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_印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多态性,加工,分子,乙型肝炎,特异性,原发性。

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文献综述

印彪[1](2009)在《中国人群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与强直性脊椎炎(AS)疾病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第一部分工作为基于TaqMan Real time PCR技术,建立了人类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基因TAP1和TAP2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学并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即调查TAP1和TAP2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计算基因频率,分析TAP1-TAP2、TAP1-DRB1、TAP2-DRB1和TAP1-TAP2-DRB1等单体型分布特征,并与其他不同人群TAP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第二部分工作为研究遗传同质性的中国汉族人群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椎炎病人、HLA-B27阳性健康对照人群和HLA-B27阴性健康对照人群TAP SNP多态性和单体型,进行TAP多态性与AS疾病之间的关联分析。在第一部分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共检测到5种TAP1等位基因(TAP1*0101、TAP1*020101、TAP1* 020102、TAP1*0301、TAP1*0401)和4种TAP2等位基因(TAP2*0101、TAP2*0102、TAP2*0103、TAP2*0201),TAP1和TAP2基因型分型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05)。其中TAP1*0101(79.79%)和TAP2*0101(82.74%)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布最广。在双座位单体型分布中,有1条TAP1-TAP2单体型(TAP1*020101-TAP2*0102)强连锁(χ~2>10.83),3条TAP1-DRB1单体型(TAP1*020101-DRB1*03、TAP1*020102-DRB1*13和TAP1*0301-DRB1*16)强连锁(χ~2>10.83)和3条TAP2-DRB1单体型(TAP2*0102-DRB1*09和TAP2*0103-DRB1*04)强连锁(χ~2>10.83)。在叁座位单体型中,有4条单体型存在显着连锁不平衡现象(D'>0.5),它们是TAP1*0101-TAP2*0101-DRB1*07、TAP1*0101-TAP2*0103-DRB1*04、TAP1*020101-TAP2*0101-DRB1*03和TAP1*020101-TAP2*0102-DRB1*13。中国人群TAP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其它人群分布差异性比较,除Guasani、Kaingang和Anotolian人群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2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其它人群分布差异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Taq Man PCR技术的TAP1和TAP2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分辨率高,简单快速,结果直观、准确。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椎炎(AS)之间存在强连锁关系。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基因如TAP亦可能影响AS的发生和发展。TAP在获得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会对抗原的选择、加工与递呈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本研究第二部分工作是探讨TAP基因(TAP1和TAP2)SNPs多态性与B27~+AS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TAP基因是否在A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分析了B27~+AS病人、B27~-健康对照和B27~+健康对照的6个TAP1 SNPs位点和3个TAF2 SNPs位点多态性情况。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病人—B27~-健康对照组里面,TAP1p1910位点基因型AG、等位基因G和TAP2 p1693位点基因型AA明显增大AS的发病风险(P<0.05)。SNP单体型分析显示,在病人-B27~-健康对照组里面,TAP1 SNP单体型(GGGGGG,TAP1*020101)和TAP1-TAP2 SNP单体型(GGGGGG-GGG,TAP1*020101-TAP2*0101;GGAAGGGAG,TAP1*0101-TAP2*0102)明显增大AS的发病风险(P<0.05)。相反,TAP1-TAP2 SNP单体型GGGGGG-GAG(TAP1*020101-TAP2*0102)在B27~-健康对照组里的频率高于病人组(P<0.05)。并且,在病人-B27~+健康对照组里面,TAP1-TAP2 SNP单体型GGGGGG-GAG(TAP1*020101-TAP2*0102)和单体型GGGAGG-GGG(TAP1*0301-TAP2*0101)在B27~+健康对照组里的频率高于病人组(P<0.05)。说明这两条单体型在AS的致病机理中具有保护倾向。这些数据表明,在AS的致病过程中,不同的TAP多态性可能影响着不同的抗原肽的选择和递呈,进而潜在影响着AS的发病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姚志刚[2](2009)在《伏马菌素对GES-1细胞HLA-Ⅰ类分子及其抗原加工转运相关分子LMP2、TAP1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由一条α重链(被糖基化的)和一条β2-微球蛋白(β2m)轻链非共价结合而成。HLA-I类分子可与内源性抗原(如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病毒蛋白或基因突变产生的突变蛋白)肽结合,并将其提呈给CD8+ T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在机体抗病毒感染、监视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HLA-A、B、C是经典的HLA-I类分子。多功能蛋白酶2(large multifunctional protease, LMP2)是组成细胞内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亚基之一,能够将内源性抗原降解成多肽,后者与转运相关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protein,TAP)相结合。TAP1是组成TAP的亚单位之一,可以将蛋白酶体产生的多肽转运至内质网腔中使之与新合成的HLA-I类分子相结合,进而呈递至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HLA-I类分子的正常表达以及内源性抗原肽的加工和转运是维持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一些致癌性的环境因素可降低正常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使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为其发生恶性转化提供可能。伏马菌素B1(FumonisinB1,FB1)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产生的代谢物,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及豆类等粮食作物。FB1可以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综合征、猪肺水肿和鼠肝肾损伤,且其促癌性和致癌性已在大鼠中得到证实。另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FB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目前对FB1的研究多集中在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细胞株的毒理学实验上,而对于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GES-1细胞中经典的HLA-I类分子(HLA-A,B,C)、β2m、LMP2和TAP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对胃上皮细胞内源性抗原加工、转运及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某些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及处理用含10%胎牛血清,105 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于37℃,5% CO2条件温箱中体外培养正常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细胞呈贴壁生长。