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等效论文-王定标,苏震,史兆臣,李国平,王军雷

能量等效论文-王定标,苏震,史兆臣,李国平,王军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等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效电路,变叁角截面,驰振,压电能量收集

能量等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定标,苏震,史兆臣,李国平,王军雷[1](2019)在《基于等效电路法的变叁角截面驰振压电能量收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人们对压电俘能器研究的投入也与日俱增,目前常见的研究压电俘能器的模拟方法只能研究其接入简单的单一电阻负载电路时的性能,且不能解决压电俘能器的高强度直流电路耦合问题.因此,论文借助二阶范德波尔控制方程将压电俘能器的主要部件等效为电子元件,进而基于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与变叁角截面驰振压电振动俘能器相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借助风洞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等效电路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研究了外接电路,钝体顶角,外接电阻和来流速度对变叁角截面驰振压电俘能器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和响应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阻的增大,输出电压逐渐增大且增长率逐渐减小.交直流电路的最佳负载分别为1.05 MΩ和1.4 MΩ,当风速为7.03 m/s,钝体顶角为90°时,交直流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峰值分别为41.34 V,0.974 mW和50.8 V,0.616 mW.随着钝体顶角的增大,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和响应位移均逐渐增大且增大的速度逐渐减小.等效电路模型可以高效,准确地对不同结构参数下和外界电路下的压电振动俘能器的输出功率,输出电压,响应位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提出的等效电路模型于加快对压电振动俘能器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龚春忠,张永,彭庆丰[2](2019)在《汽车滑行试验结果的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汽车滑行试验,可获取汽车阻力系数。在试验数据处理中发现,重复进行汽车滑行阻力试验,阻力系数求取结果一致性比较差,在本文采用的试验实例中,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常数项系数3.48%,一次项系数27.66%,二次项系数5.63%。这是由于阻力系数对汽车减速的作用相互耦合造成的。为此,需要研究其他维度来描述滑行试验结果中的道路阻力,本文提出从等效能量消耗率的维度描述汽车滑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使用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滑行阻力结果,其平均相对偏差仅为1.14%.使用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还具备鲜明的物理意义,综合概括汽车各类阻力的大小。(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蒋通[3](2019)在《基于工况识别的PHEV自适应等效燃油最小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地制定能量管理策略能极大程度优化整车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而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未能考虑实际行驶工况对控制策略效果的影响,所以本文从瞬时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出发对能量管理策略的工况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期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首先,以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参数为参考,基于ADVISOR软件平台建立了整车各部件的模型,并在原有的双轴式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动力系统的再开发,从而建立了本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模型,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仿真平台。其次,选取了19种典型工况,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5类工况;从这5类工况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5种工况作为标准工况;再以5种标准工况为基础,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工况类型的识别;另外,针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初始随机化所导致的训练结果收敛性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PSO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阈值进行预处理,最终实现了对BP神经网络识别效果的优化。然后,以燃油消耗最小理论为基础,制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而针对其中的等效燃油因子的实时变化问题,本文以电池电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DP算法求解出了各个标准工况下的最优的电池SOC序列;并以此最优的SOC序列为参考轨迹,通过整车控制策略的仿真获得了五种标准工况的等效燃油因子序列;在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通过工况识别模型的实时识别,即时求解相应的等效燃油因子,从而实现了能量管理策略的实时应用。最后,综合对比分析了基于规则的电机助力型能量管理策略、未考虑工况识别的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以及基于工况识别的自适应等效油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结果,从燃油经济性提升、综合的电池电量平衡能力以及对工况的适应能力几个方面,分别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基于工况识别的自适应等效油耗最小策略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健文,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4](2019)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在小肾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例。