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机械论文_张健,唐静,邱名,邓有奇,龚小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轮机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轮,机械,数值,径流,涡轮,开放性,创新能力。

叶轮机械论文文献综述

张健,唐静,邱名,邓有奇,龚小权[1](2019)在《叶轮机械全环非定常大规模并行模拟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精确地模拟叶轮机械内部复杂的叁维非定常流动,开展了全环网格模拟方法探索,提出了针对滑移面的守恒变量插值和高效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解决方案。基于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平台,自主开发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程序,采用单级压气机、1.5级涡轮和3.5级高负荷压气机叁个算例进行了程序的验证与确认,以及并行效率测试工作。模拟采用的最大网格数为2亿,计算核心数为4096个。结果表明:程序计算得到的整体气动性能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程序所采用的全环非定常计算模型能保证交界面处物理量的连续,削弱非物理熵增,得到更加可信的流场解;所采用的METIS的网格分区方法以及MPI并行策略使程序具有良好的负载均衡和并行效率;同时程序对超大规模的复杂问题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问题的流动分析和叶轮机械的精细流动研究要求。(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彭灼[2](2019)在《小尺寸中高速叶轮机械水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机械作为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旋转机械设备,在各行业甚至是在国民经济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叶轮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水利工业、化学工业、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随着各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叶轮机械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开发周期性以及与设备与环境匹配性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据流体等能量传递方向不同,可以将叶轮机械划分为动力机械(原动机)和输送机械(工作机)。叶片是叶轮机械的关键元件,能完全影响叶轮机械的工作性能与转化效率,叶型又是叶片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叶型方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因此为了研究叶轮机械的水力性能,本论文将以石油领域中最常见的井下动力钻具——涡轮钻具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涡轮钻具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工程领域叁大重要技术之一,其结构相较于转盘钻井与螺杆钻具等,应用程度之广、优势之多早已受到了钻井工程领域的重要关注。但由于涡轮钻具转速过高,与之能匹配的钻头的磨损性较差,使得涡轮钻具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小井眼、微小井眼等国际高端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承受高转速、低钻压的各种新型钻头的成功研发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涡轮钻具的优势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小井眼、微小井眼的井筒径向尺寸小,这对涡轮定转子的设计与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首先研究了涡轮的特性参数对涡轮性能与效率的影响。从常规涡轮钻具的工作特性着手,分析各特性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可以为涡轮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涡轮扭矩和转化效率提供依据。以钻井液流经涡轮定转子为研究对象,以叶轮旋转机械适用的一元欧拉方程为基础,并作出了3个基本假设。探讨了涡轮的转化扭矩特性、功率特性、有效压头等参数的变化对涡轮性能的影响;流经涡轮钻具的钻井液除了做有效功外,还有部分钻井液以能量损失的形式损耗了,因此探讨了钻井液能量损耗的形式。其次研究了涡轮叶栅叶片的几何结构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从涡轮叶栅运动的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了钻井液流经涡轮内流道时的基本运动规律,确定了钻井液定子出口速度、转子进口速度、转子出口速度、定子进口速度。进而研究了能作为标准鉴定涡轮功率、扭矩等工作特性参数的3个涡轮无因次系数。由于每一个系数搭配形成的组合均可形成一定的涡轮叶栅结构,故需对涡轮的几何结构参数进行确定。对目前常用的曲线造型方法进行了分析,选用五次多项式进行了造型设计,得到涡轮叶片的叁维模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常用的CFD手段进行了验证。运用Fluent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涡轮的流道模型及网格模型,以设计的流量等为外界条件展开模拟,进行验证所设计涡轮的水力性能。同时,研究了涡轮转子叶栅结构变化对涡轮工作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转子叶栅结构的涡轮。采用液体流经定转子时的工作状态建立速度叁角形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径向间隙引起的能量损失和外圈叶冠引起的圆盘摩擦损失进行定性探讨,应用数值模拟仿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认为当涡轮的结构尺寸与钻井液流量为定值时,涡轮的转化力矩与转速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转速的增大,涡轮的转化力矩线性减小;涡轮的功率特性曲线与转速呈二次函数关系,当涡轮的转速达到最大,即扭矩为零时,此时的功率也为零,当涡轮的转速达到最大转速的一般时,涡轮将有最大的功率;涡轮的有效压头与涡轮的转速也呈二次函数关系;以钻井液流经涡轮定转子为研究对象,得到了钻井液的3种能量损失情况,其中水力损失中的冲击损失为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确保钻井液进入涡轮叶片叶栅的方向与叶片的结构角相近;(2)应用五次多项式进行小尺寸高速涡轮设计是完全合理的,所设计的涡轮的最佳工作转速约在4200 r/min左右时,效率达45.46%左右;(3)对3种不同转子叶栅结构的涡轮计算结果显示,认为涡轮定转子间径向间隙、外圈叶冠的存在均是影响涡轮性能的因素,并认为因外圈叶冠引起的圆盘摩擦损失是导致涡轮转子输出性能及能量损失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3种结构涡轮,认为其最佳效率点对应的工作转速、输出扭矩、转化效率均不相同,Ⅱ型涡轮与Ⅲ型涡轮比Ⅰ型涡轮的最佳工作转速小;Ⅰ型涡轮的转化力矩最大,Ⅲ型涡轮次之,Ⅱ型涡轮最小,即M_(iⅠ)>M_(iⅢ)>M_(iⅡ);而Ⅲ型涡轮的转化效率最大,Ⅱ型涡轮次之,Ⅰ型涡轮的转化效率最小,即η_Ⅲ>η_Ⅱ>η_Ⅰ。(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3](2018)在《热力叶轮机械专家——王仲奇院士》一文中研究指出王仲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热力叶轮机械专家。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被提升为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和1995年分别获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主要兼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1960~1962年赴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并获苏联科(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8年23期)

