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

任芳[1]2004年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38例择期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输复方氯化钠溶液5ml/(kg·h)。麻醉稳定后手术前按15ml/kg匀速采血,同时以同等速度经外周静脉输入等量的多聚明胶进行血液稀释。术中静脉补充约与失血量等量的多聚明胶和晶体液,待手术关闭髋关节腔时回输自体血。其间连续监测BP、HR、SpO_2等生命体征,并于血液稀释前、稀释后10min、手术结束后即刻等各观察点抽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PT、APT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 稀释后血液粘滞显着降低,组织氧供可得到充分保持。ANH使凝血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稀释,但在一定范围内(Hct>20%)不至于发生凝血障碍,术中未见异常渗血和止血困难。结论 中度的ANH用于髋关节大手术有利于围术期血液生理的改善。

王心田, 曾庆华, 何伟, 黎玉辉, 高晓秋[2]2001年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抑肽酶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减少手术出血和库血用量日益为麻醉医师所关注。本文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IVH)结合抑肽酶(壹枚泰,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用于髋关节大手术,井和氨甲苯酸(PAMBA)进行比较,了解手术出血量、输血补液量,以及围术期HCT、Hb、PLT和凝血功能的变

穆银玉[3]2014年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意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可有效减缓高龄病人的痛苦,提高肢体功能状况,改善生活品质。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且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或患高粘滞血症,易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因此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血栓形成涉及到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维系统等环节。在许多环节中,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不管是在早期生理止血还是在病理的血栓形成过程当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血小板活化释放的主要分子标志物PAC-1和CD62P愈来愈引起关注。为减少异体输血和预防DVT等并发症的产生,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等血液保护措施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对其实验室研究大多是对手术患者出血量、输异体血量、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方面常规指标的观察,缺乏对凝血与纤溶系统全面的动态的观察,也缺乏对高龄患者的特殊性方面的研究,而对血小板活化功能影响的报道也较少。本研究拟动态观测ANIH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AC-1、CD62P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ANIH对预防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作用,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初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根据。目的观测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 ANIH)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标志物纤维蛋白原受体(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latelet activation complement-1, PAC-1)、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处理对照组和ANIH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min、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静脉血CD62P、PAC-1、PLT和DD水平。结果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ANIH组患者麻醉诱导前PAC-1、CD62P、PLT和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均<0.5,P均>0.05);ANIH后30min、术毕和术后1d PAC-1和CD62P水平均下降(t均>2.5,P均<0.05);术后3d PAC-1水平降低(t=2.77, P<0.05), PLT水平升高(t=2.68, P<0.05), CD62P水平变化不显着(t=0.73,P>0.05); DD在术后1d和3d水平下降(t=11.12、11.67,P<0.05). ANIH患者组内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NIH后30min PAC-1和PLT水平降低(t=2.27、19.30,P<0.05),CD62P和DD水平升高(t=10.28,8.11,P<0.05);术毕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4.31、5.86、19.70,P<0.05)且PLT水平下降(t=18.26,P<0.05);术后1d PAC-1、CD62P和DD水平均升高(t分别为2.82、5.12、15.37,P<0.05)且PLT水平下降(t=13.26,P<0.05);术后3d PAC-1和PLT水平下降(t分别为2.15、14.67,P<0.05),CD62P水平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t=1.27,P>0.05)和DD水平升高(t=13.30,P<0.05)。结论术前行ANIH能抑制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过分活化,对抑制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韩丽娟[4]2016年在《血液稀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肝肾功能、血浆H-FABP及S100β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围手术期肝肾功能、血浆H-FABP以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ASA I~II级,行常规全麻诱导和维持,密切监测术中生命体征,术中按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原则进行输液管理,术中每0.5h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红细胞压积(HCT)。用乳酸钠林格式液和琥珀酰明胶行血液稀释,于术前和术后24h行肝肾功能检查,于术前和术后2h采中心静脉血测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S100β蛋白水平。术毕,根据术中HCT最低值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进行分析,即H1组、H2组和H3租(HCT>30%、25﹤HCT≤30%、20≤HCT≤25%)。结果:本实验共纳入病例218例,其中H1组84例,H2组74例,H3组60例,所有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1)、血液稀释对肝脏的影响:叁组术后24小时AL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亦无显着差异;术后24小时H1、H2组AST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2)、血液稀释对肾脏的影响:叁组术后24小时C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24小时H3组Cr明显低于H1组(P<0.05),Cr变化幅度H3组亦明显小于H1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叁组术后24小时BUN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亦无显着差异。(3)、血液稀释对心脏的影响:叁组术后2小时H-FABP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4)、血液稀释对脑的影响:术后2小时各组S100β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全麻手术病人,术中行HCT在20%以上的血液稀释,对肝、肾、心和脑无明显损害。

