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门诊AIDS防控探讨

综合医院门诊AIDS防控探讨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HIV/AIDS患者的防控措施,增强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AIDS在医院的传播。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中共累计发现HIV抗体初筛阳性187例次,指导门诊科室加强隔离防护,及时采送血样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人直接送至疾控部门鉴定,改进、完善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相关知识培训,认真完成综合医院AIDS初筛检测工作。结果门诊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和上报意识明显增强,未发生院内播散,门诊AIDS职业暴露呈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医院门诊AIDS防控工作对阻止院内传播、疫情监控、积极开展AIDS宣传教育、降低AIDS感染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AIDS;综合医院门诊;防控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虽然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但AIDS是可以预防的。近年来随着HIV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我院门诊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接触HIV/AIDS患者的机率在逐渐上升,而由于门诊也成为了易发生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危险地带,但医院门诊同时也是发现疫情、控制传播的重要场所,因而做好医院门诊AIDS的防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患者共初筛检测出HIV阳性抗体187例,见表1.

1.2方法

1.2.1及时报告初筛阳性患者检验科血清一旦HIV抗体发现初筛阳性,立即通报患者所属门诊科室及门诊PITC专管员采送初筛阳性患者血样二次复查,同时门诊PITC专管员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二次复查为阳性者,检验科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派专人送血样至疾控部门进行复检确证。

1.2.2准确记录患者相关信息详细准确记录二次复查HIV抗体阳性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现住详细地址、流行病学史等送疾控部门确证,确证后由感染管理科通知患者本人或家属。

1.2.3告知患者给予患者AIDS相关知识告知,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

1.2.4医护人员的防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措施,患者的敷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按要求、规范销毁,防止医源性传播。

2结果

在2012年—2014年HIV抗体初筛阳性的187例中,经流行病学调查后149例血样送疾控部门确证,HIV抗体均为阳性。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149例感染患者中,性传播为118例,占79.2%;吸毒患者为27例,占18.1%;母婴传播1例,占0.7%;血液传播为1例,占0.7%;传播途径不详为2例,占1.3%。由于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未出现院内扩散现象,同时疾控部门根据我院的疫情报告对149例阳性患者进行了跟踪、监测、随访。

3讨论

3.1改进完善HIV/AIDS监测报告流程、制度随着AIDS患者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我院门诊进一步加强HIV/AIDS的监测报告管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改进完善了HIV/AIDS监测报告流程和管理制度,检验科在检测中一旦发现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须立即复核,电话通知门诊相关科室二次送血,同时电话通知门诊PITC专管员,对患者进行结果告知,收集病人相关信息,填写初筛阳性告知书,并让患者签字确认。二次复查仍为阳性者,检验科再次通知门诊相关科室、PITC专管员及感染管理科,门诊PITC专管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告知门诊相关科室做好相关物品的防护处理,同时将患者相关信息收集表送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派专人将血样送疾控部门进行检测确证。

3.2认真做好门诊HIV抗体初筛检测对门诊AIDS高危人群、拟行日间手术、各种内镜检查及介入诊疗的患者,将HIV抗体检测列为常规必检项目,对高度怀疑的患者,要求尽早检测HIV抗体,及时明确诊断,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对一般就诊患者,首诊医生须询问病人既往有无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静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史及是否经常输血、供血等。

3.3积极有效开展AIDS相关知识培训有研究表明对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与平时是否注意学习及日常工作接触的程度有关【1】【2】。近年来,我院门诊加大对医护人员AIDS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每半年进行一次AIDS专业知识全员培训,培训结束现场考核,以加强记忆,强化知识掌握程度。对门诊一些重点科室如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眼科、消化科等医护人员,除参加全员培训外,,要求科室每季度组织科室内培训、考核,并将AIDS相关知识纳入“三基”培训内容。

3.4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HIV/AIDS患者在手术、侵入性诊疗中严格按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或物品,对使用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物品必须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使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并装入防渗漏的污物袋,袋外注明AIDS患者用物,单独送供应室消毒灭菌。该类患者如拟行内镜检查,须使用专用内镜,如无专用内镜,该类患者安排在最后检查,用后的内镜严格按消毒灭菌的流程制度进行彻底消毒。HIV/AIDS患者的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处理,医疗废物收集袋、锐器盒上有“感染性医疗废物”的醒目标记,须单独收集送医疗垃圾站统一处理。

3.5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

3.5.1强化标准预防观念医护人员掌握标准预防原则、措施,具有标准预防观念,工作中视所有就诊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为传染性病原物质,凡接触这些物质必须遵守标准预防原则,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5.2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发生意外损坏。凡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或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时应小心谨慎,互相提醒。

3.5.3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医护人员正确掌握AIDS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流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启动AIDS职业暴露应急流程,将损害程度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李敬云,鲍作义,马纯钢,等.部队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6(2):92—95.

[2]张金凤,贾冬云,蔡伯琴.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现状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112.

标签:;  ;  ;  

综合医院门诊AIDS防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