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协同絮凝剂除藻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超声波协同絮凝剂除藻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协同絮凝剂对巢湖水体中蓝藻和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分别协同0.4g/L PAC和0.04g/L PAM进行蓝藻去除实验,蓝藻去除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超声10s和15s时,为98.78%和98.83%;藻毒素去除率最大值均出现在超声10min时,分别为64.38%和68.11%。

论文目录

  • 一、方法步骤
  •   (一)材料与仪器
  •   (二)藻毒素检测方法
  •   (三)实验方法
  •     1.PAC对蓝藻去除率影响
  •     2.PAM对蓝藻去除率影响
  •     3.超声作用时间对蓝藻去除率影响
  •     4.超声作用时间对藻毒素去除率影响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PAC对蓝藻和藻毒素去除率影响
  •   (二)PAM对蓝藻和藻毒素去除率影响
  •   (三)超声作用时间对蓝藻去除率影响
  •   (四)超声作用时间对藻毒素去除率影响
  • 三、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磊,汪平生,陈俊,潘小华

    关键词: 蓝藻,藻毒素,超声波,絮凝剂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S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J2017A545),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编号:YDZX20183400004146),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问研修项目(项目编号:gxgnfx2018030),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资金项目(项目编号:J2018G22),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MJ-ZK201701),合肥学院人才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17RC04),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项目编号:2017ZX07603-003)

    分类号: X524

    DOI: 10.19461/j.cnki.1004-8626.2019.s1.006

    页码: 17-19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596K

    下载量: 83

    相关论文文献

    • [1].饮用水去除藻毒素研究进展[J]. 净水技术 2017(06)
    • [2].我国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海洋科学集刊 2016(00)
    • [3].蓝藻毒素的类型及其产毒基因[J]. 生态学杂志 2017(02)
    • [4].节球藻和柱胞藻毒素免疫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5].蓝藻毒素的环境行为及其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05)
    • [6].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10种藻毒素[J]. 环境化学 2020(08)
    • [7].海洋水环境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分布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进展 2019(03)
    • [8].蓝藻毒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4)
    • [9].贝类食物中膝沟藻毒素快速筛选方法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2)
    • [10].蓝藻毒素及其检测[J]. 生物学教学 2011(01)
    • [11].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4)
    • [12].柱胞藻毒素研究进展[J]. 海峡科学 2016(08)
    • [1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水中9种典型藻毒素[J]. 给水排水 2013(06)
    • [14].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4)
    • [15].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02)
    • [16].养殖过程中藻毒素的解决方案[J]. 当代水产 2014(07)
    • [17].拟柱孢藻毒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01)
    • [18].节球藻毒素诱导鲫鱼巨噬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5)
    • [19].蓝藻毒素的研究概况[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01)
    • [20].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与营养盐释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4(02)
    • [21].饮用水中柱孢藻毒素与类毒素-A控制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12)
    • [22].肽类藻毒素液质联用检测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9)
    • [23].给水厂对柱孢藻毒素的去除研究新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12)
    • [24].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4(16)
    • [25].温度光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S1)
    • [26].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J]. 色谱 2019(07)
    • [27].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藻毒素的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 2018(01)
    • [28].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细胞结构及藻毒素释放与削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2)
    • [29].QuEChERS提取-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3种蓝藻毒素的含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01)
    • [3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9种藻毒素[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11)

    标签:;  ;  ;  ;  

    超声波协同絮凝剂除藻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