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采用个体化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分析

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采用个体化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分析

刘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科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作业治疗对于脑卒中单侧忽略(USN)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8例脑卒中US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实施基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作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IM、FMA评分均显著性提高(P<0.05),CBS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画钟测验、临摹测试异常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作业治疗有利于提高脑卒中USN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并降低其忽略程度,改善康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作业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11-01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并发症,以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较为常见,约占82%。这类患者虽然无躯体感觉、视觉以及意识障碍,但具有明显的大脑半球病变灶对侧刺激无感知或者无定向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认知功能[1]。我院对脑卒中后USN患者开展个体化作业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USN患者88例,排除既往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症等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以及过敏性体质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2例,年龄45-78(62.71±5.59)素;病程20-60(44.32±2.15)d;文化程度:10例小学,8例初中,14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脑卒中类型:30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对照组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43-75(62.04±5.12)素;病程25-60(43.29±2.28)d;文化程度:8例小学,9例初中,1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脑卒中类型:33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疗法、认知干预及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个性爱好等,实施个体化作业治疗:(1)视觉功能训练:将硬币、积木、筷子等物品放置在忽略侧,让患者逐一捡起或者畸形数数。让患者以忽略侧手进行图画涂色、划定目标数字、字母、形状或者拼图等。练习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逐渐过渡至日常生活用品分类、使用等,使其注意力由线转移至面,由小范围转移至大范围,由健侧转移至忽略侧,20min/次,2次/d。(2)感觉刺激:以手、冰、毛刷、毛巾等刺激忽略侧肢体皮肤,让其判断触及部位及触碰物品;在忽略侧放置音频设备,播放其感兴趣的节目、音乐等,刺激其忽略侧感觉;指导其进行忽略侧负重或者进行忽略侧挤压练习,刺激忽略侧感觉。20min/次,2次/d。(3)日常生活活动练习:将各类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忽略侧,鼓励其尽量以忽略侧取物或者双侧交叉跨越中线取物。指导患者在使用镜子、站立或坐位时侧重使用忽略侧,进食时取忽略侧食物,1h/次,1次/d。(4)兴趣训练:根据患者的各型爱好,组织2-3人进行小组忽略侧书写、读报、传球、下棋等针对性兴趣活动,30min/次,1次/d。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凯瑟林-波哥量表(CBS)分别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USN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画钟测验及临摹测试,统计两组的测试异常率。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FIM、FMA及CBS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FIM、FMA评分均显著性提高(P<0.05),CBS均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USN的病变部位多位于非优势半球,主要特征为病变对侧信息反馈定向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忽略或忘记改侧别肢体的存在,从而出现一系列活动功能障碍[2]。脑卒中后USN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且将影响其心理及精神活动状态,严重影响脑卒中康复及患者的身心健康。

传统治疗脑卒中后USN多采用进食、穿衣、转移等常规康复训练手段进行干预,缺乏针对性,疗效并不满意[3]。个体化作业治疗是以重建患者的忽略侧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等而开展的目的性作业活动,通过计划性、重复性进行忽略侧作业活动,能够重建大脑对忽略侧肢体的运动控制程序,从精神、心理、运动等方面重建忽略侧肢体的正常功能性动作[4]。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刺激、视觉刺激、日常生活活动作业及个体化兴趣作业等,重建忽略侧感觉、功能、运动及平衡协调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后画钟测验、临摹测试异常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与罗爱华等[1]报道相似,FIM、FMA、CBS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张桂福等[4]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UNS患者中应用个体化作业治疗有利于重建和改善患者的忽略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UNS程度,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罗爱华,张慈凤,方杰等.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3141-3142.[2]朱美红,时美芳,董力微等.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830-832.[3]林桦,胡永善,顾亚萍等.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0):775-778.[4]张桂福.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作业疗法的疗效[J].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131-1132

标签:;  ;  ;  

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采用个体化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