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_杜立辉,张家敏,杨军,王静哲,易健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铁氧体,纳米,反应物,靶向,高性能,磁性,颗粒。

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文献综述

杜立辉,张家敏,杨军,王静哲,易健宏[1](2018)在《pH值对水热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生长和磁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NaOH为沉淀剂调配不同pH的共沉淀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并对其生长机理及pH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叁组样品主相均为尖晶石结构锰锌铁氧体。pH=10. 5,11. 5出现α-Fe_2O_3和α-FeOOH杂相。在水热反应中,锰锌铁氧体生长过程除溶解-再结晶外还依靠晶粒的定向附着生长。pH=10. 5的晶粒溶解-再结晶和定向附着均受到抑制,粒度为14 nm,而较高的pH更利于两种机制,获得更大粒度,其中pH=11的颗粒趋于球形,并存在由定向附着留下的介孔。常温下,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随pH上升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书品[2](2017)在《碳纳米管(石墨烯)/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温控效应和热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热疗因其具有副作用小、加热范围可控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锰锌铁氧体具有饱和磁化强度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磁热疗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应用于热疗的锰锌铁氧体,其精确控温、稳定恒温和均匀分散的问题和仍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为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本论文将具有磁热效应的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与碳纳米管相结合,制备出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该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本身在交变磁场中无明显升温,而适量碳纳米管的加入反而可以使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产热量提高,且该复合材料具有自发温控效应。考虑到反常的升温以及自发的控温现象,必然存在某种原因影响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热效应,分析认为材料反应过程中是否隐藏着潜在的热电效应,其是否可以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反复循环运动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相互转换。因此研究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与锰锌铁氧体的复合材料,有望得到一种具有温控效应同时具有潜在热电性能的多功能材料,该材料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对于同时具有温控效应和热电效应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还较少,本论文重点设计、制备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猛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温控机理和热电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粉体,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改善锰锌铁氧体颗粒的团聚现象。碳纳米管和锌离子可以有效控制复合材料的形貌、颗粒尺寸、产热量和升温速度。相对于仅仅金属离子掺杂,碳纳米管与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温控调节范围分布更均匀。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质量和电流强度对产热量和升温速度的影响,当质量为0.1 g,交变磁场电流为60 A,x=0.3时,碳纳米管含量为0wt%、2wt%和4wt%的复合材料可长时间稳定在43.5℃、45.5℃和46.8℃,符合热疗42~48℃的温度要求。(2)对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粉体在交变磁场下的产热及控温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Zn2+对复合材料产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晶体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晶体尺寸,从而对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尼尔弛豫和布朗弛豫等产热机制产生影响。而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产热的作用机制则是由于碳纳米管的添加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同时碳纳米管有可能在粉体中形成涡流环路,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涡流环路直径,从而增加了涡流损耗产热。复合材料温控机制除了锰锌铁氧体的低居里温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复合材料内会产生电流,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可能使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提高,从而发生Peltier效应,产生致冷效果。此外,部分锰锌铁氧体颗粒有可能进入碳纳米管管壁内,使局部范围内存在一个微小的磁场,由于电磁感应而在导体碳纳米管中产生局部电流,当复合材料具有热电性能时,同样会产生电制冷现象,使复合材料在交变磁场下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被该效应吸收,从而达到恒温的效果。(3)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出了致密度较高的块体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确定了S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烧结温度750℃,烧结压力40 MPa,保温5 min。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热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锌掺杂量可以降低晶粒尺寸,而碳纳米管的加入会引起复合材料晶粒尺寸的增长,且含量越高粒径越大。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时的复合材料的ZT值最大,一定量的锌离子和碳纳米管的添加会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碳纳米管含量超过2 wt%会导致复合材料由n型热电材料转变为p型,计算得到n型复合材料的ZT值与p型相比要高出1~4个数量级。当x=0.3,MWNTs含量为2wt%时,复合材料973 K时的功率因子PF=36.5 μWm-1K-2,而热导率仅为0.935 Wm-1K-1,由此计算得到的ZT值达到0.038,由此可以证实复合材料中存在热电效应,验证了温控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虽然与传统热电材料相比其ZT值较小,但其对温控效应的作用同样具有研究意义。(4)采用化学共沉淀与SPS工艺制备出了致密度较高的石墨烯/锰锌铁氧体和RGO/锰锌铁氧体复合块体材料。两种石墨烯的加入同样会引起复合材料晶粒尺寸的增长,但与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相比,晶粒尺寸更小。适量石墨烯的添加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电导率还可以提高Seebeck系数、降低热导率,且两种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PF值影响更大,分别达到50.2 μWm-1K-2和57.6μWm-1K-2,比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提高了 38%和58%。并且石墨烯尤其是RGO比表面积更大,分散更均匀,可以大幅度降低团聚现象,对材料性能稳定更有利。(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9-22)

