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铸态 QT400-18 和 QT800-2 铸件

生产铸态 QT400-18 和 QT800-2 铸件

一、铸态QT400-18和QT800-2铸件的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飞[1](2021)在《铸铁同质焊接工艺设计》文中提出由于双重相变特性,灰铸铁同质焊接区易产生白口和淬硬组织。生产中常采用预热600℃~700℃的热态焊和预热350℃~400℃的半热态焊方法,其大多凭借经验制定热过程温度,往往造成预热不足或者能源浪费。本文在计算铸铁相变临界冷速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铸铁焊接温度场模型,对铸铁焊接热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运用温度场数值模拟与焊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焊接工艺主要参数对焊区冷速的影响规律,确定并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以达到节约铸件再制造成本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HT250不产生白口的临界冷速Vc为66.1℃/s,不产生淬硬组织的临界冷却时间为t8/5为30s;QT450-10不产生白口组织的临界冷速Vc为41.2℃/s,不产生淬硬组织的临界冷却时间为47s。数值分析与模拟结果表明:焊接区凝固冷速最大的部位在熔合区,连续固态相变冷速最大位置在过热区。焊件板厚、预热温度、焊接电流及后热温度对铸铁焊接温度场均有较大影响,焊件板厚越大、焊接区冷速越快,通过增大焊接电流、升高预热温度以及增大焊件预制缺陷尺寸等可以有效降低焊接区冷速。对于板厚小于15mm的薄壁灰铸铁件,如若焊接时间大于35s,无需焊前预热便可使熔合区冷速小于临界冷速;对于壁厚大于30mm的厚大铸铁件,焊接时间大于35s,需要预热到250℃以上才可避免白口组织的产生。球墨铸铁件无法在冷焊条件下实现同质焊接的修复,壁厚小于15mm的球铁件,需预热1 50℃以上且焊接持续时间大于35s;厚度大于等于30mm的球铁铸件,需热到480℃以上方可避免白口组织和淬硬组织产生。试验结果表明:对厚度为20mm、预制圆锥形缺陷尺寸为Φ20mm×8mm的灰铁HT250焊件,采用200℃预热、215A电流的焊接工艺连续焊接可避免焊接区出现白口组织和淬硬组织;提高预热温度至300℃、或增大焊接电流至250A、或增大焊件预制缺陷尺寸到Φ24mm×8mm,可使焊接区铁素体含量增加,硬度下降;空冷条件下无法避免热影响区马氏体的出现,配合焊后200℃的随炉缓冷,可使基体中铁素体含量增多,熔合区硬度降至246HBW。球铁的白口倾向大于灰铸铁,厚度为20mm、焊件预制缺陷尺寸为Φ20mm ×8mm的QT450-10球铁件在400℃预热、250A电流连续焊接条件下依然有莱氏体产生,熔合区硬度高达300HBW。继续增大预热温度至550℃,焊接区白口基本消失,熔合区硬度降至253HBW;随着焊后缓冷温度的增加,热影响区铁素体含量增多。

张梦琪[2](2021)在《基于MAGMA的汽车轮毂支架铸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轮毂支架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主要用于连接悬挂架、制动器和减震器,在行驶过程中承受交变冲击载荷,因此对其综合力学性能有着较高要求。本文主要对高强韧球墨铸铁轮毂支架的铸造工艺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利用专业铸造模拟软件MAGMA对铸件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了铸件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缺陷的位置和其成因,并逐步优化工艺方案,最终消除铸件中存在的缺陷,以期获得高质量的轮毂支架铸件。基于QT450-10牌号的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利用合金化手段,通过调整Cu、Mn元素含量,优化组织结构,增加了基体中珠光体含量,并促进珠光体片层的细化,设计开发出了抗拉强度达到736.67 Mpa、延伸率为10.6%的新型铸态高强韧球墨铸铁材料。根据汽车轮毂支架铸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铸造工艺方案。运用MAGMA软件对铸造工艺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等模拟结果,研究了铸件充型过程和凝固过程,确定了该方案下铸件内部的缩松缩孔缺陷特征。从优化冒口尺寸、冒口颈参数及浇注温度三个方面对原工艺方案进行了改进。由模拟结果可知,当提高浇注温度至1425℃,增大冒口高度和冒口直径,同时缩短冒口颈长度时,冒口颈的凝固时间延长,冒口的补缩能力得到增强,使铸件内的缩松数量极大改善。但由于铸件上端盖区域壁厚差异较大,厚壁部位凝固较慢,补缩困难,仍存在少量缩松。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上端盖厚大部位进一步增设冷铁,可以加快该部位凝固速度,促进厚大部位与壁厚较小部位的同时凝固,最终改善了该部位存在的大片热节,并使得缩松完全转移到冒口与浇注系统内,有效消除了铸件内缩松缺陷。

韩非[3](2020)在《球墨铸铁奥氏体化参数优化及等温淬火转变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被誉为是新一代的工程结构材料、机械装备轻量化材料及最有望实现“以铁代钢”材料。然而,等温淬火热处理作为制备ADI产品的最有效途径,其初始阶段的奥氏体化过程则成为影响后续等温转变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球铁奥氏体化后高温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后续等温过程中组织的转变反应和ADI的力学性能。但迄今,工艺因素与球铁奥氏体化后高温奥氏体中碳含量及ADI力学性能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关于ADI基体中奥铁体组织的内部精细结构的表述尚不明确,这都使得ADI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此,优化球铁奥氏体化工艺参数,探索工艺因素对ADI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铸态组织和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球铁奥氏体化后高温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规律、深入观察和分析不同等温转变温度下所获得奥铁体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及探索工艺因素与ADI材质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球铁的铸态组织中,牛眼铁素体中的碳含量平均值可达0.54%,且相邻两石墨球间铁素体中的碳含量呈“U”型分布。此外,奥氏体化温度(Tγ)是影响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中碳含量的显着性因素。在较低的Tγ(880℃)下,基体中珠光体的数量越多,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而在较高的Tγ(920℃和960℃)下,铁素体数量愈高,奥氏体中碳含量愈高。