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

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

任桂红[1]2005年在《地方政府外债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地方外债安全是国家整体外债安全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外债问题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国家外债的宏观层面,对于地方外债的微观研究很少,从地市级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外债项目、地方外债预警体系的研究则更为少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外债管理日益发展、完善,但外债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某些矛盾日渐突出,一些地方外债偿债高峰凸现,蕴涵着极大的地方财政风险。 本文在目前外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聊城市外债项目管理的实践为例,对地方外债管理进行了积极研究,努力寻求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加以理论的总结和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约3.9万字。首先对外债作简要介绍。然后根据聊城市外债项目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聊城市外债项目管理现状,深刻指出地方政府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根据外债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外债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外债风险的独到见解,为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外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李丽[2]2003年在《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践表明,政府外债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山东省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外债的双重性决定了,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以多种形式日益显现。它与财政风险密切相关,是导致地方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就会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但是,目前山东的政府外债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外债规模规划和控制体制不完善;二是国内配套条件不完备;叁是贷款项目运作不规范;四是债务拖欠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使外债风险在失控状态下愈演愈烈,债务危机发生机率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山东政府外债的风险性,加强对外债风险的管理和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化解。 全文立足于山东省政府外债实际情况,运用发展经济学、财政学和国际金融有关理论和知识,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对比分析,对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重点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努力寻求有所创新。一是首次归纳并重点分析了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的5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外债规模风险、外债结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采购风险。二是首次系统分析了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外债利用缺乏统一规划,监管体制不顺,贷款违规使用,历史积欠沉重等。叁是在目前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出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政府外债,建立外债风险监控体系,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等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如:对策中提出的“将政府外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目前财政学尚未研究涉及,它将是今后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四是在目前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均未研究和建立地方政府外债衡量和监测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尝试建立了一套较科学适用的山东省地方政府外债监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指标分析及指标考核、奖惩制度叁部分,设置了“宏观经济指标”、“名义外债指标”、“外债偿还指标”、“新上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四大类指标,有关参考值标准将在实践中继续检验调整。 本文初次探讨研究了山东省政府外债的风险性及管理对策,对于全面认识政府外债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债务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魏艳玲[3]2007年在《呼和浩特市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扩大了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从投资结构上它侧重于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同时贷款在引进国际发展经验、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是以政府的信用为前提、以财政的支付能力为保障的主权外债,如果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盲目借用外债,忽视外债风险管理,很容易引发支付危机以及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即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和结构,同时完善贷款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有效地规避和降低财政风险,是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李丽[4]2008年在《积极构建政府外债风险防范和管理新机制》文中研究表明一、山东省利用政府外债及风险管理情况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构成地方政府外债的主要有两块,即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目前山东省的政府外债,主要是指山东省地方各级政府利用的主权外债。它以国家名义借入,由中央财政直接或通过银行转贷给山东省政府,然后由省政府直接或通过银行转贷给项目单位。凡是经过地方政府转贷或担保的外债,均构成地方政府外债,在项目还清贷款前,是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如果发生财政直接还款或垫付的情况,

张家绪[5]2016年在《外债本外币管理的差异性、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文中提出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不断扩大,境内企业的人民币外债需求也不断增长。人民币外债不仅丰富了境内主体的融资手段,更对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我国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在统计口径、管理方式、监管程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影响了外债管理的整体效率,本文在对比分析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如下完善外债管理的建议:统一外债统计口径,防范外债风险,完善外债管理政策,规范人民币外债管理等。

胡建梅[6]2010年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主权外债管理政策》文中研究指明主权外债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主权外债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财政政策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必然要求,其他国家的主权外债管理原则与体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中国现有的外债管理法规构建了主权外债管理的制度基础,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进一步厘清主权外债部门管理职能,加强贷款项目管理,以及加强国际财政合作。

杨烨[7]2014年在《中国外债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稳步提升。这其中,外债作为弥补资金短缺、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外债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但是,外债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外债结构方面暴露的种种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截止到2012年年末,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已经高达73.4%,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增大了我国的偿债风险。2009年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又一次巨大冲击,这更加引起各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外债风险状况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外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少外债产生的消极效应,我们有必要对外债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外债规模的管理,合理安排外债结构,从而防范和控制外债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本文对中国外债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外债的基础概念出发,在对我国外债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外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外债风险的表现形式,从外债风险的规模、结构及动态叁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外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得出我国外债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据此得到我国外债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至2012年末我国的外债整体风险水平较低,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不存在偿债风险。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目前的外债规模是适度的、可持续的。但是,外债结构性风险和动态风险较高,需要引起我国外债监管部门的重视。

袁波兰[8]2004年在《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通过举借主权外债弥补国内资金短缺,加速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就地方政府主权外债而言,它一方面可以弥补地方建设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可以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从而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和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然而,如果地方政府不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盲目举债,其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主要是因为主权外债偿还的刚性很强,它很可能成为爆发地方财政危机的导火索。文章首先提出主权外债的定义,列举出主权外债的形式,概括了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并得出了四点启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定义和分类了地方政府主权外债,接着进一步对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进行了定义、描述了其特征,从不同角度对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分类,并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为了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主权外债政策、管理体制等侧面对风险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合理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紧接着以“信息甄别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区县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评价模型,然后利用重庆市的数据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以便为区县政府主权外债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提供指导。最后,在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及其成因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从主权外债政策、管理体制、财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防范我国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对策。

《山东省外债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 刘大勇[9]2006年在《山东省外债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山东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东省外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外债融资也暴露出许多结构性和趋势性的问题。本文从对山东省外债规模和结构分析入手,系统分析了山东省外债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外债管理政策和融资体制的建议。

张艺腾[10]2012年在《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及金融危机后所带来的机遇,运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内部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施国际化进程中外汇风险是重要的风险之一,揭示出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其次,在对外汇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时对企业具体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暴露点进行识别,归纳出主要的外汇风险因素。引入VaR模型对风险进行了度量,确立了系统评估外汇风险的指标体系。再次,根据煤炭企业具体业务的特点、外汇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度量模型制定了外汇风险评估原则,并引入系统动力学和动态优化决策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风险控制模型。对大型煤炭企业出口收汇、进口付汇、外币贷款债务及境外项目投资等业务中的外汇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估计评价分析。然后,以对中国、美国、日本叁国的日汇率数据为例,运用ARCH、GARCH、 EGARCH检测法进行了汇率波动性实证分析,同时通过对国内大型煤炭企业HW公司的日元外债低息贷款和澳大利亚WM煤炭项目竞标资金支付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外汇风险度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结合决策支持系统理论,设计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外汇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地方政府外债项目管理研究[D]. 任桂红.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 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D]. 李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3]. 呼和浩特市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D]. 魏艳玲. 内蒙古大学. 2007

[4]. 积极构建政府外债风险防范和管理新机制[J]. 李丽. 财政研究. 2008

[5]. 外债本外币管理的差异性、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 张家绪. 国际金融. 2016

[6].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主权外债管理政策[C]. 胡建梅. 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7]. 中国外债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D]. 杨烨.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8].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袁波兰. 重庆大学. 2004

[9]. 山东省外债融资问题研究[J]. 《山东省外债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 刘大勇. 济南金融. 2006

[10].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 张艺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标签:;  ;  ;  ;  ;  ;  ;  ;  

山东省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