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反应论文_陈经明,李寻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空,挥发性,有机物,模型,得气,北京,氯酸盐。

时空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经明,李寻[1](2019)在《考虑沉淀-溶解反应动力学的酸法地浸采铀孔隙度时空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砂岩型铀矿的研究,美国和前苏联起步较早,并且一直是世界领先水平。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铀矿勘查热潮中,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成矿、找矿理论(Goldhaber and Reynolds,1987)。我国的砂岩型铀矿主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在新疆内蒙古找到了多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朱西养等,2003)。酸法地浸采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见效快且环境污染小等优点(Mudd,2001),已成为我国砂岩型铀矿开发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闫瑞,王静玉[2](2019)在《具有时空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行波解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具有时空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行波解的稳定性。在适当的加权空间下,通过运用加权能量估计方法和比较原则得到了非临界波的指数稳定性。最后举例说明了结果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丛雪冰[3](2019)在《时空离散反应扩散捕食系统的混沌斑图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扩散捕食系统的生态学时空复杂性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对比率依赖型时空离散捕食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应用耦合映像格子模型构建反应扩散捕食系统和反应扩散迁移捕食系统理论模型,对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及空间斑图自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复杂多样的时空自组织结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比率依赖型时空离散反应扩散捕食系统,对其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和斑图形成进行研究。基于稳定空间均匀定态的发生,确定Neimark-Sacker分岔以及图灵失稳的条件。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 Neimark-Sacker分岔触发了通往混沌的路径,包括不变环,周期轨以及混沌吸引子,和其上图灵失稳的发生导致的空间异质性斑图的形成。在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的作用下,斑图演化过程对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很敏感,证实了时空混沌的发生。在确定性初始条件下观察到的瞬态对称性斑图,证明了有序结构能够存在于混沌过程中。此外,当系统的动力学在通往混沌的路径上更为接近混沌时,在同一演化时间,对称性破缺的速度更快,导致了更破碎,更无序的斑图产生。(2)针对时空离散反应扩散迁移捕食系统,通过构建叁链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对其时空复杂性进行探索。基于图灵失稳分析,得出斑图形成条件。通过数值模拟,在扩散驱动和迁移驱动机制下发现了丰富的有精细自组织结构的图灵斑图。随着迁移率的变化,捕食系统展现了由扩散驱动斑图到迁移驱动斑图的动力学渐变过程。此外,还发现非图灵斑图的自组织,说明了在迁移和扩散的作用下,捕食者和食饵在空间共存的许多新的可能方式。(3)针对以生长率参数为分岔参数的时空离散反应扩散迁移捕食系统,应用叁链耦合映像格子模型,研究种群迁移对混沌路径上的斑图自组织的影响。基于系统经历以生长率参数为分岔参数的Neimark-Sacker分岔的分岔条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Neimark-Sacker分岔能够触发通往混沌的路径,包括不变环、周期轨、倍周期过程以及混沌吸引子。随着生长率参数的变化,带状斑图、螺旋波状斑图以及不规则斑图在Neimark-Sacker分岔触发的通往混沌的路径上产生复杂的转变过程。同时揭示了时空离散反应扩散迁移系统中捕食者种群和食饵种群的迁移空间运动对于通往混沌的路径上的斑图形成和斑图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应用耦合映像格子模型对反应扩散捕食系统和反应扩散迁移捕食系统的生态学时空复杂性进行研究,以便对种群生境缀块和世代不重迭的特征进行更好的刻画。通过对离散捕食系统的理论分析,探索了这两类系统的分岔行为。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 Neimark-Sacker-图灵失稳下系统动力学和斑图形成的新的非线性特征,并进一步促进对种群迁移在时空离散反应扩散迁移捕食系统混沌路径上斑图自组织和转变过程中的影响的理解。突出了种群空间运动对于种群动力学的影响,加深了对捕食系统非线性复杂性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高晓艳[4](2018)在《带非线性发病率的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时空复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传染病学主要研究疾病风险或发病率的空间变化规律.利用反应扩散模型预测疾病在空间中的分布及传播方式,可以估计大规模空间格局的形成和疾病传播速度.本文研究一类在零通量条件下,具有饱和非线性发病率的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时空复杂动力学,包括感染个体的行为变化和拥挤效应.首先分析模型的有界性,耗散性和正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其次讨论非常数正平衡解的不存在性和存在性.在此基础上,考察扩散导致的Turing不稳定性.分析结果说明生物体分布和空间分布感染是局部扩散相互作用的一种演化过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发现:选取适当的参数,模型呈现出一种由扩散控制的点状、条状、洞状等复杂的斑图动力学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颜乐平[5](2018)在《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时空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一直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质上是从近场波动角度进行水平成层模型动力反应的数值模拟。