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廖留丽

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廖留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缓蚀剂,叁聚氰胺衍生物,碳钢,防腐蚀

双氰胺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廖留丽[1](2018)在《酸性溶液中绿色缓蚀剂和叁聚氰胺衍生物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工业、电子、化工、机械、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但是,碳钢在所处的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特别是在酸洗工业中。由于HCl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和Cl~-,会与碳钢中的活泼元素发生反应,造成碳钢严重的损坏。因此,碳钢的防护问题一直是都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添加缓蚀剂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防腐蚀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缓蚀剂分子中含有N、O、P、S等电负性较大的元素,会使缓蚀剂能够强烈地吸附到金属表面,防止金属的腐蚀。但是,有些有机物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环保、高效的缓蚀剂成为当今缓蚀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使用环境友好型缓蚀剂不仅能够阻碍金属的腐蚀,也不会破坏生态系统。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几种叁聚氰胺衍生物在相同浓度下的缓蚀性能。探究取代基链长、个数对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探究缓蚀性能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构型和缓蚀机理。第二部分,探寻廉价的、无毒、无污染的材料作为碳钢的缓蚀剂,并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它们的缓蚀性能,通过其他表征手段研究其缓蚀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叁聚氰胺衍生物在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在腐蚀领域中,取代基对杂环抑制性能的影响备受关注。在叁聚氰胺环上修饰不同的极性基团,比如二甲氨基乙基和二甲氨基丙基,会使这些成分具有好的水溶性和高的防腐蚀效率。因此,通过电化学方法和理论计算探究五种被甲基和不同数量叔氨基修饰的叁聚氰胺成分的抑制性能。同时,还对这几种抑制剂在酸性溶液中对碳钢防腐蚀能力的机理,以及分子结构与抑制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2、一种化妆品添加剂作为碳钢在盐酸溶液中绿色缓蚀剂的性能研究探究了化妆品添加剂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O)在0.5 M盐酸溶液中对碳钢腐蚀的抑制作用。使用电化学和失重法评价CAO的缓蚀作用以及温度和浓度对缓蚀效率的影响。发现CAO在盐酸溶液中是一种混合型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化学方式吸附到碳钢表面。CAO在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的抑制效率达到最高。并且,抑制剂的吸附位点和碳钢表面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关系。3、龙眼种子和皮的提取物作为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用于防止碳钢在酸溶液中的腐蚀龙眼的种子和皮被提取来阻碍碳钢在盐酸中的腐蚀。研究表明龙眼种子和皮在水中的提取物是一种混合型抑制剂,能够以化学的方式吸附到碳钢表面,抑制效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采用量子化学和红外光谱探究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成分对腐蚀保护的贡献和吸附机理。通过理论计算,龙眼种子和皮在水中提取物的四种抗氧化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8)