在常规奥氏体化工艺范围内,高温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在0.57%~0.71%范围,推荐的奥氏体化工艺参数为920℃/2.0h。(2)等温淬火温度为280℃、330℃和380℃处理所得ADI的基体组织分别为奥铁体、奥铁体+条状奥氏体、奥铁体+条状奥氏体+块状奥氏体。其中,奥氏体化保温时间(1h~2h)的延长、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以及铸态组织中铁素体数量的增多均会使ADI基体中的奥铁体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粗化。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束束奥铁体组织实则由位向大体平行或位向角约呈20°~25°的高碳奥氏体片和铁素体片交错组成,且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高碳奥氏体薄片和铁素体薄片均有一定程度的细化。(3)在较低温度(280℃,330℃)下等温转变获得ADI的基体中存在有一簇簇由位向大体平行的纳米级高碳奥氏体薄片(厚度约为36~57nm)和纳米级铁素体薄片(厚度约为24~29nm)相互交错组成的极细奥铁体组织(厚度约为1μm),其数量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增多,且在相邻两簇极细奥铁体组织之间夹含有位向角约呈20°~25°)的奥铁体组织。此外,铁素体薄片两侧的奥氏体中碳含量较高;在沿垂直铁素体针生长的方向,奥氏体中碳含量随着离开铁素体/奥氏体晶界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在块状奥氏体内部,碳含量呈“U”型分布。(4)对铸态组织不同的球铁分别进行920℃/2h+280℃/1.5h处理后,Ms=0.25cm球铁所得ADI的抵抗弹性变形能力最强,其屈服强度Rp0.2可达1268.8MPa,屈强比可达0.96。但综合对比发现,Ms=0.50cm和Ms=0.75cm球铁所得ADI的强韧性较好,Ms=1.00cm和Ms=1.25cm球铁所得ADI的强韧性较差。同时,随着球铁Ms的增大,其等温转变后所得ADI的硬度逐渐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5)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ADI的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而其塑韧性不断增强。同时,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20℃时,保温1h 比保温2h获得ADI的拉伸性能好,但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对ADI基体硬度的影响不大。此外,铸件壁厚δ为7mm和12mm的球铁经等温淬火处理所得ADI的力学性能较优,δ=17mm的较差。

丁新民,郭淼,张力云,龚迪琛[4](2019)在《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QT400-18AL高韧性球墨铸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化学成分及性能的分析,确定了球墨铸铁铸件炉料的加入顺序及加入量,最后根据脱硫处理、铁水预处理、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等方案,确定了生产工艺参数。

徐巧志[5](2019)在《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及工艺CAD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球墨铸铁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铸造性能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球墨铸铁件占铸件总产量比例逐年升高。但由于球墨铸铁件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石墨化膨胀,对铸型有压力作用,冒口的大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计算复杂;并且球墨铸铁件结构越来越复杂,冒口定位效率低,因此复杂球墨铸铁件的冒口设计比较困难,从而导致目前的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比较少且功能不够完善,其中的冒口设计模块定位慢,不能针对不同铸型强度进行相应冒口设计。为此,本文进行了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及铸造工艺CAD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该冒口设计方法包含冒口定位和冒口计算,在应用距离场计算几何热节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几何热节的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定位方法;同时以收缩模数法为基础,引入铸型强度因素,设计数值模拟方案,借助华铸CAE平台进行模拟,分析归纳数据建立考虑铸型强度的球墨铸铁件冒口计算方法。其次,基于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开发复杂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根据铸造工艺流程设计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的总体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详细介绍各功能模块(系统初始化模块、工艺参数模块、冒口系统模块、冷铁系统模块及浇注系统模块)的设计理论和开发流程。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的两个典型复杂球墨铸铁件。采用该铸造工艺CAD系统设计的铸造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并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铸件出现的缩孔缩松缺陷较少,铸造工艺设计包括冒口设计合理。该铸造工艺设计系统可以给复杂球墨铸铁件提供冒口定位功能,并且可以根据铸型强度的变化设计对应的合适冒口。

王泽华,石颖,张寅,张欣[6](2019)在《铸铁国际标准体系及国内外主要牌号对照》文中指出铸铁是一种传统的常用材料,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和主要工业国家都有铸铁系列标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有必要了解国际铸铁标准的发展和国内外主要铸铁标准牌号的含义。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铸铁标准体系,并与我国国家标准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列出了我国国家标准铸铁牌号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欧盟标准、美国材料学会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和日本标准牌号的对照表。我国铸铁国家标准基本上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并且我国还制定了实用性强、能有效指导生产实际的系列铸铁金相检验标准。