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传代后24h)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在剂量和时间效应实验中,FB1作用剂量和时间的设计以Neera等人为参考并结合预实验结果,在量效研究中,处理组加入FB1,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Μ,作用时间均为24h;在时效研究中,根据量效研究结果选择20μΜFB1为处理浓度,作用时间分别为2,6,12,24,36,48和72h,每个时间点均设置相应的对照组。经FB1作用后,常规细胞刮匙刮除并离心收集细胞。2反转录-PCR(RT-PCR)检测mRNA的表达2.1细胞总RNA的提取、鉴定及定量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1%琼脂糖电泳鉴定其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2.2 RT-PCR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A,B,C、β2m、LMP2和TAP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凝胶分析软件(BIO-LD)进行定量分析,各组以目的基因与内参照基因GAPDH量的比值来表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3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3.1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和定量应用预冷的细胞胞膜裂解液和胞浆裂解液分别加入收集的细胞中,以提取细胞的胞膜蛋白和总蛋白。将提取的蛋白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3.2 Western blot方法提取的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A,B,C、β2m、LMP2和TA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所检测的四种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43~45 kD、12KD、21~24KD和64KD。4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SP法)细胞爬片后,检测不同剂量的FB1(0, 5, 10,20μM )处理后GES-1细胞中HLA-A,B,C、β2m、LMP2和TAP1的表达情况。5统计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结果用x±s表示。结果: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表达的影响1.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重链(HLA-A,B,C)表达的影响1.1.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重链HLA-A,B,C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处理后,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r=-0.767,P<0.01)。中、高剂量(10μM和20μM)的FB1处理组中,HLA-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低剂量组(5μM)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各浓度处理组HLA-C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处理后,HLA-A,B,C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r=-0.848, P<0.01)。ICC染色结果也显示:FB1处理组HLA-A,B,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1.1.2 FB1对GES-1细胞HLA-A,B,C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经20μM FB1作用不同时间后,在24、48、36和72h处理组中,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P<0.05);而处理2、6和12h,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2-24h内,随处理时间延长,细胞中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r=-0.792, P<0.01);而在24-72h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二者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r=0.334, P>0.05)。HLA-B mRNA的表达量仅在12、24和36h处理组中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在2-12内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683, P<0.01);在12-72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缓慢趋于升高但未见明显相关关系(r=0.182, P>0.05)。在12、24和36h处理组中,HLA-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在72h内,20μM FB1作用不同时间后,HLA-C mRNA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μM的FB1分别作用12、24、36、48和72h时,HLA-A,B,C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而作用2和6h时对HLA-A,B,C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HLA-A,B,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r=-0.770, P<0.01),随后在24-72h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r=0.976, P<0.01)。1.2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影响1.2.1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处理组β2m mRNA的相对表达量改变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水平上,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均显示FB1各剂量处理组β2m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1.2.2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在各时间段内β2m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2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之相应的对照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2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影响2.1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中、高剂量(10μM和20μM)的FB1处理后,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低剂量(5μM)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B1各剂量处理组LMP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依次降低(r=-0.812, P<0.01)。ICC染色结果也显示FB1各处理组LMP2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2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20μM FB1分别作用12、24、36、48h,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2、6和72h处理组中LMP2 mRNA的表达量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在2-12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FB1对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r=-0.452, P>0.05);随后在12-72h内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r=0.803, 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12、24和36h时显着低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P<0.05),在2、6、48和72h时其表达量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L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下降(r=-0.972, P<0.01),在24-72h内逐渐升高但未见有明显相关关系(r=0.061, P>0.05)。