并未发现G4900E突变(对应于PxRyR的G4946E)。为了明确甜菜夜蛾鱼尼丁受体I4743M突变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影响,通过与敏感品系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F品系的I4743M等位基因导入WH-S敏感品系遗传背景中,建立纯合的I4743M突变品系(命名为4743M)。甜菜夜蛾4743M品系的遗传背景与WH-S品系为一对近等基因系,具有约94%的遗传相似性。4743M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21倍)、溴氰虫酰胺(25倍)和氟虫双酰胺(22倍)的抗性处于中等水平,说明I4743M突变本身对这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约为20倍。为了明确甜菜夜蛾鱼尼丁受体G4900E突变(对应于PxRyR的G4946E)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与G4900E突变成功敲入WH-S敏感品系中,建立的G4900E突变纯合品系命名为4946E。4946E品系与野生型WH-S品系相比,分别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虫双酰胺具有223-,336-和>1000-倍的抗性。抗性遗传分析表明,甜菜夜蛾4743M品系和4946E品系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鱼尼丁受体I4743M突变(田间已发生的,导致中等水平抗性)和G4900E突变(未来可能发生的,导致高水平抗性)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不同影响,对于开发抗性分子检测技术和制订适应性的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王金彦[6](2019)在《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免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影响及机理》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外研究发现,寄主植物可调控植食性昆虫对病毒的易感性,但导致这种易感性差异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植物(黄豆、甘蓝和蕹菜)、(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生理以及分子技术手段,试图揭示植物调控植食性昆虫对病毒的易感性差异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在感染病毒后的12h、24h、36h、48h、72h等5个时间点,血淋巴中病毒增殖和血淋巴黑化率有明显差异。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在感毒处理后病毒增殖量大小依次为:黄豆>人工饲料>甘蓝>蕹菜,病毒增值数量随着感毒后时间的延长呈指数上升;取食蕹菜和甘蓝的幼虫血淋巴黑化率显着高于取食黄豆的幼虫。黑化率与病毒增殖量可用指数关系模型拟合,感毒幼虫的血淋巴黑化率与病毒的增殖量呈负相关关系,即血淋巴黑化率随病毒增殖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可能影响了宿主的黑化反应而导致血淋巴中病毒增殖量的不同。2.为探明黑化水平差异的机理,测定了黑化反应关键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3-monooxygenase,TH))的活性。未感病甜菜夜蛾幼虫取食4种食物后,其血淋巴多巴脱羧酶、酚氧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显着差异,且随着时间延长,三种酶活性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感毒处理组中,取食蕹菜的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最高,黄豆最低,人工饲料和甘蓝次之,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也有相同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黑化反应关键酶活性与黑化率呈正相关关系,与病毒增殖量呈现负相关。表明多巴脱羧酶、酚氧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协同参与甜菜夜蛾的黑化反应,取食蕹菜和甘蓝的幼虫通过体液免疫抗病毒的能力高于黄豆。3.在测定酶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黑化反应关键酶(酚氧化酶、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毒处理后三种酶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基本一致,均是先升高后降低。感毒处理组多巴脱羧酶、酚氧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均是蕹菜处理最高,人工饲料和甘蓝次之,黄豆最低。各感毒处理组酚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在24h最高,而多巴脱羧酶和酪氨酸羟化酶两种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在36h最高,且各处理组中差异显着;取食蕹菜的幼虫在感毒后12-72h的多巴脱羧酶、酚氧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取食黄豆;说明寄主植物可能通过调控感毒幼虫体内黑化反应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影响了酶的活性。4.从细胞免疫入手,探究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4种食物的未感毒宿主幼虫的细胞凋亡率均较低,但感染病毒后的宿主细胞凋亡率迅速升高,且在同一种食物上的不同时间点的凋亡率差异性极显着,同一时间点的四种食物处理间亦存在显着性差异,均表现为蕹菜和甘蓝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大于黄豆和人工饲料处理。说明取食蕹菜和甘蓝的幼虫其细胞免疫力高于黄豆。幼虫血细胞凋亡率与体内病毒的相对增殖量呈正相关关系,可用指数关系模型较好地拟合。5.取食4种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病毒后12-72h,促使细胞发生凋亡的甜菜夜蛾半胱天冬酶(caspase)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上升,细胞凋亡抑制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取食蕹菜和甘蓝组,半胱天冬酶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黄豆和人工饲料;取食黄豆的宿主凋亡抑制子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蕹菜与甘蓝。细胞凋亡率与半胱天冬酶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甜菜夜蛾细胞凋亡抑制子(Se-IAP)基因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半胱天冬酶和凋亡抑制子基因表达在参与甜菜夜蛾细胞凋亡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究寄主植物影响感毒幼虫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证实,感毒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显着影响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黑化反应和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从宿主免疫角度解析了植物调控植食性昆虫对病毒的易感性机理,为植物、昆虫和病毒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积累了思路与方法。