周迪[4](2018)在《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动及气动弹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动弹性问题是影响叶轮机械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性能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叶轮机械气动弹性力学涉及与叶片变形和振动相关联的定常/非定常流动特性、颤振机理以及各种气弹现象的数学模型等的研究。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自主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叶轮机械定常/非定常流动、静气动弹性和颤振问题的综合计算分析平台,并针对多种气动弹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如下:由于叶轮机械气动弹性与内流空气动力特性密切相关,真实模拟其内部流场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数值求解旋转坐标系下的雷诺平均N–S(RANS)方程,首先构造了适合于旋转机械流动的CFD模拟方法。特别的,针对叶片振动引起的非定常流动问题,采用动网格方法进行模拟,通过一种高效的RBF–TFI方法实现网格动态变形;针对动静叶排干扰引起的非定常流动问题,采用一种叶片约化模拟方法,通过一种基于通量形式的交界面参数传递方法实现转静子通道之间流场信息的交换。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的CFD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从而为后续气动弹性研究奠定基础。静气动弹性计算既是叶轮机械叶片设计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颤振分析的前提。基于定常流动CFD求解技术和流固双向耦合思想,发展了一种高效的静气弹计算方法。对于已知冷态(加工)外形要求热态(工作)外形的静气弹正问题,将叶片总变形分解为离心力和气动力引起的变形之和,分别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模态法求解。对于已知热态外形要求冷态外形的静气弹反问题,在求解正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高效的预估校正迭代法,从而能够高效准确地预测出未知冷态外形。应用所发展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转子叶片冷热态外形之间的差异以及变形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非定常流动CFD求解技术和能量法对振荡叶片流场以及叶片颤振特性进行预测分析,重点研究了叶轮机械中特有的叶间相位角因素。鉴于简单多通道模拟法和传统相位延迟类方法存在的不同缺点,本文在原始形修正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通道形修正法,其利用傅里叶级数对周向边界的流场变量进行修正而相应的傅里叶系数则由两个通道交界面附近内部单元中的变量值进行计算更新。理论上和数值计算均证明,采用该方法既能统一有效的计算任意叶间相位角下的非定常流动和预测气弹稳定性,同时相比于原始方法显着提高了计算收敛性和鲁棒性。结合数值计算结果还定量研究了典型振荡叶栅/叶片的颤振特性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潜在的颤振机理。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叶片受扰动情况下的振动响应,发展了一种基于CFD/CSD耦合的颤振计算时域法。非定常气动力计算基于前述的CFD方法,结构运动方程求解基于模态法,采用一种杂交预估校正方法确保每一物理时间步流场和结构场的高效精确推进。对Rotor67转子叶片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叶片无任何形式颤振发作的危险。对某风扇转子叶片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其在部分转速下会发生亚/跨声速失速颤振并给出了相应的颤振边界,此外还从物理上和数值上对失速颤振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进一步还将CFD/CSD耦合时域法拓展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颤振问题,通过针对性地构造计算方案或者利用简化模型等分别数值研究了非零叶间相位角下的颤振问题、带阻尼凸肩叶片颤振问题以及多排叶片颤振问题。鉴于定常/非定常气动力在气动弹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流场模拟能力,本文还基于一种前沿性的气体动理学格式(GKS)发展了适用于典型叶轮机械流动的数值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叁方面:针对旋转流动构造一种旋转坐标系下的GKS,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添加粒子加速度项来考虑非惯性系引起的额外源项效应;针对叶栅振荡非定常流动构造一种动网格系统下的GKS,主要方法是通过改变粒子迁移速度来考虑网格运动;针对原始显式GKS计算效率较低的缺点,结合Jacobian–Free Newton–Krylov(JFNK)方法首次提出一种高效隐式JFNK–GKS,从而使GKS应用于叶轮机械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0-01)