3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影响3.1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作用24h后,仅高浓度(20μM)处理组TAP1 mRNA与对照组水平相比显着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仅中、高浓度(10μM和20μM)FB1处理组TAP1相对表达量较之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ICC染色结果对TA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亦显示10μM和20μM处理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2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TA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12、24、36和48h时均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在2、6和72h时二者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经不同作用时间后,TA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2-1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783, P<0.05),随后在12-7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r=0.679,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2、24、36和48h时均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在2、6和72h时二者未见明显差异(P>0.05)。TA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1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860, P<0.01),在12-72h内则逐渐升高但未见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560, P>0.05)。结论:1 FB1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GES-1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2 FB1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GES-1细胞LMP2和TAP1的表达。3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C mRNA、β2m mRNA和β2m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4 FB1可能通过直接抑制HLA-A,B,C蛋白的表达和/或通过间接抑制LMP2和TAP1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呈递和表达。(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高眉扬,吴爱华,温春霞,佘达贤,陈盛强[3](2006)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及夫妻共享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免疫病因学,通过测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TAP)基因(TAP)多态性及夫妻共享率来探讨该基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取10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0名正常孕妇及其配偶作为对照。所选孕妇均为初孕,无输血史,孕35~40周。各取2mL外周静脉血抽提DNA,应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方法检测TAP333、637、379、565、665五个基因位点,分别对TAP基因的单倍体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标本中,检出4种TAP1单倍体型及7种TAP2单倍体型,其中TAP2H未能检出。TAP2B(χ2=9.19,P<0.01,RR=4.18),TAP2F(χ2=5.34,P<0.05,RR=4.63)在子痫前期组中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余单倍体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1B(χ2=4.87,P<0.05,RR=3·14),TAP1C(χ2=5.42,P<0.05,RR=4.90),TAP2B(χ2=9.65,P<0.01,RR=5.39)在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孕妇组的夫妻共享率比较,子痫前期组的夫妻共享率显着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P2B和TAP2F可能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感性增高。TAP1B,TAP1C,TAP2B基因共享率升高时,母胎相容性增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叶先仁[4](2003)在《抗原加工转运蛋白与免疫逃避》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原体、肿瘤细胞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 ,为求生存可建立一系列免疫逃避机制以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对MHC- 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呈递途径进行干扰则被认为是内源性抗原 (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 )逃避免疫识别免遭清除的主要机制之一。该机制中 ,针对抗原加(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叶先仁[5](200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抗原加工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抗原加工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以及所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特征,分析TAP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及HBV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PCR-扩增抗拒突变系统(PCR-ARMS)及PCR-RFLP技术对7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及150例对照组中TAP_1333、637,TAP_2379、565、651、665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嵌套式PCR(nested-PCR)技术对肝癌组中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组TAP_1333、637位点基因型以Ile、Asp为主(67.8%、76.3%),表现型以Ile-Ile、Asp-Asp为主(51.3%、59.2%),TAP1单倍体型以1A为主(65.0%)。TAP_2379、565、651、665位点基因型以Val、Ala、Arg、Ala为主(57.9%、80.9%、84.9%、55.9%),表现型以Ile-Val、Ala-Ala、Arg-Arg、Ala-Thr为主(52.6%、65.8%、69.7%、69.7%),TAP2单倍体型以2A、2B、2C为主(25.0%、38.6%、17.0%)。76例肝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可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有52例,其中B型30例、C型22例,未发现其他HBV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TAP_2 665 Ala、TAP_2 665 Ala-Ala、TAP2B的频率显着升高(P<0.05 OR=1.56 95%CI=1.05-2.30、P<0.05 OR=2.59 95%CI=1.19-5.65、P<0.05 OR=1.80 95%CI=1.06-3.04)。根据HBV基因型的不同将肝癌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V阴性组、B型组和C型组),未发现各组TAP等位基因的分布有显着差异。 结论:TAP_2 665 Ala、TAP_2 665 Ala-Ala、TAP2B可能导致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3-06-01)