王欣,高聪芬,何翠娟,杨银娟,黄俭,李雅珍[7](2018)在《上海市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及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浸叶法监测了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及浦东新区4个地区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并在室内抗性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甜菜夜蛾上海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对虫螨腈均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R为0.9~5.2倍)。田间药效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趋势一致。虫螨腈连续筛选10代后,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下降30%,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041 4。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虫螨腈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

李文丹[8](2017)在《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共生细菌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抗药性强且具有迁飞习性的杂食性农业害虫,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及蔬菜大棚推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甜菜夜蛾的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不断上升,由原来的偶发性害虫变为主要害虫,从间歇性暴发演变成常发性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目前其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学农药的开发、Bt毒素和性信息激素的探究以及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利用。本文通过16S rDNA文库分析法和Illumina HiSeq PE250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室内饲养的甜菜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几个不同发育阶段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使用16S rDNA文库分析法发现甜菜夜蛾初孵和1d龄幼虫,3龄和5龄中肠的共生菌主要是优势共生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约占72.3%,其次为噬氢菌属(Pelomonas)约占12.8%,噬酸菌属(Acidovorax)占5.6%,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约占3.2%,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约占2.5%,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约占1.8%,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约占0.9%,丛毛单胞菌科(Comanonadaceae)约占0.4%,剩余的丛毛单胞菌属(Cruvi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草酸杆菌科(Massilia)均占约0.2%。其中不动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甜菜夜蛾龄期的改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5龄时最高;噬氢菌属和噬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则随着甜菜夜蛾龄期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甜菜夜蛾多样性随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呈动态变化。二代测序技术的结果显示甜菜夜蛾的共生菌在门水平上主要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以及少量其他细菌。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甜菜夜蛾共生细菌的主要菌群,综合比例在80.8%以上,最高可达97.1%,二者呈现出一个负相关的关系。在属的水平,厚壁菌门的主要是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芽孢乳杆菌属(Sprolactobacillus),变形菌门的主要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以及Asaia。在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历程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有两个峰值,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有两个低谷,Asaia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三种主要细菌随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呈动态变化。由于Illumina HiSeq PE250二代测序技术选择16S V4区进行检测克服了传统培养技术的限制,具有高丰富度,数据较准,而16S rDNA文库分析法可以获得16S全长序列,因此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研究比较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共生细菌的多样性、主要细菌群落及优势菌群,分析共生细菌随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了解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菌群的潜在功能、共生微生物和宿主的共生关系以及今后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微生态调控等奠定理论基础。

卢会祥,吴中波,邹继生,俞懿,杨银娟,黄钊贞,李惠明[9](2016)在《应用自繁病毒复合性诱剂防治夜蛾的新技术》文中提出在人工饲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4龄期的幼虫食料上,喷施致病力强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商品制剂稀释液,其幼虫染毒后制备出F2的新鲜活体病毒液,再复合高效性诱剂在田间应用,能达到降低田间害虫密度的作用,防治大葱、甘蓝田两种夜蛾的效果分别稳定在70%、78%以上,可成为优质绿色蔬菜的安全配套技术。光明食品集团下属的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是上海市主要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种植

黄淼,杨汉平,樊美丽,朱爱萍,黄颖皓[10](2016)在《甜菜夜蛾在保护地芦笋上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甜菜夜蛾可在上海崇明当地越冬,全年发生期长达910个月,发生盛期为79月;食源丰富、温度适宜、生理优势明显、世代重叠严重和保护地栽培等诸多因素均是引发大发生的原因;分析认为,年高温天数在往年平均水平以上的年份极易趋大发生。

