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薄拉深论文_贺全智,李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薄拉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薄,衬套,精度,连杆,多道,尺寸,参数。

变薄拉深论文文献综述

贺全智,李辉[1](2019)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筒形件变薄拉深工艺优化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减薄率、凹模锥角与拉深速度3个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变薄拉深成形质量的影响,以变薄拉深筒形件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布氏硬度)为目标函数,设计多组正交试验方案。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各个目标函数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对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 (0,N)灰色预测模型对目标函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减薄率为45%、凹模锥角为15°、拉深速度为10 mm·s~(-1)时,变薄拉深后筒形件的抗拉强度为679 MPa,屈服强度为623 MPa,布氏硬度为221 N·mm~(-2);工艺参数对变薄拉深筒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减薄率>凹模锥角>拉深速度;利用GM (0,N)灰色预测模型对筒形件力学性能能实现较为精确的快速预测,预测误差较小,建模简单快速。(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袁博,李辉[2](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筒形件变薄拉深工艺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imufact. forming有限元仿真软件,以变薄拉深工艺中第1道次减薄比、凹模锥角和拉深速度3个工艺参数为自变量,以筒形件的外圆度误差与壁厚偏差为优化目标进行数值模拟,设计3水平3因素的正交试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中,当第1道次减薄比为70%、凹模锥角为10°、拉深速度为10 mm·s~(-1)时,筒形件的尺寸精度较高。变薄拉深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影响顺序为:第1道次减薄比>凹模锥角>拉深速度。经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证明了有限元仿真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为实际生产做出指导。(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贺全智,李辉[3](2019)在《基于Simufact多道次变薄拉深筒形件尺寸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多道次变薄拉深冷成形加工工艺参数与筒形件尺寸精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imufact. forming有限元仿真软件,选取C15-c低碳钢为试验材料进行多道次变薄拉深冷成形模拟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探究了多道次变薄拉深冷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减薄率、凹模锥角与摩擦系数)对筒形件尺寸精度(内径扩径量、外圆度误差与壁厚偏差)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C15-c低碳钢材料筒形件的多道次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中,当减薄率为40%、凹模锥角为12°、摩擦系数为0. 10时,筒形件的尺寸精度较高。加工工艺参数对内径扩径量的影响顺序为:减薄率>凹模锥角>摩擦系数;对外圆度误差的影响顺序为:摩擦系数>凹模锥角>减薄率;对壁厚偏差的影响顺序为:减薄率>凹模锥角>摩擦系数。(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许文文,梅瑛,何镏源[4](2019)在《变薄拉深筒形件尺寸偏差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中,减薄率是对整个筒形件尺寸精度有着重要影响的工艺参数。为了探究减薄率对变薄拉深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影响,以C15-c低碳钢材料为研究对象,在Simufact. forming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对该研究对象不同减薄率下的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把变薄拉深后筒形件的外圆度误差与壁厚偏差作为评价指标,探究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时减薄率对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减薄率的增大,筒形件的外圆度误差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减薄率的增大,筒形件的壁厚偏差呈现增大的趋势;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之间的误差小于10%,说明有限元仿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南海,端木樊杰,李静媛,陈雨来[5](2019)在《变薄拉深对430不锈钢表面起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变薄拉深对430不锈钢表面起皱的影响,采用DEFORM-2D分析0.56、0.79和1.00 mm 430不锈钢冷轧退火板的拉深-变薄过程,最大变薄率分别为32.14%、26.58%和26.00%,并对0.79 mm厚的板材进行试验验证,测得最大变薄率约为30.38%,与模拟结果接近;通过表面粗糙度数据,可知变薄率越大,改善起皱效果越明显,最优变薄率约为20%,但变薄率太大时,拉深件表面出现明显摩擦划痕;通过EBSD测量,变薄拉深并未改变与起皱相关的{111}〈112〉与{111}〈110〉织构的晶粒体积分数,初步判定通过物理挤压作用可以改善起皱。(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1期)

李辉,杨锋,梁忠强[6](2018)在《多道次变薄拉深尺寸精度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多道次变薄拉深工艺参数与筒形件壁厚偏差之间的关系,选取C15-c低碳钢为试验材料进行多道次变薄拉深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案,探究多道次变薄拉深过程中工艺参数(减薄率、凹模锥角和摩擦系数)对工件壁厚偏差的影响规律。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方法设计试验,采用BBD响应曲面法建立筒形件在多道次变薄拉深过程中工艺参数与壁厚偏差的预测模型,采用Design-Expert10软件对筒形件壁厚偏差进行回归系数及方差分析,并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多道次变薄拉深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多道次变薄拉深后,工件的实际壁厚均小于理论值,随着减薄率与凹模锥角的增大,工件壁厚偏差整体上呈现增大趋势;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工件壁厚偏差整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多道次变薄拉深最优参数组合为减薄率45%、凹模锥角9°、摩擦系数0. 14,多道次变薄拉深成形件的壁厚偏差为-0. 0461 mm,达到最小值。(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志伟,樊文欣,杨锋,张厚祖,郭佩剑[7](2018)在《基于Simufact的QSn7-0.2衬套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的成形精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Simufact中强力旋压和变薄拉深模块分别对相同的连杆衬套毛坯进行了叁旋轮错距强力旋压和3次变薄拉深两种工艺的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的实际外径、内圆度误差和壁厚偏差作为成形精度的评价指标,从而探究叁旋轮错距强力旋压和3次变薄拉深两种工艺成形后的成形精度。结果表明,采用3次变薄拉深工艺加工成形后的连杆衬套成形精度略优于叁旋轮错距强力旋压,但其强度低于强力旋压后工件的强度[1]。(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10期)