李若溪[6](2000)在《细胞摄取加工转运抗原的选择特异性及其它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通过特殊受体摄取外源性抗原并内化抗原 ,是抗原提呈的第一步 ,此俘获抗原的过程表现出选择特异性。在 MHC 类途径中 ,胞内含 L MP2和 L MP7的蛋白酶体加工抗原同样是选择性切割肽链的特定部位 ,表现出高度的氨基酸残基指向性 ;而在肽分子运输过程中 ,TAP的转运也对肽的氨基酸组成类型数量和肽分子立体构型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以适应 类分子的结合位点。这些因素对抗原的提呈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细胞因子和其它物质在影响和干扰着抗原提呈的各个环节。(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0年S1期)

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由一条α重链(被糖基化的)和一条β2-微球蛋白(β2m)轻链非共价结合而成。HLA-I类分子可与内源性抗原(如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病毒蛋白或基因突变产生的突变蛋白)肽结合,并将其提呈给CD8+ T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在机体抗病毒感染、监视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HLA-A、B、C是经典的HLA-I类分子。多功能蛋白酶2(large multifunctional protease, LMP2)是组成细胞内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亚基之一,能够将内源性抗原降解成多肽,后者与转运相关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protein,TAP)相结合。TAP1是组成TAP的亚单位之一,可以将蛋白酶体产生的多肽转运至内质网腔中使之与新合成的HLA-I类分子相结合,进而呈递至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HLA-I类分子的正常表达以及内源性抗原肽的加工和转运是维持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一些致癌性的环境因素可降低正常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使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为其发生恶性转化提供可能。伏马菌素B1(FumonisinB1,FB1)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产生的代谢物,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及豆类等粮食作物。FB1可以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综合征、猪肺水肿和鼠肝肾损伤,且其促癌性和致癌性已在大鼠中得到证实。另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FB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目前对FB1的研究多集中在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细胞株的毒理学实验上,而对于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GES-1细胞中经典的HLA-I类分子(HLA-A,B,C)、β2m、LMP2和TAP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其对胃上皮细胞内源性抗原加工、转运及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某些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及处理用含10%胎牛血清,105 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于37℃,5% CO2条件温箱中体外培养正常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细胞呈贴壁生长。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传代后24h)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在剂量和时间效应实验中,FB1作用剂量和时间的设计以Neera等人为参考并结合预实验结果,在量效研究中,处理组加入FB1,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Μ,作用时间均为24h;在时效研究中,根据量效研究结果选择20μΜFB1为处理浓度,作用时间分别为2,6,12,24,36,48和72h,每个时间点均设置相应的对照组。经FB1作用后,常规细胞刮匙刮除并离心收集细胞。2反转录-PCR(RT-PCR)检测mRNA的表达2.1细胞总RNA的提取、鉴定及定量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1%琼脂糖电泳鉴定其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2.2 RT-PCR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A,B,C、β2m、LMP2和TAP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凝胶分析软件(BIO-LD)进行定量分析,各组以目的基因与内参照基因GAPDH量的比值来表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3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3.1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和定量应用预冷的细胞胞膜裂解液和胞浆裂解液分别加入收集的细胞中,以提取细胞的胞膜蛋白和总蛋白。将提取的蛋白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3.2 Western blot方法提取的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A,B,C、β2m、LMP2和TA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所检测的四种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43~45 kD、12KD、21~24KD和64KD。4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SP法)细胞爬片后,检测不同剂量的FB1(0, 5, 10,20μM )处理后GES-1细胞中HLA-A,B,C、β2m、LMP2和TAP1的表达情况。5统计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结果用x±s表示。结果: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表达的影响1.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重链(HLA-A,B,C)表达的影响1.1.1 FB1对GES-1细胞HLA-I类分子重链HLA-A,B,C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处理后,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r=-0.767,P<0.01)。中、高剂量(10μM和20μM)的FB1处理组中,HLA-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低剂量组(5μM)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各浓度处理组HLA-C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处理后,HLA-A,B,C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r=-0.848, P<0.01)。ICC染色结果也显示:FB1处理组HLA-A,B,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1.1.2 FB1对GES-1细胞HLA-A,B,C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经20μM FB1作用不同时间后,在24、48、36和72h处理组中,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P<0.05);而处理2、6和12h,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2-24h内,随处理时间延长,细胞中HLA-A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r=-0.792, P<0.01);而在24-72h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二者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r=0.334, P>0.05)。HLA-B mRNA的表达量仅在12、24和36h处理组中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在2-12内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683, P<0.01);在12-72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缓慢趋于升高但未见明显相关关系(r=0.182, P>0.05)。