郭双桥[7](2018)在《复合粉体对QT400-18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球墨铸铁被发明以来,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迅速的被运用在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是现代铸造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中,大型发动机的缸体、曲轴、中后桥壳以及各类支架,均使用球墨铸铁材料制造。在风力发电领域中,大多数关键铸件也采用球墨铸铁生产。随着工业技术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要求的提升,目前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提升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复合粉体的高熔点、高硬度及其与液态金属间良好相容性,可在球墨铸铁强韧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QT400-18为研究对象,讨论添加不同质量百分比的复合粉体对其微观组织、抗拉强度、延伸率、冲击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组织与性能检测结果,初步探讨复合粉体强韧化机理。随着复合粉体在QT400-18中添加量的变化,显微组织中,其球化率由82.71%提高到95.56%,石墨等级由3级提升到1级,珠光体含量由21.85%降到11.43%,基体组织得到了细化;力学性能中,QT400-18抗拉强度由493.03MPa提高到526.52MPa,提高了 6.7%,延伸率由18.67%提高到21.49%,提高了 11.54%;布氏硬度试验中,QT400-18的布氏硬度变化不大,平均值在140HB;维氏硬度试验中,基体维氏硬度值由212.85HB提高到236.57HB;冲击试验中,冲击韧性由10.13J提高到12.98J,提高了 28%。本文针对复合粉体对QT400-18强化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QT400-18中添加复合粉体后,对其抗拉强度的影响可能存在下原因:首先可能形成了更多的异质核心,晶粒数量增加,晶粒长大受到抑制,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其次可能对石墨球直径、分布和珠光体含量、分布起到了细化作用,增加了更多类似于第二相物质的颗粒,形成更多的位错;最后可能在铁液中起到增加“冷铁”的作用,提高铁液过冷度,促使晶粒细化。

叶长强[8](2018)在《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风电机组不断大型化,风机用底座、轮毂等球墨铸铁部件壁厚持续增加,高效风电用球铁件某些部位的厚度达到了300500mm;由于厚大断面冷却速度慢、凝固时间长,厚大部位的孕育衰退较为严重,从而影响这些部位的组织和性能。同时,海上风电机组用球墨铸铁件,在盐雾环境中点蚀倾向很大,形成点蚀后也会严重影响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针对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件,通过研究浇铸温度、冷却条件和热处理工艺等对大断面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高强度、高韧性大断面球铁的最佳工艺;研究了不同组织的球墨铸铁在氯离子环境中的耐蚀性,得出海上风电用球铁部件的腐蚀规律,并揭示其腐蚀机理。研究了浇铸温度对高效风电用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下降,薄弱区性能显着提升。1380℃时,球墨铸铁薄弱区的球化级别为3级,石墨球大小级别为5级,珠光体含量15%以上,且含有大量的球化元素偏析所致的夹杂;平均抗拉强度为333.3MPa,断后伸长率为15.9%,-20℃平均低温冲击韧度为7.8J。而浇注温度为1320℃时,该位置球化级别为1级,石墨球大小级别为7级,提高了2个等级,珠光体含量降低到10%以内,夹杂明显被消除,仅薄弱区含有极少量夹杂;平均抗拉强度为356.4MPa,提高了7.0%,伸长率为24.0%,提高了51.0%,-20℃平均低温冲击韧度为9.1J,提高了16.0%。研究了冷却条件对高效风电用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铸型内外表面加厚度为1/3左右铸件壁厚的冷铁后,进一步优化了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铸件表面附近的球化等级达到了最高级别1级,石墨球大小级别达到了最细小的8级,铁素体含量高于98.0%,极大改善了球铁的组织。加冷铁后,球铁试块表面抗拉强度达到了407.0MPa,未加冷铁时仅为373.0MPa,提高了9.1%;各部分的伸长率均有所提高,越靠近铸件表面,伸长率提高越显着,加冷铁时试块表面伸长率为26.0%,未加冷铁时仅为11.4%,提高了128.1%;各部分-20℃低温冲击韧度均有了较大提高,心部组织的平均低温冲击韧度改善作用最显着,无冷铁冷却方案心部的平均冲击韧度为6.3J,有冷铁冷却方案心部的平均冲击韧度为15.0J,提高了137.0%。研究了石墨化退火工艺对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经过低温石墨化退火后,珠光体减少,球化率和球化等级明显提高;高温一阶段退火后,球铁含有大量的珠光体,球化率与球化等级较低,而两阶段石墨化退火后,球铁的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珠光体较少,球化率和球化等级较高。综合主要力学参数评价,低温石墨化退火最佳工艺是740℃×6h,得到的球墨铸铁平均抗拉强度为364.9MPa,退火前为340.6MPa,提高了7.1%,-20℃平均冲击韧性最高13.3J,退火前仅为8.3J,提高了59.7%;高温石墨化最佳工艺是920℃×2h+740℃×5h,得到的球墨铸铁平均抗拉强度为379.0MPa,提高了11.3%,-20℃平均低温韧性为12.0J,提高了44.1%。研究了球墨铸铁在Cl-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分析得出,当基体组织相同,石墨球径越大耐蚀性越好;当石墨球大小等级,球化率相似时,球铁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越多,则耐蚀性越好,随着珠光体含量的增加,其耐海水腐蚀性减弱;而随着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多,其耐蚀性有所增强。石墨球与基体分界处的基体组织腐蚀最为严重,逐渐向周围扩展;石墨球分布不均匀时,石墨球聚集处为最易发生腐蚀的区域。