李辉,李晋,宋要斌[8](2018)在《锡青铜筒形件变薄拉深速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imufact仿真软件,以仿真完成后成形件的等效塑性应变与等效应力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变薄拉深速度对锡青铜筒形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成形件的抗拉强度、伸长率与变形力为性能指标,对仿真结果进行间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变薄拉深速度的增大,锡青铜筒形件的等效塑性应变与等效应力皆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当拉深速度为15mm/s时,整个加工过程的变形力最小,成形件的等效塑性应变与等效应力最小,抗拉强度最低,伸长率最大。(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10期)

贺全智,李辉,赵利鼎[9](2018)在《基于Simufact的多道次变薄拉深尺寸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多道次变薄拉深中摩擦系数对工件成形后尺寸精度的影响,通过对多道次变薄拉深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在Simufact.forming有限元仿真软件中选取C15-c低碳钢为试验材料,以摩擦系数为试验参数,进行3道次变薄拉深数值模拟。以3道次变薄拉深成形后筒形件的实际外径与壁厚偏差为评价指标,探究多道次变薄拉深中摩擦系数对工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多道次变薄拉深后,工件的实际外径与壁厚皆小于理论值,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工件外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壁厚偏差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摩擦系数取0.12时,工件实际外径最接近理论外径,壁厚偏差最小。(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张厚祖,樊文欣,杨锋,李志伟,郭佩剑[10](2018)在《基于Simufact筒形件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应力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锡青铜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在Simufact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对相同毛坯分别进行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以连杆衬套成形件的等效塑性应变和等效应力作为性能评价指标,比较2种成形工艺对连杆衬套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锡青铜连杆衬套叁旋轮错距强力旋压衬套具有更高的强度,叁次连续变薄拉深连杆衬套具有较好的塑性。最后采用拉伸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09期)

变薄拉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Simufact. forming有限元仿真软件,以变薄拉深工艺中第1道次减薄比、凹模锥角和拉深速度3个工艺参数为自变量,以筒形件的外圆度误差与壁厚偏差为优化目标进行数值模拟,设计3水平3因素的正交试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关联系数与关联度,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变薄拉深冷成形工艺中,当第1道次减薄比为70%、凹模锥角为10°、拉深速度为10 mm·s~(-1)时,筒形件的尺寸精度较高。变薄拉深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影响顺序为:第1道次减薄比>凹模锥角>拉深速度。经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证明了有限元仿真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为实际生产做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薄拉深论文参考文献

[1].贺全智,李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筒形件变薄拉深工艺优化与预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袁博,李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筒形件变薄拉深工艺参数优化[J].锻压技术.2019

[3].贺全智,李辉.基于Simufact多道次变薄拉深筒形件尺寸精度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9

[4].许文文,梅瑛,何镏源.变薄拉深筒形件尺寸偏差的分析与研究[J].锻压技术.2019

[5].南海,端木樊杰,李静媛,陈雨来.变薄拉深对430不锈钢表面起皱的影响[J].钢铁.2019

[6].李辉,杨锋,梁忠强.多道次变薄拉深尺寸精度研究与优化[J].塑性工程学报.2018

[7].李志伟,樊文欣,杨锋,张厚祖,郭佩剑.基于Simufact的QSn7-0.2衬套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的成形精度[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8].李辉,李晋,宋要斌.锡青铜筒形件变薄拉深速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9].贺全智,李辉,赵利鼎.基于Simufact的多道次变薄拉深尺寸精度研究[J].锻压技术.2018

[10].张厚祖,樊文欣,杨锋,李志伟,郭佩剑.基于Simufact筒形件强力旋压与变薄拉深应力应变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论文知识图

滑块运动模式变薄拉深模具结构示意图五、变薄拉深-图5-52 多层凹模变薄...一10:圆角部分突起现象3.3,7变薄拉拉深和变薄拉深有限元模型5道次普通拉深+2道次变薄拉深毛...

标签:;  ;  ;  ;  ;  ;  ;  

变薄拉深论文_贺全智,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