马志军,王俊成,张威,王俊策,苏文贵[3](2015)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纳米晶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成本低,污染少的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驱体后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最终的纳米锰锌铁氧体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复磁导率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粒径、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反应物的种类及配比对锰锌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当反应物采用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铁,m(Mn)∶m(Zn)∶m(Fe)=4∶1∶10,得到Mn0.8Zn0.2Fe2O4粒子,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其粒子呈球状,粒径在10~20 nm。网络矢量分析仪表明,当吸收厚度为2 mm时,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吸波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05期)

谢俊[4](2015)在《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纳米结构及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性能磁性铁氧体纳米结构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材料,在磁共振(MR)成像、肿瘤磁感应热疗、靶向药物载体、模拟过氧化物酶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类磁性纳米结构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它们具有均一的尺寸、规则的形貌、高的磁性和交流磁热效应、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的靶向性和体内长循环能力等方面。一般来说,在制备高性能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中,高温热解法是一种可以得到较好单分散性、稳定性和结晶度的磁性纳米结构常用的方法。我们采用改进后的高温热分解法,在高沸点溶剂中,以金属乙酰丙酮配合物为前驱体,油酸、油胺为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结构。更重要的是,根据经典的晶体成核、生长机制和非经典的颗粒定向组装理论,我们研究了纳米结构形貌调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控制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油酸的量,使其对特定晶面有选择性吸附,可分别诱导零维(0-D)的球形、立方形和星形纳米晶(粒径为9、11和16nm)的生成。而通过控制反应的成核和生长时间,晶核可生长成大尺寸的星形纳米晶(粒径为23nm)。由于具有较高的磁偶极相互作用,大尺寸星形纳米晶发生定向组装、融合,以降低其表面静磁能,最终形成了具有“尖角”或“钝角”的叁维(3-D)纳米团簇(粒径分别为45和50nm)。此外,我们还揭示了由0-D纳米晶向3-D纳米团簇演变的机制,这也为磁性纳米结构的形貌、尺寸可控和规模化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制备出的两种磁性纳米团簇,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显着的交流磁热效应,因此可作为一类有前途的磁感应热疗的生物材料。在肿瘤诊疗应用方面,我们结合MR和磁感应热疗技术,发展了一种高性能磁性纳米晶介导的肿瘤靶向诊疗策略。首先,我们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磁性纳米晶表面的油酸/油胺烷基链上包覆了单层具有较好水溶性的PEG化磷脂分子,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PEG化磁性纳米晶(MNCs@PEG)。这种MNCs@PE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可有效避免被体内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提高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在血液循环过程中,MNCs@PEG可通过肿瘤增强的渗透与滞留(EPR)效应,被动累积于肿瘤部位,从而用于肿瘤的MR成像和靶向磁感应热疗(TMH)。其次,为了提高磁性纳米晶在肿瘤部位的累积,我们进一步在其表面磷脂的PEG链末端偶联RGD分子,形成RGD修饰的磁性纳米晶(MNCs@RGD),以促进其在肿瘤新生血管部位的富集,达到主动靶向能力。通过对比,MNCs@PEG和MNCs@RGD均具有高的磁性和交流磁热效应,它们的比能量吸收率(SAR)值分别能达498和532W/g Fe,可适用于肿瘤的被动和主动TMH。通过在交变磁场(ACMF)下对瘤体的多次热疗,肿瘤表面能够达到42~44℃左右,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终延缓肿瘤的生长。最后,为了增强肿瘤的治疗效果,我们将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包封在偶联RGD的磁性纳米晶表面磷脂疏水层内,制备出具有载药性能的磁性纳米晶(MNCs@PTX@RGD).通过主动靶向,MNCs@PTX@RGD可富集于肿瘤组织中,并在ACMF的作用下诱导肿瘤的TMH。而热疗造成肿瘤组织的升温又促进磁性纳米晶表面PTX的缓释,从而发挥热疗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种结合磁感应热疗和化疗的肿瘤综合疗法,比单一的热疗或化疗更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3-01)

