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熔融论文_蒋炳炎,邹洋,刘弢,张英平,吴旺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熔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超声,塑化,动力学,聚酯,分子力,成核。

聚合物熔融论文文献综述

蒋炳炎,邹洋,刘弢,张英平,吴旺青[1](2018)在《超声塑化对聚合物熔融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量化研究超声塑化对聚合物流动性能的影响,研制超声塑化熔融指数检测装置,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聚丙烯)、PA66(聚酰胺66)为研究对象,得到超声塑化工艺参数及超声振动外场对聚合物熔融指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塑化能够永久增强聚合物流动性能,增大超声振幅、塑化压力和塑化时间可提高聚合物熔融指数;超声塑化对PMMA,PP和PA66流动性能影响程度不同,聚合物熔融指数增大率从大至小依次为PMMA,PP和PA66;低强度超声振动外场能够小幅度提高聚合物熔融指数,由此产生的流动性能改变可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丁律,杨荣,张鑫,李锦春[2](2018)在《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i PP和i PP/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适用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n)从2. 62~2. 81变为2. 60~3. 25,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二维生长与叁维生长并存。PBDPS起到异相成核作用,i PP结晶速率常数(K)随着PBDPS的添加而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随之缩短。使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i PP/PBDPS中α、β晶的平衡熔点。液晶高分子PBDPS能有效诱导i PP形成β晶型,β晶含量随着PBDPS添加量与结晶温度的提升而增大,当PBDPS质量分数为4%,结晶温度为130℃时,β晶含量高达92. 5%。(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马昊鹏,焦志伟,李荣军,向声燚,杨卫民[3](2018)在《高压静电辅助聚合物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高压静电辅助聚合物熔体快速成型工艺,在现有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基础上加以高压静电场作用细化熔丝,并研究施加电压、打印温度、打印距离、打印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沉积熔丝直径的影响,以实现低成本高精度快速成型。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得知,随着打印速度、施加电压及打印温度的增加,沉积熔丝直径相应减小;随着打印距离的增大,沉积熔丝直径增大。基于PLA材料试验得知,当施加电压7 k V,打印距离1 mm,打印速度为50 mm/s,打印温度240℃时,沉积熔丝直径最小,可达82μm,且施加电压对熔丝直径影响程度最大。研究结果为低成本微米级聚合物增材制造提供一种可行且稳定的技术方案及相关工艺的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郑植,尹玉立,张勇[4](2018)在《基于熔融苝二酰亚胺基共轭聚合物受体的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报告了基于熔融苝二酰亚胺(FPDI)和噻吩并[3,2-b]噻吩,噻吩或硒吩单元的叁种n型聚合物电子受体(PFPDI-TT,PFPDI-T和PFPDI-太阳能电池(全PSC)。这些基于FPDI的聚合物受体表现出在350nm和650nm之间的强吸收,具有1.86?1.91eV的宽光学障碍,显示出对于窄双聚体供体的良好吸收补偿。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位于-4.11eV附近,这与富勒烯衍生物和其他小分子电子受体相当。基于叁种聚合物受体和PTB7-Th作为聚合物给体的常规全PSC给出了高的转换效率(PCE)超过6%,基于PFPDI-Se的全PSC达到了6.58%的最高PCE,短路电流密度(Jsc)为13.96m A/cm~2,开路电压(Voc)为0.76V,填充因子(FF)为62.0%。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结果表明,基于FPDI的聚合物受体的光伏性能主要由FPDI单元确定,其共聚单体的影响很小,这与其他报道的基于萘嵌苯二酰亚胺的聚合物受体有很大不同。这种有趣的现象被推测为FPDI单元的巨大几何结构,这使得共聚物的影响最小化。这些结果突出了将FPDI-基聚合物受体应用于高效全-PSC中的有希望的未来。(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蒋炳炎,齐鹏程,张胜,吴旺青,邹洋[5](2017)在《超声功率对聚合物超声熔融塑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声塑化过程塑化速率、塑化质量与超声功率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自行开发的聚合物超声塑化实验装置,选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和尼龙66(PA66)这3种高聚物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功率影响因素实验、超声塑化过程形态演变实验和超声塑化速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随工具头压力的增大呈近似于正比例增大,且聚合物样品声阻抗越大,超声功率增大幅度越大;超声功率在超声塑化初始阶段急剧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小幅度下降,且结晶性的PA66超声功率下降最慢,最后在聚合物样品完全熔融时达到稳定;超声塑化速率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张文科,宋宇,吕秀娟,杨鹏,冯伟[6](2017)在《聚合物晶体受力熔融的单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对于半结晶性高分子材料而言,其结晶相的性质对材料的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高分子晶体中,聚合物链段可以采取螺旋、平面锯齿等不同的构象状态。研究聚合物的不同化学组成及链构象状态等对晶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为此我们结合受控分子动力学模拟(SMD)和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的单分子力谱方法,系统研究了聚合物链构象(螺旋、平面锯齿及非平面锯齿)和链组成(氢键体系与非氢键体系)等对晶体中单分子熔融力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7-10-10)