王继磊[5](2018)在《径流叶轮机械参数化造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几何造型是叶轮机械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其精度高低是决定叶型能否满足设计和加工要求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离心压气机叶轮与径流涡轮叶片,研究了基于NURBS曲线描述叶轮子午面、中弧线和厚度分布的参数化方法,解决了造型过程中坐标转换及叶型积迭等问题,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径流式叶轮机械叶片的参数化造型方法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几何基础。将发展的叶片参数化造型体系、叁维CFD计算分析和数值优化进行集成,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分析,通过构建二阶响应面近似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构建了适用于径流叶轮机械的优化平台,实现了全局最优的气动优化设计。并且本文将该平台应用到具体的径流叶轮之中。以Krain离心叶轮为基准。基于发展的参数化造型体系还原叶型,通过叁维数值计算对比分析造型所得叶轮和原叶轮气动性能,验证了参数化造型的有效性;以叶顶和叶根两截面中弧线控制点为设计变量,开展了气动优化设计,采用叁维数值计算,详细对比分析优化叶型与原叶型的性能和流场。所研究的整个工况范围内,优化叶型的效率和压比均高于初始叶型。以某一径流式涡轮叶片为例,对其进行参数化造型,并对造型所得叶片和原叶片性能开展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所发展的参数化造型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基于造型所得叶片,采用建立的设计平台,以叶顶和叶根中弧线控制点为设计变量,开展了叶片气动优化设计,并通过叁维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叶栅性能和流动状况,结果表明,气动优化后,径流涡轮叶片的效率和流量都得以改善。优化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径流式叶轮机械气动性能均得到提高,这验证了本文所开发的参数化造型方法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并表明了所建立的响应面优化设计体系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屠宝锋,胡骏,王志强[6](2018)在《《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课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开设的一门面向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是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研究方向的必学课程。文章针对《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的教学现状,采用启发式教学、编制程序和压气机实验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授课效果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5期)

张炜,魏义坤,窦华书[7](2018)在《面向留学生的《叶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向留学研究生的《叶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本文对授课对象、任课教师和教材选择等教学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全英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以提高留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为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科研相促进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3期)

