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陶瓷润湿性的实验表征和理论预测研究进展

金属/陶瓷润湿性的实验表征和理论预测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

金属/陶瓷体系的润湿性研究在金属与陶瓷的连接、金属液的熔炼和提纯、浸渗法和液相法制备复合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金属熔体在陶瓷表面的润湿过程中,会出现基板在熔体中溶解、界面吸附和互相反应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有关金属/陶瓷润湿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一直是国际上材料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金属/陶瓷润湿性主要通过测量接触角θ(借助Young’s方程计算)来得出,润湿性表征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特别是接触角对实验条件高度敏感,其往往难以准确反映润湿性,以及适用于高熔点合金与陶瓷体系的方法较为缺乏。因此,除对接触角测试方法进行改进外,很多研究者也试图通过理论计算来考察润湿性,但至今尚未发展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所有金属/陶瓷体系的理论预测模型。润湿性实验表征方法的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座滴法、滴定法、毛细上升法和感应熔化法等。其中,改良座滴法相比传统座滴法能够消除熔体表面氧化膜的影响。感应熔化法可以使高熔点合金(如Ti合金等)熔化,具有独特优势(相比之下其他几种方法只适用于Al系、Mg系等低熔点合金与陶瓷的体系)。在理论预测模型方面,除直接基于Young’s方程,根据表面张力模型来研究润湿性外,也有学者尝试结合YoungDupré方程,从热力学和原子键的角度揭示反应界面润湿性的内在规律。同时,将润湿视为一种反应现象,对界面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润湿过程中表面相的能量变化加以考虑,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定性衡量润湿性的标准。此外,研究者还在润湿铺展动力学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直接根据金属形核理论来计算润湿角,以及利用如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反应控制模型和扩散控制模型等来预测金属/陶瓷体系的润湿速率。本文主要从润湿过程的机制、接触角的测试方法和用以预测润湿性的理论模型三个方面,综述了金属/陶瓷润湿性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润湿机理
  •   1.1 界面反应驱动润湿
  •   1.2 界面吸附驱动润湿
  •   1.3 溶解驱动润湿
  • 2 润湿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   2.1 座滴法
  •   2.2 滴定法
  •   2.3 毛细上升法
  •   2.4 感应熔化滴落法
  •   2.5 实验研究方法的影响因素
  • 3 润湿性的理论研究方法
  •   3.1 基于表面能 (表面张力) 发展出的模型
  •   3.2 基于粘着功和化学键能发展出的模型
  •   3.3 基于吉布斯自由能发展出的模型
  •   3.4 基于润湿铺展动力学的模型研究
  • 4 结语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屈伟,范同祥

    关键词: 润湿,金属,陶瓷界面,接触角,理论模型,毛细上升法,感应熔化法,表面张力模型,润湿铺展动力学

    来源: 材料导报 2019年2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017YFB0703101)~~

    分类号: O647.5

    页码: 3606-3612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485K

    下载量: 385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端润湿性表面研究与应用进展[J]. 科技导报 2015(15)
    • [2].高温下液硅的润湿性[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2)
    • [3].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12)
    • [4].润湿性梯度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6)
    • [5].材料表面可逆润湿性行为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6(19)
    • [6].无铅焊料溶解润湿性机制的探讨[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02)
    • [7].页岩润湿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 断块油气田 2018(06)
    • [8].压力法测定常规滤料润湿性(接触角)的探索[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03)
    • [9].酸洗脱除矿物对煤化学组成及润湿性的影响[J]. 煤炭转化 2019(03)
    • [10].润湿性可切换的表面[J]. 材料工程 2016(12)
    • [11].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6(03)
    • [12].润湿性梯度表面凝结水量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11)
    • [13].高聚物表面的润湿性实验及表面张力的计算[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3)
    • [14].改变井底油层段的润湿性以提高驱油效率的室内研究[J]. 山东化工 2008(03)
    • [15].润湿性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8(09)
    • [16].马面鲀鱼皮复制及润湿性研究[J]. 大学物理实验 2015(03)
    • [17].基于多元逐步回归的煤尘润湿性研究[J]. 煤矿安全 2012(01)
    • [18].碳酸水对岩石润湿性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实验[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9].微观结构表面接触角模型及其润湿性[J]. 材料导报 2009(24)
    • [20].二氧化碳和氦气对低煤阶煤煤润湿性的影响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11)
    • [21].不同润湿性土壤对渗流传热影响的LBM模拟[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9(03)
    • [22].材料润湿性调控及其应用于油/水混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 2019(04)
    • [23].油基钻井液引起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的评价新方法[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4(01)
    • [24].改善平沟煤矿16~#煤层润湿性的研究[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09(03)
    • [25].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煤润湿性分析[J]. 现代地质 2015(01)
    • [26].砂岩储层润湿性研究进展[J]. 国外测井技术 2009(05)
    • [27].低阶煤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9)
    • [28].玻璃基质表面的气体润湿性与其表面自由能关系[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06)
    • [29].工程金属材料极端润湿性表面制备及应用研究[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7(10)
    • [30].ZnO/Ag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润湿性转换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2)

    标签:;  ;  ;  ;  ;  ;  ;  ;  ;  

    金属/陶瓷润湿性的实验表征和理论预测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