常秀文[9](2017)在《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球墨铸铁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铸造金属材料之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球墨铸铁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亟需通过不断研究改进来制取高性能的球墨铸铁。利用改性纳米粉体的高熔点、高硬度以及与液态金属间的良好的相溶性等优点,将其应用到球墨铸铁的强韧化领域。本文以QT400-18L球墨铸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加入量的A粉体以及相同加入量的B粉体与合金元素的对比试验对QT400-18L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耐热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添加粉体前后试样组织与性能的检测结果的对比,初步分析了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的强韧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铸造过程中添加了改性纳米粉体的QT400-18L试样,其综合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添加不同加入量A粉体的QT400-18L试验:显微组织方面,添加粉体后QT400-18L的球化率得到提高,石墨等级提高为2级,基体组织细化。力学性能方面,添加粉体后QT400-18L的硬度稍有提升。抗拉强度都明显提高,其中加入量为0.15%A粉的强化效果最为显着,抗拉强度较原始试样提高了6.2%。冲击韧性方面,添加粉体后试验的室温下冲击韧性有所降低,随着粉体加入量的增加冲击韧性提高,-20℃下的低温冲击韧性相比于原始试样有一定提升。耐磨性能方面,添加改性纳米A粉体QT400-18L的耐磨性能提升,其中加入量为0.15%的A3试样耐磨性能最好。在300N和150N的载荷下磨损量较原始试样分别减少60.8%和50%。耐热疲劳性能方面,加入量为0.1%的A2试样热疲劳性能最好,首次裂纹的循环次数为90次,裂纹长度最短。对于添加相同质量分数的B粉体与合金元素的QT400-18L对比试验:添加粉体后QT400-18L的球化率都得到提高,石墨等级为1级,基体组织得到细化。添加改性粉体后的QT400-18L试样冲击韧性提高了53.4%,抗拉强度略有降低。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的强化机理:改性纳米粉体在金属液中以“微型冷铁”的形式影响其过冷度,同时作为第二相粒子促进晶粒细化,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王巍[10](2017)在《碲、硼对高强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球墨铸铁以其高强度、高韧性和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船舶、汽车等领域。随着汽车向着轻量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方向不断发展,当前的球墨铸铁已逐渐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对于像汽车曲轴这样的结构件不仅需要高的强度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韧性。目前,要想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球墨铸铁主要是通过热处理实现,而这种方式成本高、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因此,在铸态下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球墨铸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微合金元素Te、B及其复合对球墨铸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出合适的微合金元素Te和B的加入量,初步实现了铸态球墨铸铁QT700-10的性能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合金元素Mo以及纳米TiC对铸态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为实现稳定生产球墨铸铁QT700-10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合金元素Te、B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当Te含量不断增加时,球墨铸铁组织中石墨的球化率先增高后降低,珠光体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相对应的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而延伸率则不断提高。优化出Te含量为0.0011wt.%时,球墨铸铁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764MPa,延伸率为7.20%;在加入Te含量不变的条件下,加入不同含量的微合金元素B,随着B含量的增加,球墨铸铁组织中石墨的球化率先增大后降低,珠光体含量明显减少,球墨铸铁件抗拉强度不断降低,而延伸率则呈上升趋势,当B含量为0.001wt.%时,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为711MPa,延伸率为12.28%。2.考察了纳米TiC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加入0.02wt.%TiC-Al中间合金时对石墨的影响不大,而使珠光体含量减少,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提高;加入0.02wt.%TiC-Cu中间合金时对石墨的影响不大,而珠光体含量增多,层片间距细小,抗拉强度及延伸率都有所提高。当加入0.02wt.%TiC-Cu中间合金时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为715MPa,延伸率为10.6%,达到了球墨铸铁QT700-10的性能指标要求。3.通过研究球墨铸铁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要实现球墨铸铁QT700-10的目标,其显微组织需满足下面几种情况:当球化等级在1级时,珠光体含量35%~45%,铁素体含量55%~65%,此时的珠光体层片间距240nm左右;当球化等级在2~3级时,珠光体含量在45%~55%,铁素体含量45%~55%,此时层片间距要<220nm;当球化等级在4~5级时,珠光体含量在50%~65%,铁素体含量35%~50%,此时不仅珠光体的层片间距<220nm,而且要结合珠光体的形态提高球墨铸铁的韧性。

二、铸态QT400-18和QT800-2铸件的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铸态QT400-18和QT800-2铸件的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铸铁同质焊接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铸铁焊接性
        1.2.1 灰铸铁的焊接性
        1.2.2 球墨铸铁的焊接性
    1.3 铸铁焊接方法与工艺
    1.4 铸铁焊接应用与研究现状
        1.4.1 铸铁焊接国外研究进展
        1.4.2 铸铁焊接国内研究进展
    1.5 焊接过程数值模拟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条件及方法
    2.1 铸铁同质焊接临界冷速确定
    2.2 铸铁焊接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2.3 铸铁同质焊接工艺试验
        2.3.1 焊接材料及设备
        2.3.2 焊接操作要点
    2.4 铸铁同质焊接工艺参数及规范
