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体适合性论文_李晓飞,赵俊杰,胡刚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修复体适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适合,边缘,磨牙,低矮,印模,间隙,光学。

修复体适合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飞,赵俊杰,胡刚刚[1](2019)在《叁种数字化全瓷种植修复体适合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椅旁数字化系统和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制作的全瓷种植修复体的适合性。方法选取单个后牙种植修复患者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硅橡胶取模并结合技工室CAD/CAM制作二氧化锆全瓷种植修复体(A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结合椅旁CAD/CAM制作二硅酸锂全瓷种植修复体(B组)和二氧化锆全瓷种植修复体(C组)。对制作的全瓷修复体,用硅橡胶轻体材料粘接于种植基台上,硅橡胶固化后取下全瓷修复体、剖开两者间的的薄层硅橡胶,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别测定基台顶端a,基台轴壁b,基台底部边缘c叁个部位硅橡胶的厚度,取叁者的平均值作为该全瓷修复体的适合性。用SPSS 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叁种全瓷种植修复体的平均粘接材料厚度分别为A组(65.8±11.4)μm,B组(64.6±13.1)μm,C组(66.1±16.3)μm,叁种全瓷种植修复体的适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种全瓷种植修复体虽然在取模工艺和制作材料上有差异,但其适合性无差异,且均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力榕,吕广辉[2](2018)在《种植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缘适合性是种植修复体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在施加功能负载前修复体与其各自基台间没有应力且达到同时周向接触即实现被动就位时修复体与基台间的间隙大小.边缘适合性影响种植体周的软硬组织健康,与种植修复体的远期生物和机械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就种植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杨洋,陈立,谭建国[3](2018)在《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常影响到远期修复效果,精确测量边缘适合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修复体与预备体间的适合情况,从而帮助改进修复体设计、材料选择及制作工艺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传统及新型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珍[4](2018)在《不同光学印模对修复体适合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直接光学印模法和间接光学印模法对RCT后行CEREC高嵌体修复的修复体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的患者70例,患牙71颗分为直接法组(48颗)和间接法组(23颗)行高嵌体牙体预备,前者用CEREC系统在患者口内直接扫描获取印模数据;后者先制取常规石膏模型,再扫描石膏模型获取印模数据。两组修复体均用CEREC系统制作完成。制作完成的修复体口内试戴并按改良USPHS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直接法组直接就位率为95.8%(46/48),间接法组为95.7%(2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接光学印模法和间接光学印模法对高嵌体适合性的影响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同时直接扫描法可以更简洁高效地修复患牙,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1期)

李学盛,李鸿波[5](2017)在《固定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修复体是口腔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之一,融合了美学性能和舒适度,备受医生、患者的青睐。适合性是指修复体组织面与基牙预备体之间的密合度,与修复体完全就位于基牙上相关,反映了修复体制作精密的程度,是检测口腔材料性能、修复体最终质量和远期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常用来评估固定修复体的适合性的方法有:临床探查法、肉眼观察法、显微镜直接测量法、印模技术法、片切法、Micro-CT法等。本文将就这些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章罗奥,韦健[6](2017)在《后牙邻面预备形式对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椅旁CADCAM系统牙体预备环节中,后牙邻面不同预备形式对全瓷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个可拆卸树脂牙模型的右上第一磨牙进行近、远中嵌体洞型预备(MOD Inlay)。预备深度约1.5mm,边缘宽度1mm。调整邻牙位置及形态,使得基牙近、远中龈方完成线与邻牙接触,记为A组;与邻牙分离1mm记为B组。依次对模型进行扫描(朗呈口内扫描仪)、设计和全瓷修复体(VITA MARKⅡ)切削(朗呈LS900s椅旁切削机)。将修复体在基牙上试戴,通过肉眼观察法和探针检查法检(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贾兰军[7](2016)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树脂牙共80颗,随机分为对照组、沟固定形组和洞固定形组。根据外展度数又将沟固定形组分为沟固定形组0°、沟固定形组6°和沟固定形组20°,每组各10例;根据外展度数又将洞固位形组树脂牙平均分为洞固位形组0°、洞固位形组6°和洞固位形组20°组,每组各10例。常规制作全冠,观察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力与边缘适合性。结果:沟固位形组树脂牙0°与洞固位形组树脂牙0°、洞固位形组树脂牙6°,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除沟固位形树脂牙20°外,其余各组树脂牙边缘起浮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预备体固位力充足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不使用辅助固位形。(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6年16期)

张琳[8](2016)在《不同印模制取方式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印模制取方式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瓷或烤瓷修复的单冠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冠修复体共108颗,分成硅橡胶组(55颗,30例采用硅橡胶印模制取)和翡翠藻酸钠组(53颗,32例采用翡翠藻酸钠印模制取),统计对比两组牙周指数情况,同时选取108颗自身对照牙(设为对照组),对比其牙周指数。结果单冠粘接后的5d和10d,对照组的SB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冠粘接后的2、4、6个月,对照组的SBI水平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GI和PL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GI和PL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冠修复对基牙的牙周指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硅橡胶与翡翠藻酸钠这两种印模制取方式在单冠修复治疗中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6年02期)

