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误读论文_杨文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误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读,文化,雅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西游记,跨文化。

文化误读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超[1](2019)在《消费主义视域下《木乃伊》系列电影对东方文化误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乃伊》系列电影,用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奇观电影的视听盛宴,用冒险游戏的方式,在二元思维模式下进行电影叙事。在对东方文化的表现时,因预设一系列的情节结构,曲解东方文化内部矛盾性,从而不能完整理解东方文化,并为西方文化自身的净化,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贴标签,在文化维度的竞争中,继续坚持其对东方文化的期待视野。(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9期)

陈晖[2](2019)在《论“权力意志”概念背后的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Der Wille zur Macht"是尼采后期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接受和宣传尼采思想的时候一般将其译为"权力意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尼采的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误读,而这种误读形成的原因既有特定时代的启蒙救国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这种误读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既表达了自身对尼采思想的理解,也表达了自身的文化诉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4期)

傅守祥[3](2019)在《尊重文化差异 减少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其优长,启迪自己的智慧。同时,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当今,需要正视文明互鉴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7-03)

张昆[4](2019)在《试析理雅各英译《中庸》中的误译与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理雅各英译《中庸》有功于汉学西传甚巨,中西学者皆赞其译文"典雅""严谨"。但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理氏英译中曲解误译亦所在多有。指纠其曲解误译,对于准确传达《中庸》真意,向世界还原真实的中国儒学典籍,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6期)

陈锦娟,陈肯[5](2019)在《孔子学院的跨文化误读及汉字繁简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跨文化误读,对于孔子学院简体汉字的教学,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和批评。孔子学院教授简体字的跨文化误读现象实为跨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跨文化误读现象是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并积极寻求消解的渠道、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应有之义。外媒、学者对于相关语言政策及中文繁简体汉字使用和教学情况缺乏了解,曲解孔子学院汉字教学。为避免跨文化误读的升级,应消除信息差,主动发声,宣传相关语言政策及教学情况,增进相互理解。应从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对外合作上进行规划与改革,以解决繁简汉字争议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高教发展与评估》期刊2019年03期)

张莉[6](2019)在《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中医英译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部分。翻译是跨越语言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医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翻译回避不了对其文化因素的处理。语言和东西方文化上的障碍,导致中医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在实际的中医英译中,由于文化误读导致的质量较差以及错误的翻译并不少见。通过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指导,对中医英译中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减少中医英译中文化误读的翻译策略,旨在为今后中医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戚晓亚[7](2019)在《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看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对文化误读进行归类,并从认知的视角来解读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以期译者翻译时能够更好的感知原作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机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张璇[8](2019)在《文化误读:文化的新的生成方式——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跨文化沟通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失语危机,这与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现象密不可分。文化误读虽是哲学、文学、音乐学、戏剧学、翻译学、语言学各人文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误读并不意味着失去。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下的沟通、接受、理解等方面,分析多元文化与本体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现当代人文研究中的文化误读、文化失语和文化再生,并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及保护问题,对我国传统文化如何自立、如何与他文化交互与共存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何理璐,魏昕[9](2019)在《阐释学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误译——阎连科《受活》《年月日》英译本中的“红色”组合意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小说多为以浓郁的红为底色,"红"既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美学意象,也富含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寓意。本文以《受活》《年月日》及美国汉学家罗鹏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意象组合经翻译后的变色与失色,探讨因文化意象的错位以及译者的主体性而造成的误译及影响,以探索"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如何坚守本色与流传千里。(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珊珊,方廷钰,陈锋[10](2019)在《《西游记》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文化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游记》的两个英文全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学基本概念、中医疾病诊断与证候、中药等方面举例分析,探讨了詹纳尔、余国蕃对中医药文化翻译的得失,并尝试修正其中的文化误译,以期引起典籍翻译爱好者及研究人员对《西游记》中的中医药文化的重视,为这部经典着作的英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文化误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er Wille zur Macht"是尼采后期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接受和宣传尼采思想的时候一般将其译为"权力意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尼采的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误读,而这种误读形成的原因既有特定时代的启蒙救国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这种误读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既表达了自身对尼采思想的理解,也表达了自身的文化诉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误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超.消费主义视域下《木乃伊》系列电影对东方文化误读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9

[2].陈晖.论“权力意志”概念背后的文化误读[J].北方文学.2019

[3].傅守祥.尊重文化差异减少文化误读[N].中国文化报.2019

[4].张昆.试析理雅各英译《中庸》中的误译与文化误读[J].文教资料.2019

[5].陈锦娟,陈肯.孔子学院的跨文化误读及汉字繁简之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

[6].张莉.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中医英译文化误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7].戚晓亚.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看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校园英语.2019

[8].张璇.文化误读:文化的新的生成方式——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重建[J].中国民族博览.2019

[9].何理璐,魏昕.阐释学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误译——阎连科《受活》《年月日》英译本中的“红色”组合意象分析[J].北方文学.2019

[10].王珊珊,方廷钰,陈锋.《西游记》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文化误读[J].中医药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肇兴大寨主路空间:交通与商贸(图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友好交流活动...某商场导视界面中错误的中英文并置图...品牌形象标志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哲学界动态1993年对外学术交流情况(2)

标签:;  ;  ;  ;  ;  ;  ;  

文化误读论文_杨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