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定位论文_王赛,王宇宇,王石磊,徐梦真,邹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谱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谱,性状,侧枝,分枝,甘蓝,玉米,位点。

图谱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赛,王宇宇,王石磊,徐梦真,邹欢[1](2019)在《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QTLs》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雄穗分枝数差异显着的自交系豫086(分枝数多)和豫M 1-7(分枝数少)杂交获得F_1,通过单粒传法获得含177个株系的F_7 RIL群体。以玉米10 kb SNP芯片进行RIL群体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Cartographer 2.5对郑州和海南2个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支数(Tassel branch number,TBN)和玉米雄穗主轴长(Total tassel length,TTL)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包含1 792个簇,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 109.45 cM,相邻簇之间平均距离为1.18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了24个雄穗相关性状QTLs。其中7个与TBN相关QTL分布于第3, 8和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范围是6.74%~13.88%;其余17个为与TTL相关QTL,位于第1,3,5,6,8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位点可解释5.59%~18.66%的表型变异。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了一个相同的TTL相关QTL位点(qTTL1-2)和2个既控制TBN又控制TTL的QTL位点(qTBN8郑州,qTTL8郑州;qTBN8-3海南,qTTL8海南)。(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2](2019)在《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小麦小穗数主效QTL》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可用耕地减少,粮食危机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穗粒数作为构成产量的叁要素之一,对小麦产量具有显着影响。而小麦穗粒数由每穗小穗数和可育小花数共同决定,因此定位并克隆小穗数基因,对穗粒数的遗传机制解析和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低小穗数(~20个)小麦品种川麦42和高小穗数(~24个)小麦品种科成麦1号构建了包括187个家系的双单倍体群体(DH)。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遗传连锁图谱涵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包括13068个分布在2406个bin中的SNP标记,总遗传距离为3091.39cM,平均遗传距离为0.24cM/marker,1.28cM/bin。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连锁图谱和中国春参考基因组物理图谱(IWGSC RefSeqv1.0)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基于此,我们在3年2点5个环境中共鉴定到4个小穗数QTL,其中QTSN cib-3D在所有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解释8.26%~21.11%的表型变异。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QTSN.cib-3D所在区段(550Mb~555Mb)没有小穗数相关QTL报道,并且与位于3D上其他产量相关QTL也相距较远,因此推测QTSN.cib-3D可能为新小穗数主效QTL。目前我们正在进行QTSN.cib-3D的遗传效应解析和精细定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刘敬贤,黄亚群,陈景堂,祝丽英,赵永锋[3](2019)在《基于高密度连锁图谱定位玉米株高QTL》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析株高性状的遗传基础,以X178和NX531为亲本构建的124份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高密度SNP标记构建的包含7 278个bin的bin-map连锁图谱,对辛集、保定2个地点RIL群体的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位点,有9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10.00%。其中辛集检测到7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4.67%~13.94%;保定检测到9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0.35%~25.56%。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qEHX3和qEHB3的置信区间存在重迭。在第1连锁群上289.16~296.77 Mb发现控制株高的qPHB1和穗位高的qEHB1-2定位区间相邻。在bin1.07定位到的qPHX1-1区间内存在br2(brachytic2)基因,bin1.09~1.1定位到的qPHX1-2区段内存在d8(dwarf8)基因,bin3.07定位到的qEHX3区段内存在ccd8基因,这3个基因影响节间的伸长,与株高、穗位高的发育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株高相关性状QTL精细定位、克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胜忠,邱俊兰,苗华荣,杨伟强,赵立波[4](2019)在《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栽培种花生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分枝数的QTL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花生株型的遗传机制了解不深。本研究利用来源于花育28和P76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花生主茎高(MSH)、第一侧枝长(FBL)和分枝数(BN)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分析。该图谱包含2266个SNP和68个SSR,总遗传距离为2586.37cM。相邻标记间平均间距为2.25cM。研究发现MSH分别与BN(r=0.354)、FBL(r=0.854)高度相关。QTL分析检测到18个加性QTL位点(4个与MSH相关,5个与FBL相关,9个与BN相关),分布于10个染色体。