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论文_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兰州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兰州,地区,泥岩,兰州市,甘肃省,冻害,苏子。

兰州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1](2019)在《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8个桃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7.76~-20.92℃,其中陇蜜9号和陇蜜12号的抗寒性极强,低温半致死温度<-27℃;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抗寒性强,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4.5℃;陇蜜15号和陇油桃1号抗寒性中等,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3℃;孙玉1号和农神蟠桃抗寒性最弱,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1℃。供试桃品种抗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陇蜜9号、陇蜜12号、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陇蜜15号、陇油桃1号、孙玉1号、农神蟠桃,相对电导率与枝条恢复生长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贺欢,王卫成,汤玲,杨馥霞,孔芬[2](2019)在《兰州地区油用芍药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施肥、采种、种子处理、繁育、移栽定植,移栽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兰州地区油用芍药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郭琪,李鑫,杨晖,巩晓芳,王沛雅[3](2019)在《杂交构树在兰州地区的生长动态及刈割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兰州地区种植的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材料,对两种水肥条件下杂交构树的生长量和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权重赋值法对两次刈割时的株高、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两次刈割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高肥力区杂交构树在第3个生长月进入株高与产量的快速生长期,低肥力区杂交构树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间要比高肥力区滞后1个月。两个肥力区的CP含量均在第3个生长月即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时含量最高,而后显着下降(P <0.05)。Ash含量均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不同之处在于两个肥力区呈显着下降(P <0.05)的月份不同,低肥力区较高肥力区提前1个月。NDF、ADF含量在两个肥力区基本表现了相同的升高趋势,在第5个生长月均达到了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权重赋值法结果显示,两种水肥条件下,两次刈割时间安排为第2个生长月和第4个生长月时综合评价值均最高,建议杂交构树在兰州地区两次刈割的适宜刈割期为第2个生长月和第4个生长月。(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白波,王国祥[4](2019)在《兰州地区露地栽培苏子适宜播期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兰州地区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对2个苏子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永昌苏,3月下旬到6月下旬播种,在兰州均能成熟。早播营养生长较旺,产量较高,晚播植株矮小、低产。晚熟材料94系选A,5月下旬以前播种时枯霜前基本成熟,但播期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在霜前能成熟的前提下,晚播较高产,品质也好。早熟品种低产,晚熟产量较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敖亮[5](2019)在《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工程支挡结构设计实例,简述了加筋土边坡+锚定梁式桩板墙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组成、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着重讨论了该支挡结构的结构特点、设计思路、计算方法。该组合结构体系受力明确,锚定梁锚索能提供较大的锚拉力,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位移,减少支护结构截面尺寸,节省工程造价,具有较大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赖茜,杨振坤,陆娟,李磊,孙朝华[6](2019)在《菊花在兰州地区嫁接技术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品种繁多、花姿妩媚、色彩绚丽等多种特征,拥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针对菊花的嫁接,应结合区域土壤、气温等多种环境条件,选择相适宜的技术类型。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等广泛分布,常年气温差、降水量偏低。为保证菊花在兰州地区生长繁殖效果,应加强对嫁接技术要点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0期)

余云燕,罗崇亮,包得祥,王鹏[7](2019)在《兰州地区红层泥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兰州地区红层泥岩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环境,其矿物成分及物理力学特性与其他地区的红层泥岩存在差异.对G6京藏高速兰海段的红层泥岩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和常规土工试验,分析兰州地区红层泥岩矿物成分及物理力学特性.由于红层泥岩水稳定性极差,又通过UU叁轴试验,研究含水率对红层泥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红层泥岩属于低液限黏土,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石、多水高岭石、石灰石.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时,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含水率大于最优含水率,破坏形式为鼓状破坏.内摩擦角、黏聚力与含水率分别呈对数曲线与二次抛物线关系,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内摩擦角减小的幅度更大,究其原因是含水率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机理不同而导致.(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包得祥,余云燕,杨克诚[8](2019)在《兰州地区含盐红层泥岩土水特征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红层泥岩土水特征,首先采用滤纸法测得兰州地区红层泥岩重塑土样土水特征曲线,讨论了含盐量对基质吸力和总吸力的影响;然后分析红层泥岩在增湿过程和减湿过程中吸力随含水量的变化;最后利用Fredlund&Xing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和Gardner模型分析红层泥岩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红层泥岩的吸力随含水量变化敏感,吸力变化范围大约为0~66 710.6 kPa.含盐量对吸力影响显着,当含水率一定时,吸力随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含盐量低于12 g/kg时,基质吸力增长较快,起主导作用,当含盐量超过12 g/kg后,基质吸力趋于稳定,溶质吸力的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研究得出,兰州地区含盐红层泥岩基质吸力扫描曲线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比较恰当,相关系数(R~2)为0.978 4;基质吸力增湿曲线和减湿曲线采用F&X模型比较恰当,R~2在0.94以上;总吸力扫描曲线采用F&X和VG模型都能较好的拟合土水特征曲线,R~2高达0.98;总吸力增湿曲线和减湿曲线分别采用Gardner模型和F&X模型较为合理,R~2分别为0.949 5和0.979 9.(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金勇,缪海波,柴少峰,陈志伟[9](2019)在《兰州地区某处浅表层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表层黄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受季节性降雨和干旱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黄土遇水后发生较大的沉陷及崩塌。开展浅表层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可为防治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选取兰州某地区浅层黄土,进行重塑黄土的室内直剪试验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剪切速率下,含水率增加,黏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变化很小;同一含水率下,剪切速率增加,黏聚力增加,内摩擦角变化也很小。重塑黄土的黏聚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变化不大。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超过4次干湿循环后其抗压强度差异不大,基本趋于稳定。重塑黄土渗透系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牛新建[10](2019)在《引得来 留得住 用得好》一文中研究指出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人才短缺是严重制约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要因。甘肃省兰州市近年来坚持把人事人才工作摆到全省发展的大局之中,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亮出实招破除体制机制顽疾,推动人才向贫困地区聚集,为贫困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9-10-10)

兰州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生产实践,从选地、整地施肥、采种、种子处理、繁育、移栽定植,移栽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兰州地区油用芍药栽培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兰州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贺欢,王卫成,汤玲,杨馥霞,孔芬.兰州地区油用芍药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

[3].郭琪,李鑫,杨晖,巩晓芳,王沛雅.杂交构树在兰州地区的生长动态及刈割期[J].草业科学.2019

[4].白波,王国祥.兰州地区露地栽培苏子适宜播期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9

[5].敖亮.兰州地区某高填方土质边坡组合支护结构设计[J].甘肃科技.2019

[6].赖茜,杨振坤,陆娟,李磊,孙朝华.菊花在兰州地区嫁接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9

[7].余云燕,罗崇亮,包得祥,王鹏.兰州地区红层泥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8].包得祥,余云燕,杨克诚.兰州地区含盐红层泥岩土水特征曲线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9].黄金勇,缪海波,柴少峰,陈志伟.兰州地区某处浅表层重塑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牛新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兰州地区地貌状况及采样点地理...兰州地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的动力...兰州地区的微震震中和断裂分布兰州地区LANDSAT一TM卫星图片兰州地区断层小区划分示意图兰州地区活动构造展布图

标签:;  ;  ;  ;  ;  ;  ;  

兰州地区论文_赵秀梅,牛茹萱,张帆,张雪冰,王晨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