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连接论文_武炜凯,段金辉,陈辉国,邓安仲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性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性,节点,性能,神经网络,框架,沉箱,管柱。

刚性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武炜凯,段金辉,陈辉国,邓安仲[1](2019)在《基于扣件式脚手架下半刚性连接对GFRP圆管弯曲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作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圆管脚手架时,横杆承担来自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荷载。由于扣件与GFRP圆管连接的节点为半刚性,因此研究半刚性连接对GFRP圆管弯曲承载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不同跨距和不同扣件预紧扭矩下的GFRP圆管进行弯曲试验,得出GFRP圆管在不同条件下的弯曲承载力;其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对GFRP圆管在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接下的弯曲承载力进行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GFRP圆管在半刚性连接下弯曲承载能力介于铰接与刚接之间,并且转动刚度在16.84~71.27kN·m/rad范围时,转动刚度的变化对GFRP圆管弯曲承载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刘高,过超,付佰勇,石海洋[2](2019)在《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深水、厚覆盖层、强风、巨浪等复杂环境条件下跨海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的承载能力,针对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主通航孔2×1 500 m叁塔斜拉桥的中塔基础,提出了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该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由底部周圈带有裙筒的沉箱、打入地基中的钢管桩与后注浆垫层组成,其能够降低沉箱复合基础对水下垫层平整度和裙筒入土深度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其承载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分别开展了沉箱基础、设置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等3种基础方案在竖向荷载、竖向与水平向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具有优越的竖向和水平向承载能力,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后注浆形成的碎石混凝土垫层强度较高且处于裙筒侧向约束状态,可将上部竖向荷载传递至裙筒、群桩基础和桩间土,并通过裙筒和群桩基础传至到地基深部,从而有效提高了软弱厚覆盖层地基中沉箱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并可减小基础沉降;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的组合作用下,裙筒能够充分调动筒内外浅层土体的水平抗力,半刚性连接桩则驱动塑性区向深处延伸,从而有效提高了基础的水平向承载能力并减小水平位移。研究成果可为琼州海峡等跨海通道的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昊天,董飞莹,张弛,杨云辉,刘小婷[3](2019)在《船用柴油发电机组刚性连接下扭振计算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扭振是柴油发电机组船检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之一,进行机组扭振计算可提早发现扭振问题,并为选配发电机和连接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AVL-excite Designer软件针对某型柴油发电机组在使用盘片刚性连接方式下的扭振情况进行计算。按照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的扭振要求,详细分析柴油发电机组在正常工况和一缸熄火下的减振器角位移、曲轴最大扭转应力、发电机转子处的振动惯性扭矩、发电机转子合成振幅。计算结果均满足船级社要求,说明该型柴油机和发电机之间采用盘片刚性连接满足扭振要求。此外,本文提供的柴油发电机组计算评估方法对刚性连接下机组的扭振评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为其他机组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胡宗琪[4](2019)在《半刚性连接的钢结构二阶非弹性高等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了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螺栓连接、端板连接、顶底角钢连接等构造。规范中详细给出了按梁柱刚性连接的设计要求;而对于梁柱节点采用半刚性连接,规范仅规定了节点的强度验算需要在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进行,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而工程实际中的梁柱节点大部分都是半刚性连接,将梁柱节点按刚性连接设计的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差较大,需按照半刚性连接设计节点,因此本文针对钢结构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在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半刚性连接M-θ_r曲线计算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以半刚性连接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预测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的M-θ_r曲线,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计算结果误差很小,验证了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计算模型相比,更加简洁方便。对样本外的半刚性连接本构关系曲线,神经网络在弹性阶段也有很好的预测结果。(2)利用ANSYS对半刚性连接的梁柱节点进行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混合网格划分方式,六面体单元与四面体之间采用金字塔过渡单元处理,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状态非线性,得到了节点整体及各部件的位移特征、应力分布、接触分布和弯矩-转角曲线,并与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最后探究了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顶底角钢厚度、梁截面高度、腹板角钢厚度等参数对半刚性连接的影响程度。