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决策论文_徐盼,诸培新,张玉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地流转决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地,农户,模型,确权,因素,区域,功能。

农地流转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盼,诸培新,张玉娇[1](2019)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以江苏省海安县水稻种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是一种现代产品要素,它一方面能在生产环节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缓解农户规模经营中面临的劳动力、技术等不足,有利于农户规模经营;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获得能力高低不同,农户的土地经营成本收益关系不同,从而使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存在差异。为此,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海安县241个水稻种植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流转决策的影响,并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性服务在整体上能促进规模经营。(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不同规模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影响不同,对大规模农户而言具有促进其土地转入的作用,而对小规模农户则具有促进其土地转出的影响。因此,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政府应该继续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户在土地经营规模上的分化,使大规模农户成长为规模经营主体,而部分小农通过转出土地助力其向城镇转移;同时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小农,通过小农户的组织化和合作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获取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实现土地在服务层面的规模经营。(本文来源于《土地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肖攀,苏静,甘婷[2](2019)在《功能替代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流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以及破解"叁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采用CFPS 2012和2014年微观数据以及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收入保障、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房产价值等均影响农户租入或租出土地决策。据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05期)

荣文祺,吕晓[3](2018)在《农户分化与政策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机制的影响——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户分化的视角探究影响农地流转意愿及其行为决策机制的不同作用因子,为科学认知农户层面的农地流转机理和提高土地政策实施绩效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161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Pearson相关显着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农户分化、土地政策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职业多样化、农户阶层分化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与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2)农户认知、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与意愿的相关性最为显着;家庭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对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最大。(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尚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服务平台。据此提出,农地流转需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现实影响,同时要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与服务引导职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本文来源于《土地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宁,蔡荣,李光勤[4](2018)在《农户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如何影响农地流转决策?——基于成员性别与代际分工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农户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本研究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利用CHIP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由于在不同非农就业区域存在农户成员间的性别与代际分工组合,从而导致农户总体层面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的流转决策产生异质性影响;(2)在近期农户总体层面上,农户外出从业总时间不会影响农地流转,但本地非农就业总时间则会显着正向影响包括家庭是否转出和转出面积在内的农地流转供给;(3)成员性别差异上,成员各自的外出从业时间同样不会显着影响农地流转,但在本地非农就业上,相较于男性劳动力,女性的劳动时间则会提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而在对转出面积的影响则上无显着的性别差异;(4)代际结构上,子代成员中的男性比女性、父代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影响农地供给。同时,在父代成员的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区域对农地流转具有的异质性作用,要显着于子代成员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政府在新时期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明辉,蔡银莺[5](2017)在《功能区定位约束下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决策的关键因素——以湖北省武汉、孝感的832个农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省武汉、孝感的832个农户为例,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功能区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状况及影响农户流转决策的关键因素,探寻促进流转市场建设的差别化激励措施。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农地流转市场活跃度与生态功能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调研农户农地流转率依次为50.73%,70.50%,28.94%。(2)农地流转市场活跃度较高区域租金水平及非农就业率对农地流转起主导作用,农民生计转型依赖于收入水平能否满足家庭需求;活跃度较低区域家庭收入水平对农地流转起主导作用,农户流转意识相对薄弱。(3)重点开发区受无收入成员比重、非农就业率及规划管制影响显着,农地转出市场活跃;农产品主产区受男性劳动力比例、就业率及收入水平影响显着,小农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生态功能区受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就业率及收入水平共同作用,适宜发展生态农业。(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6期)