谢俊,宋丽娜,丁琪,张宇,顾宁[5](2014)在《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纳米晶用于小鼠乳腺瘤靶向热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貌各异的高性能磁性铁氧体纳米结构的出现有利于肿瘤热疗向靶向定位和精确控制的方向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磁响应性(115 emu g-1 Fe)、磁热效应(SAR:532 W/g)和单分散性的球形纳米锰锌铁氧体纳米晶(14 nm)。通过疏水作用,在颗粒表面修饰的油酸/油胺酰基链上包覆了单层DSPE-PEG2000磷脂分子,并进一步修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叁肽的靶向分子,用于小鼠皮下移植乳腺瘤的靶向热疗。这种单包覆磷脂的磁性纳米晶一方面可以体现其中心内核的高磁性和其外载脂质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其外层的RGD分子可主动靶向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并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部,提高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通过多次将一定剂量这种磁粒经小鼠尾部静脉注射及对瘤体持续热疗,肿瘤表面温度可达42.3 oC,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有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期刊2014-08-04)

周明辉[6](2014)在《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学Preparation of Mn-zn Ferrite Nanoflu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TK519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15)

胡平,王快社,王华,何欢承,杨帆[7](2013)在《热处理对纳米晶锰锌铁氧体结构及其磁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硝酸盐-柠檬酸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纳米晶Mn-Zn铁氧体粉末在马弗炉中无保护气氛下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TG-DTA)、X-ray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研究热处理温度对Mn-Zn铁氧体粉末相组成、晶粒尺寸、显微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低温燃烧Mn-Zn铁氧体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空气下经550℃热处理后铁氧体发生分解,出现Fe2O3和Mn2O3杂相,磁性能恶化;经1100℃热处理后,Fe2O3和Mn2O3消失;1200℃热处理后,生成结晶度良好、晶粒均匀的Mn-Zn铁氧体单相,磁性能显着增强,其Ms为48.15 emu.g-1。(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3年08期)

曹慧群,林碧玉,张晟诘,罗仲宽[8](2013)在《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碳纳米管磁性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成本低、污染少的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包覆的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80℃为制备复合材料的合适水温,所得粉体中含Mn0.5Zn0.5Fe2O4、碳纳米管和少量的γ-Fe2O3,升高反应温度并不能使γ-Fe2O3杂相消失.透射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包覆在碳纳米管上的Mn0.5Zn0.5Fe2O4粒子为球形,粒径约为10~20 nm,Mn0.5Zn0.5Fe2O4粒子中含有少量方形的γ-Fe2O3.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包覆前碳纳米管表面存在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官能团,包覆后的复合材料在570 cm-1和1 388 cm-1处出现MnZn铁氧体的特征峰.磁滞回线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值为1 145 364 A/m,剩余磁化强度值为438 517 A/m,矫顽力值为30 361 A/m,具有较好的铁磁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3年01期)