王玉慧[5]2007年在《全麻对老年全髋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老年THR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全麻应用于老年THR的安全性,为临床麻醉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岁以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43例,回顾性统计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组(E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失血量、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G组与E组相比,血流动力学变化小,骨水泥反应较轻微,输液量、血管加压药用量少、手术时间短;两组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麻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平稳,低血压发生率低,减少了组织灌注不足及血栓栓子脱落致器官栓塞等隐患;全麻既能避免过多液体输注,又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因此在减轻心脏负荷、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方面更具有优势;全麻中骨水泥反应较轻微,减少引发心衰、猝死的诱因;老年全髋置换术采用全身麻醉的手术时间缩短。

佚名[6]2003年在《《广西医学》第25卷文题索引》文中指出预防医学、卫生学试论新医学模式下健康教育转变马 刚 (1 ) :(1 5 0 )……浅议如何加强医院票据管理黄银屏 (1 ) :(1 5 2 )…………宁明县 1 998~ 2 0 0 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吕宁若 (2 ) :(1

曾斌其, 黄维军[7]2005年在《血液稀释技术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血液稀释技术的应用始于1964年,1986年以后再度被确认并重新启用[1]。血液稀释技术即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利用晶体液或胶体液将血液稀释到一定程度,从而达到在同样的出血情况下,红细胞损失较少的目的。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的研究,除了沿用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关健[8]2017年在《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全膝、髋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hip arthroplasty,TKA/THA)是治疗终末期膝、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虽然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但关节置换手术会引起大量的术中及术后失血。如何减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输血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文献报道,抗纤溶药物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的应用、术中低血压麻醉、严格输血标准等方法均可能减少关节置换手术输血。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各文献中不一,在围手术期如何具体应用也无统一意见。此外,同期双侧关节置换手术的失血明显高于单侧,从而引发更高的输血率及相关并发症。但其相关血液管理方法仍鲜有报道。因此,TKA/THA相关的血液管理方法仍需讨论。目的:建立一种多模式化血液管理策略,评估其在初次膝、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中前瞻性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铁剂,观察其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增加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水平并减少患者的输血风险。方法:本研究总共包含两部分:1.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根据患者的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所有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膝、髋关节置换(TKA/THA)并应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的403例患者资料(观察组,TKA285例、THA11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并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关节外科所有行初次单侧膝、髋关节置换的582例患者资料(对照组,TKA393例、THA189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接受TKA或THA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而对照组则未加特殊处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血红蛋白(Hb)最大下降值、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以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于中国临床医学试验中心进行注册。根据患者的选择及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5年9月—2016年10月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BTKA-Simultaneous)的患者资料120例进行前瞻性实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EPO及铁剂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做安慰剂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最大Hb及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值、输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以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在多模式血液管理应用于初次膝、髋关节置换的研究中,结果提示: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率分别为1.2%和8.2%,两组中TKA患者输血率分别为0.7%和6.9%、THA患者输血率分别为2.5%和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TKA患者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29.62±11.36)g/L和(34.37±12.88)g/L,THA患者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33.29±11.56)g/L和(37.14±9.42)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KA<0.001、PTHA=0.003)。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为0.74%、对照组为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PO、铁剂前瞻性应用于所有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无论患者是否贫血)。研究结果提示:在应用EPO和铁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7%vs28.3%,P=0.039),且Hb最大下降值(P=0.002)及Hct最大下降值(P<0.001)均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2±0.6 U vs 0.6±1.0 U,P=0.010)。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178.0±54.5 mL vs182.3±53.0 mL,P=0.660)以及术后引流量(396.0±114.2 vs 390.5±116.4 m L,P=0.794)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肌静脉血栓(CMVT)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5.0%vs.11.7%,P=0.789)。术后常规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实验组有1名患者疑似出现肺小动脉栓塞并于4周后好转出院。除此以外,未发现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1.采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初次膝、髋置换患者的术后异体输血率,提高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2.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EPO与铁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术前贫血或非贫血患者的围手术期Hb水平并减少患者的输血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综合以上两部分,通过初次关节置换中多模式血液管理方案的建立,以及在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中应用EPO和铁剂,大幅度降低了我院关节置换的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不仅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血资源,表现出良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D]. 任芳. 湖北中医学院. 2004

[2].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抑肽酶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J]. 王心田, 曾庆华, 何伟, 黎玉辉, 高晓秋.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

[3].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D]. 穆银玉. 浙江大学. 2014

[4]. 血液稀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肝肾功能、血浆H-FABP及S100β水平的影响[D]. 韩丽娟. 南昌大学. 2016

[5]. 全麻对老年全髋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王玉慧. 吉林大学. 2007

[6]. 《广西医学》第25卷文题索引[J]. 佚名. 广西医学. 2003

[7]. 血液稀释技术临床研究进展[J]. 曾斌其, 黄维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

[8]. 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临床研究[D]. 关健. 第四军医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