选取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图像,并应用双能量CT Rho/Z对所有图像进行评估,记录Z、Rho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Z、Rho和DEI值在ccRCC和nccRCC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和DEI在ccRCC和nccRC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在ccRCC和nccRCC的鉴别诊断中,Z的最佳诊断阈值为9.69,总体正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DEI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044,总体正确率为83.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AUC为0.953。结论: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中,双能量CT的Rho/Z应用中的参数有助于小肾癌(1~4cm)中ccRCC和nccRCC的鉴别。(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瑞,李奇,韩莹,孟翔,陈维荣[5](2018)在《基于运行模式和动态混合度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等效氢耗最小化能量管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洁环保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其高效的能量管理方法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等效氢耗最小化方法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系数通常采用恒定值,而有轨电车在大功率峰值需求和减速制动过程中,恒定的SOC平衡系数不能满足瞬时等效氢耗最小的指标要求,并且在未知有轨电车工况条件下最优SOC平衡系数无法确定。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基于燃料电池/锂电池的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动力系统模型,并通过分析SOC平衡系数与氢耗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模式和动态混合度的等效氢耗最小化能量管理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划分有轨电车运行模式,分析不同运行模式下SOC平衡系数与瞬时氢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运行模式和动态混合度的等效氢耗瞬时优化方法。结合有轨电车典型工况,搭建RT-LAB实时仿真平台,开展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系统实时仿真,并与传统等效氢耗最小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方法能够根据有轨电车工况的实时变化而自动分配需求功率,并在不同初始SOC的情况下,满足等效氢耗量最小的性能指标要求,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石琴,仇多洋,吴冰,刘炳姣,陈一锴[6](2018)在《基于DL-MOPSO算法的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ECMS)的优化问题,是一个不连续、非可导的内外层嵌套多目标优化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同时使电池具有良好的电量保持性能,提出一种内外层嵌套的双层多目标粒子群算法(DL-MOPSO)对充放电等效因子和功率分配方式同时进行寻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穷举法相比,DL-MOPSO算法寻优获得的ECMS可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10. 28%,且SOC终值与目标值差为0. 001 9,有效保持电量平衡。最后分析了惩罚函数中β参数对ECMS寻优的影响,对β参数的取值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程志伟,薛毓强,郑文迪,张成都[7](2019)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快速能量等效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电磁暂态仿真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MMC桥臂及子模块等效的快速能量等效模型,具有建模过程简单,方法可靠的优点。通过对MMC桥臂进行受控源等效,保证换流器的外部特性一致,并使得桥臂与子模块间电气解耦;再利用桥臂与子模块只有二次信息交换的特点,对子模块进行开关简化与能量等效建模,简化了仿真电路,减少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对所提仿真建模方法进行验证,对比详细模型提速效果可以达到1736倍以上,结果表明所提快速能量等效模型的有效性,能够保证高仿真精度,并在仿真效率上极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天宏,李奇,韩莹,洪志湖,刘涛[8](2018)在《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等效氢耗瞬时优化能量管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效率和改善燃料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双DC/DC拓扑结构的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等效氢耗瞬时优化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根据等效氢耗理论,在单位控制周期内实时分配燃料电池和锂电池输出功率,使得系统在单位控制周期内等效氢耗最小,并通过将该瞬时等效氢耗优化问题转换为双向DC/DC变换器的最优输出功率求解问题,实现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在搭建的由燃料电池、锂电池、单向DC/DC变换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能量管理器等组成的混合发电系统测试平台上,利用轨道机车工况开展了多指标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状态机控制策略相比,基于等效氢耗瞬时优化的能量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等效氢耗利用率和系统效率,并降低了锂电池运行压力,有效改善了系统燃料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吴建宇,谢兴博,钟明寿,宋歌,王敏[9](2018)在《基于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特性的小型组合装药起爆元件等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用于模型试验的小型组合装药水下爆炸测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由电雷管和扩爆药柱作为起爆元件共同起爆TNT药柱进行了水下爆炸测试,基于能量输出的等效原理,得到了起爆元件的TNT等效换算质量。结果表明:当主装药质量较小时,起爆元件对组合装药能量输出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与炸药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经验值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等效换算方法的可靠性;就本文的试验工况而言,边界条件对于气泡最大膨胀半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装药整体质量的增大,一次气泡脉动周期的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差距会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火工品》期刊2018年03期)