(3)采用线性弹簧和非线性弹簧对刚性连接和不同连接刚度的半刚性连接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框架位移、内力、应力等力学特征。经过对比发现,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半刚性更接近实际;半刚性连接对空间框架的影响更大,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大,竖向位移偏差则很小。相比刚接框架,半刚接框架梁的跨中弯矩增大,梁端弯矩和柱端弯矩减小。在相同荷载下,刚接框架的梁柱节点应力较大,而半刚接框架的柱脚应力较大。节点连接刚度越小,最大的层间位移越容易出现在顶层,降低柱端顶角钢螺栓到梁翼缘距离和增大顶底角钢厚度可以明显的降低半刚性连接框架的相对层间位移。(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孟凡军,贺喜,孙亮[5](2019)在《土工膜刚性连接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工膜与刚性部位连接处易被破坏而发生渗漏。本文以莱芜市沟里水库库底防渗治理施工为例,在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土工膜刚性连接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和试验,制定了"接触面增设齿槽、自配专用胶、调整钢板压条紧固"等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验证了该工艺的实际防渗效果,总结和规范了工艺流程,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建设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邓云华,陶军,马旭颐[6](2019)在《TC4钛合金刚性拘束热自压扩散连接接头疲劳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束热源非熔化加热对TC4钛合金进行了刚性拘束热自压扩散连接。通过对不同应力水平下连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进行测试,绘制了中值疲劳寿命S-N曲线,并结合疲劳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热成像原位观察对连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以及缺陷对连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C4钛合金刚性拘束热自压扩散连接接头界面未焊合缺陷易成为疲劳裂纹源,缩短疲劳裂纹萌生的时间,导致接头的总疲劳循环寿命下降,接头疲劳性能相比母材下降。加热时间延长,界面未焊合缺陷减少,连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威[7](2019)在《半刚性连接消能减震钢框架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梁柱间连接所具有的刚度,可能处于完全刚接和铰接之间。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传统设计方法大多忽略梁端半刚性连接的影响,将梁柱之间的连接考虑成铰接或者理想刚接。以往关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半刚性连接特性方面,而关于半刚性连接对整个楼层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评估,这也就需要相应的简化评估方法。本文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层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此外由于阻尼器在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还推导出了考虑阻尼器影响时设置阻尼器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的直接设计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分析梁端半刚性连接对有侧移钢框架结构层间抗侧刚度的影响,推导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利用推导出的公式计算钢框架层抗侧刚度,此外还利用经验公式计算钢框架的各层水平位移及基本自振周期。将计算结果与采用D值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了解梁端半刚性连接对钢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水平位移的影响。2)为验证所推导出的考虑梁端半刚性连接时,有侧移钢框架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以结构跨数、层数、半刚性连接刚度大小以及荷载分布情况为变量,设计了一系列半刚接钢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首先选取合适的半刚接钢框架模型的梁和柱的截面尺寸,然后建立一跨叁层、一跨六层、两跨叁层、两跨六层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模型,以节点半刚性连接初始刚度为变量,对所建立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分布的荷载,利用所推导出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计算钢框架的层间位移。并将计算结果与利用ETABS的计算结果以及修正D值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推导有侧移钢框架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的有效性。3)推导了设置有阻尼器钢框架考虑半刚性连接时楼层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继而计算各楼层的水平位移。同时将计算结果和采用修正D值法及ETAB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推导出的计算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下一步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奠定基础。4)对设置金属阻尼器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模型进行了PUSHOVER分析,来研究设置有节点阻尼器半刚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利用所提出的简化方法得到设置金属阻尼器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模型PUSHOVER曲线,再将其转化为谱加速度-谱位移曲线,进而计算设置有金属阻尼器的半刚接钢框架模型性能点。还提出一种适用于设置有金属阻尼器的半刚接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5)提出了一种可以适用于设置阻尼器结构的直接设计方法,称之为基于抗震性能冗余率的设计方法。从几个结构性能指标推算出结构的抗震性能冗余参数,并给出相应的结构性能指标的估计公式。提出了一种金属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此外还设计了一种杠杆式节点阻尼器,并进行了此种新型阻尼器试验。