大多数QTL位点只在一个环境下检测到,其中主茎高相关位点qMSHA01.1,第一侧枝长相关位点qFBLA01.2,分枝数相关位点qBNB07.1和qBNB07.2在两个环境下均能检测到。另外,针对MSH、FBL、BN,共有24对上位性QTL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均低于10%。以上结果将为花生株型相关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晋杰,韩新桐,张静,陈景堂[5](2018)在《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玉米子粒容重及相关性状QTL》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X178杂交构建的200份RIL群体,基于GBS技术获得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重组bin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控制玉米子粒容重相关QTL。结果表明,构建的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总长度分别为2 017.03 Mb和2 568.99 cM,相邻两个bin标记之间的平均物理距离和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7 Mb和0.35 cM。运用所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RIL群体获得的所有目标性状进行连锁作图,两年共定位到4个与子粒容重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chr1、chr7和chr8上;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两年分别共定位到了6、5、5、1、2个QTL位点,位点分布于chr1、chr2、chr3、chr4、chr5、chr7和chr8上。(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汪文祥,储文,梅德圣,成洪涛,朱琳琳[6](2019)在《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QTL》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枝角度是油菜株型的重要性状,与油菜的耐密植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油菜分枝角差异显着的育种亲本材料1098B (分枝角小)和R~2 (分枝角大)杂交获得F1,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含163份株系的DH群体。以油菜60K SNP芯片进行DH群体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Cartographer 2.5对2个环境下油菜顶端分枝角和基部分枝角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包含9521个多态性SNP标记, 1442个簇(bin),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544.07 cM,相邻簇(bin)之间平均距离为1.76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17个分枝角度QTL,分别位于A01、A02、A03、A06、A09、C02、C03、C04、C06和C08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39%~21.78%。用比较基因组方法与拟南芥分枝角度同源基因区间比对,鉴定出其中6个QTL的12个候选基因。其中位于A03连锁群QTL在2年的试验中被重复检测到,根据物理位置和基因组信息推测VAMP714为分枝角度的候选基因。这些QTL和候选基因将为油菜分枝角度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夏君,韩学凯,白志毅,李家乐[7](2019)在《叁角帆蚌HcTyp-1基因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室根据前期研究发现,HcTyp-1基因可能参与了叁角帆蚌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形成。本实验根据HcTyp-1基因cDNA设计引物,比较筛选获得了8个SNP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与内壳色的相关性,然后对HcTyp-1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通过研究这些多态性位点与贝壳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性发现,C+3057T位点基因型仅在a参数上存在显着差异,G+2985T和T+3006C 2个位点基因型分别在L、b及a、dE上存在显着差异,A+2834C、C+2919T和G+2986T这3个SNPs位点基因型在L、a及dE上均存在显着差异。连锁不平衡结果显示,HcTyp-1基因上除C+2912T、C+2983A这2个位点,其他6个位点具有显着差异,位点之间都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T2和T4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着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T6和T8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着高于白色群体。因此HcTyp-1基因的部分SNPs可作为叁角帆蚌不同内壳色贝壳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位点。另外,本研究还将HcTyp-1基因定位在叁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向贤,陈露露,张丹丹,翟文学,夏志辉[8](2019)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物理图谱定位与功能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已成为水稻分子育种的主要策略。明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图谱定位与功能标记的开发应用是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对已报道的40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分子标记详情进行了整理总结,并将31个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在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上进行定位标注;此外,本研究还归纳xa5、xa13、Xa21、Xa27四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新开发了抗性基因Xa10、Xa23的功能标记。本研究将给育种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与鉴定抗性材料提供便利。(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2期)

