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浏阳市中医医院肺病科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01±1.01)d、住院时间(8.24±1.26)d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呼吸机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破坏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和生理功能而引起的,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发病率,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以及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因此,我院对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我院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直至2016年3月,并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伴有体温升高和发热情况,③痰培养发现患者原致菌和病原体发生改变。排除标准:①不接受护理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0~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3.12±1.17)岁,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1~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3.44±1.07)岁,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1例。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不显著,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呼吸机护理、护理操作干预、体位护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将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将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3.2判定标准

十分满意: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80分至100分之间。

一般: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60分至80分之间。

不满意:患者护理后,无法达到上述标准。

十分满意率加一般率等于总满意度[3]。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实施SPSS19.0软件,将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01±1.01)d、住院时间(8.24±1.26)d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2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不仅易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且还使患者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而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预防措施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

人性化护理为现代化护理理念,为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以“患者作为中心,全方位进行服务”作为原则,能提高患者的舒心、安心和放心感[5],其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日常护理:应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应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告知患者主管医师、住院须知、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应建立疾病相关宣传栏,将疾病健康知识作为宣传资料,同时定期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专题讲座,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患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知识的认知情况,在住院过程中应征询患者的建议和意见,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呼吸机护理:由于呼吸机管路易导致细菌寄居,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在进行气管切开时应采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每10天对内套管进行更换,给予患者建立人工通道后,应观察患者呼吸道黏膜温湿化,将气道温度调节至35摄氏度,禁止温度超过40摄氏度,液体量保持在3000ml左右,气体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③护理操作干预:床边隔离和严格洗手为预防疾病最为有效和简单的方式,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洗手的六个正确步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后,应采用抗菌洗手液进行洗手,若护理人员手部无体液污染时,应采用速干消毒剂,同时护理人员在接触冷凝水原液时应佩戴手套,更换手套之后进行消毒。④体位护理: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半坐位体位,适当将床头抬高40度,不仅能增加患者舒适感,还能减少误吸、口咽部细菌、胃液返流情况发生,能显著降低疾病发生。患者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获得了安全感、满足感和舒适感,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措施,促进恢复[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优、满意度95.56%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静我,陆爱红,何月桂等.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67-1369.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41-243.

[3]周建萍.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5(2):182-184.

[4]叶素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7(17):17-18.

[5]苏文文.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837-1840.

[6]周玉华,宋义英,刘奕彬等.循证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34-36.

标签:;  ;  ;  

人性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