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陈愔音梁玉梅(通讯作者)黄安兰

(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C组)及黄芪注射液组(HC组),每组各5只大鼠。所有动物实验前禁食12d,DC组及HC组大鼠以60mg/kg的链尿佐菌素(STZ)单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C组则注射同等溶度的缓冲液,HC组建模后每天注射黄芪注射液40ml,1次/d,持续注射7d。稳定3d后收集各组大鼠尾部静脉血液,测定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16.7mmol/L时则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各组大鼠普通饮食喂养3周后,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水平,当大鼠24h尿蛋白定量≥30mg时则确认为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在实验2、4、6周测量各组大鼠血糖、24h尿白蛋白、24h尿肌酐、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DC组大鼠实验后2、4、6周其血糖、24h尿白蛋白、24h尿肌酐、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C组及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组与NC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早期DN大鼠血糖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28-0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与微血管病变有关,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继而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尽早发现及治疗DN对预防患者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D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而为防治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对DN患者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改善饮食、纠正血脂紊乱、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抗氧化治疗等方法延缓DN的患者肾功能衰竭[2]。近年研究表明[3],通过改善DN患者肾脏缺血缺氧状态,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肾血流量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本文将通过建立STZ腹腔注射所致的DN大鼠模型,并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早期DN大鼠血糖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旨在为DN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材料

SD雄性成年大鼠30只,周龄为8周,体重为185~215g,平均体重为(205.8±25.12)g,均购于上海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所有大鼠均饲养在动物中心清洁级的标准动物房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1~25℃,湿度控制在40%~70%,采用交替灯光照射12h,正常食物喂养,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每笼子饲养10只。

1.2动物分组

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纤维化组(D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肾病组(DC组)及黄芪注射液组(HC组),每组各10只大鼠。

1.3DN大鼠造模方法

所有大鼠造模前均禁食12h,维持空腹血糖值在(6.2±1.7)mmol/L。采用0.1%mmol/L链脲佐菌素(STZ)、PH为4.4的PBS磷酸盐酸缓冲液配成1%的溶液,以55mg/kg的剂量一次性行腹腔注射,并于注射后72h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尿糖水平,当血糖浓度>16.7mmol/L时则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各组大鼠普通饮食喂养3周后,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水平,当大鼠24h尿蛋白定量≥30mg时则确认为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HC组大鼠造模成功后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Z32021257,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40ml+250ml生理盐水,1次/d,7d为1疗程。

1.4大鼠死亡率分析

糖尿病肾病空白对照组死1只,糖尿病肾病组死1只,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死1只,总共死亡3只,占6.0%,符合实验要求范围。实验结束时还剩余正常空白对照组3只,糖尿病肾病空白对照组2只,黄芪注射液治疗组2只。

1.5观察指标

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后2、4、8周放入代谢笼里圈养,并收集笼子24h留取的尿液,记录总尿量后将尿液分装在4ml的密闭的试管中,并保持于-20℃冰箱中待测。采用血糖仪检测每只大鼠血糖水平,并对大鼠进行称重。各组大鼠造模成功后于第2、4、6周随机选取5只大鼠行乙醚麻醉,麻醉后测量每只大鼠体重,股静脉取血5ml,常温下放置6h后,以3000r/min进行离心,留取上清液。移取2ml的上清液装入离心管中,密封保存在-20℃冰箱中。大鼠开腹后在距肾门1mm处经双侧肾脏切取,并称重左肾重量。选取40mg左肾组织,经研磨后提取匀浆中DNA,将剩余组织置入离心管中,并保存在-80℃的液氮灌中;将右肾组织矢状面切开后再冠状面切开,每个肾脏切成4份,其中1份肾组织用10%中性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包埋,制成肾组织石蜡块,另3份装入离心管内,保存在-80℃液氮罐中:血清肌酐(Crea:pmol/L)、血清尿素氮(Bun:mmol/D、24小时尿量(24hul:m1)、24小时尿蛋白量(24hupro:mg)、24小时尿肌酐浓度(24huerea:umol/L)。计算肌酐清除率(Corms/min)和肾脏肥大指数(Kl:mg/g),计算公式为:Ccr=24hucreax24hul;Crea:KI=KW/BW。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大鼠血糖及肾脏肥大情况

与NC组相比,DN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而HC组建模4W后血糖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4、6周后DN组与NC组、HC组相比体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DN组及NC组大鼠血糖及肾脏肥大情况(x±s)

注:与NC组相比,aP<0.05;与DN组相比,bP<0.05;HC组与NC组相比,cP<0.05.

3.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DN。DN的发生较为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容易导致漏诊。目前关于D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普遍认为[4]与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机体微炎症状态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DN早期病变变化表现为肾脏血流高灌注、肾小球滤过率过高并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肾脏肥大以及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积累而引起弥漫下肾小管硬化或肾小球结节氧硬化[5]。DN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主要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有关,DN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可导致体内呈高凝状态,从而引起肾脏缺血缺氧损伤,并最终引起DN。

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制成的注射液,其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及改善变形的血红细胞[6]。同时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代谢,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此外,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扩张血管,具有免疫调节及增加肾动脉血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并对肾小球机械屏障及电荷屏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能有效改善肾功能指标。本研究通过建立DN大鼠模型发现,DN组各时间24h尿量、尿白蛋白量水平显著高于NC、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大鼠24h尿量、尿白蛋白量水平,改善大鼠肾功能指标,改善大鼠血糖水平,促进DN大鼠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收宝,田林红,孙洁等.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BMP-7和CTGF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10-414.

[2]陈卫东,丁志珍,常保超等.尾加压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表达及黄芪的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5):402-405.

[3]丁志珍,陈卫东,杨萍等.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7):1001-1003.

[4]宫彩霞,王旭璞,高艳峰等.芪丹益肾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40-143.

[5]李治国,张浩军,董晞等.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中存在蛋白降解途径失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9):656-661.

[6]胡婉素,刘帆,王杰等.莪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163-166.

标签:;  ;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