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收获模型论文_许家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生长,人工林,次生林,林分,联立,指数。

生长收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许家春[1](2019)在《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变密度全林分预估模型理论为指导,探讨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地位级指数和林分密度指数经验方程,结合林分密度动态预估模型,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断面积预估模型和蓄积量预估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3.64%,模型精度96.37%。(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5期)

魏彪,戴福,殷霈瑶,刘影,金虎[2](2019)在《黑龙江东南部天然次生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次生林资源状况,对其中立地条件好、经营价值大的3种次生林(天然杨桦混交次生林、天然云杉混交次生林、天然冷杉混交次生林)采用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法,进行生长特性调查,对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建立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及检验结果表明:各林型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为:■,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检验精度较高,可以科学地预估3种林分的收获量和未来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次生林经营效果预估和资源调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刘洵,曾思齐,贺东北,龙时胜,向博文[3](2019)在《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省栎林生长收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预测栎类林分的生长动态,建立预估精度较高的林分生长收获混合效应模型,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96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加入样地层次的混合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并将其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选择b_3作为期初林分蓄积量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a_2作为期末林分断面积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幂函数作为异方差结构和AR(1)结构矩阵作为自相关结构时的模拟效果最好;(2)利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预测精度4个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均显示混合效应模型方法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的值,且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残差分布图分布均匀,分布范围也大大减小,说明基于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栎类林分未来的生长动态,为栎类林分的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洵[4](2019)在《湖南栎类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在预估林分生长动态、制定营林措施以及评定森林经营效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本研究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数据完整、以栎类为优势树种且林分类型为天然次生林的176个固定样地(1989-2014年共6期)的复测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通过提出基于多期林木直径来估算异龄林年龄的方法、研制胸径地位指数表、构建相容性林分生长和收获预测模型、然后在建立的相容性林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样地层次的混合效应,建立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相容性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为准确预测和模拟未来栎类林分的生长动态,建立符合栎类生长规律的收获表提供理论基础。(1)基于一类清查固定样地的多期直径测定数据,通过设定不同初始年龄的方法,选择理查德方程模拟多条直径-年龄生长曲线,然后依据树高生长到1.3m时的年龄对生长曲线进行准确定位,以此来估算林分单木、径阶以及林分的年龄。采用解析木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估算林分平均年龄和径阶年龄时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科研和实践中。(2)编制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首先选择逻辑斯蒂方程作为导向曲线方程,根据胸径变动系数随年龄变化趋于平缓时的年龄作为基准年龄,根据基准年龄时胸径的绝对变动幅度以及指数级个数的比值确定指数级距,确定基准年龄为40 a,指数级距为3 cm;然后利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以及相对胸径法分别编制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最后根据胸径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以及同一个样地的地位指数跳级情况,判别地位指数表的准确程度,结果表明相对胸径法编制的地位指数表精度最高。(3)采用二步最小二乘法和叁步最小二乘法对构建的相容性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联立方程组进行拟合,并利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预测精度和决定系数(R2)等评价指标对拟合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最终选择误差最小,精度最高的二步最小二乘法进行联立方程组的拟合。模型异方差的问题采用原函数的倒数作为权函数,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修正,根据模型修正后的残差分布图分布均匀,可以说明较好的解决了模型异方差问题。(4)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对相容性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进行模拟,最终选择b3作为期初林分蓄积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a2作为期末林分断面积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时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且考虑模型异方差问题时,选择幂函数作为异方差结构的模拟效果最好;考虑时间序列自相关性时,AR(1)结构矩阵模型作为自相关结构的模拟效果最好。利用验证数据计算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预测精度四个检验评价指标,发现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四个评价指标值均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的评价指标值,且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残差分布图分布均匀,分布范围也大大减小,说明加入异方差结构和自相关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混合效应模型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结构修正随机效应参数来描述样地间的变化,而且可以通过异方差结构和自相关结构来解释模型异方差的问题和连续测量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因此,加入混合效应可以有效的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树森,王蒙,董利虎[5](2017)在《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黑龙江省5期一类调查数据中587个小黑杨人工林样地,建立了小黑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联立方程组预估模型,采用叁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及检验结果良好,确定系数(R2)均在0.96以上,模型检验精度均在96%以上,可用于估计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断面积和蓄积量。(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李宗俊,莫燕卿,莫晓勇,赵雪丽,刘萍[6](2017)在《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1—2月调查的190块标准地数据,应用SPSS 19.0,For Stat 2.2软件,研究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结果表明:密度指数模型为SDI=1.7470No~(1.0951)e~(-3.7637t0.05-0.1742L);断面积模型为G=16.7828L~(0.1529)(1-e~(-1.0125×10-8SDI-2.1970t))~(0.5554);蓄积模型为M=e~(2.3641+0.0988L-3.0557t-1G0.9126)。研究结果可为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收获预估、森林成熟龄确定以及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7年01期)

唐伟东[7](2016)在《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绥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26个固定样地3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株树密度、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检验,本文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本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6年02期)