然而,传统的近场波动数值模拟方法多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域上进行有限元离散而在时间域上使用逐步积分的方式离散,没有对时间域进行有限元离散从而造成计算精度的降低。本文采用空间域和时间域同时离散的时空有限元方法来解决近场波动问题,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主要基于土层反应分析中描述土层非线性特征的等效线性化模型和弹塑性模型,从新的角度发展了适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中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高效计算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时空有限元基础理论上建立时空单元矩阵、时域递推公式等,将时空元方法运用到计算线弹性和粘弹性模型当中,通过和解析解及DEEPSOIL解作对比,验证了时空元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借鉴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的思想,发展了一维时域等效线性化方法,将时空元算法同时域等效线性化模型有效结合起来,并应用到一维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同时采用美国Turkey Flat场地及强震观测记录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时域算法和频域算法的差异。3、深入研究了经验函数拟合类的非线性模型的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的构造,并将这类模型中的扩展的Massing法则模型同时空元算法相结合,应用到一维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4、选取日本KiK-net强震台网中部分台站场地和地震观测记录,进行了场地反应预测,研究了不同类场地条件下以及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等效线性化方法和非线性方法的差异。5、归纳总结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博韬,安欣欣,王琴,闫贺,刘保献[6](2018)在《2015年北京大气VOCs时空分布及反应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在北京市城区东四、东南边界点永乐店、以及背景点定陵进行了全年连续VOCs监测,其中市区的大气VOCs年均摩尔分数为(48.93±31.03)×10~(-9),东南边界的年均摩尔分数为(54.55±39.64)×10~(-9),背景点定陵年均摩尔分数为(28.25±21.26)×10~(-9).组分中烷烃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含氧VOCs,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乙炔等物质.VOCs浓度整体呈现冬天高,夏天低,夜间高,白天低的特点.城区乙炔在春、夏、秋季浓度较高,冬季东南边界点乙炔浓度较高.在人为源干扰较小的背景点,含氧VOCs每天的中午以及每年的夏天阳光充足时浓度较高.VOCs中年均摩尔分数较高的物种主要是乙烷、乙炔、乙烯、乙醛、丙烷、丙酮、正丁烷、二氯甲烷等低碳物质.高碳物质中苯和甲苯年均摩尔分数相对较高.从甲苯/苯比值发现北京VOCs除交通源外受到其他多种源的共同影响.而乙烷/乙炔比值发现北京受到气团老化影响较严重,尤其东南边界受到周边老化气团传输的影响较大.从异戊烷占总VOCs比例变化上发现夏季高温使汽油挥发情况比其他季节严重.从活性上分析,东南边界的臭氧生成潜势最高,市区其次,定陵较低.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物种是乙烯、丙烯、乙醛、间/对-二甲苯和甲苯,而摩尔分数较高的烷烃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不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郭太品,陈祖琨,陈春信,刘炳凯,朱勉生[7](2018)在《从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朱勉生教授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得气应包括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得气反应是患者自身出现的与疗效相关的一些表现。得气效应主要是指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后产生临床疗效。针感是针刺后病人的感觉,不完全等同于得气。得气效应易出现在一些特殊心静的人群中。临床上治神、"场效应"、医生的自身修养、手法等都与良好的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璟[8](2017)在《羽毛球专项选手Y字型六拍、九拍测试的时空特征及生理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间歇有氧力竭训练对体育教育专业男子羽毛球专项选手的运动表现与生理反应的影响,选择从事男子羽毛球单、双打运动员各8名,先在跑步机上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接着以平衡次序法分别让2组受试者完成羽毛球Y字型6拍、9拍现场有氧间歇力竭性测验.结果显示:单打组在6拍测试完成总时间、趟数和距离皆明显优于双打组,而每个6拍和Y字型的完成时间上单、双打无差异;9拍测验的所有运动表现指标单、双打无差异;单、双打组在6拍、9拍测验所获摄氧量、心率、乳酸、RPE用力感觉均无明显差异,但单打组在6拍测验时的摄氧量、乳酸、RPE增加程度均明显比9拍测验要小,而双打组在6拍测验时仅摄氧量上升的幅度比9拍的小.可见,单、双打羽毛球选手现场有氧力竭检测具有相同移动速度及生理反应,但单打选手有氧耐力和运动效率优于双打选手,在6拍、9拍测试时有更好的运动表现.(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王琴,刘保献,张大伟,李云婷,郇宁[9](2017)在《北京市大气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在北京市城市对照点定陵(城市背景点)、东四(城区点)和永乐店(东南区域传输点)3个不同功能站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连续自动观测,测定了包括含氧VOCs在内的98种挥发性有机物,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VOCs的组成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及大气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VOCs的年均体积分数为(47.36±13.78)×10-9,化学组成以烷烃为主,占39.55%,其次是OVOCs,再次是烯烃和芳香烃.中心城区点和东南区域传输点的VOCs浓度水平显着高于城市背景点.中心城区点VOCs受交通源和生活燃气排放影响显着,东南区域传输点受交通源和工业溶剂源影响显着,而城市背景点则受上风城区传输影响大.总VOCs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冬高、夏低的特点.受污染来源的差异影响,不同点位的不同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特征.