赵冬梅[7](2017)在《聚合物材料熔融混合的数值模拟分析及混合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有混合元件的混炼型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在聚合物合金、聚合物共混和聚合物复合等领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连续混合和生产设备。挤出机中的熔融混合区段是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在这个区段内,高分子聚合物完全处于熔融状态,充满螺杆和机筒之间的全部间隙,促进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对成品中材料的最终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不同的混合材料类型,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橡胶工业》期刊2017年04期)

蔡晓东,杨先贵,王自庆,王公应[8](2017)在《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催化剂及其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酯交换缩聚法作为一种制备聚合物的重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催化剂的种类、活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所制备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机械性能,从而影响它的使用范围。本文概述了用于熔融酯交换缩聚的各类催化剂以及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在各类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7年01期)

J.Davin,P.K.Manvi,G.Seide,T.Gries,黄铄涵[9](2016)在《生物基聚合物的熔融纺丝:熔纺生物高分子的性能及潜能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生物高分子的生态友好性,生物基聚合物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呈现出增长趋势。然而,在纺织领域,生物高分子却仅占据较低的市场份额,与传统聚合物相比,其力学性能不足、加工性能差且价格高昂。生物高分子(俗称生物塑料)的产量持续增长,2012年产量已达150万t,预计2018年将达670万t。(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奎[10](2016)在《聚合物梯度结构的热熔融成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传统的聚合物热熔融成型模具进行了改造,通过控制装置持续向成型模具的动模板提供能量,并保持温度恒定,同时控制静模板温度低于动模板一定值且恒定,实现对了成型模具型腔的热力学状态的稳定调控,成功在成型模具型腔内引入了负熵流,构筑了与体系外有能量交换的开放系。利用该特定成型模具,并采用传统注射成型设备与工艺,结合结晶/结晶、结晶/非晶和非晶/非晶不同组合的聚合物共混体系,考察了注射成型时,模具型腔内的自组织现象。结晶聚合物体系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在注射成型的赋形阶段,通过对成型模具型腔的热力学状态的调控,自环境引入一个足够大的负熵流而引发体系内耗散并自发派生物质移动,使HDPE/PEO共混熔体由混乱无序的均一形态转变为有序的梯度形态,选择性地自组织制备了传统的均一结构和梯度相分离结构。通过POM、ATM-FTIR、显微ATR-FTIR和纳米压痕技术对试样断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注射成型时,调控模腔热力学状态为平衡态时,自组织形成最无序的均一结构;而将负熵流引入模腔调控为非平衡状态时,型腔内熔体在负熵流方向自组织形成了HDPE富集在能量流出的低温侧,PEO则富集在能量流入的高温侧的梯度结构,并随负熵流和成型时间呈增大的趋势,而热力学平衡状态是影响梯度结构形成的根本因素。结晶/非晶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注射成型时,调控成型模具型腔的热力学状态,可选择性自组织制备传统的均一结构和梯度相分离结构。POM和纳米压痕仪测定表明:PP/POE共混体系中PP富集在能量流出的低温侧,POE则富集在能量流入的高温侧,在负熵流方向自组织形成梯度相分离结构。在梯度相分离结构的PP/POE试样中,模量和硬度随断面的组成变化呈现相同的梯度分布规律。非晶聚合物聚苯乙烯(PS)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注射成型时,调控成型模具型腔的热力学状态,可选择性自组织制备传统的均一结构和梯度相分离结构。FTIR测定结果表明,PS/POE共混体系在负熵流为零时,自组织形成动静模两侧组成相同的均一结构;随着负熵流引入模腔,演变为POE富集在能量流入的高温侧,PS富集在能量流出的低温侧,在负熵流方向上组成成梯度分布的相分离结构。