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途径研究

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途径研究

张荣林[1]2006年在《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邮政金融恢复开办2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金融深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邮政金融与邮政的关系,为邮政金融的产业性质、产业归属、产业功能明确定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为背景,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司治理结构等理论,阐述邮政金融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借鉴国外邮政金融的成功经验,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市场环境和业务设计,探讨中国邮政金融治理结构、路径选择等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机制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途径。论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的特殊性,建立邮政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对邮政金融产生的背景、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界定了邮政金融的概念。邮政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2004年以前是央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直至邮政储蓄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才形成了完整的邮政金融概念,即在金融市场环境下利用邮政基础设施经营货币资金融通业务,对资金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第二章,比较分析国际邮政金融发展。国际邮政金融的发展以市场化为主旋律。日本、韩国邮政金融和德国的邮政银行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业务各异,但为中国邮政金融加快改革步伐、开拓资金运用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邮政金融产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叁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业务定位。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加快,邮政金融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这叁类主体的体制安排及其行为逻辑引致了高度的利率政策风险、处于市场化边缘、治理结构行政化等运行特征,邮政金融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受到质疑,自身的业务发展也受到转存款利率政策调整、业务范围狭窄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必须设计新的邮政金融业务制度安排,由此创造性地确立了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第四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的治理结构。邮政金融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邮政金融的效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形式的考察和对国有金融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表明,邮政金融发展和改革的终结点是国有控股前提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国邮政金融必须不断完善国有邮政金融治理结构,在邮政金融内部建立代表国家产权的独立的董事会,建立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基本制衡机制,改变邮政金融现有的激励机制。

周颖辉[2]2011年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邮储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对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邮储银行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其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银行内部未形成共识。邮储银行的壮大需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因此,研究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邮储银行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金融结构比率的上升,即非国家金融机构贷款占全国贷款总额的比例提高,对二元经济转换有正向推动作用。邮储银行作为一家特殊类型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基本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为我国弱化二元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其核心使命应当是为“叁农”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要发挥邮储银行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功能,就应设法让这家国家金融机构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邮储银行选择社区银行经营模式,采用灵活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则规模庞大的邮储银行就相当于是由众多社区银行组成的有机整体,使当地资金尽量地为当地经济服务。邮储银行应根据规模经济原理和双赢机制采用“自营+代理”的模式发展金融业务,根据范围经济原理在各网点复制其经营模式和金融产品,这些优势具有持久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被其他金融机构复制。这些特定资源的整合能力正是邮储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邮储银行的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与“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全功能零售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和“为叁农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努力消除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核心使命相比照,邮储银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具有鲜明特色和行业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社区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具有社区银行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需要探索与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相配套的风险控制机制。邮储银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服务县域,服务社区,定位于大型社区银行,着力发展零售业务,立足于“自营+代理”二元经营体制和社区银行业务相对独立运行机制,将遍布全国各地的众多城乡网点按照社区银行的模式进行运作,以社区银行业务为主的各县(区)分支机构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把邮储银行打造成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显着的国际一流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在于将其业务分为社区银行板块和非社区银行板块,其县(包括城市的“区”)域内分支机构全属于社区银行业务板块,较高层次分支机构设社区银行事业部;邮储银行在县域内发展业务具有贷款定价的比较优势,小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是其社区银行业务板块的主要业务。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原动力”问题,邮储银行股权结构的改革在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有利于实施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股权结构,并有效解决“自营+代理”体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邮储银行在推行“化整为零”的大型社区银行发展战略时,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在其风险控制机制中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社区银行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邮储银行实施差别化监管、在法律层次上固化“自营+代理”体制、尽快设立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这些政策措施能有效地促进邮储银行可持续发展,使其为加快转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巫英[3]2009年在《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86年恢复发展邮政储蓄业务后,我国邮政储蓄在集中居民储、回笼货币资金、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06年末,邮政储蓄银行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逾1.6万亿元,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绿卡用户超过1.4亿户,成为中国第四大发卡行;到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高达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邮政储蓄具备了全国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邮政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将共享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将实现邮政企业和储蓄银行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快推动邮政储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在这场改革风暴中,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陆续准备和完成了上市工作;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调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业务风格;农村合作组织按照方案进行改革,成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身兼两职:为城市居民提供个人零售金融服务和为农村居民提供服务叁农的金融服务,这就意味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后就要面临城市、农村两个市场的银行业务竞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新生儿,通过何种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进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本文在篇章布局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在梳理和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相关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总结归纳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原则、影响因素。第叁部分从内部自身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入手,详述制约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后文的政策建议打下了基础。第四部分分析德、日两个典型的邮政储蓄变革方式,从中总结了两国取得改革成果的共同点,力求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变革提供经验借鉴。第五部分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要确定发展方向,为邮政储蓄银行做一个多元化定位;其次要苦练内功,强化邮政储蓄银行的自身建设;最后要加强外部合作,创立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周建军[4]2016年在《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大,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中日两国的邮政业市场化同样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这既表明其中充满了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也表明邮政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中日两国的邮政业既要办理邮政快递业务,还要办理储蓄和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其他国家的邮政业市场化相比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其取得的成效及仍旧面临的问题会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如下两个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在其国际动因部分对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通过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2)演绎归纳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从中归纳总结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动因、路径、成效等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进而归纳总结出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几点启示。本文除了绪论之外,还包括如下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2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章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一梳理并阐述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第3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本章对日本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推行的邮政“叁事业”即邮政、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的民营化改革从纵向做了梳理,并从中总结出两大特点,一是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第4章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国际和国内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5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二是邮政业自身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市场化实践;第6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日本邮政3公司上市,由此前的政府全额控股转变为持有大部分股份,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外新股东,邮政业市场化迎来了新阶段。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为了提高效益,推出了诸多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课题;第7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邮政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无疑会给中国邮政业市场化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叁点启示:(1)对于邮政这样的公用事业,如何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成为摆在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2)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推进邮政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像日本和中国这样集邮政、储蓄、保险叁业务于邮政集团一身的国家,如何做到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构筑一道“防火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广大国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邮政业市场化被搁浅,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此。对于公用事业股份面向全球上市应该慎之又慎;(3)上市不但没能解决长期困扰日本邮政的诸多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如何在保证集团的凝聚力的同时,又能保证3家公司各自大股东的利益,这是日本邮政集团母子3家公司同时上市面临的难题;公司上市之后必然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家金融公司每年支付给日本邮便的巨额业务委托手续费必然会成为大股东关注的焦点;如何尽快提高收益能力,仍然是摆在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面前的最大挑战。尽管当初对于邮政市场化特别是邮政集团3家公司同时上市,日本国内持支持意见的只占少数,但上市已经成为事实,日本政府和邮政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构建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的新经营模式,在获得广大国民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实现邮政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如下叁点政策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3)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力图做到如下两点创新:第一,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系统性研究,所以,本选题在资料整理、观点归纳、研究视角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搜集、整理有关日本邮政业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资料,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与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出现的问题及教训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第二,力争为邮政业市场化找到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简单梳理和归纳,并对这些理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做了尝试性阐述。