甲苯/苯的比值分析显示,北京地区冬季采暖期燃煤影响突出,春夏季溶剂挥发贡献增加.北京VOCs大气化学活性以烯烃为主,其次是芳香烃和OVOCs,关键活性组分有乙烯、乙醛、间/对-二甲苯、甲苯、丙烯、邻-二甲苯、乙苯、正丁烷、1-丁烯和丙醛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刘洋[10](2017)在《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扩散—对流体系时空斑图的失稳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反应可以引发流体流动,流体流动又可以反作用于化学反应之上,二者相互耦合形成的反应-扩散-对流体系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时空自组织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本文以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作为载体,采用实验设计、机理分析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在同时包含扩散、对流等传质过程的介质中,由流体力学作用所引起的超自催化反应前沿波的失稳现象,如指进失稳、振荡传播、界面加速等过程。首先研究了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的动力学机理及其在反应-扩散介质中的时空动力学行为,确定了该反应体系作为模型反应的优势;然后与浮力对流、Marangoni效应相耦合,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时空结构。反应过程所带来的热效应和溶质效应都可用来有效调控失稳过程,使我们能够系统而全面地研究耦合体系的时空动力学行为。通过对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的机理研究在pH缓冲条件下确定了亚氯酸盐氧化连叁硫酸盐的反应机制,得到了各反应物的反应级数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并提出由主要反应步骤构成的机理模型,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同时还发现了该反应作为一个新的氢离子超自催化模型体系所具备的优点。首先,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足够快,可以形成适当时空尺度的化学反应-扩散前沿波,利于实验观察。其次,两种反应物,尤其是连叁硫酸盐在碱性自催化抑制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化学前沿波在反应传播过程中没有其它还原性含硫化合物生成,使得反应以单一氢离子自催化形式存在,保证了自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基于以上特点,进行了一维反应-扩散介质中的化学前沿波的研究,测定了不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的传播速率,验证了反应模型的合理性。在二维反应-扩散前沿波的研究中,通过控制扩散过程,得到了细胞状的前沿失稳,并通过控制初始反应物浓度比例,确定了前沿波失稳产生的浓度范围。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体系引入浮力对流作用,反应-扩散-对流前沿波在竖直方向引发时,得到了由典型的Rayleigh-Taylor失稳引起的指进传播现象。通过对反应前后溶液密度的测定,发现等温条件下产物密度大于反应物密度是前沿波上传稳定、下传失稳产生的原因。通过调节液层厚度,发现厚度非常小时不利于失稳的产生;厚度足够大时对流加强,产生指进失稳。随着厚度增加,前沿波波速、混合长度和横向波长都会增大。在热膨胀作用下,反应物和产物密度还会发生反转,导致上传前沿波发生失稳。改变初始反应物浓度比例,可以经由反应动力学控制前沿波的传播与中止;而不同比例条件下的产物不同也会导致密度改变,从而影响失稳状态。此外,pH指示剂在浓度较高时参与反应,也会成为调控前沿波失稳的关键因素。在数值模拟中,通过Brinkman-Stocks方程与多步反应过程相耦合,构建了适用于实验条件的反应-扩散-对流模型,并使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前沿波随厚度变化的演化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扩散-对流体系中前沿波沿水平方向传播时的失稳情况。当液层所有界面都与Hele-Shaw反应器相接触、体系处于封闭状态时,前沿波激发传播出现了横向失稳。等温状态下,由于Rayleigh-Taylor效应,前沿波呈现产物沉入反应物区域的弯曲波形。加大液层厚度导致密度反转,密度效应与温度效应的不同步导致前沿波前端位于反应物上方,并以上下振荡的方式向前传播。当液层上表面与空气接触时,由于界面处气体二氧化氯的生成导致了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使前沿波波后界面处出现了明显的Marangoni效应,使用刚果红和溴酚蓝指示剂,可以分别消除、保留表面张力引起的对流。实验中还研究了体系耦合反应热效应的失稳情况,得到了浮力对流和Marangoni效应同时作用下的前沿波演化过程。通过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与反应、传热方程的耦合,构建了模型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多对流效应下的时空自组织过程。在体系上表面存在气液界面时,惰性表面活性剂对前沿波失稳的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曲拉通X-100等表面活性剂存在于体系中时,可以增强表层氢离子前沿波的传播过程,形成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大的混合长度。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时,表面前沿波受到抑制,维持下倾的传播方式。通过对反应-扩散-对流体系的密度、温度、表面张力、表面扩散等性质的测定,推测反应热引起的温度梯度是体系对流作用增加的原因,温度梯度使得气液界面处富集的表面活性剂产生了额外的Marangoni效应;另外在气液界面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液膜增强了氢离子的扩散作用。这些过程都导致了体系上表层传质作用的大大增加。在之前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的传质过程和温度响应性系数,定性模拟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前沿波传播过程。本课题将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氢离子超自催化模型反应与扩散、对流等传质过程相耦合,在反应-扩散-对流介质中对不同流体力学失稳机制作用下的体系时空动力学和自组织结构进行了设计和调控。流体力学作用的加入,使得反应-扩散体系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体及非生命体的时空自组织现象。本课题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过程工程、药物输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思想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10-01)

