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灵活的应用地域文化是当前滨水景观设计中主要流行趋势。为了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从因地制宜、本土化以及生态优先的原则等,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它可以创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文化,防止滨水景观设计的相似。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水景观;设计;应用

前言:滨水景观不仅具有优越的舒适性,而且还具有亲水性。此外,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能满足现代生活、娱乐和休闲的需要,同时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遵从的原则

1.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环境能够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应用效果。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把生态优先原则放在首要位置。20世纪时,滨水城市中,人们提倡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水域地区,已经成为滨海人们生活的必需资源。与此同时,更是军事防备保卫领土的重要地区。众所周知,城市滨水区一直都是城市人口最为密集地区。因此,滨海地区是展现城市风貌和文化最理想的场所。要想实现保护生态优先原则,尤其要关注:一是确保地域植物多样性,保留那些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地。二是确保水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家都知道,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向大自然吸收和释放不同种类的能量和物质元素,不但有利于城市环境的自我调整,而且还有助于城市环境自我净化更新。三是充分调动水域的经济作用。水土一体化可以全面提高不同能源流量的生产力,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不能过度破坏原有的生态资源。

1.2就地取材原则

因地制宜,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构建不同的自然景观。由于建立了高耸的塔,就低成湖。就地取材,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打造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完美融合现代建筑手段,构建别具一格的整体设计理念。

1.3将历史文物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遗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华文化的魁宝。不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区域城市的文化遗产。滨水地区见证一代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源头。因此,即使是时代发展需要,人类在扩建城市的过程中,也决不能破坏和拆除人类祖先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适当开发,保留好具有标志性的文物,使其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发挥城市名片的作用,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

1.4本土化原则

坚持以本土化为原则,一是继承和弘扬区域传统文化习俗,二是推崇区域历史文化。服从本土化原则,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景观设计具有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于其他滨水景观设计。

2地域文化是城市滨水景观中常用的文化

2.1保护与再现

在景观设计中,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自然景观和物质文化被破坏并几乎消失,具有地域特色,得以恢复、治理和再现。但不止是在原始形态的基础之上进行保存和重构,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再创造可以提供保护和再现。

2.2提炼与抽象

在地域性概念基础之上,景观是在对原始遗址的地方特色研究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它包括对局部建筑形式的表现和抽象、传统象征性的装配场所和符号。这种复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恢复,同时,要充分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形式。

2.3对比与融合

不仅要融合传统乡土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而且还要结合现代材料与技术,在色彩、形式以及质感等方面形成优美的对比效果,体现了矛盾中的和谐统一。

2.4隐喻与符号

也就是说,通过处理空间、形式和细节,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地域文化的内涵,可以采取选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去实现。

3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景观设计

基于原有场地建筑的基础之上进行景观建筑布局,切实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在达到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建筑布局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程中,通常会遇到仓库,港口,历史建筑等文物。在亲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必须最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的遗址场地,因为这些遗址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为保护和利用具有地区性和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我们应优先保护和使用历史建筑物,并对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物进行适当修缮。历史建筑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而且可以直接用作景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历史建筑应被视为历史建筑的焦点。

3.2节点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环境主要由开放的、半开放的和私有的节点组成。其中铺装设计、广场设计和亲水空间设计都属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节点设计。

道路铺装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对于同等级公路,路面形式不同。主干线公路大都选用混凝土路面,人流相对集中,对疏浚交通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小径和次干道主要采用石头、石板以及瓦砾等原材料,并设计了各种纹理图案。例如,当地文化背景的图案是利用铺装方式铺砌的而成的,比如利用文字阁样、特色花舟等元素,来传递和表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广场通常都属于滨水景观的开放空间,在交通分布和活动平台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活动表演的空间,还要考虑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需求。广场作为区域文化活动和传播的载体,不但可以专业设计来展现当地的特色文化,也可以作为当地各种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

亲水空间作为典型的滨水环境空间,一直以来都受到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亲水空间的质量对整个滨水环境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滨水景观空间的过程中,亲水空间不但是重点建设项目,而且亲水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集水文化、生态文化一体的活动空间。

3.3景观小品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的景观小品不但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着当地城市的形象。其中小品设计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会给人们自然、特别的感觉,而且还会给人亲切熟悉的感觉。比外,还有利于提升当地景观的景观的文化内涵,帮助突出当地特有的人文,体验别样风景。

3.4植物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新趋势是自然生态效应的追求、生态设计理念的体现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在保持和改善城市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时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过程中,当进行到植物配置和植物物种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植物个体的生长情况,更要考虑到群落的稳定性。择选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选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等特点的植物,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生态作用,成为当地人们所喜爱的物种。

1)采用本土植物,不仅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合理利用树种,还可以将区域文化特色注入滨水景观。合理使用滨水景观设计将使当地风格和水景更具深远意义。例如,在日本通过柳树,樱花树,枫树,松树等植物传播本土景观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这些是日本古代绘画中的常见树种,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滨水景观,并展现了河流的地域风格。

2)在城市滨水景观中选择的植物应该具有耐水性,并且在水边上生长的天然植物应该长时间选择并具有防水性。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树种的选择不尽相同,如南方,大都选择榕树、樟树和大叶榕等,北方多数会选择柳树、甜杨等。

3)政府应重视鼓励多加强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的表达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在适宜的植物背景下,使得城市四时景色不尽相同,各美其美,使整个滨水景观环境更有地域文化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复制和雷同的有效途径就是完美地融入地域文化。然而,在有效的经济基础上,滨水景观设计在许多城市的文化整合往往是肤浅的,并没有深层次的展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因此,设计出的效果往往平坦无奇,相似度很高。只有充分融合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才能设计出舒适优美、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崔柳,田大方.北方中小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现状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5):3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27.

标签:;  ;  ;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