    2.5 焊接时间的确定
    2.6 焊接区组织及硬度分析
        2.6.1 组织分析
        2.6.2 硬度测试
    2.7 研究方案
3.铸铁焊接区临界冷却速率理论计算
    3.1 铸铁凝固转变石墨化条件
    3.2 铸铁熔池凝固临界冷速计算
        3.2.1 焊接熔合区硅含量的计算
        3.2.2 稳定系转变临界过冷度计算
        3.2.3 铸铁稳定系凝固转变临界冷速计算
    3.3 铸铁固态淬硬相变临界冷速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铸铁同质焊接工艺设计
    4.1 铸铁焊接温度场的建立
        4.1.1 焊接热传导方程差分计算
        4.1.2 热源模型的选择
        4.1.3 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及时间步长的确定
        4.1.4 相变潜热的处理
    4.2 铸铁焊接区温度场模拟与计算流程
        4.2.1 焊接温度场计算流程
        4.2.2 焊接区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4.2.3 焊区冷速最大位置确定
        4.2.4 温度场计算
    4.3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区冷却速率的影响
        4.3.1 预热温度对焊区冷速影响
        4.3.2 焊接电流对焊区冷速影响
        4.3.3 焊件厚度对焊区冷速影响
        4.3.4 预制缺陷尺寸对焊区冷速影响
    4.4 铸铁焊接工艺及参数优化
        4.4.1 灰铸铁焊接工艺及参数优化
        4.4.2 球墨铸铁焊接工艺及参数优化
        4.4.3 试验条件下工艺参数制定
    4.5 本章小结
5.铸铁同质焊接区组织及硬度分布
    5.1 预热温度与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1.1 预热温度与灰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1.2 预热温度与球墨铸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2 焊接电流与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2.1 焊接电流与灰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2.2 焊接电流与球墨铸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3 焊件预制缺陷尺寸与焊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3.1 焊件预制缺陷尺寸与灰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3.2 焊件预制缺陷尺寸与球墨铸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4 焊件厚度对焊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4.1 焊件厚度与灰铁焊接区组织和硬度的关系
        5.4.2 焊件厚度与球墨铸铁焊接区组织及硬度的关系
    5.5 缓冷温度对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
        5.5.1 缓冷温度对灰铁焊接区组织的影响
        5.5.2 缓冷温度对球墨铸铁焊接区组织的影响
    5.6 铸铁焊接灰口-白口组织临界转变工艺
        5.6.1 灰铁焊接的灰口-白口组织临界转变工艺
        5.6.2 球铁焊接的灰口-白口组织临界转变工艺
    5.7 本章小结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MAGMA的汽车轮毂支架铸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球墨铸铁概述
        1.1.1 球墨铸铁铸态的组织
        1.1.2 球墨铸铁的性能
        1.1.3 球墨铸铁高强韧性合金化研究现状
        1.1.4 球墨铸铁的生产应用
    1.2 铸造技术概述
        1.2.1 铸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常见铸造缺陷及防制方法
    1.3 铸造模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1 铸造CAE技术概述
        1.3.2 铸造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
        1.3.3 国内外主流模拟软件简介
        1.3.4 铸造模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4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1 铸造充型过程模拟理论基础
        2.1.1 充型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2.1.2 充型过程数学模型
    2.2 铸造凝固过程模拟理论基础
        2.2.1 凝固过程传热学基础
        2.2.2 凝固传热过程数值模型
        2.2.3 缩松缩孔预测方法
    2.3 铸造模拟软件MAGMA介绍
        2.3.1 主要模块
        2.3.2 模拟流程
        2.3.3 数据库的扩展
        2.3.4 相关判据
第3章 轮毂支架铸件材料成分设计及性能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化学成分的设计
        3.1.2 试验球墨铸铁的制备
    3.2 组织观察与性能测试
        3.2.1 铸件的显微组织观察
        3.2.2 铸件的力学性能测试
    3.3 显微组织分析
        3.3.1 金相组织分析
        3.3.2 SEM组织分析
    3.4 力学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轮毂支架的生产过程及工艺设计
    4.1 轮毂支架铸件结构特点分析
    4.2 汽车轮毂支架的生产过程
        4.2.1 化学成分
        4.2.2 熔炼工艺设计
        4.2.3 球化及孕育工艺
    4.3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4.3.1 造型方法的选择
        4.3.2 浇铸位置的选择
        4.3.3 分型面的确定
        4.3.4 工艺参数设计
        4.3.5 砂芯设计
        4.3.6 浇注系统设计
        4.3.7 补缩系统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毂支架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5.1 数值模拟前处理
        5.1.1 轮毂支架铸造工艺建模
        5.1.2 网格划分
        5.1.3 计算参数设置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充填过程模拟结果
        5.2.2 凝固过程模拟结果