(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仁庆[8](2019)在《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装配式钢结构正快速发展,而传统焊接节点不利于施工、抗震性能差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急需开发新型的节点形式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并进一步促进钢结构装配式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节点,将其应用于框架来研究其抗震性能。主要通过足尺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研究方法,研究了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破坏形式、滞回性能、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还建立了叁维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模型研究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为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实际工程应用做出参考。对足尺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沿梁轴线方向施加低周往复荷载进行拟静力试验,来研究框架的破坏特征和机理、应力应变规律、滞回性能、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破坏主要发生在节点域——槽型钢梁与外套筒焊缝开裂、H型钢梁屈曲变形、外套筒和柱翼缘变形等;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滞回性能较好,承载力高,延性和耗能出色,且强度退化不明显,刚度退化较平稳。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与试验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框架各部位的应力应变,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的破坏形式、应力应变分布以及抗震性能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角钢、槽型钢梁等能有效地将塑性铰外移。以基准模型为基础,在ABAQUS中建立另外11个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节点形式、框架跨度、框架层高、轴压比对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新型节点能够有效的将塑性铰从梁端外移至槽型钢梁边缘,发挥梁的耗能能力,提高了框架的抗震性能,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刚度和承载力远大于纯焊接框架;跨度对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影响较大,跨度增大能使梁塑性铰外移并充分发展,梁先于节点破坏,提高框架耗能能力;层高对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一定影响,层高增大滞回曲线饱满度不断减小,承载力和刚度降低,耗能能力下降;轴压比对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影响尤为显着,适当的柱轴压(0.2左右)有利于改善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破坏形式和抗震性能,充分发挥梁的耗能能力,但轴压过大会导致柱先于梁破坏,大大削弱框架的抗震能力。通过SAP2000建立了叁维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模型,对其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能力储备较高,底层柱脚和第叁层两侧梁端是结构的薄弱部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新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较合理的跨度和层高、新型节点的改善建议以及叁维新型半刚性连接框架设计的建议,为实际工程设计作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智涛[9](2019)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钢框架连接不是刚接或理想铰接,而是半刚性连接。为了获取半刚性连接节点的真实性能,国内外学者针对半刚性连接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单一变量的角度对半刚性节点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半刚性节点的影响,在采用理论解析计算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时仍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考虑应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对于样本数据的学习能力,以半刚性节点数据库为基础,从多变量的角度采用神经网络对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进行预测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研究,选用了具有最佳一致逼近性的RBF神经网络作为后续学习、预测的工具。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与传统的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比刚度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能够更好地表示节点之间刚度的变化趋势。(2)针对神经网络输入变量,通过已有的文献和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柱、端板、螺栓和梁的几何尺寸作为主要的神经网络输入变量。提出了一种参数优化后的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RBF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3)针对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暂无统一的的分类标准,本文引入了聚类的思想对节点样本进行类别的划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糊c均值聚类,相比于传统的k均值聚类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通过对叁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讨论,应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聚类分析方法以及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初始转动刚度进行预测研究,预测刚度和试验刚度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半刚性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3)