韩学凯,陈夏君,白志毅,刘晓军,李家乐[9](2017)在《叁角帆蚌HcTyr基因内壳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角帆蚌HcTyr基因与内壳色性状的相关性,本实验根据已分离的叁角帆蚌HcTyr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和片段扩增,并用144只叁角帆蚌对其多态性进行筛选和验证,卡方检验分析了SNP位点和叁角帆蚌内壳色相关性,并对HcTyr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结果显示,在HcTyr基因上筛选出8个SNP位点,其中有7个SNP位点与叁角帆蚌内壳色L、a及d E呈显着相关性,用这7个SNP位点做单倍型构建和分析,发现Ⅱ、Ⅲ及Ⅳ这3种单倍型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着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而Ⅴ和Ⅶ这2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着高于白色群体。进一步在商业养殖群体中验证发现,Ⅳ和Ⅶ这2种单倍型可分别作为白色和紫色群体的优势单倍型。研究表明,叁角帆蚌HcTyr基因可作为内壳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其部分SNP位点可用于叁角帆蚌分子辅助育种。另外本实验还将HcTyr基因定位在叁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陈军[10](2017)在《利用高密度SNP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及角粒相关性状QTL》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型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不仅仅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提供了大约40%的植物油供应,同时又是工业原料比如燃料和润滑油等工业品的重要来源。含油量和角果相关性状包括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是增加油菜油产量的重要育种目标。然而这些重要的农艺性状多是由多基因控制且较易受到环境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些性状的遗传机理还知之甚少。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机理,我们用含油量和角果长都存在显着差异的亲本“M201”和“352”构建了包括192个单株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我们在3个环境包括两个半冬性环境和一个春性环境调查了这四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构建了包含1526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并在叁个环境中检测到了37个一致性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研究采用简化基因组的测序方法对群体进行测序,选用限制性内切酶SacI和MseI对基因组进行消化处理,然后连接到带标记的测序接头上。选取400–450 bp的片段回收后加上测序接头扩增后进行双端测序,测序的RIL群体共包含192个株系。测序完成后去掉低质量的序列,192个株系共得到68,450,311高质量的长度为90bp的双端测序的序列,范围从4万到107万,平均测得的序列数为36万。最终获得1812个多态性RAD tags,总共1700具有多态性的RAD标记,包括了3765个SNP位点。使用了3种标记包括SNP、SSR和InDel标记来构建遗传连锁图。SNP标记是用本研究测序数据开发得来。SSR标记来源于本实验室已经发表的结果,并同时使用了本实验室利用甘蓝型油菜重测序数据开发的InDel标记,选用的SNP,SSR和InDel标记的数目分别为1700、211和595个,有多态的SSR和InDel标记数目分别为126和104个,最终有107个InDel标记,90个SSR标记和1329个RAD标记定位到了遗传连锁图上,共包括19个连锁群。此连锁图全长1610.4 cM,两临近位点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6 cM。在遗传图谱中我们发现,A2和C2连锁群标记数目异常,可能是亲本染色体变异导致。将亲本“352”的重测序序列比对到油菜基因组上发现,在亲本“352”中发生了有C2连锁群到A2连锁群的单方向的同源染色体交换。交换的结果导致某些染色体存在重复的染色体区域而相对应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同时增加了RIL群体的杂合率水平,也影响了群体的基因型分析。将遗传定位到的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上的所有标记序列比对到已经发表的油菜基因组上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连锁群的共线性都很好,除了几个连锁群存在少量不一致的现象。分别在叁个种植环境中调查了RIL群体的含油量、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调查的四个性状都表现为连续分布且伴随着超亲表型,表明它们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此四个性状进行双向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G),环境因素(E)和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都对含油量、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有显着的效应。含油量、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率分别为78.8%,89.4%,78.5%和81.9%。同时结合群体的表型值和基因型,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3环境下的四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的QTL分析。