殷婕,吴启南,邵莹,陈蓉,张东生[9](2012)在《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对L-0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Mn_(0.5)Zn_(0.5)Fe_2O_4)对人肝细胞株L-02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Mn_(0.5)Zn_(0.5)Fe_2O_4 800 mg·L~(-1)作用L-02细胞48 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Mn_(0.5)Zn_(0.5)Fe_2O_4200,400和800 mg·L~(-1)作用48 h后,检测L-02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结果 Mn_(0.5)Zn_(0.5)Fe_2O_4 800 mg·L~(-1)作用48 h后,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细胞膜发生破损,细胞器消失,染色体异常聚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n_(0.5)Zn_(0.5)Fe_2O_4 200~800 mg·L~(-1)使细胞内MDA含量逐渐升高,SOD与GSH活性逐渐降低(P<0.05)。Mn_(0.5)Zn_(0.5)Fe_2O_4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_0/G_1期细胞百分率有降低的趋势,S期和G_2/M期细胞百分率有升高的趋势。Hoechst33258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Mn_(0.5)Zn_(0.5)Fe_2O_4可引起L-02细胞发生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Mn_(0.5)Zn_(0.5)Fe_2O_4 800 mg·L~(-1)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到30.3%,是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4%)的12.6倍。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但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n_(0.5)Zn_(0.5)Fe_2O_4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改变细胞周期,引发细胞凋亡,产生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2-07-27)

