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系统论文_颜宁俊,冯陈,黄灿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模型,模糊,运动学,舵机,火箭炮,力矩。

随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颜宁俊,冯陈,黄灿成[1](2019)在《水轮机调速器电液随动系统建模及其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保持简便性的条件下尽量减小水轮机调速器电液随动系统的模型误差,从电液随动系统内部各主要状态变量的相互关系出发,建立了电液随动系统线性模型并用斐波那契法辨识其线性参数;经分析可知其模型误差主要来源于接力器速度限制,进而在该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限速环节,以此建立电液随动系统非线性模型并用粒子群算法辨识其非线性参数。仿真试验表明,该非线性模型的模型误差较小,且结构较为简单,参数较好获取。(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魏军辉,冯昌林,张俊[2](2019)在《舰炮随动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末端反导舰炮的射击精度,提出一种舰炮随动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采用LuGre模型对末端反导舰炮随动系统中的非线性摩擦进行建模,应用滑模控制算法对摩擦力矩进行补偿,通过模糊规则对滑模控制增益进行调节以降低抖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滑模控制器减小了控制输入的抖振,提高了随动系统跟踪稳定性和跟踪精度。(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10期)

胡安明,曹世利,刘静[3](2019)在《洗煤可视化视频随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全厂生产设备、人员的全方位无死角在线监控的功能,高煤公司洗煤厂对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洗煤可视化视频随动系统。该系统将视频监控系统与洗煤生产集控系统联动控制,实现启车状态自动跟踪、故障预警自动跟踪、多系统场景切换下相关视频信号的智能自动投切的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实现了对事故的早发现早预警,事故台时率缩小至0.5h/10kt,对启车状态的严密跟踪压缩了设备空载等待时间,全年节省电费成本46万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6期)

原晓楠,李瑞程,刘晔[4](2019)在《基于STM32的光控舵机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基于STM32光控舵机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实例的详细介绍,本文提出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展开项目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科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应用设计。在不增加实验学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由机械式学习转变为自发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学。(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刘宗凯,陆金磊,薄煜明,王军,汤兆烈[5](2019)在《潜载随动系统的扰动特征与复合轴补偿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潜艇在水下高速行进时,海水会在潜艇表面形成脱体边界层和分离涡,大尺度分离涡的生成和脱体会引起潜艇力与力矩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潜载激光武器随动系统的跟瞄精度与毁伤效能。以潜载激光武器粗精复合轴跟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潜艇流噪声对粗、精两级跟踪输出误差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通过层次结构网格下的有限体积法分析了1×107雷诺数下6°偏航角潜艇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并通过坐标解算将流体对艇体的扰动转化到光轴坐标系;获得了粗、精复合轴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搭建了闭环控制器,获得了粗、精通道对特征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特性;分析了粗、精复合轴随动系统对潜艇流场扰动输出误差的补偿效果,并从流场演化和压力矩脉动层面分析了大尺度分离涡对跟瞄输出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粗、精复合轴随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补偿潜艇扰动带来的光轴输出误差,方位角、俯仰角的波动和跟瞄输出误差主要由围壳端面产生大尺度分离的梢涡引起的压力矩脉动造成,艇身扰动因其周期较长而对输出误差没有特别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俊峰,李伟,赵维,周晓军[6](2019)在《船载转塔装置随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船载转塔装置(STE)随动控制过程中随动力矩的影响因素,应用坐标变换原理和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了STE随动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摇摆角和目标运动状态,对STE随动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定量分析了摇摆角及目标运动对随动力矩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摇摆角幅值和周期的变化,随动力矩呈现线性变化趋势,且周期的影响更加明显;摇摆角幅值每增加1°,方位轴、俯仰轴随动力矩分别增加约12%、2%;周期每增加1 s,方位轴、俯仰轴随动力矩分别减小约28%和6%。摇摆角之间的相位间隔对随动力矩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需要对不同相位区间进行分析。相对于静止状态,目标运动会引起随动力矩的增大,且加速度对随动力矩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项军,陈机林,侯远龙,王经纬,王明[7](2019)在《基于RBF+NTSMC的舰载火箭炮随动系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载火箭炮控制系统存在火箭炮射速、跟踪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NTSMC)策略。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强鲁棒性的特点,用RBF神经网络对未建模动态进行自适应逼近,将RBF神经网络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既保持系统良好的鲁棒性又提高了火箭炮发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NTSMC相比,该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舰载火箭炮系统的响应速度、鲁棒性以及发射的命中精度。(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建辉,李鹏,张捷[8](2019)在《基于ARM的天线随动系统的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驱动天线装置运动的需求,设计一个基于LPC11XX系列的控制器。主要阐述了基于ARM的天线随动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电源模块的设计、信号隔离电路的设计、系统电路部分的设计以及控制电路部分的设计,并介绍了基本的硬件调试手段,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3期)

