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52例观察与护理

川崎病52例观察与护理

一、52例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于开俊[1](2019)在《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文中认为克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心电图检测是克山病病区人群筛查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是依据监测人群特定的心电改变,确定疑似患者,再对其做进一步相关检查,最后明确诊断。由于其简便易行,便于随身携带,尤其是深入到农村,故在克山病多年的防治工作中,成为克山病诊断的重要工具[1]。为了解江源区病区人群的心电异常分布情况,我区于2013年和2015年选择江源区两个调查点进行了连续两轮监测,

蒋红娟,顾熠,许涛[2](2019)在《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基于集束化理论护理干预的5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反应蛋白含量、白细胞含量、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川崎病患儿行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董娟[3](2018)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超声心动图对88例川崎病患儿的检出率,总结分析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特征。结果 88例患儿中共有52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36例患儿出现心脏病变。52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包括21例冠状动脉扩张,18例冠状动脉肿瘤,7例冠状动脉内膜粗糙,6例冠状动脉血栓。36例心脏病变患儿中包括9例心包积液,16例心脏瓣膜反流,11例心脏扩大。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川崎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临床相似病症的误诊率,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川崎病患儿的影像学特点,为疾病治疗以及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吴益飞,陆卫民[4](2018)在《川崎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83. 91±7. 48)、治疗依从性(90. 54±5. 26)及满意度(87. 86±6. 04)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 45±9. 62、80. 30±8. 19、75. 63±6. 85,P <0. 05);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下降水平(6. 20±2. 08、49. 38±14. 55)均高于对照组(3. 92±1. 87、27. 54±10. 60,P<0. 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2. 93±1. 52) d、住院时间(7. 39±2. 87) d均短于对照组(4. 34±2. 40d、9. 45±3. 68d,P <0. 05),观察组的冠状动脉损害率为3. 85%,低于对照组的15. 38%(P <0. 05)。结论:川崎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花文秀[5](2018)在《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儿科治疗的5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100.00%、退热时间(2.58±1.04)d、住院时间(7.31±1.09)d、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94.15±3.62)分均与对照组的88.46%、(4.33±1.47)d、(10.58±2.24)d、(78.82±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白细胞计数(9.01±1.42)×109/L、CRP水平(2.94±1.06)mg/L,较对照组的(11.08±1.78)×109/L、(7.95±2.03)mg/L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加快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高喜琴[6](2013)在《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川崎病(KD)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总结护理经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52例川崎病患儿经过积极护理服务和配合医生实施有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有1例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做进一步检查发现为冠状动脉瘤。无一例患儿出现皮肤黏膜破损、感染等情况。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KD患儿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及并发症细致观察,给予有针对性优质护理服务,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孙召香,相春雷[7](2012)在《川崎病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52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2例患儿全部治愈,随访无并发症。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川崎病的治愈率。

陈宏[8](2011)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总结了2006~2010年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心血管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认为川崎病患儿易患冠状动脉损害,而认真做好川崎病患儿的护理、动态监测病情病化、减少并发症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有效方法。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9](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李萍,刘金祥[10](2020)在《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8例,其行常规干预的54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行家属认知互动模式的川崎病患儿54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疾病恢复情况、疾病认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律服药、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再住院、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家属认知值得推广。

二、52例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例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1.2心电图检查与诊断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2异常心电图年龄分布情况
    2.3 8项异常心电改变分布及异常心电指数
3讨论

(2)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3)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川崎病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仪器和方法
    1.6 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2 36例川崎病患儿的心脏病变
3 讨论

(4)川崎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
    2.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5)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炎症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7)川崎病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2.2 高热护理
    2.3 口腔、眼及皮肤的护理
    2.4 出院指导
3 讨论

(8)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治疗与转归
2 护理
    2.1 发热护理
    2.2 心理护理
    2.3 口腔护理
    2.4 皮肤护理
    2.5 用药护理
    2.6 心血管系统护理
    2.7 健康教育
    2.8 饮食护理
    2.9 出院指导
3 讨论

(10)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恢复情况
    2.2 疾病认知度
    2.3 满意度
3 讨论

四、52例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江源区2013-2015年克山病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分析[J]. 于开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06)
  • [2]基于集束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J]. 蒋红娟,顾熠,许涛. 齐鲁护理杂志, 2019(19)
  • [3]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J]. 董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23)
  • [4]川崎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效果分析[J]. 吴益飞,陆卫民. 浙江医学教育, 2018(05)
  • [5]细节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分析[J]. 花文秀. 世界复合医学, 2018(01)
  • [6]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 高喜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4)
  • [7]川崎病护理体会[J]. 孙召香,相春雷.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03)
  • [8]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 陈宏.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09)
  • [9]《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10]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研究[J]. 李萍,刘金祥.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6)

标签:;  ;  ;  ;  

川崎病52例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