二、上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甜菜夜蛾概述
        1.1.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
        1.1.2 甜菜夜蛾为害情况
        1.1.3 甜菜夜蛾抗性现状
        1.1.4 甜菜夜蛾抗药性机理
        1.1.4.1 表皮穿透性的降低
        1.1.4.2 解毒酶活性的增强
        1.1.4.3 神经系统敏感性的下降
        1.1.4.4 抗性遗传
        1.1.5 甜菜夜蛾综合治理
        1.1.5.1 完善预测预报与抗性监测工作
        1.1.5.2 培养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新型农民
        1.1.5.3 农业防治
        1.1.5.4 物理防治
        1.1.5.5 生物防治
        1.1.5.6 化学防治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概述
        1.2.1 杆状病毒杀虫剂
        1.2.2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甜菜夜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1.1 供试甜菜夜蛾
        2.1.1.2 供试药剂
        2.1.1.3 试验器材
        2.1.2 试验方法
        2.1.2.1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2.1.2.2 抗性检测区田间用药调查
        2.1.2.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甜菜夜蛾敏感基线
        2.2.2 甜菜夜蛾抗性监测
        2.2.2.1 平湖监测点
        2.2.2.2 桐乡监测点
        2.2.3 浙北地区芦笋地用药情况
    2.3 讨论
3 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供试昆虫
        3.1.1.2 供试药剂
        3.1.1.3 试验器材
        3.1.2 试验方法
        3.1.2.1 SeNPV室内毒力测定
        3.1.2.2 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活性测定
        3.1.2.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SeNPV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2.1.1 SeNPV对室内种群致病力测定
        3.2.1.2 SeNPV对平湖种群致病力测定
        3.2.1.3 SeNPV对桐乡种群致病力测定
        3.2.2 SeNPV对化学杀虫剂增效活性评估结果
        3.2.2.1 SeNPV对室内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2.2.2 SeNPV对平湖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2.2.3 SeNPV对桐乡种群增效活性评估
    3.3 讨论
4 SeNPV与甲维盐、虫螨腈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1.1 供试场地
        4.1.1.2 供试药剂
        4.1.1.3 试验器材
        4.1.2 试验方法
        4.1.2.1 试验设计
        4.1.2.2 调查方法
        4.1.2.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
        4.2.2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的田间防效
    4.3 讨论
5 SeNPV对甲维盐、虫螨腈的增效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1.1 供试虫源
        5.1.1.2 供试药剂
        5.1.1.3 试验器材
        5.1.2 试验方法
        5.1.2.1 增效剂试验
        5.1.2.2 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测定
        5.1.2.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增效剂对甲维盐和虫螨腈的增效作用
        5.2.2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MFO活性影响
        5.2.3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GSTs活性影响
        5.2.4 SeNPV与甲维盐协同使用对CarE活性影响
        5.2.5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MFO活性影响
        5.2.6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GSTs活性影响
        5.2.7 SeNPV与虫螨腈协同使用对CarE活性影响
    5.3 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迁飞性昆虫甜菜夜蛾遗传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甜菜夜蛾来源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甜菜夜蛾mt DNA COⅠ基因PCR扩增
    1.4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及测序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菜夜蛾不同种群mt COⅠ序列分析
    2.2 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和中性检验分析
        2.2.1 单倍型
        2.2.2 甜菜夜蛾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中性检验分析
    2.3 甜菜夜蛾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2.4 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3)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预测预报
2 农业防治
3 生物和物理防治
    3.1 信息素诱杀技术
        3.1.1 使用方法
        3.1.2 日常管理和注意事项
    3.2 食诱技术
    3.3 杀虫灯诱虫技术
        3.3.1 使用方法
        3.3.2 日常维护
4 药剂防治
5 小结