        5.2.3 缺陷模拟结果
    5.3 铸造工艺方案的改进及模拟
        5.3.1 浇注温度对模拟结果影响
        5.3.2 冒口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5.3.3 增设冷铁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球墨铸铁奥氏体化参数优化及等温淬火转变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ADI材质制备原理
        1.2.1 球墨铸铁等温转变
        1.2.2 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工艺
    1.3 ADI材质发展概况
        1.3.1 ADI材质标准
        1.3.2 ADI的微观组织
        1.3.3 ADI的力学性能
        1.3.4 ADI的影响因素
    1.4 ADI材质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条件及方法
    2.1 实验过程
        2.1.1 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2.1.2 球墨铸铁熔炼用原辅材料
        2.1.3 铁液熔配
        2.1.4 球化及孕育处理
        2.1.5 铸型及浇注工艺
        2.1.6 样品设计及制备
        2.1.7 奥氏体化+水淬处理
        2.1.8 等温淬火处理
    2.2 铁液熔炼过程控制
        2.2.1 铁液温度测试
        2.2.2 炉前热分析
        2.2.3 化学成分检测
    2.3 微观组织分析
        2.3.1 OM观察
        2.3.2 定量金相分析
        2.3.3 SEM观察
        2.3.4 TEM分析
        2.3.5 XRD分析
        2.3.6 EDS分析
        2.3.7 EPMA分析
    2.4 力学性能表征
        2.4.1 拉伸试验
        2.4.2 硬度测试
    2.5 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结
3 球铁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中碳含量的EPMA分析
    3.1 铸态球铁的化学成分
    3.2 铸态球铁微观组织随铸件模数(壁厚)的变化
    3.3 铸态球铁中铁素体中含碳量的变化规律
        3.3.1 牛眼铁素体中的含碳量
        3.3.2 铸件模数对铸态球铁中铁素体中含碳量的影响
    3.4 铸件模数与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中含碳量的相关性
        3.4.1 不同模数下铸态球铁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影响
        3.4.2 铸件模数与奥氏体中碳含量的相关性
        3.4.3 铸态球铁基体类型与奥氏体中碳含量的相关性
    3.5 本章小结
4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的微观组织特征
    4.1 ADI的相组成
    4.2 铸态组织对ADI微观组织的影响
    4.3 等温淬火工艺对ADI微观组织的影响
    4.4 ADI基体中极细奥铁体组织精细结构TEM分析
    4.5 ADI基体的微区中碳元素的分布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工艺因素对ADI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1 拉伸性能
        5.1.1 铸态组织对ADI拉伸性能的影响
        5.1.2 等温淬火工艺对ADI拉伸性能的影响
        5.1.3 铸件壁厚与ADI拉伸性能的相关性
    5.2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
        5.2.1 铸态组织对ADI拉伸断口形貌的影响
        5.2.2 等温淬火工艺对ADI拉伸断口形貌的影响
        5.2.3 铸件壁厚对ADI拉伸断口形貌的影响
    5.3 合金硬度
        5.3.1 铸态组织对ADI硬度的影响
        5.3.2 等温淬火工艺对ADI硬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韧性球墨铸铁的理化指标
    1.1 化学成分范围
    1.2 目标成分
    1.3 力学性能及金相检验要求
2 高韧性球墨铸铁的成分及炉料控制
    2.1 铁水成分的控制
    2.2 铁水熔炼炉料的加入顺序
3 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过程中的脱硫处理、球化处理及孕育处理
    3.1 铁水熔炼过程中脱硫处理及球化处理
    3.2 铁水熔炼过程中的孕育处理
4 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过程中取样、浇注及金相分析
5 结论

(5)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及工艺CAD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1.3 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研究
    2.1 前言
    2.2 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定位方法
    2.3 考虑铸型强度的球墨铸铁件冒口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复杂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开发
    3.1 前言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球墨铸铁件铸造工艺CAD系统应用案例
    4.1 前言
    4.2 QT400-18 铸件案例
    4.3 QT450-10 铸件案例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铸铁国际标准体系及国内外主要牌号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1?铸铁国际标准体系
2?中国铸铁技术标准
3?国内外主要标准铸铁牌号对照
    3.1?灰铸铁牌号对照
    3.2?球墨铸铁牌号对照
    3.3?蠕墨铸铁牌号对照
    3.4?奥铁体球墨铸铁牌号对照
    3.5?奥氏体铸铁牌号对照
    3.6?可锻铸铁牌号对照
4?结束语

(7)复合粉体对QT400-18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球墨铸铁
        1.1.1 球墨铸铁的概述
        1.1.2 国内外球墨铸铁强化技术的发展
        1.1.3 影响球墨铸铁强度和韧性的因素
    1.2 复合粉体
        1.2.1 复合粉体制备
        1.2.2 复合粉体强化金属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材料
        2.1.2 试样的制备