在12、24和36h处理组中,HLA-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在72h内,20μM FB1作用不同时间后,HLA-C mRNA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μM的FB1分别作用12、24、36、48和72h时,HLA-A,B,C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而作用2和6h时对HLA-A,B,C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HLA-A,B,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r=-0.770, P<0.01),随后在24-72h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r=0.976, P<0.01)。1.2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影响1.2.1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处理组β2m mRNA的相对表达量改变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水平上,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均显示FB1各剂量处理组β2m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1.2.2 FB1对GES-1细胞β2m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在各时间段内β2m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β2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之相应的对照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2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影响2.1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中、高剂量(10μM和20μM)的FB1处理后,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低剂量(5μM)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B1各剂量处理组LMP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依次降低(r=-0.812, P<0.01)。ICC染色结果也显示FB1各处理组LMP2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与对照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2 FB1对GES-1细胞LMP2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20μM FB1分别作用12、24、36、48h,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2、6和72h处理组中LMP2 mRNA的表达量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在2-12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FB1对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r=-0.452, P>0.05);随后在12-72h内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r=0.803, 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12、24和36h时显着低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P<0.05),在2、6、48和72h时其表达量与各自的对照组水平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L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下降(r=-0.972, P<0.01),在24-72h内逐渐升高但未见有明显相关关系(r=0.061, P>0.05)。3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影响3.1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量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FB1作用24h后,仅高浓度(20μM)处理组TAP1 mRNA与对照组水平相比显着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仅中、高浓度(10μM和20μM)FB1处理组TAP1相对表达量较之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ICC染色结果对TA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亦显示10μM和20μM处理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2 FB1对GES-1细胞TAP1表达的时效作用RT-PCR结果显示:TA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12、24、36和48h时均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在2、6和72h时二者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经不同作用时间后,TA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2-1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783, P<0.05),随后在12-7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r=0.679,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2、24、36和48h时均显着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水平(P<0.05),但在2、6和72h时二者未见明显差异(P>0.05)。TA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2-12h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r=-0.860, P<0.01),在12-72h内则逐渐升高但未见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560, P>0.05)。结论:1 FB1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GES-1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2 FB1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GES-1细胞LMP2和TAP1的表达。3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FB1对GES-1细胞HLA-C mRNA、β2m mRNA和β2m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4 FB1可能通过直接抑制HLA-A,B,C蛋白的表达和/或通过间接抑制LMP2和TAP1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呈递和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参考文献

[1].印彪.中国人群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与强直性脊椎炎(AS)疾病关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姚志刚.伏马菌素对GES-1细胞HLA-Ⅰ类分子及其抗原加工转运相关分子LMP2、TAP1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

[3].高眉扬,吴爱华,温春霞,佘达贤,陈盛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及夫妻共享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

[4].叶先仁.抗原加工转运蛋白与免疫逃避[J].福建医药杂志.2003

[5].叶先仁.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抗原加工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

[6].李若溪.细胞摄取加工转运抗原的选择特异性及其它影响因素[J].免疫学杂志.2000

论文知识图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类分子抗原递呈过程、表达谱基因芯片样品对散点图树突状细胞体外摄取抗原的实验蛋白质泛素化过程(Leckeretal.,2006...倒置显微镜下SW480细胞(×400)

标签:;  ;  ;  ;  ;  ;  ;  

抗原加工转运体论文_印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