(4)中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进展
    1.1 甜菜夜蛾研究概况
        1.1.1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1.1.2 甜菜夜蛾危害及扩散
        1.1.3 甜菜夜蛾防治措施
    1.2 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
        1.2.1 种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1.2.2 种群遗传学的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1.2.3 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2 试验材料与试验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验仪器
    2.3 基因组总DNA提取
    2.4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扩增及基因分型
    2.5 凝胶电泳的检测
    2.6 微卫星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群的检测
        3.1.1 哈迪-温伯格平衡
        3.1.2 连锁不平衡检测
    3.2 种群遗传多样性
        3.2.1 等位基因频率
        3.2.2 等位基因多样性
        3.2.3 无效等位基因统计
        3.2.4 杂合度水平和遗传变异统计
    3.3 种群遗传距离
    3.4 种群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3.5 种群遗传结构
        3.5.1 基于 Nei’s 遗传距离的系统树构建
        3.5.2 STRUCTURE聚类分析
        3.5.3 主成分分析(PCoA)
        3.5.4 分子分歧分析(AMOVA)
        3.5.5 地理距离与遗传分化分析(IBD分析)
        3.5.6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3.6 种群的瓶颈效应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种群的检测
        4.1.1 等位基因多样性和无效等位基因
        4.1.2 哈迪-温伯格平衡和连锁不平衡
    4.2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
    4.3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间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4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间遗传距离
    4.5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谱系遗传结构
    4.6 我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历史动态
参考文献
致谢

(5)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甜菜夜蛾危害及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概况
    2 阿维菌素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研究现状
        2.1 靶标抗性
        2.2 代谢抗性
        2.3 穿透抗性
        2.4 P-gp蛋白
    3 双酰胺杀虫剂抗性机理研究现状
        3.1 靶标突变
        3.2 其他抗性机理
    4 细胞色素P450
        4.1 P450的结构
        4.2 细胞色素P450突变与功能的关系
    5 CRISPR/Cas9系统
        5.1 CRISPR/Cas9系统的简介
        5.2 CRISPR/Cas9作用原理
        5.3 CRISPR/Cas9基因编辑在昆虫中的应用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甜菜夜蛾P-糖蛋白基因敲除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克隆SeP-gp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sgRNA的体外转录
        1.5 胚胎显微注射
        1.6 基因组DNA提取和突变鉴定
        1.7 杀虫剂和t毒素
        1.8 生物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SeP-gp的克隆和特性描述
        2.2 CRISPR/Cas9介导的SeP-gp敲除品系
        2.3 SeP-gp敲除品系对杀虫剂和Bt毒素敏感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甜菜夜蛾WH-EB品系甲维盐抗性基因的图位克隆及活体功能验证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图位克隆定位
        1.3 体外转录sgRNA
        1.4 显微注射
        1.5 品系纯化
        1.6 生测测定
        1.7 克隆CYP9A亚家族基因并分析其进化
    2 结果
        2.1 染色体定位
        2.2 染色体区间定位
        2.3 甜菜夜蛾CYP9A各基因的相对位置
        2.4 WH-EB-dA9品系纯化及其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2.5 WH-EB-dA52-59品系纯化及其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2.6 克隆CYP9A58基因并分析WH-EB和WH-S品系之间的差异
        2.7 WH-EB-A58-KO品系纯化及其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3 讨论
第四章 CYP9A58氨基酸F116V突变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代谢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在田间种群突变频率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甜菜夜蛾
        1.2 供试药剂
        1.3 甜菜夜蛾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甜菜夜蛾CYP9A58表达载体及重组Bacmid的构建
        1.5 Bacmid的转染与杆状病毒载体的制备
        1.6 CYP9A58体外表达
        1.7 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体外代谢
        1.8 生物测定方法
        1.9 田间种群CYP9A58 F116V突变频率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菜夜蛾CYP9A58和CPR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在High Five细胞中表达P450s
        2.4 CYP9A58突变型和野生型的重组蛋白对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代谢
        2.5 鉴定代谢产物
        2.6 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水平
        2.7 F116V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及与甲维盐抗性水平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甜菜夜蛾鱼尼丁受体氨基酸点突变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昆虫品系和饲养
        1.2 杀虫剂和生测
        1.3 甜菜夜蛾SeRyR基因突变鉴定
        1.4 田间品系14743M抗性等位基因频率检测
        1.5 SeRyR I4743M突变导入WH-S品系中
        1.6 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G4900E敲入甜菜夜WH-S品系中
        1.7 4743M和4946E品系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遗传分析
    2 结果
        2.1 田间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
        2.2 检测田间SeRyR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
        2.3 甜菜夜蛾I4743M突变对双酰胺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2.4 4946E品系的建立与纯化
        2.5 甜菜夜蛾SeRyR G4900E突变对双酰胺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2.6 4743M品系和4946E品系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遗传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基金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免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昆虫对病原物的免疫
        1.1.1.1 体液免疫
        1.1.1.2 细胞免疫
        1.1.2 植食性昆虫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
        1.1.3 寄主植物与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关系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寄主植物对感染SeMNPV的甜菜夜蛾血淋巴中病毒增殖及血淋巴黑化率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幼虫
        2.1.2 供试植物
        2.1.3 供试病毒
    2.2 试剂与器材
        2.2.1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试虫处理
        2.3.2 幼虫血淋巴的提取
        2.3.3 病毒增殖量的测定
        2.3.4 体外黑化反应的观察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病毒增殖量
        2.5.2 血淋巴黑化率
        2.5.3 相关关系分析
    2.6 讨论
第三章 寄主植物对感染SeMNPV的甜菜夜蛾黑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试剂与仪器
        3.2.1 主要试剂及配制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黑化反应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3.3.2 黑化反应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黑化反应关键酶活性
        3.5.2 黑化反应关键酶基因表达量
        3.5.3 相关关系分析
    3.6 讨论
第四章 寄主植物对感染SeMNPV的甜菜夜蛾细胞凋亡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试剂与器材
        4.2.1 主要试剂及配制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血细胞凋亡率测定
        4.3.2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细胞凋亡率
        4.5.2 进化分析及序列比对
        4.5.3 Se-Caspases和 Se-IAP基因的表达量
        4.5.4 相关关系分析
    4.6 讨论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国内外会议论文收录
致谢

