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技工院校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梁珍(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229)

摘要:传统技工院校学生评价体系中,评价者过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学习动机逐渐减弱,最后丧失了学习信心。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师生之间基于平等、互动、对话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评价发展结论,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发展性评价可持续发展

技工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而面对的培养对象却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院校应采取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和教育功能,使这些在传统教育中受到挫折的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技工院校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意义

1.对接企业用人标准的需要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企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从事专业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无法改变企业的评价标准,只能改变学校的评价机制,因此,技工院校构建学生评价模式时必须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与企业接轨的评价模式,满足企业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2.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工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初、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使他们从升学的独木桥上跌落下来,形成了这部分所谓的“差生”。技工院校的学习生活是新的开始,技工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机会,通过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满足学生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发展面临着生源日益减少的严峻现实,如何走出一条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良性循环道路,必须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及时对现行的学生评价模式进行反思、调整,通过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发挥教育评价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引领、评价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目前技工院校学生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片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还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多采取笔试方式,造成学生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不及格人数较多。这种评价标准对学生知识运用、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也体现不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有的学校虽采取了笔试加技能的考核方式,但由于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同样体现不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2.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企业评价

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评价主要局限于校内评价,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缺少学生的自主评价及社会、家庭、企业的评价。过于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也不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能力。

3.评价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过程性的进步和努力

目前技工院校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真实、准确和全面,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和发展功能。

三、技工院校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

1.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评价模式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是否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时应始终将企业需求作为主线贯穿其中,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双方共同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程序和方式、方法,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2.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突出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因此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技工院校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时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只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构建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制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实现企业标准与学校标准的融合,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3.邀请多方评价主体参与,提高评价的客观、全面、准确性

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确定评价主体时应注重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吸收多种评价主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自我、他人及企业在评价中的作用。评价过程中,学生应以本人的成绩为基础,自己同自己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自己的进步状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自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互评,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吸收学生家长、企业参与到学生评价中,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4.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全方位搜集学生发展的关键材料

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可通过口头评价、访谈评价、小论文、课堂观察表、作业、测验、学生日记、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教师应注意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这样有助于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5.体现评价的过程性,促使学生在改变中实现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可通过评价的过程性体现其发展功能。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6.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发展性学生评价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平等、互动、对话的关系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是真诚的、恰当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虚心接受老师对改进其学习所提出的建议,不断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经验,实现了专业及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在发展性学生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7.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涵盖学生职前、入职和职后发展的全过程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和企业锻炼的全过程。评价一名学生,不仅应关注其在学校的表现,还应看他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工作业绩、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发展性学生评价应考虑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确定不同阶段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迅职业教育怎么办?——一位职高校长的理念和困惑[J].西北职教,2006,(12)。

[2]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1。

[3]钱迎李秀芹新课程视野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4]马云鹏刘学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标签:;  ;  ;  

技工院校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