许恒周,张中举,田浩辰[6](2016)在《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津鲁两地农户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作为激活农村土地这一重要发展要素的基础性政策,近年来农村土地确权被寄予了最大关注和期望,甚至被称为"二次土改"。为从农户层面考察农地确权政策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政策确实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农民对于细化的土地产权结构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其他控制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经历、非农收入比重、是否购买社会保险、所在村庄距离县城距离都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决策起到了正向显着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周翼虎[7](2016)在《安徽省农地流转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正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全新阶段,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优越性逐渐消失,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大量抛荒等现象凸显,农地细碎化、农户分散、粗放经营的方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建立健康有序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农地流转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户福利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全国各地也开展了大量农村农地流转模式的探索实践,除了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较为普及的模式以外,土地信托、土地银行、家庭农场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低,全国已有28.8%的家庭承包地得到流转,流转面积接近4亿亩。实践表明,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通过农地流转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地流转可以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促进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户收入水平。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农户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已经为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农户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户在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等方面各有不同,这将直接对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进与流转效果。本文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在第一、二章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发展的现状;提出从微观视角出发,选取农地流转中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省典型农地流转区为案例地的研究思路;确定了运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农户决策行为产生过程、不同农地流转模式下农户决策过程的主要差异及原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对国内外研究近况进行回顾和整理;并简要介绍研究区内农地流转现状和主要流转模式。在第叁、四章首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研究理论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定量化的分析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在第五、六章对不同模式下农户决策行为过程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TPB)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来研究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是合理且适用的;四种模式中,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叁个潜变量对农户的农地流转意向均有正向影响;但在不同模式中,影响农户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的因素各不相同,各因素对流转意向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的提出农地流转模式的改进措施,提高农户农地流转积极性,促进农地流转制度的推行。(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蓝菁,石晓平[8](2015)在《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检验外生型中介组织和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行为以及参与程度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建议。研究方法:基于Logit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外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转出农地决策及其流转程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内生型中介组织对农户是否转入农地决策和转入程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是否转出农地决策有负向影响,对转出程度的影响不显着;(3)外生型中介组织对流转双方的影响超过内生型中介组织的影响。研究结论:充分发挥外生型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防止村集体强制推动农地流转;加强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培育与建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李琴,李大胜,李承政[9](2015)在《家庭农地禀赋与农地流转决策——基于非线性关系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平滑转换模型,探讨了家庭农地禀赋对于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禀赋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当家庭农地禀赋较低时,随着农地的增加,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增加;当家庭农地禀赋较高时,随着农地的增加,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下降。进一步按照农地禀赋的高低进行分省份的分组回归,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仍然显示,农地禀赋较低的农户随着农地的增加更多地转出农地,农地禀赋较高的农户随着农地的增加更少地转出农地。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赵杭莉,盛莹[10](2015)在《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其对粮食安全影响实证分析——基于村野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地流转成为一种趋势,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为例,基于村野调研的数据,引入logistic模型,拟探究影响该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对粮食安全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流转受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非农收入,其次是单位面积的农业纯收入,这说明显性收入对农户农地流转有很大影响。由于阎良区是蔬菜基地,土地的流转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陕西省来看,粮食生产基本处于稳定阶段。(本文来源于《西北人文科学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农地流转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地流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以及破解"叁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采用CFPS 2012和2014年微观数据以及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收入保障、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房产价值等均影响农户租入或租出土地决策。据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经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地流转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1].徐盼,诸培新,张玉娇.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以江苏省海安县水稻种植为例[J].土地经济研究.2019

[2].肖攀,苏静,甘婷.功能替代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经.2019

[3].荣文祺,吕晓.农户分化与政策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决策机制的影响——以山东省五莲县为例[J].土地经济研究.2018

[4].李宁,蔡荣,李光勤.农户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如何影响农地流转决策?——基于成员性别与代际分工的分析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8

[5].张明辉,蔡银莺.功能区定位约束下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决策的关键因素——以湖北省武汉、孝感的832个农户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

[6].许恒周,张中举,田浩辰.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津鲁两地农户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研究.2016

[7].周翼虎.安徽省农地流转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8].陈姝洁,马贤磊,陆凤平,蓝菁,石晓平.中介组织作用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

[9].李琴,李大胜,李承政.家庭农地禀赋与农地流转决策——基于非线性关系的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15

[10].赵杭莉,盛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其对粮食安全影响实证分析——基于村野调研数据[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需求层次下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变量指标层次结构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理性决策...农地旅转中农民劳动力务农l非农!!决筑镇...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与市场均衡一武汉市各区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标签:;  ;  ;  ;  ;  ;  ;  

农地流转决策论文_徐盼,诸培新,张玉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