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_李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主神经,糖尿病,变异性,心率,交感神经,皮肤,心血管。

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1](2018)在《心电图在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由于患者微血管病变及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20%~40%。并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应激情况下心血管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心脏意外的风险显着增高。近年来,心电图在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开始在临床得到推广,心电图参数的异常可反应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病变。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心电图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大医生》期刊2018年06期)

梁碧瑜,谭国据,陈俏容,阮世冲,冯奕东[2](2016)在《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心率变异性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3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心率变异性时域检测和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中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夜间SDNN、RMSSD、PNN50高于白天(P<0.05),观察组夜间、白天的心率变异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4h的SDNN、RMSSD、PNN5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心率变异性诊断和分析,更有利于预测、预防自主神经病变,降低恶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6年10期)

王鲲鹏[3](2016)在《浅析自主神经病变及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糖尿病和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情况。方法根据我院1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H反射和SSR异常发生率较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异常几率越高。结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通过检测胫神经H反射来进行判断,SSR异常是重要指标,结合神经肌电图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16期)

王宏利,樊东升,张朔[4](2015)在《接触热诱发电位(CHEP)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We have studied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and controls using the 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s(CHEP),and validated the findings using other objective measures of small nerve fibres i.e.the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function test(CAF)and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and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CCM),also a subjective(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5-09-18)

王宏利,樊东升,张朔,王欣,王薇[5](2015)在《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糖代谢异常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角膜神经改变,评价其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来自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大学第叁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糖耐量异常和新发糖尿病患者50名,包括自主神经病变患者20名,非自主神经病变患者30名,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记录并量化分析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同时进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皮(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5-09-18)

郑兴敏,蔡继勇,黄辉海[6](2015)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几种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周围神经损害中的敏感性。方法对164例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正中、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164例患者胫神经的H反射及下肢SSR总异常率均较高,且异常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病程>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腓总神经MCV与腓浅神经SCV异常率也很可观。结论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指标,SSR的异常亦不可忽视,要综合神经肌电图几项检查结果 ,正确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19期)

赵思楠[7](2015)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早期检测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糖尿病患病率与日俱增,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自主神经病变发病率约为60%。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指因糖尿病引起支配心脏血管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病变,引起心率异常、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并固定、血管调节受损,如体位性低血压,出现无痛性心肌梗塞,甚至出现心脏骤停而猝死。目前用于评估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心血管反射试验(Ewing法)以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影像学方法、压力反射敏感性、肌肉交感神经活动检查等。其中心率变异性检查是确诊DCAN的金标准,而Ewing法操作较为简便,其余方法因相关研究不充分、实施困难较大等原因尚未在临床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与心血管反射试验比较的研究,了解心血管反射试验对早期检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性及其与心率变异性对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诊断的相关性。方法:1纳入标准:糖尿病患者80名,其中男性41例,平均年龄58.6±11.4岁,女性39例,平均年龄58.5±10.9岁,均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FBG)≥7mmol/L及(或)餐后2h血糖(2h PG)≥11.1mmol/L;病程0-20年,应用饮食控制和(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2排除标准:排除冠心病、心力衰竭、感染、发热、合并急性并发症及服用影响心率变异性药物者。3方法:应用传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即心血管反射试验和心率变异性分析检查患者,心血管反射试验测定包括深呼吸时心率差、立卧位收缩压差、30/15比值。同时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并采集糖尿病病史等相关资料。4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指标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表示,DCAN+与DCAN-亚组之间各指标关系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种不同方法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差异性比较:根据Ewing法检测出59例,检出率73.8%,HRV分析检出56例,检出率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由各个值相关性可见心血管反射试验与HRV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3以达到DCAN确诊病变为标准,将患者分为DCAN+及DCAN-亚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统计后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4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心血管反射试验与HRV分析在诊断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中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良好,且心血管反射试验简单易行,经济方便,适用于临床筛查DCAN。2病程是影响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程度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文翠[8](2014)在《心率变异性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24 h、白天与夜间心率变异长程时域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24 h 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白天与夜间的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夜间的SDNN、RMSSD、PNN50明显高于白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朱猛,张军,牛迎东[9](2013)在《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早期的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牡医学院附属二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蹲踞实验和传统的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老年糖尿病患者SqTv明显增高,而SqTs显着降低。结论蹲踞实验可以作为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3年02期)

毛福荣,何冬娟[10](2008)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无神经病变表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皮肤交感反应和心率变异性分析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和心率变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检测方法有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tiability),可以作为早期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常规筛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08年08期)

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析心率变异性分析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3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心率变异性时域检测和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中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夜间SDNN、RMSSD、PNN50高于白天(P<0.05),观察组夜间、白天的心率变异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4h的SDNN、RMSSD、PNN5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心率变异性诊断和分析,更有利于预测、预防自主神经病变,降低恶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婷.心电图在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大医生.2018

[2].梁碧瑜,谭国据,陈俏容,阮世冲,冯奕东.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J].健康之路.2016

[3].王鲲鹏.浅析自主神经病变及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情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4].王宏利,樊东升,张朔.接触热诱发电位(CHEP)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英文)[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5

[5].王宏利,樊东升,张朔,王欣,王薇.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5

[6].郑兴敏,蔡继勇,黄辉海.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神经肌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

[7].赵思楠.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早期检测方法的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5

[8].文翠.心率变异性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

[9].朱猛,张军,牛迎东.老年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早期的检测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10].毛福荣,何冬娟.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08

论文知识图

上位机界面上位机界面散点图对比散点图对比葬薰全叁二~叁…)嚣叁~声;皇多瓦HR...样机的临床实验(2)GSR分析:各测试者...

标签:;  ;  ;  ;  ;  ;  ;  

早期自主神经病变论文_李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