        2.1.3 复合粉体制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复合粉体粒度试验
        2.2.2 热重分析试验
        2.2.3 拉伸试验
        2.2.4 硬度试验
        2.2.5 冲击试验
        2.2.6 组织检测
        2.2.7 SEM检测
        2.2.8 XRD检测
        2.2.9 EDS检测
        2.2.10 HV(显微)检测
        2.2.11 三维视频电子显微检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粉体添加量对QT400-18性能的影响
    3.1 复合粉体检测结果
        3.1.1 粒度检测
        3.1.2 热重检测
        3.1.3 SEM检测
    3.2 复合粉体吸收率计算
    3.3 显微组织
        3.3.1 石墨形态
        3.3.2 基体组织
    3.4 力学性能
        3.4.1 抗拉强度
        3.4.2 延伸率
        3.4.3 拉伸断口
        3.4.4 拉伸断口三维形貌
        3.4.5 硬度
        3.4.6 冲击性能
        3.4.7 冲击断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复合粉体的分析
    4.2 复合粉体对石墨和基体的影响
    4.3 复合粉体的强化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球墨铸铁的发展现状
    1.3 风电用球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特征
        1.3.1 球墨铸铁组织的形成
        1.3.2 组织与性能要求
    1.4 高效风电用球铁的组织控制工艺现状
        1.4.1 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件组织特点
        1.4.2 高效风电用球铁的成分控制
        1.4.3 孕育处理
        1.4.4 球化处理
        1.4.5 高效风电用球铁件铸造工艺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技术路线
    2.2 实验设备及材料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3 试样制备
        2.3.1 试样制备过程
        2.3.2 热处理工艺
    2.4 组织观察与分析
        2.4.1 厚大试块的取样位置
        2.4.2 金相组织观察
        2.4.3 成分分析
    2.5 性能测试与分析
        2.5.1 拉伸性能测试
        2.5.2 低温冲击性能测试
        2.5.3 断口形貌分析
        2.5.4 腐蚀性能分析
第三章 浇铸工艺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 浇注温度对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1 实验方案
        3.1.2 浇注温度对球铁组织分布的影响
        3.1.3 浇注温度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1.4 分析与讨论
    3.2 冷却条件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方案
        3.2.2 冷却条件对球墨铸铁组织的影响
        3.2.3 冷却条件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分析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火工艺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低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2.1 低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组织的影响
        4.2.2 低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分析与讨论
    4.3 高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组织性与能的影响
        4.3.1 高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组织的影响
        4.3.2 高温石墨化退火对球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球墨铸铁耐氯离子腐蚀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组织对高效风电用球铁耐蚀性的影响
        5.2.1 电化学分析
        5.2.2 全浸失重实验
    5.3 球墨铸铁电化学腐蚀机理
        5.3.1 不同组织球铁的微观形貌
        5.3.2 不同组织球铁的耐蚀性差异的深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9)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球墨铸铁研究现状
    1.3 添加不同元素对球墨铸铁的影响
        1.3.1 阻碍石墨化的元素的作用
        1.3.2 促进石墨化元素的作用
        1.3.3 促进或阻碍石墨化元素的作用
    1.4 纳米粉体技术的现状
        1.4.1 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
        1.4.2 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1.4.3 纳米粉体强化金属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显微组织检测
        2.2.2 拉伸试验
        2.2.3 硬度试验
        2.2.4 冲击试验
        2.2.5 耐磨性能试验
        2.2.6 耐热疲劳性能试验
        2.2.7 扫描电镜试验
        2.2.8 XRD检测
        2.2.9 三维视频电子显微镜试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加入量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性能的影响
    3.1 显微组织分析
        3.1.1 石墨形态
        3.1.2 基体组织
    3.2 力学性能分析
        3.2.1 硬度
        3.2.2 抗拉强度
        3.2.3 拉伸断口
        3.2.4 冲击韧性
        3.2.5 冲击断口
    3.3 耐磨性能分析
    3.4 耐热疲劳性能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添加改性纳米粉体与合金元素对QT400-18L性能的影响
    4.1 显微组织分析
        4.1.1 石墨形态
        4.1.2 基体组织