杨军,郭晶,宁变芳,赵昕,刘攀玲[9](2019)在《某随动系统执行电机冲击载荷强度分析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动系统作为火炮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中执行电机结构强度对火炮性能有很大影响。为满足执行电机冲击载荷强度要求,以某随动系统执行电机为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发现,执行电机设计结构强度有一定余量。通过冲击试验验证,执行电机状态完好,电气性能工作正常,达到某随动系统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果为执行电机结构和电气性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仿真分析和试验支撑。(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闫时军,高强,侯远龙,项军,胡达[10](2019)在《某随动系统负载模拟器灰预测模糊PID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某随动系统负载模拟器加载系统的力矩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灰预测模糊PID复合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随动负载模拟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简化力矩电机模型,根据扭矩传感器模型和转动惯量盘模型,建立了随动负载模拟器等效模型,推导出力矩电机输出力矩的传递函数。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模糊控制器,用于在线调节PID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使系统响应时间缩短,稳定误差减小,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同时,加入灰预测模型对加载系统输出力矩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能够提高加载系统的力矩跟踪精度,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优于传统PID控制。(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随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升末端反导舰炮的射击精度,提出一种舰炮随动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方法。采用LuGre模型对末端反导舰炮随动系统中的非线性摩擦进行建模,应用滑模控制算法对摩擦力矩进行补偿,通过模糊规则对滑模控制增益进行调节以降低抖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滑模控制器减小了控制输入的抖振,提高了随动系统跟踪稳定性和跟踪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颜宁俊,冯陈,黄灿成.水轮机调速器电液随动系统建模及其辨识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魏军辉,冯昌林,张俊.舰炮随动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J].兵工自动化.2019

[3].胡安明,曹世利,刘静.洗煤可视化视频随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4].原晓楠,李瑞程,刘晔.基于STM32的光控舵机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

[5].刘宗凯,陆金磊,薄煜明,王军,汤兆烈.潜载随动系统的扰动特征与复合轴补偿机理研究[J].兵工学报.2019

[6].姜俊峰,李伟,赵维,周晓军.船载转塔装置随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兵工学报.2019

[7].项军,陈机林,侯远龙,王经纬,王明.基于RBF+NTSMC的舰载火箭炮随动系统控制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9

[8].陈建辉,李鹏,张捷.基于ARM的天线随动系统的硬件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9].杨军,郭晶,宁变芳,赵昕,刘攀玲.某随动系统执行电机冲击载荷强度分析与验证[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9

[10].闫时军,高强,侯远龙,项军,胡达.某随动系统负载模拟器灰预测模糊PID控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正弦激励(11Hz5mm)下电磁系统(10)与...悬架动行程频率响应车身加速度频率响应近水面海洋机器人横摇减摇原理图近水面海洋机器人横摇、艏摇减摇系统...的接触式测头

标签:;  ;  ;  ;  ;  ;  ;  

随动系统论文_颜宁俊,冯陈,黄灿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