在热力学非平衡状态下注射成型时,形成有序梯度结构的自组织机制是源于负熵流引发的系统内的热流与物质流,聚合物自身的热运动能力的差异导致其在热流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在制品冷却固形时被固化所致。这一浓度梯度的形成仅决定于负熵流的大小与持续作用时间,与聚合物的结晶性无关。本成果表明,与结晶性无关,不同热运动能力的任意聚合物组合,均可利用传统的聚合物注射成型设备,通过特定的成型模具与工艺,调控引入模具型腔的负熵流,选择性制备传统的海-岛型均一结构和不同形态的梯度结构。这一成果显示了工业化制备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前景,将有力推动聚合物梯度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聚合物熔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主链型液晶聚酯(PBDPS)大分子β成核剂与等规聚丙烯(i PP)熔融共混,得到不同添加量的i PP/PBDPS样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i PP和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晶熔融行为、晶型结构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i PP和i PP/PBDPS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适用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n)从2. 62~2. 81变为2. 60~3. 25,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二维生长与叁维生长并存。PBDPS起到异相成核作用,i PP结晶速率常数(K)随着PBDPS的添加而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随之缩短。使用Arrhenius方程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并通过HoffmanWeeks外推法得到了i PP/PBDPS中α、β晶的平衡熔点。液晶高分子PBDPS能有效诱导i PP形成β晶型,β晶含量随着PBDPS添加量与结晶温度的提升而增大,当PBDPS质量分数为4%,结晶温度为130℃时,β晶含量高达92. 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熔融论文参考文献

[1].蒋炳炎,邹洋,刘弢,张英平,吴旺青.超声塑化对聚合物熔融指数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丁律,杨荣,张鑫,李锦春.液晶聚合物β成核剂/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融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3].马昊鹏,焦志伟,李荣军,向声燚,杨卫民.高压静电辅助聚合物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J].工程塑料应用.2018

[4].郑植,尹玉立,张勇.基于熔融苝二酰亚胺基共轭聚合物受体的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有机太阳能电池篇).2018

[5].蒋炳炎,齐鹏程,张胜,吴旺青,邹洋.超声功率对聚合物超声熔融塑化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张文科,宋宇,吕秀娟,杨鹏,冯伟.聚合物晶体受力熔融的单分子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7

[7].赵冬梅.聚合物材料熔融混合的数值模拟分析及混合性能评价[J].世界橡胶工业.2017

[8].蔡晓东,杨先贵,王自庆,王公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催化剂及其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

[9].J.Davin,P.K.Manvi,G.Seide,T.Gries,黄铄涵.生物基聚合物的熔融纺丝:熔纺生物高分子的性能及潜能概述[J].国际纺织导报.2016

[10].刘奎.聚合物梯度结构的热熔融成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非等温过程中,不同DBS浓度对UHMWPE...熔融的主要理论概述Fig.1-6Summaryof...双螺杆挤出系统的分类Fig.1-5Classif...叶片单元内的物料形态分析示意图两种不同类型流动的速度分布叁种熔融模型示意图

标签:;  ;  ;  ;  ;  ;  ;  

聚合物熔融论文_蒋炳炎,邹洋,刘弢,张英平,吴旺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