马俊[8](2016)在《秦岭南坡红桦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具有净化大气、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同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何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类利用森林资源的核心问题。研究森林生长收获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估林分生长,预测林分动态,对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秦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而红桦林为秦岭林区主要的林分类型之一,本研究以秦岭南坡红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和二类调查数据188个,综合考虑林分立地指数、密度指数、林分年龄和全林分断面积等多个因子,基于已有经验方程拟合全林分模型参数,探索林分生长规律,建立红桦林全林分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林分年龄与各林分因子间的关系为:随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量增大;林分中立木数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减少;林分平均生长量随林分年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林分年龄为60年,其平均生长量为3.58 m3/hm2/yr。(2)将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引入Schumacher方程,建立了秦岭南坡天然红桦林断面积生长方程,实现对不同林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条件下断面积的预估;建立了秦岭南坡天然红桦林收获方程,结合林分断面积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收获量进行预估。本研究建立的红桦林为全林分模型,各模型都有较高的置信度,经检验实际值与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差异性不显着,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其营林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宗俊[9](2016)在《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是研究森林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林分的生长过程也可以预估林分的未来状态,它不仅是编制修订各类林业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管理中采取营林措施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林分生物量模型、碳储量模型、森林经济成熟研究中亦具有重要作用。纸浆材桉树人工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林种,系统的对其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还没有。本文以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所测取的桉树为轮伐期5年的华桉1号。于2015年1月至2月期间进行了外业调查,测算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高、林木株数、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蓄积量等指标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数据。应用SPSS19.0、EXCEL2010、ForStat2.2等数理统计软件,研究了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地位指数模型、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断面积模型、蓄积模型、断面积预估模型以及蓄积预估模型等,系统的构建了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体系。研究结果对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经营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1)建立地位指数模型。引入了哑变量的导向曲线法分析比较了9种生长方程,经比较Logistic方程模拟导向曲线精度最高,适合描述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年龄的关系。基于导向曲线方程用相对优势高的方法导算了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结果表明该地位指数可以很好的反映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立地质量等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来评价立地质量。最后根据相对优势高法反推了地位指数模型。(2)建立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根据Reineke提出的林分在完满立木度下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与林分平均胸径之间的关系,采用多次消去剔除立木度不足的方法模拟林分完满立木度时的状态。最终确定的参数b的值与Reineke所证明的常数-1.605接近,将参数b代入林分密度指数方程,得出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方程。观察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散点图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关系看成S形曲线,用Korf方程模拟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关系,将地位指数与林分初植密度引入模型。求解参数,得出林分密度指数模型。(3)建立断面积模型。将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指数引入Bertalanffy提出的同化-异化方程,其中同化反应参数与地位指数有关,潜在生长率与实际生长率之间的转化率与林分密度指数有关。经变换形式和分离变量推导出含有地位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和年龄叁个自变量的断面积方程。求解参数,得出断面积模型。(4)蓄积量模型直接选用Schumacher模型,该方程包含林分密度指数、年龄倒数和断面积叁个自变量。由于模型引入了密度作为自变量,所以该模型可以反映不同密度下的林分蓄积生长变化规律。便于后文研究不同初植密度,林分未来蓄积变化情况。求解参数,得出蓄积收获模型。(5)预估模型主要是通过数学变换得到模型的通式,林分密度指数预估模型和断面积预估模型通过现在与未来的比值推导模型通式,而蓄积预估模型则通过现在与未来相减推导得出模型通式。基于前面的结果,研究了不同初植密度在不同地位指数下蓄积收获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初植密度1750株/hm是合适的密度,密度过小不能够完全发挥地力,密度过大对于蓄积收获量的影响很小,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建议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造林选择株行距为2.4m 2.4m的造林密度。(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郭冬雪,何泽荣,李晨晨[10](2016)在《基于跨组生长与生态平衡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一类跨组生长的离散尺度结构种群模型,个体按照尺度由小到大被分为3个小组,既考虑跨组生长也顾及生长迟缓情形.在生态平衡约束下研究最优收获问题,应用凸集上的函数极值理论导出了两阶段模式的最优收获策略,具体收获比例由模型参数确定.研究结论表明,资源管理领域的"双窗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非正常演化的尺度结构种群仍然成立.(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生长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次生林资源状况,对其中立地条件好、经营价值大的3种次生林(天然杨桦混交次生林、天然云杉混交次生林、天然冷杉混交次生林)采用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法,进行生长特性调查,对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建立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及检验结果表明:各林型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为:■,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检验精度较高,可以科学地预估3种林分的收获量和未来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次生林经营效果预估和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收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许家春.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9

[2].魏彪,戴福,殷霈瑶,刘影,金虎.黑龙江东南部天然次生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9

[3].刘洵,曾思齐,贺东北,龙时胜,向博文.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省栎林生长收获模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4].刘洵.湖南栎类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5].张树森,王蒙,董利虎.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7

[6].李宗俊,莫燕卿,莫晓勇,赵雪丽,刘萍.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

[7].唐伟东.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6

[8].马俊.秦岭南坡红桦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9].李宗俊.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10].郭冬雪,何泽荣,李晨晨.基于跨组生长与生态平衡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一系统主界面}34年龄/f日81x长白年龄la日Rlx华J...平均胸径回归估计与实测对比图平均树高回归估计与实测对比图模型主要结构示意图精细农作技术思想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生长收获模型论文_许家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