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试着探究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到底能够起到多少作用以及效果,并且探究其应用的前景。方法:本次实验采取本院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儿科住院患儿共计100例。并按照统计学的可观规律将其随机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针对实验组则采取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方式,在实施护理过后,针对每个患儿的焦虑程度、有效护理率以及相应的患者满意度做相应的调查,记录并进行数据比对以此来获得相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实验,实验组的有效护理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护理率为82%,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的可观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程度评分,实验组为40.2±5.1,对照组为59.8±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论出,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手段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针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但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护理有效率,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焦虑程度,促进患儿尽快提升生命质量、尽快康复。另外,从患者家属调查满意度来看,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家属对于医院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医院的卫生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式;应用

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患者往往为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儿童,针对这一部分人群,由于孩子的天性以及智力、心理的发育不成熟,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往往会出现各种临床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再加上一部分家长娇生惯养,对于孩子的要求全部听从,所以难以顺利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这也为常规护理带来了风险与难度。从护士的角度上来看,由于孩子天性好动,本身缺乏基本的道德行为意识,所以在与护理工作者交互的过程中可能会做各种恶作剧等等,而由于一些护理人群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经验,不懂得如何与患儿接触,从而往往没有耐心,与患儿甚至患儿家属出现冲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行风险防范式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具有帮助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住院患儿,总计为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7.2±2.1,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1±1.8。本次实验经过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签字同意,并且针对患儿的其他参数进行调查,性别以及其他参数的差异性不大,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方法

建立舒适的卫生服务环境

首先要在科室内部建立一个相对舒适的卫生服务环境。儿童本身就对于环境的舒适程度较为敏感,许多孩子年龄较小,往往对于陌生的环境十分不习惯。那么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时,再加上治疗中的精神压力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十分严重的。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在卫生服务环境的设置上多下些心思,比如增添一些植物与花卉,适当的进行通风。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要做好遮光工作以及控制好温度与湿度等环境指标。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是做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前提及保障。目前而言,护理人员的儿科护理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基础的理论根据,基本依靠现有的经验进行护理。本次试验中,对于所有的护理人员都按照一周一到两次的课程进行护理培训,并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考核,将考核成绩计算到绩效中去。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中的风险存在在方方面面,而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更是如此。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是儿科护理工作者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一方面要开展课程普及儿科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实际的过程中逐步熟悉护理环节,并且做好风险预估工作,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与实际的操作练习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也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内部公认的护理理念。由于儿科的护理中儿童往往会比较调皮,个别孩子会不服从管理,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和蔼的态度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另外,在护理过程中也要与患儿的父母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开展风险防范工作,针对平时就比较调皮的患儿要做重点记录,并且主动与其打成一片,从而可以显著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1.3观察指标

针对患儿的有效护理率以及焦虑评分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的满意程度则通过调查问卷产生。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的计量资料采取的是平均数的方法,p小于0.05,其数值符合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经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通过风险防范式护理工作,本院收纳的住院患儿的整体护理有效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并且其护理满意度更是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风险防范式护理工作是十分具有实际作用的,这也彰显了护理的本质特点,就是要以临床护理的实际对象为主体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护理技术服务水平。儿科与其他的科室进行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儿童的心智不健全,护理工作人员往往不知道如何与其正常交流,所以往往会在护理过程中遭遇许多阻力,严重的还有可能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妨碍患儿的正常康复。总的来说,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实际儿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全院借鉴并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2016,(04):252-254.

[2]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8):104-106.

[3]张桂香.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46-347.

[4]左世红.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5):191-192.

标签:;  ;  ;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