徐乐[8](2018)在《基于S1流面粘性反问题的叶轮机械改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机械动力装置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基于叶片和流体工质间的能量转换,因此,快速、有效地设计高性能叶片是提高叶轮机械运行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S1流面理论,对不同型式叶轮机械叶片开展了粘性反设计,旨在降低叶栅气动损失进而提高运行效率。反设计过程中,基于MIT燃机实验室开发的MISES求解器,通过合理给定截面叶型的流片厚度分布评估S1流面叶栅性能,并与叁维计算结果对比来验证S1流面求解精度和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随之应用Mixed模式反方法根据预定的叶型表面压力分布修改叶型,并采用了临时“冻结”边界层方法来提高计算鲁棒性和加速设计收敛。首先,对有、无分流叶片离心叶轮开展了粘性反设计。无分流叶片离心叶轮反设计过程中,采用前加载的方式对10%和90%叶高截面压力分布进行修改,以在增大前缘载荷的同时降低入口激波强度。反设计叶轮较原始叶轮的工况范围向大流量点偏移,叶轮高效运行区增大。同时,叶轮出口吸力面二次流得到明显削弱,盖侧附近叶片前缘激波强度明显降低;有分流叶片离心叶轮的反设计过程中,通过削弱分流叶片前缘对主叶片压力面压力分布的干扰,分流叶片的部分载荷转移到主叶片,叶轮出口段的低速区以及分流叶片前缘的马赫数均得以降低。随后,对叶片扩压器进行了S1流面反设计,并开展叁维叶片扩压器气动造型。叶片扩压器的反设计过程中,采用前加载方式,增大吸力面半无叶区压力梯度,中后部采用降低的压力梯度,可有效降低叶片压力面尾部低速回流区;基于叶轮出口气流角分布来调整扩压器叶片入口角进行叁维造型,通过对比发现匹配大流量工况下叶轮出口气流角分布得到的叁维叶片扩压器对压缩机性能改善较为明显,而匹配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出口气流角分布得到的叁维叶片扩压器叶顶发生扭曲,通过几何变换分析叶片扭曲的原因,并总结了一定的造型规律。最后,发展了跨声速涡轮激波弱化的叶片反设计体系。轴流涡轮动叶的反设计过程中,通过消除涡轮动叶出口处的压力台阶,降低压力恢复梯度,从而降低激波强度,减少激波与尾迹的干扰。反设计所得涡轮低背压工况下运行效率明显提高,高效运行区增大。通过以上对不同叶轮机械叶片的反设计工作,验证了本文S1流面粘性反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这对完善叶轮机械叶片设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5)

袁哲,徐飞,刘春宝[9](2018)在《基于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场结构的光学测量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场结构的光学测量实验这一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给出了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总体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实验项目将液力传动与仿生学进行了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对于机械学科与仿生学科进行交叉与结合的认识与理解,进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及学科交叉人才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汉儒,王掩刚[10](2017)在《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是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具有关键作用,还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叁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7年19期)