张廷强[10](2019)在《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普通砼楼板的有效宽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板的空间组合效应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方便的研究楼板的组合效应,引入了楼板的有效宽度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围绕简支和连续组合梁的楼板有效宽度,而对于刚性组合连接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楼板有效宽度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针对箱形节点域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楼板有效宽度的设计方法进行有限元研究分析,研究了在极限正、负弯矩作用下的楼板有效宽度取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大量数值分析验证了该公式的准确性;通过梁端抗弯承载力对该公式进行了复核,验证其合理性;验证了建议公式对强轴连接、再生混凝土以及轻骨料混凝土楼板有效宽度计算的适用性。研究结论如下:(1)对于箱形节点域弱轴刚性组合连接钢框架结构,在极限正、负弯矩作用下,梁的跨度对梁端楼板有效宽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楼板有效宽度仅与关键截面有关;目前,国内外规范中所给楼板有效宽度的计算公式对本文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不适用。(2)在极限正弯矩作用下,影响箱形节点域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楼板有效宽度的主要因素有楼板实际宽度、弱轴梁翼缘宽度和钢柱高度。在极限负弯矩作用下,影响箱形节点域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楼板有效宽度的主要因素有楼板实际宽度、弱轴梁翼缘宽度、正交方向梁翼缘宽度、钢柱截面尺寸、楼板配筋率以及钢筋屈服强度。(3)对于极限正、负弯矩作用下的楼板有效宽度的计算,本文提出的建议公式是有效的,误差在10%以内,在结构设计中能合理的考虑楼板的空间组合效应,且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4)本论文中所提出的极限正弯矩作用下楼板有效宽度的计算公式对强轴刚性连接并不适用,而极限负弯矩作用下楼板有效宽度计算公式对强轴刚性连接勉强可用;极限正、负弯矩作用下的楼板有效宽度的计算公式对于计算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再生混凝土楼板和轻骨料混凝土楼板的有效宽度均较为适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刚性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深水、厚覆盖层、强风、巨浪等复杂环境条件下跨海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的承载能力,针对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主通航孔2×1 500 m叁塔斜拉桥的中塔基础,提出了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该新型沉箱复合基础由底部周圈带有裙筒的沉箱、打入地基中的钢管桩与后注浆垫层组成,其能够降低沉箱复合基础对水下垫层平整度和裙筒入土深度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其承载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分别开展了沉箱基础、设置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等3种基础方案在竖向荷载、竖向与水平向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具有优越的竖向和水平向承载能力,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后注浆形成的碎石混凝土垫层强度较高且处于裙筒侧向约束状态,可将上部竖向荷载传递至裙筒、群桩基础和桩间土,并通过裙筒和群桩基础传至到地基深部,从而有效提高了软弱厚覆盖层地基中沉箱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并可减小基础沉降;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的组合作用下,裙筒能够充分调动筒内外浅层土体的水平抗力,半刚性连接桩则驱动塑性区向深处延伸,从而有效提高了基础的水平向承载能力并减小水平位移。研究成果可为琼州海峡等跨海通道的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性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武炜凯,段金辉,陈辉国,邓安仲.基于扣件式脚手架下半刚性连接对GFRP圆管弯曲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J].塑料工业.2019

[2].刘高,过超,付佰勇,石海洋.设置裙筒与半刚性连接桩的沉箱复合基础承载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郑昊天,董飞莹,张弛,杨云辉,刘小婷.船用柴油发电机组刚性连接下扭振计算评估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9

[4].胡宗琪.半刚性连接的钢结构二阶非弹性高等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9

[5].孟凡军,贺喜,孙亮.土工膜刚性连接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9

[6].邓云华,陶军,马旭颐.TC4钛合金刚性拘束热自压扩散连接接头疲劳性能分析[J].材料导报.2019

[7].刘威.半刚性连接消能减震钢框架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19

[8].李仁庆.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张智涛.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张廷强.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刚性组合连接中普通砼楼板的有效宽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000,MoF一loozA,MoF一001,MoF一...阻振质量不同连接方式按照分子筛拓扑将POSS的双四元环结构...美国ANSI/AISC360-05节点转动刚度定义美国ANSI/AISC360-05节点分类我国一些...常见的剪力连接件剪切刚度是反应结构...

标签:;  ;  ;  ;  ;  ;  ;  

刚性连接论文_武炜凯,段金辉,陈辉国,邓安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