杨丽媛,刘翠玲,郑政,祝书金,高旭[9](2015)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的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0颗Nissin树脂牙,在研磨仪上预备成聚合度为20°、龈高度为2.5 mm的预备体。选择10颗作为对照组,不制备辅助固位形;另设2个实验组,每组30颗,分别制备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沟固位形组又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近远中邻面中央制备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沟固位形;洞固位形组同样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面中央预备出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洞固位形。常规制作金属全冠,体视显微镜下在4个轴面的牙颈部中点处测量冠黏固前后边缘间隙的大小。将黏固全冠的树脂牙牙长轴与水平面呈45°固定于特制底座上,采用万能试验机静态加载记录全冠脱离预备体时的力值。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0°沟固位形组、0°洞固位形组和6°洞固位形组的固位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冠黏固后,除20°沟固位形组外的边缘浮起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展度数较小的辅助固位形可增加全冠固位力,但是辅助固位形不利于冠的就位,降低了全冠的边缘适合性;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辅助固位形。(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杨丽媛[10](2015)在《不同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不同外展度数的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的影响。2.研究不同外展度数的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3.判定边缘适合性与非轴向固位力的相关性。4.通过双色硅橡胶法观察全冠修复体内部间隙大小的分布规律。5.评价双色硅橡胶法测试边缘适合性的准确性。方法选取70颗Nissin树脂牙,在研磨仪上预备成聚合度20。、牙合龈高度2.5mm、浅凹形肩台的预备体,对照组10颗不设辅助固位形,另两组每组30颗为实验组,分别设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其中一组在近远中邻面中央设置外展度数分别为0。、6。和20。的沟固位形各10颗,沟固位形呈半圆形,深1mm、宽1mm,龈端位于预备体边缘以上0.5mm;另一组在牙合面中央预备出外展0。、6。和20。的钉洞固位形,钉洞固位形在牙合面中央高度2mm、底部直径2mm。常规制作金属全冠,体式显微镜下在四个轴面牙颈部中点处测量冠与预备体粘结前的边缘间隙的大小。双色硅橡胶法复制冠与预备体之间的间隙,将硅橡胶沿各轴面中线纵向剖开,共四份,分别标定牙合面叁分之一点、轴面中点、垂直边缘间隙,体式显微镜下测量硅橡胶测得的内部间隙的大小。粘结全冠修复体与预备体,体式显微镜测量冠粘结后的边缘间隙粘结剂的厚度。将粘结全冠的树脂牙牙长轴与水平面呈45。角固定于特制的底座上,万能试验机静态加载记录全冠脱离预备体时的力值。应用SAS 9.2软件包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平均固位力最小,snk检验的结果显示,只有0。沟固位形组、0。钉洞固位形组、6。钉洞固位形组的固位力都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沟固位形组、20。沟固位形组、20。钉洞固位形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粘结后对照组的边缘平均浮起量最小,实验组边缘浮起量均大于对照组,snk检验结果显示0。沟组、6。沟组、0。钉洞组、6。钉洞组、20。钉洞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同预备体形状,侧向固位力与边缘适合性的相关趋势为:边缘适合性越好则固位力越大。4.通过双色硅橡胶法测得的内部间隙数据可以看出修复体内部的适合性,牙合面间隙最大,轴面的间隙最小。设置辅助固位形的预备体的牙合面间隙以及肩台间隙明显大于常规预备体。5.将双色硅橡胶法测得的边缘间隙大小与显微镜下直接测量的边缘间隙大小进行对比,硅橡胶测得的边缘间隙与粘结前的边缘间隙无明显差异,与粘结后的边缘间隙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1.辅助固位形外展度数越小,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越大。2.辅助固位形的使用不利于冠的就位,降低全冠的边缘适合性,因此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辅助固位形。3.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有利于全冠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的提高。4.全冠修复体内部间隙牙合面的间隙最大,轴面间隙最小,粘结剂聚集在牙合面不易排出,设置辅助固位形牙合面间隙增大,辅助固位形的设置不利于粘结剂的溢出。5.硅橡胶的流动性较玻璃离子粘结剂的流动性好,测得的边缘间隙与粘结后的边缘间隙有明显差异。利用双色硅橡胶法可以定性地观察比较内部间隙的大小,但不能定量地评价内部间隙的大小。不同粘结剂粘结冠测得的边缘间隙大小不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15)

修复体适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边缘适合性是种植修复体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在施加功能负载前修复体与其各自基台间没有应力且达到同时周向接触即实现被动就位时修复体与基台间的间隙大小.边缘适合性影响种植体周的软硬组织健康,与种植修复体的远期生物和机械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就种植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复体适合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飞,赵俊杰,胡刚刚.叁种数字化全瓷种植修复体适合性的对比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刘力榕,吕广辉.种植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杨洋,陈立,谭建国.固定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8

[4].李珍.不同光学印模对修复体适合性影响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5].李学盛,李鸿波.固定修复体适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

[6].章罗奥,韦健.后牙邻面预备形式对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初探[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贾兰军.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

[8].张琳.不同印模制取方式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16

[9].杨丽媛,刘翠玲,郑政,祝书金,高旭.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

[10].杨丽媛.不同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试件剖面体视显微镜观测图资贴面就位底层冠与代型粘固后横断面电镜扫描...模型局部检查边缘适合性模型

标签:;  ;  ;  ;  ;  ;  ;  

修复体适合性论文_李晓飞,赵俊杰,胡刚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