时空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空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行波解的稳定性。在适当的加权空间下,通过运用加权能量估计方法和比较原则得到了非临界波的指数稳定性。最后举例说明了结果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经明,李寻.考虑沉淀-溶解反应动力学的酸法地浸采铀孔隙度时空演化[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闫瑞,王静玉.具有时空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行波解的稳定性[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丛雪冰.时空离散反应扩散捕食系统的混沌斑图动力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4].高晓艳.带非线性发病率的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时空复杂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8

[5].颜乐平.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时空元方法[D].广东工业大学.2018

[6].张博韬,安欣欣,王琴,闫贺,刘保献.2015年北京大气VOCs时空分布及反应活性特征[J].环境科学.2018

[7].郭太品,陈祖琨,陈春信,刘炳凯,朱勉生.从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J].中医药学报.2018

[8].陈璟.羽毛球专项选手Y字型六拍、九拍测试的时空特征及生理反应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王琴,刘保献,张大伟,李云婷,郇宁.北京市大气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7

[10].刘洋.亚氯酸盐—连叁硫酸盐反应—扩散—对流体系时空斑图的失稳与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海底有不同电阻率构造时空中测量的磁...群体神经节细胞的时空反应模式实验2流程简图结合能/eV(b)FeZp能谱反应压力与醋酐产率的关系醋酐收率与碘甲烷浓度的关系

标签:;  ;  ;  ;  ;  ;  ;  

时空反应论文_陈经明,李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