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热论文_李明,宋丽丽,王艳涛,闫冰,马英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量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量,头孢,离子,液体,方解石,白蛋白,光谱分析。

微量热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宋丽丽,王艳涛,闫冰,马英冲[1](2019)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紫丁香醇溶解的微量热》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298.15~313.15 K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_4C_1im]Cl)水溶液中紫丁香醇溶解特性。温度升高,紫丁香醇溶解度增大;随着[C_4C_1im]Cl摩尔分数增大,紫丁香醇溶解度先增大而后减小,[C_4C_1im]Cl摩尔分数为0.134时溶解度最高(3.58 kg/kg,313.15 K)。利用等温微量热仪测量298.15 K [C_4C_1im]Cl水溶液中紫丁香醇溶解热,计算出标准溶解焓和转化焓。结果表明,随着[C_4C_1im]Cl摩尔分数增大,溶解焓减小,转化焓增大。溶解焓和转化焓在[C_4C_1im]Cl摩尔分数为0.134时存在明显转折点,此时溶解热动力学速率常数最大。(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范一灵,王伟霞,闻宏亮,范迪,秦峰[2](2019)在《等温微量热技术快速评价头孢曲松钠的体外抑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一种基于等温微量热技术实时测定头孢曲松钠体外抑菌效果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摸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起始接种量的范围和头孢曲松钠溶液检测浓度的区间,确定可用于快速分析的热谱图参数,比较测试药品与原研药品(罗氏芬)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抗生素效价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和体外微量热图谱的差异。结果:以105 CFU·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起始浓度,头孢曲松钠溶液质量浓度(C_n)在0.25~0.80 mg·mL~(-1)时与含药物的微生物热谱图主峰相对出峰时间的归一化值(α)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R~2=0.99);同时,头孢曲松钠溶液C_n和含药物的微生物热谱图曲线主峰斜率的归一化值(β)存在负相关线性关系(R~2=0.89)。微量热法检测的测试药品体外抑菌活性比罗氏芬相比低约8%,其结果与传统管碟法测试结果相同。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结果显示两者晶型组成不同。结论:微量热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及精密度好的特点,可实时检测抗生素体外抑菌活性,在快速评价抗生素效价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金哲珺雨,赵微微,蒲小华[3](2018)在《磁性纳米载体与梣酮作用的微量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Fe_3O_4@ZnAl_2O_4:Eu~(3+)@mSiO_2-APTES纳米载体并测定其对药物梣酮的负载和释放过程的热量变化。方法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Fe_3O_4@ZnAl_2O_4:Eu~(3+)@mSiO_2-APTES纳米载体,将所得载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并使用微量热计研究纳米载体Fe_3O_4@ZnAl_2O_4:Eu~(3+)@mSiO_2-APTES对梣酮的负载和释放的热量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以Fe_3O_4为核,同时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微量热研究发现该纳米载体对药物的结合作用主要为氢键。结论该纳米载体在药物的负载和释放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伟霞,刘玉萍,宋光艳,冯震,闻宏亮[4](2018)在《展望微量热技术用于比较原研和仿制抗生素抑菌活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量热技术是以测量细胞在代谢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为基础,通过细胞能量变化间接反应细胞活性,分析外界因素对其生长代谢影响的一种研究方法。微量热分析可以绘制生物体生长热谱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生长速率k,最大热功率Pm,传代时间tG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等热动力学参数。微量热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测量准确的热分析技术,具有实时检测、在线分析、定量评估和动态描述等特点,已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讨论微量热技术在检测和比较原研与仿制抗生素药物中抑菌活性差异的应用可行性,为其在该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魏立纲,李贝,李明,高兴,马英冲[5](2018)在《离子液体水溶液中木质素溶解特性的微量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AM Air等温微量热仪测量木质素在咪唑基离子液体及其水溶液中的溶解热,研究离子液体浓度、木质素浓度、温度及阴阳离子对木质素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在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C_4C_1im]OAc)及其水溶液中溶解是放热过程。随着[C_4C_1im]OAc浓度增大,木质素溶解热和溶解焓增大。随着木质素浓度增大,在60%和80%[C_4C_1im]OAc水溶液中,溶解焓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6.3%和4.8%达到最大值;[C_4C_1im]OAc中,溶解焓逐渐减小。温度由25℃升至35℃,60%[C_4C_1im]OAc中木质素溶解焓逐渐增大;在[C_4C_1im]OAc中,30℃时溶解焓最大。阴阳离子种类也影响木质素溶解,[OAc]~-的溶解焓大于[Cl]~-,[C_4C_1im]~+的溶解焓大于[C_2C_1im]~+。(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林明申[6](2018)在《微量热技术用于生物药物稳定性与结合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热分析技术评价小分子药物已经非常纯熟,例如无定形成分含量鉴别、冻干工艺评价等等。而在生物制药领域,微量热分析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在稳定性评价以及制剂筛选:等温滴定量热仪(ITC)在候选药物优化以及结合活性评价。本报告主要是介绍此两种微量热分析技术原理以及相关案例介绍。(本文来源于《第六届生物技术药物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研究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7-22)