四个性状在叁个环境中一共检测到了54个QTL,经整合后变为37个一致性QTL。RIL群体在叁个环境中共检测到了18个QTL,这些含油量QTL解释了4.7–12.8%的表型变异。RIL群体在叁个环境中共检测到了11个角果长QTL,这些角果长QTL解释了4.2–9.5%的表型变异。在叁个环境中共检测到了13个每角果粒数QTL,这些每角果粒数QTL解释了5.4–8.5%的表型变异。叁个环境中共检测到了12个千粒重QTL,这些千粒重QTL解释了3.1–11.7%的表型变异。我们使用元分析的方法检测并合并RIL群体不同性状却定位到同一染色体区域的一致性QTL。这里我们检测到了7个unique QTL。本研究发现一个重要的含油量QTL(cqOCA10b),可以稳定的在所有环境中表达,并且可解释约为10%的表型变异。本研究将A10上的含油量QTL置信区间内的标记比对到油菜基因组上,此含油量QTL cqOCA10b被定为到A10染色体上且可以在多个环境中被稳定的检测到。置信区间两侧的标记M174和M782的遗传距离为6 cM,定位到油菜基因组上的区间大小约为613.8 kb。(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图谱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可用耕地减少,粮食危机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穗粒数作为构成产量的叁要素之一,对小麦产量具有显着影响。而小麦穗粒数由每穗小穗数和可育小花数共同决定,因此定位并克隆小穗数基因,对穗粒数的遗传机制解析和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低小穗数(~20个)小麦品种川麦42和高小穗数(~24个)小麦品种科成麦1号构建了包括187个家系的双单倍体群体(DH)。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遗传连锁图谱涵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包括13068个分布在2406个bin中的SNP标记,总遗传距离为3091.39cM,平均遗传距离为0.24cM/marker,1.28cM/bin。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连锁图谱和中国春参考基因组物理图谱(IWGSC RefSeqv1.0)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基于此,我们在3年2点5个环境中共鉴定到4个小穗数QTL,其中QTSN cib-3D在所有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解释8.26%~21.11%的表型变异。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QTSN.cib-3D所在区段(550Mb~555Mb)没有小穗数相关QTL报道,并且与位于3D上其他产量相关QTL也相距较远,因此推测QTSN.cib-3D可能为新小穗数主效QTL。目前我们正在进行QTSN.cib-3D的遗传效应解析和精细定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谱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王赛,王宇宇,王石磊,徐梦真,邹欢.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QTLs[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小麦小穗数主效QTL[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刘敬贤,黄亚群,陈景堂,祝丽英,赵永锋.基于高密度连锁图谱定位玉米株高QTL[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张胜忠,邱俊兰,苗华荣,杨伟强,赵立波.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栽培种花生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分枝数的QTL研究(英文)[J].花生学报.2019

[5].郭晋杰,韩新桐,张静,陈景堂.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玉米子粒容重及相关性状QTL[J].玉米科学.2018

[6].汪文祥,储文,梅德圣,成洪涛,朱琳琳.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QTL[J].作物学报.2019

[7].陈夏君,韩学凯,白志毅,李家乐.叁角帆蚌HcTyp-1基因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J].水产学报.2019

[8].向贤,陈露露,张丹丹,翟文学,夏志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物理图谱定位与功能标记[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韩学凯,陈夏君,白志毅,刘晓军,李家乐.叁角帆蚌HcTyr基因内壳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J].水产学报.2017

[10].陈军.利用高密度SNP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及角粒相关性状QTL[D].华中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大鼠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定位例HCC基因组失平衡染色体图谱及WNT...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Fig.4-...有SNP标记分布的Scaffold在所有基因组...许氏平鲉雄性遗传连锁图谱腹节1的宽在雌性图谱和雄性图谱的定...

标签:;  ;  ;  ;  ;  ;  ;  

图谱定位论文_王赛,王宇宇,王石磊,徐梦真,邹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