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蛋白率论文_武雪会,孙会增,王迪铭,薛茗元,刘建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蛋白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脂,蛋白,斯坦,体细胞,精料,成分,模型。

乳蛋白率论文文献综述

武雪会,孙会增,王迪铭,薛茗元,刘建新[1](2019)在《不同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奶牛的血液生化和激素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探究奶牛自身生理代谢与产奶量(MY)和乳蛋白率(MP)的关系。从饲喂相同日粮的287头经产、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高、低MY牛各20头,高、低MP牛各20头,探究血液生化参数和激素水平的差异;结合287头奶牛的MY、MP与血液生化参数、激素的关联结果,挖掘影响MY和MP的关键生理代谢。结果表明:高MY牛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高于低MY牛(P<0.05),而血尿素氮、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瘦素浓度低于低MY牛(P<0.05);高MP牛的血尿素氮和白蛋白浓度高于低MP牛(P<0.05),高低MP牛的血清激素无显着差异;关联分析显示,上述差异指标中总胆固醇与MY正相关(P<0.01),血尿素氮与MY负相关(P<0.05);血尿素氮与MP正相关(P<0.05),总蛋白与MP负相关(P<0.01)。综上,在相同的日粮和管理条件下,氮代谢在奶牛MY、MP合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且MY可能受能量供应和奶牛自身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贾刚,王庆泽[2](2018)在《中小型奶牛场乳蛋白率低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改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奶牛饲养小区和正在转型到牧场的中小型奶牛场,始终被乳蛋白率低的问题所困扰(乳蛋白率小于3.0%)。乳蛋白率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鲜奶价格低,甚至会导致鲜奶无法正常销售。文章从遗传、营养、泌乳和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乳蛋白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8年10期)

孙先枝,刘光磊,安朋朋[3](2016)在《用Wood模型拟合长叁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及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索长叁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规律,并进行准确预测。以长叁角地区10个大中型牧场(2012-2014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119149条数据为基础,利用Wood模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日产量为标准泌乳曲线,而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曲线则为不规则的倒抛物线形。Wood模型对日产奶量的拟合度最高,为0.99,其次为SCS的拟合度,各胎次的拟合度均高于0.95,对于各胎次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拟合度也均高于0.90。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1胎奶牛高峰产奶量(32.53 kg/d)较2、3胎奶牛高峰产奶量低,而1胎奶牛泌乳持续力(4.89)及维持低的SCS能力(4.95)较2、3胎奶牛能力强;2胎奶牛维持高乳脂率的能力较强。综合各方面情况得出,Wood模型适用于长叁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SCS变化曲线的拟合。(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6-02)

本刊辑[4](2016)在《我国完善生鲜乳质量标准 乳蛋白率提高到3%》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垦乳业联盟2016年主席联席会暨农垦乳业发展峰会4月21日在哈尔滨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及"中国农垦生鲜乳"产品标识。据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冯艳秋介绍,与我国现行的标准相比,该标准对几个主要指标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是将菌落总数从每毫升200万CFU以下调整到了每毫升10万CFU以下,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欧盟(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吐尔逊古丽·肉孜阿洪,刘丽元,伊力哈尔·沙塔尔,葛建军,帕尔哈提·木铁力甫[5](2015)在《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原料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收集新疆地区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和牧叁场、天山畜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牛场、沙湾金牛场、西部牧业共5个牧场4 727头次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性能记录,采用SAS(8.1)软件分析不同牧场、年度、季节、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并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牧场、年度、季节、胎次均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1。通过分析牧场、年度、季节、胎次对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及相关关系,加深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认识,提示在生产中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奶牛胎次的增加,结合奶牛营养需求,采取具体措施调控影响乳成分的因素,从而提高原料乳质量。(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5年04期)

吴海燕[6](2014)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产奶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MUN)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试验共收集了海丰奶牛场2012年(1-12月)的DHI记录并研究了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MU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乳脂率、乳蛋白率均较低,分别为4.12%、3.26%,冬季较高,为4.46%、3.32%。泌乳天数在61-120天时,产奶量最高为38.75kg,在101~200天时,MUN值达到最高值,为16.1mg/mL。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季节、泌乳天数)的调控来提高牛奶质量。(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06-13)

毛永江,张美荣,许兆君,刘姗,张亚琴[7](2012)在《用Wood模型拟合南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及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叁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王治国[8](2011)在《影响乳蛋白率的因素及营养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蛋白是牛奶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是决定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乳蛋白含有机体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乳蛋白的消化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活性肽,对人体有调节生理,预防疾病和抗感染等生理功能。目前世界很多国家低脂乳销售比例均在逐年增加,考虑到乳品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乳成分需求的变化,提高乳蛋白浓度与产量将是奶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影响乳蛋白率的因素及营养调控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1-06-11)

郭威,郭勇,管素英,赵永静[9](2010)在《浅谈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饲料营养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奶量是奶牛场的重要经济指标,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但仅产奶量大还不够,还应关注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因为只有这两个质量指标合格,牛奶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因此,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受到了奶牛场经营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环境因素有泌乳阶段、产奶量、年龄、疾病和营养等。荷斯坦牛的乳脂率平均为3.6%,乳蛋白率平(本文来源于《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期刊2010年05期)

常玲玲,杨章平,陈仁金,毛永江,周里根[10](2010)在《南方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着(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着(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着(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乳蛋白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奶牛饲养小区和正在转型到牧场的中小型奶牛场,始终被乳蛋白率低的问题所困扰(乳蛋白率小于3.0%)。乳蛋白率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鲜奶价格低,甚至会导致鲜奶无法正常销售。文章从遗传、营养、泌乳和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乳蛋白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蛋白率论文参考文献

[1].武雪会,孙会增,王迪铭,薛茗元,刘建新.不同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奶牛的血液生化和激素水平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贾刚,王庆泽.中小型奶牛场乳蛋白率低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改善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8

[3].孙先枝,刘光磊,安朋朋.用Wood模型拟合长叁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及其效果分析[C].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2016

[4].本刊辑.我国完善生鲜乳质量标准乳蛋白率提高到3%[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6

[5].吐尔逊古丽·肉孜阿洪,刘丽元,伊力哈尔·沙塔尔,葛建军,帕尔哈提·木铁力甫.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J].草食家畜.2015

[6].吴海燕.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荷斯坦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产奶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C].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2014

[7].毛永江,张美荣,许兆君,刘姗,张亚琴.用Wood模型拟合南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及其效果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2

[8].王治国.影响乳蛋白率的因素及营养调控研究[C].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2011

[9].郭威,郭勇,管素英,赵永静.浅谈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饲料营养因素[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

[10].常玲玲,杨章平,陈仁金,毛永江,周里根.南方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个实验组的乳蛋白率个实验组的乳蛋白率微生态制剂对乳蛋白率的影响烟酸、脉酶抑制剂对乳蛋白率的影...~10月份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变化趋...200f1年两小区乳蛋白率对比

标签:;  ;  ;  ;  ;  ;  ;  

乳蛋白率论文_武雪会,孙会增,王迪铭,薛茗元,刘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