(7)上海市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甜菜夜蛾
    1.2 供试药剂
    1.3 室内毒力测定
    1.4 田间药效试验
    1.5 抗性筛选方法
    1.6 抗性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
    2.2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筛选
    2.3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抗性现实遗传力估算
3 讨论

(8)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共生细菌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术语缩写与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甜菜夜蛾的危害及防治
    1.2 昆虫共生微生物研究进展
    1.3 共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理作用和意义
    1.4 昆虫共生菌的研究方法
    1.5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16S rDNA文库法分析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细菌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细菌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应用自繁病毒复合性诱剂防治夜蛾的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核型多角体病毒源的制备
2 病毒引诱盆的制作与病毒液的添加
3 病毒引诱盆密度与高度的设置
4 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性诱剂复合生物治理的控害效果
    4.1 对甘蓝和大葱田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杀卵效果
    4.2 对甘蓝和大葱田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4.2.1 对甘蓝田两种夜蛾幼虫防治效果
        4.2.2 对大葱田2种夜蛾幼虫防治效果
    4.3 生物治虫新技术与化学防治对大葱上2种害虫防效差别的原因
5 应用生物治虫新技术与常规性诱防治法的比较与控害优势
6 生物治虫新技术对应用面积的限制缩小,增效显着
7 生物治虫新技术防治成本低
8 小结

(10)甜菜夜蛾在保护地芦笋上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甜菜夜蛾在保护地芦笋上的主要习性
2 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 大发生原因分析
    3.1 发生期早
    3.2 食料丰富
    3.3 生理优势和抗药性
    3.4 世代重叠严重
    3.5 保护地利于越夏
    3.6 高温天气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
4 小结

四、上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甜菜夜蛾SeNPV对化学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研究[D]. 林雅.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迁飞性昆虫甜菜夜蛾遗传分化研究[J]. 滕海媛,袁永达,张天澍,常晓丽,王冬生.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2)
  • [3]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 叶兰珍,胡辉,张宴瑜,黄俭,刘小英,周洪艳. 上海蔬菜, 2019(05)
  • [4]中国西部地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 王思琦.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5]甜菜夜蛾对甲维盐和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研究[D]. 左亚运.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免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影响及机理[D]. 王金彦.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7]上海市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及风险评价[J]. 王欣,高聪芬,何翠娟,杨银娟,黄俭,李雅珍.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06)
  • [8]甜菜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共生细菌多样性分析[D]. 李文丹.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9]应用自繁病毒复合性诱剂防治夜蛾的新技术[J]. 卢会祥,吴中波,邹继生,俞懿,杨银娟,黄钊贞,李惠明. 中国蔬菜, 2016(11)
  • [10]甜菜夜蛾在保护地芦笋上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 黄淼,杨汉平,樊美丽,朱爱萍,黄颖皓. 中国蔬菜, 2016(09)

标签:;  ;  ;  ;  ;  

上海市甜菜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