殷婕,吴启南,邵莹,陈蓉,张东生[10](2012)在《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对L-0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Mn0.5Zn0.5Fe2O4)对人肝细胞株L-02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Mn0.5Zn0.5Fe2O4800 mg·L-1作用L-02细胞48 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Mn0.5Zn0.5Fe2O4200,400和800 mg·L-1作用48 h后,检测L-02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结果 Mn0.5Zn0.5Fe2O4800 mg·L-1作用48 h后,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细胞膜发生破损,细胞器消失,染色体异常聚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n0.5Zn0.5Fe2O4200~800 mg·L-1使细胞内MDA含量逐渐升高,SOD与GSH活性逐渐降低(P<0.05)。Mn0.5Zn0.5Fe2O4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有降低的趋势,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有升高的趋势。Hoechst33258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Mn0.5Zn0.5Fe2O4可引起L-02细胞发生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Mn0.5Zn0.5Fe2O4800 mg·L-1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到30.3%,是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4%)的12.6倍。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但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n0.5Zn0.5Fe2O4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改变细胞周期,引发细胞凋亡,产生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热疗因其具有副作用小、加热范围可控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锰锌铁氧体具有饱和磁化强度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磁热疗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应用于热疗的锰锌铁氧体,其精确控温、稳定恒温和均匀分散的问题和仍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为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本论文将具有磁热效应的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与碳纳米管相结合,制备出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该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本身在交变磁场中无明显升温,而适量碳纳米管的加入反而可以使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产热量提高,且该复合材料具有自发温控效应。考虑到反常的升温以及自发的控温现象,必然存在某种原因影响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热效应,分析认为材料反应过程中是否隐藏着潜在的热电效应,其是否可以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反复循环运动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相互转换。因此研究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与锰锌铁氧体的复合材料,有望得到一种具有温控效应同时具有潜在热电性能的多功能材料,该材料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对于同时具有温控效应和热电效应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还较少,本论文重点设计、制备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猛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温控机理和热电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粉体,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改善锰锌铁氧体颗粒的团聚现象。碳纳米管和锌离子可以有效控制复合材料的形貌、颗粒尺寸、产热量和升温速度。相对于仅仅金属离子掺杂,碳纳米管与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温控调节范围分布更均匀。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质量和电流强度对产热量和升温速度的影响,当质量为0.1 g,交变磁场电流为60 A,x=0.3时,碳纳米管含量为0wt%、2wt%和4wt%的复合材料可长时间稳定在43.5℃、45.5℃和46.8℃,符合热疗42~48℃的温度要求。(2)对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粉体在交变磁场下的产热及控温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Zn2+对复合材料产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晶体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晶体尺寸,从而对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尼尔弛豫和布朗弛豫等产热机制产生影响。而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产热的作用机制则是由于碳纳米管的添加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同时碳纳米管有可能在粉体中形成涡流环路,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涡流环路直径,从而增加了涡流损耗产热。复合材料温控机制除了锰锌铁氧体的低居里温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复合材料内会产生电流,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可能使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提高,从而发生Peltier效应,产生致冷效果。此外,部分锰锌铁氧体颗粒有可能进入碳纳米管管壁内,使局部范围内存在一个微小的磁场,由于电磁感应而在导体碳纳米管中产生局部电流,当复合材料具有热电性能时,同样会产生电制冷现象,使复合材料在交变磁场下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被该效应吸收,从而达到恒温的效果。(3)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出了致密度较高的块体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确定了S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烧结温度750℃,烧结压力40 MPa,保温5 min。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热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锌掺杂量可以降低晶粒尺寸,而碳纳米管的加入会引起复合材料晶粒尺寸的增长,且含量越高粒径越大。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时的复合材料的ZT值最大,一定量的锌离子和碳纳米管的添加会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碳纳米管含量超过2 wt%会导致复合材料由n型热电材料转变为p型,计算得到n型复合材料的ZT值与p型相比要高出1~4个数量级。当x=0.3,MWNTs含量为2wt%时,复合材料973 K时的功率因子PF=36.5 μWm-1K-2,而热导率仅为0.935 Wm-1K-1,由此计算得到的ZT值达到0.038,由此可以证实复合材料中存在热电效应,验证了温控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虽然与传统热电材料相比其ZT值较小,但其对温控效应的作用同样具有研究意义。(4)采用化学共沉淀与SPS工艺制备出了致密度较高的石墨烯/锰锌铁氧体和RGO/锰锌铁氧体复合块体材料。两种石墨烯的加入同样会引起复合材料晶粒尺寸的增长,但与碳纳米管/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相比,晶粒尺寸更小。适量石墨烯的添加不仅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电导率还可以提高Seebeck系数、降低热导率,且两种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PF值影响更大,分别达到50.2 μWm-1K-2和57.6μWm-1K-2,比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提高了 38%和58%。并且石墨烯尤其是RGO比表面积更大,分散更均匀,可以大幅度降低团聚现象,对材料性能稳定更有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杜立辉,张家敏,杨军,王静哲,易健宏.pH值对水热合成纳米锰锌铁氧体生长和磁性能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8

[2].张书品.碳纳米管(石墨烯)/锰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温控效应和热电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马志军,王俊成,张威,王俊策,苏文贵.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纳米晶及其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5

[4].谢俊.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纳米结构及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谢俊,宋丽娜,丁琪,张宇,顾宁.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纳米晶用于小鼠乳腺瘤靶向热疗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2014

[6].周明辉.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7].胡平,王快社,王华,何欢承,杨帆.热处理对纳米晶锰锌铁氧体结构及其磁性能影响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3

[8].曹慧群,林碧玉,张晟诘,罗仲宽.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碳纳米管磁性材料[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

[9].殷婕,吴启南,邵莹,陈蓉,张东生.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对L-0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C].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2

[10].殷婕,吴启南,邵莹,陈蓉,张东生.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对L-0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

论文知识图

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a)未改性和...1 纳米锰锌铁氧体对肝细胞L-02的...纳米锰锌铁氧体颗粒(a)未改性和...锰锌铁氧体含量对TPV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锰锌铁氧体含量对TPV拉伸强度的影响(...2 纳米锰锌铁氧体对肝细胞L-02的...

标签:;  ;  ;  ;  ;  ;  ;  

纳米锰锌铁氧体论文_杜立辉,张家敏,杨军,王静哲,易健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