徐俊[2](2016)在《基于叁聚氰胺衍生物的一维/二维组装体的构筑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是指构筑基元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有机分子通过自组装能形成不同维度的有序结构,并展现出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在自组装的研究中,发展可控组装方法,对于制备特定形貌或功能的微纳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旨在利用叁聚氰胺衍生物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发展可控制备二维组装体或核壳型一维组装体的新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组装体的可控制备,本论文提出了降低叁维结构维度的新策略。我们从叁聚氰胺盐酸盐体系出发,通过分子修饰或引入添加剂以调节构筑基元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限制叁维结构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的生长速率,从而成功实现了二维组装体或核壳型一维组装体的构筑。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基于对叁聚氰胺盐酸盐结构的分析,向叁聚氰胺分子中引入烷基链以破坏多重氢键作用,同时保留氯离子桥连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从而降低叁维结构的维度,实现了二维组装体的构筑。进一步改变酸或取代基的种类,也可以实现二维结构的制备。此外,通过交替加入盐酸和叁乙胺,能够实现组装体的可逆形成和解离;通过控制叁聚氰胺衍生物与盐酸的摩尔比,还能实现二维组装体长宽比的可控调节。二、利用对称或不对称的双烷基化叁聚氰胺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制备二维组装体并研究其组装过程,揭示了对称分子的生长机理为二维层状生长,不对称分子的生长机理则为螺旋生长。基于此研究,我们能够实现组装体厚度的调节,以制备单层的二维片状结构;同时可实现螺旋状结构的制备。叁、利用双甲基化叁聚氰胺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同时引入含芘的叁聚氰胺衍生物,以限制构筑基元在两个方向上的生长速率,从而一步法制备了壳层含芘的核壳型一维组装体。利用氨气结合组装体内的盐酸,能够破坏一维结构,同时引起荧光光谱的显着变化。进一步利用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揭示了一维组装体的形成机理,进而实现壳层组分的可控调节。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两种构筑基元的混合比例,或改变两者的总浓度,还能制备出不同长度和宽度的核壳型一维组装体。(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徐俊,吴光鹭,王治强,张希[3](2014)在《基于质子化叁聚氰胺衍生物的二维组装体的构筑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机小分子的二维组装体具有许多独特而优异的性质,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如何通过理性的分子设计来可控可预测地制备二维组装体,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以质子化的双烷基化叁聚氰胺衍生物为构筑基元,在二氯甲烷中制备了二维组装体。自组装的驱动力来源于抗衡离子的桥连作用和叁嗪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而烷基链的引入则限制了第叁个方向上生长,因此成功得到了二维组装体。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对该二维组装体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控。比如,通过交替加入酸和碱,可以实现二维组装体的可控组装与解组装。此外,通过调节叁聚氰胺衍生物与酸的比例,可以有效调控二维组装体的长宽比。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分子修饰引入功能基团,构筑功能集成的二维组装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期刊2014-08-04)

郑国兵,郑亚萍,吴非[4](2013)在《脲衍生物对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促进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不同结构的脲衍生物[3-(3-氯-4-甲基苯基)-1,1-二甲基脲(A)、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B)、3-(4-氯苯基)-1,1-二甲基脲(C)]对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的促进作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3种环氧树脂/双氰胺/脲体系的反应活性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体系A的最佳配比为:环氧∶双氰胺∶脲A=100∶6∶4(质量比,下同),130℃时40min就可以完全固化,其表观活化能(Ea)=64.66kJ/mol,反应级数(n)=0.897;体系B的Ea=71.68kJ/mol,n=0.930;体系C的Ea=71.03kJ/mol,n=0.928;3种体系配制的胶液的室温剪切强度均大于20MPa,体系A的粘接强度达到24.98MPa。(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3年03期)

张楠,程小波,柳清,王永康,成昌梅[5](2012)在《叁聚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叁类以叁聚氰胺为基础的含磷膨胀型阻燃剂的化合物,并通过1H、13C和31P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A、LOI测试以及垂直燃烧试验对其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苯环结构的四个化合物(1,2,3,4)表现出了优异的阻燃性能,它们都具有较高的LOI值,某些还能够使PC样条达到较高的UL-94阻燃级别V-0级。化合物4垂直燃烧试验后残炭的SEM照片显示,其内表面形成了一个膨胀的多孔炭层,这使得该化合物对PC样条的阻燃级别达到了V-0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冯李文,熊素[6](2010)在《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检测叁聚氰胺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1介绍叁聚氰胺用于生产叁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作表面涂层、层压板、粘胶等)以及阻燃剂。叁聚氰胺可以通过双氰胺在高于300℃的条件下热缩合制得,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某些脱氨缩合产物,如蜜伯胺、蜜勒胺。从1834年开始就有关于叁聚氰胺衍生物文献的报道,但由于这(本文来源于《川化》期刊2010年01期)

黄圣梅,梁红波,熊磊[7](2009)在《改性双氰胺衍生物环氧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环氧丙烷、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和环氧树脂(EP)对双氰胺(DICY)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改性DICY衍生物作为EP固化剂,并对改性DICY/EP固化体系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5~105℃、n(DICY)∶n(环氧丙烷)=1∶1.1和n(DICY)∶n(501)=1∶1.3时,环氧丙烷改性DICY(反应3.0 h左右)和501改性DICY(反应3.0~4.0 h)的收率较高;EP改性DICY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5℃左右、反应时间4.0 h左右和n(DICY)∶n(EP)=1∶1.3。环氧丙烷(或501)改性DICY在室温时具有一定的潜伏性,与EP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其固化体系的起始放热温度比DICY体系降低了近40℃(或30℃);EP改性DICY具有较好的潜伏性(与DICY相当),并且极易溶于EP中,但其固化体系的起始放热温度稍低于DICY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9年12期)

