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用高强度中锰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型汽车用高强度中锰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行业正向着轻量化设计发展,以满足节能、降耗、环保与安全的要求。实施汽车轻量化的途径主要有:(1)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即采用轻量化材料或轻量化成型技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2)结构优化设计,即使零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复合化以及对车身零部件进行结构和工艺方面的改进等。作为汽车的主要材料,高强钢的应用不但能够达到减薄车身用板厚度与减轻质量的目的,还可提高安全性能。目前,高强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显微组织上来看,经历了以BCC晶格的铁素体为基体的第一代到FCC的奥氏体的第二代,再到铁素体与残余奥氏体的第三代。尽管第一代高强钢的强度比较高,但其塑性受到限制。为了解决此问题,可在第二代高强钢中添加大量的Cr、Ni、Mn、Si和Al等合金元素,但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进程。鉴于此,第三代高强钢通过降低合金元素的含量,以C、Mn、Al、Si元素为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能够达到较高的强塑积。第三代高强钢以中锰钢为代表,是利用热轧或冷轧板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奥氏体逆转变形成亚微米级的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随后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或孪生诱导塑性(TWIP)效应来提高钢的塑性和强度。近些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对加热速度、奥氏体化温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与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优化来获得适量而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中锰钢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仅局限在拉伸性能,缺乏对于其后续成形性能及断裂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归纳了新型汽车用高强度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明确了中锰钢在生产成本与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势,介绍了中锰钢化学成分设计的依据及各合金元素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加热速率与冷却速度等临界区退火工艺参数对残余奥氏体调控的影响。并揭示了中锰钢形变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发生TRIP与TWIP效应来提高其强韧性的变形机制,阐述了孔洞形核、长大及其断裂机制,分析了拉伸过程中吕德斯带产生的原因,介绍了中锰钢在热成形方面的应用前景,展望了中锰钢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锰钢的工业化生产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中锰钢合金成分设计
  • 2 中锰钢制备及其工艺参数的影响
  • 3 中锰钢塑性变形及断裂机制
  • 4 中锰钢的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
  • 5 总结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倩,郑小平,张荣华,田亚强,陈连生

    关键词: 中锰钢,残余奥氏体,效应,强韧机制,代表体积单元

    来源: 材料导报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机械工业,汽车工业

    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现代冶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8209278),唐山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17110211a)~~

    分类号: TG142.1;U465.11

    页码: 1215-1220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877K

    下载量: 764

    相关论文文献

    • [1].残余奥氏体对铁路货车轴承性能的影响[J]. 铁道技术监督 2020(04)
    • [2].两种贝氏体塑料模具钢的相变与残余奥氏体[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3].降低活塞残余奥氏体的研究[J]. 铸造技术 2019(10)
    • [4].基于磁性法的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方法与装置[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4(12)
    • [5].渗碳钢轴承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控制[J]. 轴承 2009(06)
    • [6].冷轧双相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研究[J]. 轧钢 2019(02)
    • [7].基于九脚磁传感器的残余奥氏体测量技术[J]. 无损检测 2019(04)
    • [8].深冷处理对20CrMn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7(10)
    • [9].铌微合金化对1000 MPa级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世界 2019(05)
    • [10].低温贝氏体钢的实验室研究[J]. 河南冶金 2017(01)
    • [11].冷处理对16Cr14Co12Mo5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钢铁 2012(12)
    • [12].40Cr2Ni4MoV钢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的两种方法比较[J]. 热加工工艺 2017(22)
    • [13].X射线应力仪侧倾法测定板材的残余奥氏体含量[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1(10)
    • [14].0.1C-5Mn钢两相区退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与力学性能[J]. 钢铁研究学报 2018(10)
    • [15].淬火配分贝氏体钢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C、Mn元素表征及其稳定性[J]. 金属学报 2019(03)
    • [16].Rietveld精修定量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J]. 物理测试 2008(04)
    • [17].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9(02)
    • [18].X9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和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分析[J]. 物理测试 2019(04)
    • [19].螺旋锥齿轮磨削表层金相组织的试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02)
    • [20].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相变与断裂机制研究[J]. 塑性工程学报 2009(01)
    • [21].等温处理过程热轧TRIP钢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行为[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2].GCr15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7)
    • [23].河北中洛检测设备有限公司[J]. 轴承 2014(11)
    • [24].合金的深冷处理研究[J]. 科技创业家 2014(06)
    • [25].奥氏体化温度对双相ADI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J]. 山东科学 2012(01)
    • [26].消除厚度≥100mmXF2311模具钢心部残余奥氏体工艺改进[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06)
    • [27].00Cr13Ni6MoNb锻后热处理工艺改进[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27)
    • [28].新型热成形-淬火碳分配工艺[J]. 模具制造 2016(03)
    • [29].渗碳淬火齿轮热处理工艺与残奥含量分析[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S2)
    • [30].两相区退火处理含铝中锰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 钢铁 2020(05)

    标签:;  ;  ;  ;  ;  

    新型汽车用高强度中锰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