陈良舟,白成武,戚绪尧,黄敬,姬有仓[7](2018)在《基于微量热技术的白皎无烟煤氧化放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煤自燃过程的放热规律,采用C80微量热仪研究了白皎无烟煤的氧化燃烧过程,对其放热特性及活化能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白皎无烟煤的氧化放热过程呈明显的分段特性,由缓慢氧化转换为快速氧化的临界温度大致为130℃。初始氧化升温阶段,放热量非常小,但随着氧化过程的逐步强化,放热量开始缓慢增加;煤温升至130℃后,放热量开始急剧增加。白皎无烟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活化能逐渐增大,煤中活化能较低的基团在低温阶段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随着煤温逐渐升高,活化能较高的一些基团也逐渐被活化并开始发生反应。(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王燕,郭明,范晓月,边平凤,殷欣欣[8](2018)在《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与BSA分子间作用及构建其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naringin,N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分子间作用,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解析Fōrster方程求得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及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r,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测定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积分量热曲线,获得ΔH并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获取ΔS和ΔG。基于光谱和微量热辅助分析,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光谱法测出NAR与BSA发生分子间作用,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为2.06 nm,表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为短程分子间作用。微量热法成功测定出NAR与BSA分子间的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相互作用。依据Ross理论分析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模型构建结果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主要发生在BSA的domain IIA区域,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兼有范德华作用力和氢键。实验与理论模型构建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工作可为深入了解蛋白质与大分子化合物间的作用以及研究微观药理学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鹏飞[9](2018)在《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的溶解特性及微量热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钨矿与含钙脉石具有相似的溶解特性和表面结构,给浮选分离造成困难。探明含钙矿物在调整剂中的溶解行为及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特性,对于遴选浮选药剂及开发新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化学沉淀法合成白钨矿及Pb~(2+)包覆的白钨矿、萤石及Pb~(2+)包覆的萤石、方解石及Pb~(2+)包覆的方解石,放大了Pb~(2+)的作用效果,研究了矿物在NaOH,Na_2CO_3,Na_2SiO_3,Na_2CO_3+Na_2SiO_3调整剂溶液中的溶解特性,超声波物理场对矿物溶解特性及结构的影响;探究了矿物在不同调整剂中的溶解微量热动力学,查明了油酸钠和水杨羟肟酸与矿物表面作用的微量热动力学,考察了Pb~(2+)对矿物溶解行为的影响及活化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1)白钨矿、萤石、方解石溶解的Ca~(2+)随着pH的增加而下降,白钨矿、萤石溶解的WO_4~(2-)和F~-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在Na_2SiO_3溶液中,Pb~(2+)能促进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更多的Ca~(2+)溶解至溶液中。Pb~(2+)对白钨矿表面Ca~(2+)溶解效果远大于对方解石表面Ca~(2+)溶解效果。Pb~(2+)促进了萤石中F~-的溶解,但抑制了Ca~(2+)溶解;在碱性条件下,萤石表面的定位离子F~-浓度增加,不利于阴离子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作用;Pb~(2+)的加入能增强药剂选择性,从而实现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的高效分离。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有助于矿物的溶解,当超声功率≥600W时,白钨矿、方解石、萤石溶解的离子浓度均能达到最大值。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能促进Pb~(2+)包覆的白钨表面Ca~(2+)的溶解,对方解石的溶解影响不大,对在Na_2SiO_3溶液中萤石表面Ca~(2+)的溶解无明显影响。(2)白钨矿、方解石在NaOH、Na_2CO_3、Na_2SiO_3调整剂溶液中的溶解为吸热反应,萤石在NaOH、Na_2CO_3调整剂溶液中的溶解为吸热反应,而在Na_2SiO_3溶液中的溶解为放热反应,表明Na_2SiO_3与萤石发生了强烈的亲和作用。Pb~(2+)会与调整剂中的阴离子反应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大了矿物溶解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促进了矿物的溶解。(3)油酸钠及水杨羟肟酸与白钨矿及Pb~(2+)包覆的白钨矿表面、方解石及Pb~(2+)包覆的方解石的作用均为放热反应,而萤石在Na_2SiO_3溶液溶解后,捕收剂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作用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较小;萤石被Pb~(2+)包覆后,捕收剂在萤石表面吸附作用的热效应由吸热反应转变为放热反应,且增大了吸附反应速率;油酸钠比水杨羟肟酸更易于在萤石及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反应,水杨羟肟酸比油酸钠更易于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吸附反应;Pb~(2+)的包覆也促进了水杨羟肟酸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许笑[10](2018)在《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等温微量热检测抗药性方法的建立及其抗药基因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以鸡肠道粘膜坏死,腹泻、血性下痢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致死率较高。该病常与鸡球虫病或球虫感染伴发,经济损失巨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升高的趋势。C.perfringens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一种肠道常在菌,当生长环境改变引起其大量增殖后,菌体附着于肠道粘膜并产生大量毒素和酶类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引起肠道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C.perfringens的致病性通常与毒素的大量产生和携带抗药性质粒有关。C.perfringens中普遍存在可接合转移的抗生素抗性质粒,并且随着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其抗药性越来越复杂。本研究应用等温微量热技术(Isothermal Microcalorimetry,IMC)技术,建立了鸡源C.perfringens抗药性及其抗药谱快速准确测定,并对我国不同地区鸡场所分离的52株A型C.perfringens进行了泛基因组分析,从泛基因组水平上探索我国鸡源C.perfringens中抗药性基因的分布状况及其群体多样性。为研究C.perfringens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提供实验基础。1、鸡源C.perfringens菌株抗药性检测的IMC方法建立。以C.perfringens ATCC3624为参考菌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6种兽医临床常用药物,连续监测加入用药物后C.perfringens培养中热量的变化曲线,建立起快速,实时定量检测C.perfringens抗药性的方法。并比较IMC和MIC法结果,表明两者确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s)相同,证明IMC可以用于在体外检测细菌的生长以及不同抗生素的功能特性,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局限性。2、为了解我国一些地区鸡源C.perfringens的抗药性基因携带和分布的情况,对部分鸡场采样得到的50株鸡源C.perfringens进行泛基因组测序,得到不同菌株之间的抗药性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抗药性基因的转移情况。解决了C.perfringens的质粒提取效果不理想且没有可重复性的问题。目前发现的我国鸡源C.perfringens大多数是多重抗药的,携带的抗药性质粒主要有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杆菌肽类抗性基因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微量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等温微量热技术实时测定头孢曲松钠体外抑菌效果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摸索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起始接种量的范围和头孢曲松钠溶液检测浓度的区间,确定可用于快速分析的热谱图参数,比较测试药品与原研药品(罗氏芬)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抗生素效价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和体外微量热图谱的差异。结果:以105 CFU·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起始浓度,头孢曲松钠溶液质量浓度(C_n)在0.25~0.80 mg·mL~(-1)时与含药物的微生物热谱图主峰相对出峰时间的归一化值(α)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R~2=0.99);同时,头孢曲松钠溶液C_n和含药物的微生物热谱图曲线主峰斜率的归一化值(β)存在负相关线性关系(R~2=0.89)。微量热法检测的测试药品体外抑菌活性比罗氏芬相比低约8%,其结果与传统管碟法测试结果相同。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结果显示两者晶型组成不同。结论:微量热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及精密度好的特点,可实时检测抗生素体外抑菌活性,在快速评价抗生素效价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量热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宋丽丽,王艳涛,闫冰,马英冲.离子液体水溶液中紫丁香醇溶解的微量热[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9