    4.2 力学性能分析
        4.2.1 抗拉强度
        4.2.2 拉伸断口
        4.2.3 拉伸断口三维形貌
        4.2.4 延伸率
        4.2.5 冲击韧性
        4.2.6 冲击断口
        4.2.7 冲击断口三维形貌
        4.2.8 硬度
        (1)布氏硬度
        (2)维氏硬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改性粉体的纳米属性
    5.2 改性粉体对QT400-18L石墨与基体的影响
    5.3 改性粉体对QT400-18L的强化机理模型计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碲、硼对高强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球墨铸铁的研究状况
        1.2.1 球墨铸铁的诞生与发展
        1.2.2 球墨铸铁的应用及前景
    1.3 孕育处理和合金化元素对球墨铸铁的影响
        1.3.1 孕育处理对球墨铸铁的影响
        1.3.2 合金化元素对球墨铸铁的影响
    1.4 铸态高强度高韧性球墨铸铁的研究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2.1.1 实验方案
        2.1.2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用球墨铸铁的合金成分
        2.2.2 试样的制备
    2.3 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
        2.3.1 显微组织检测及成分分析
        2.3.2 力学性能检测和分析
    2.4 石墨球化率、尺寸等级和珠光体含量的测定
        2.4.1 石墨球化率、尺寸大小的测定
        2.4.2 珠光体含量的测定
第3章 T、B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1 Te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1.1 Te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3.1.2 Te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3.1.3 Te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B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B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3.2.2 B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3.2.3 B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含量Te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3.1 不同含量Te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规律
        3.3.2 不同含量Te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规律
        3.3.3 不同含量的Te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3.3.4 Te对铸态球墨铸铁的强化机制
    3.4 不同含量B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3.4.1 不同含量B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规律
        3.4.2 不同含量B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规律
        3.4.3 不同含量B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 B对铸态球墨铸铁的强化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o合金化及孕育处理对球墨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合金元素Mo对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合金元素Mo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4.1.2 合金元素Mo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4.1.3 合金元素Mo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纳米尺寸TiC颗粒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2.1 纳米尺寸TiC颗粒的制备
        4.2.2 纳米尺寸TiC颗粒对球墨铸铁石墨组织的影响
        4.2.3 纳米尺寸TiC颗粒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4.2.4 纳米尺寸TiC颗粒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铸态QT400-18和QT800-2铸件的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铸铁同质焊接工艺设计[D]. 李晓飞.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MAGMA的汽车轮毂支架铸造工艺研究[D]. 张梦琪.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3]球墨铸铁奥氏体化参数优化及等温淬火转变机制研究[D]. 韩非.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及应用[J]. 丁新民,郭淼,张力云,龚迪琛. 热加工工艺, 2019(17)
  • [5]复杂球墨铸铁件冒口设计方法及工艺CAD系统研究[D]. 徐巧志.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铸铁国际标准体系及国内外主要牌号对照[J]. 王泽华,石颖,张寅,张欣. 铸造, 2019(01)
  • [7]复合粉体对QT400-18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 郭双桥.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4)
  • [8]高效风电用球墨铸铁的组织控制与性能研究[D]. 叶长强. 东南大学, 2018(05)
  • [9]改性纳米粉体对QT400-18L性能的影响[D]. 常秀文. 大连交通大学, 2017(12)
  • [10]碲、硼对高强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王巍. 吉林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生产铸态 QT400-18 和 QT800-2 铸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