叶轮机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轮机械作为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旋转机械设备,在各行业甚至是在国民经济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叶轮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水利工业、化学工业、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随着各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叶轮机械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开发周期性以及与设备与环境匹配性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据流体等能量传递方向不同,可以将叶轮机械划分为动力机械(原动机)和输送机械(工作机)。叶片是叶轮机械的关键元件,能完全影响叶轮机械的工作性能与转化效率,叶型又是叶片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叶型方程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因此为了研究叶轮机械的水力性能,本论文将以石油领域中最常见的井下动力钻具——涡轮钻具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涡轮钻具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工程领域叁大重要技术之一,其结构相较于转盘钻井与螺杆钻具等,应用程度之广、优势之多早已受到了钻井工程领域的重要关注。但由于涡轮钻具转速过高,与之能匹配的钻头的磨损性较差,使得涡轮钻具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小井眼、微小井眼等国际高端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承受高转速、低钻压的各种新型钻头的成功研发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涡轮钻具的优势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小井眼、微小井眼的井筒径向尺寸小,这对涡轮定转子的设计与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首先研究了涡轮的特性参数对涡轮性能与效率的影响。从常规涡轮钻具的工作特性着手,分析各特性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可以为涡轮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涡轮扭矩和转化效率提供依据。以钻井液流经涡轮定转子为研究对象,以叶轮旋转机械适用的一元欧拉方程为基础,并作出了3个基本假设。探讨了涡轮的转化扭矩特性、功率特性、有效压头等参数的变化对涡轮性能的影响;流经涡轮钻具的钻井液除了做有效功外,还有部分钻井液以能量损失的形式损耗了,因此探讨了钻井液能量损耗的形式。其次研究了涡轮叶栅叶片的几何结构参数对涡轮性能的影响。从涡轮叶栅运动的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了钻井液流经涡轮内流道时的基本运动规律,确定了钻井液定子出口速度、转子进口速度、转子出口速度、定子进口速度。进而研究了能作为标准鉴定涡轮功率、扭矩等工作特性参数的3个涡轮无因次系数。由于每一个系数搭配形成的组合均可形成一定的涡轮叶栅结构,故需对涡轮的几何结构参数进行确定。对目前常用的曲线造型方法进行了分析,选用五次多项式进行了造型设计,得到涡轮叶片的叁维模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常用的CFD手段进行了验证。运用Fluent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涡轮的流道模型及网格模型,以设计的流量等为外界条件展开模拟,进行验证所设计涡轮的水力性能。同时,研究了涡轮转子叶栅结构变化对涡轮工作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转子叶栅结构的涡轮。采用液体流经定转子时的工作状态建立速度叁角形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径向间隙引起的能量损失和外圈叶冠引起的圆盘摩擦损失进行定性探讨,应用数值模拟仿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认为当涡轮的结构尺寸与钻井液流量为定值时,涡轮的转化力矩与转速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转速的增大,涡轮的转化力矩线性减小;涡轮的功率特性曲线与转速呈二次函数关系,当涡轮的转速达到最大,即扭矩为零时,此时的功率也为零,当涡轮的转速达到最大转速的一般时,涡轮将有最大的功率;涡轮的有效压头与涡轮的转速也呈二次函数关系;以钻井液流经涡轮定转子为研究对象,得到了钻井液的3种能量损失情况,其中水力损失中的冲击损失为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确保钻井液进入涡轮叶片叶栅的方向与叶片的结构角相近;(2)应用五次多项式进行小尺寸高速涡轮设计是完全合理的,所设计的涡轮的最佳工作转速约在4200 r/min左右时,效率达45.46%左右;(3)对3种不同转子叶栅结构的涡轮计算结果显示,认为涡轮定转子间径向间隙、外圈叶冠的存在均是影响涡轮性能的因素,并认为因外圈叶冠引起的圆盘摩擦损失是导致涡轮转子输出性能及能量损失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3种结构涡轮,认为其最佳效率点对应的工作转速、输出扭矩、转化效率均不相同,Ⅱ型涡轮与Ⅲ型涡轮比Ⅰ型涡轮的最佳工作转速小;Ⅰ型涡轮的转化力矩最大,Ⅲ型涡轮次之,Ⅱ型涡轮最小,即M_(iⅠ)>M_(iⅢ)>M_(iⅡ);而Ⅲ型涡轮的转化效率最大,Ⅱ型涡轮次之,Ⅰ型涡轮的转化效率最小,即η_Ⅲ>η_Ⅱ>η_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轮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健,唐静,邱名,邓有奇,龚小权.叶轮机械全环非定常大规模并行模拟程序设计[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9

[2].彭灼.小尺寸中高速叶轮机械水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D].长江大学.2019

[3]..热力叶轮机械专家——王仲奇院士[J].奋斗.2018

[4].周迪.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动及气动弹性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王继磊.径流叶轮机械参数化造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屠宝锋,胡骏,王志强.《叶轮机械中的非定常流动》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

[7].张炜,魏义坤,窦华书.面向留学生的《叶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

[8].徐乐.基于S1流面粘性反问题的叶轮机械改型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袁哲,徐飞,刘春宝.基于叶轮机械非定常流场结构的光学测量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10].刘汉儒,王掩刚.叶轮机械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

论文知识图

流场测量位置自循环机匣处理扩稳示意简图1 专论叶轮机械叁元流动理论(2)1 专论叶轮机械叁元流动理论(3)叶轮机械流固祸合流程图3叶轮机械气动集成优化设计系统F...

标签:;  ;  ;  ;  ;  ;  ;  

叶轮机械论文_张健,唐静,邱名,邓有奇,龚小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