于杰明[10](2018)在《数控无心磨床能量特性与等效碳排放量的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工业产品在制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已有众多学者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工厂的总体管理、车间的运营调度叁方面对制造过程的可持续性评价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但与装配制造单元相关的研究较少。另外,机械制造装备既是工业母机,也是工业产品,随着制造业对产品低碳性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工厂需要统一的标准以实现对机械制造装备进行可持续性分级。本文将对无心磨削这一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方式开展能耗预测和碳排放评价的研究,基于键图理论和无心磨削动力学模型,将磨削过程能耗分为机床空载能耗和材料去除能耗两部分,建立无心磨削过程能耗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可以评价数控加工装备可持续性的加工过程等效碳排放量模型。基于键图理论,对机床基本组成部件建立键图模型,研究基本部件和机床系统中的能量传递、存储、耗散规律;根据系统功率的磨削用量相关性,将数控无心磨床的子系统分为函数型子系统和开关型子系统,以MK1080型数控无心磨床为例,根据机床实际结构,对函数型子系统建立键图模型。基于键图广义物理量定义,根据部件相关文件、机床叁维模型以及机床空载实验,给出函数型子系统键图模型中部分阻性元件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键图仿真软件20-sim对机床系统进行动态性能仿真,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函数型子系统空载功率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机床空载运行过程中的能量特性规律。基于磨削力和工件运动学模型,对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的负载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磨削标定实验,确定材料去除功率模型中的未知参数,结合空载功率模型建立磨削过程能耗预测模型;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对能量消耗(E)、资源利用(R)、废弃物处理(W)引起的等效碳排放量进行计算,从而建立ERWC等效碳排放量模型,对数控无心磨削过程的低碳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数控无心磨床的可持续性分级建立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能量等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汽车滑行试验,可获取汽车阻力系数。在试验数据处理中发现,重复进行汽车滑行阻力试验,阻力系数求取结果一致性比较差,在本文采用的试验实例中,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常数项系数3.48%,一次项系数27.66%,二次项系数5.63%。这是由于阻力系数对汽车减速的作用相互耦合造成的。为此,需要研究其他维度来描述滑行试验结果中的道路阻力,本文提出从等效能量消耗率的维度描述汽车滑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使用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滑行阻力结果,其平均相对偏差仅为1.14%.使用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还具备鲜明的物理意义,综合概括汽车各类阻力的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等效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定标,苏震,史兆臣,李国平,王军雷.基于等效电路法的变叁角截面驰振压电能量收集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9

[2].龚春忠,张永,彭庆丰.汽车滑行试验结果的等效能量消耗率描述法研究[J].汽车科技.2019

[3].蒋通.基于工况识别的PHEV自适应等效燃油最小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李健文,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在小肾癌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9

[5].张国瑞,李奇,韩莹,孟翔,陈维荣.基于运行模式和动态混合度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等效氢耗最小化能量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6].石琴,仇多洋,吴冰,刘炳姣,陈一锴.基于DL-MOPSO算法的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J].汽车工程.2018

[7].程志伟,薛毓强,郑文迪,张成都.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快速能量等效建模[J].电网技术.2019

[8].王天宏,李奇,韩莹,洪志湖,刘涛.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等效氢耗瞬时优化能量管理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9].吴建宇,谢兴博,钟明寿,宋歌,王敏.基于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特性的小型组合装药起爆元件等效评估[J].火工品.2018

[10].于杰明.数控无心磨床能量特性与等效碳排放量的建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标签:;  ;  ;  ;  

能量等效论文-王定标,苏震,史兆臣,李国平,王军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