[2].范一灵,王伟霞,闻宏亮,范迪,秦峰.等温微量热技术快速评价头孢曲松钠的体外抑菌效果[J].药物分析杂志.2019

[3].金哲珺雨,赵微微,蒲小华.磁性纳米载体与梣酮作用的微量热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王伟霞,刘玉萍,宋光艳,冯震,闻宏亮.展望微量热技术用于比较原研和仿制抗生素抑菌活性差异[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5].魏立纲,李贝,李明,高兴,马英冲.离子液体水溶液中木质素溶解特性的微量热[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8

[6].林明申.微量热技术用于生物药物稳定性与结合活性分析[C].第六届生物技术药物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研究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18

[7].陈良舟,白成武,戚绪尧,黄敬,姬有仓.基于微量热技术的白皎无烟煤氧化放热特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8

[8].王燕,郭明,范晓月,边平凤,殷欣欣.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与BSA分子间作用及构建其理论模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8

[9].刘鹏飞.白钨矿、萤石、方解石的溶解特性及微量热动力学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10].许笑.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等温微量热检测抗药性方法的建立及其抗药基因分布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论文知识图

对XC_3829全长蛋白酶活影响叁道湾子和团结沟金矿成矿体系岩浆岩...脑区立体注射定位示意图马山辉石岩、闪长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等温滴定微量热仪示意图微量热计SEM图片以及剖面结构

标签:;  ;  ;  ;  ;  ;  ;  

微量热论文_李明,宋丽丽,王艳涛,闫冰,马英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