陈连喜,张惠玲,刘全文,雷家珩[8](2005)在《改性双氰胺衍生物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时固化温度过高的缺点,从自行设计并合成的一系列改性双氰胺中筛选出一种,将其与环氧树脂复配制成单组分潜伏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FT-IR) 对单组分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双氰胺与双氰胺相比,具有较高的活性,显着降低了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所配制的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较长的贮存期和良好的固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5年09期)

陈连喜,张惠玲,刘全文,雷家珩[9](2005)在《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间甲苯胺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初步的固化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复配制成的单组分固化体系具有较长的贮存期。(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8期)

陈连喜,张惠玲,吴益,雷家珩[10](2004)在《对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潜伏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对甲苯胺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 ,并通过熔点测定、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固化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4年04期)

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子自组装是指构筑基元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有机分子通过自组装能形成不同维度的有序结构,并展现出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在自组装的研究中,发展可控组装方法,对于制备特定形貌或功能的微纳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旨在利用叁聚氰胺衍生物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发展可控制备二维组装体或核壳型一维组装体的新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组装体的可控制备,本论文提出了降低叁维结构维度的新策略。我们从叁聚氰胺盐酸盐体系出发,通过分子修饰或引入添加剂以调节构筑基元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限制叁维结构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的生长速率,从而成功实现了二维组装体或核壳型一维组装体的构筑。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基于对叁聚氰胺盐酸盐结构的分析,向叁聚氰胺分子中引入烷基链以破坏多重氢键作用,同时保留氯离子桥连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从而降低叁维结构的维度,实现了二维组装体的构筑。进一步改变酸或取代基的种类,也可以实现二维结构的制备。此外,通过交替加入盐酸和叁乙胺,能够实现组装体的可逆形成和解离;通过控制叁聚氰胺衍生物与盐酸的摩尔比,还能实现二维组装体长宽比的可控调节。二、利用对称或不对称的双烷基化叁聚氰胺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制备二维组装体并研究其组装过程,揭示了对称分子的生长机理为二维层状生长,不对称分子的生长机理则为螺旋生长。基于此研究,我们能够实现组装体厚度的调节,以制备单层的二维片状结构;同时可实现螺旋状结构的制备。叁、利用双甲基化叁聚氰胺盐酸盐为构筑基元,同时引入含芘的叁聚氰胺衍生物,以限制构筑基元在两个方向上的生长速率,从而一步法制备了壳层含芘的核壳型一维组装体。利用氨气结合组装体内的盐酸,能够破坏一维结构,同时引起荧光光谱的显着变化。进一步利用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揭示了一维组装体的形成机理,进而实现壳层组分的可控调节。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两种构筑基元的混合比例,或改变两者的总浓度,还能制备出不同长度和宽度的核壳型一维组装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廖留丽.酸性溶液中绿色缓蚀剂和叁聚氰胺衍生物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徐俊.基于叁聚氰胺衍生物的一维/二维组装体的构筑与调控[D].清华大学.2016

[3].徐俊,吴光鹭,王治强,张希.基于质子化叁聚氰胺衍生物的二维组装体的构筑与调控[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2014

[4].郑国兵,郑亚萍,吴非.脲衍生物对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3

[5].张楠,程小波,柳清,王永康,成昌梅.叁聚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2012

[6].冯李文,熊素.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检测叁聚氰胺衍生物[J].川化.2010

[7].黄圣梅,梁红波,熊磊.改性双氰胺衍生物环氧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9

[8].陈连喜,张惠玲,刘全文,雷家珩.改性双氰胺衍生物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5

[9].陈连喜,张惠玲,刘全文,雷家珩.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的合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10].陈连喜,张惠玲,吴益,雷家珩.对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潜伏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J].粘接.2004

标签:;  ;  ;  ;  

双氰胺衍生物论文-廖留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