南晓斐[5]2018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16年9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首次成功上市,成为2016年中国最大的IPO项目,并计划在2018年回归A股。面对愈发强劲的增长目标和投资者越来越强的信心,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如何根据山西省经济环境(如消费升级、城镇化、农业结构改善等)监管日趋全面(如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网联的成立、信用环境的治理等)、新技术优势日益强化的外部形势(如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结合自身资金充裕、关联企业多等内部能力和资源,突破邮储银行现有持续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发展瓶颈,如何开辟新的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实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健康发展、良性增长,从而为全国邮储银行顺利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借鉴意义。本论文通过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梳理思路,明确框架,确定研究方法论述了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战略理论体,从而为系统性系解决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实际问题建立了科学的方法;第叁部分通过PEST工具论述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对企业的能力和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发展战略作出选择;第五部分切实论述相关的具体实施和保障措施。通过本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的深刻的剖析探究、严密的论据论证,阐明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在地方经济复苏、消费升级、公共服务的金融需求以及“叁农”改革的机遇下,以及同业竞争加剧、城镇化导致优势领域迁徙、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形态的威胁下,利用自身的品牌、网点规模、总行支持、非效益性支出少的优点,改善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员工专业能力、客户结构以及盈利能力弱的缺点克,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发展目标作出明确,对自身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选择作出论证。根据总体战略选择制定出符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自身发展需要的具体职能策略,包括市场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合作战略。最后明确具体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运用新技术加强智能建设、加强邮银合作推动集团发展、加强人力资源配备提升人力支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

张方文[6]2008年在《烟台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4月16日,烟台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从储蓄转变为银行,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对烟台邮政金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国内、国际一体化竞争的大环境下,制定出适合的发展竞争战略,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已成为烟台邮政储蓄业的当务之举。本文通过对烟台邮政储蓄历史和现实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外邮政储蓄改革成功的实践,借助先进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烟台邮政储蓄历史和现实情况及存在问题,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界的机会、威胁,得出较适合的烟台邮政储蓄下一步发展的“四化”竞争战略。作者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等。这对于控制改制风险,丰富业务品种,拓宽营销渠道,完善服务功能等,都有现实意义。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是烟台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论证得出的竞争战略,为烟台邮政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刘冬青[7]2007年在《中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邮政金融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金融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业务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吸收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列第5位,在我国金融行业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在邮政储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新的金融形势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运用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对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进行完善。另外,从世界各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发展来看,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进行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邮政储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如何为邮政储蓄资金寻找新的出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邮政储蓄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针对这种形势,通过回顾邮政储蓄体制的历史演进,分析其资金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际上部分国家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模式的比较与借鉴,提出完善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途径。本论文主要采用基本理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这样一个由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的思路,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一、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在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方面的经验,得出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启示;在对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时,采取两个时间点的数据作比较分析。二、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的运用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叁、归纳分析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目前有关邮政储蓄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论文研究的起点,进而说明了论文遵循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邮政储蓄资金的基本理论。说明了邮政储蓄的概念、性质和主要职能;归纳了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含义和运用原则,对其主要运用形式进行说明;同时介绍了商业银行内控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这些内容是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通过大量数据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邮政储蓄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属于分析问题部分。第四部分对日本、韩国、德国、荷兰和法国、台湾地区的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四点启示。第五部分针对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经验,提出改进我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途径。这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是本文研究的归宿和目的。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方面:1、邮政储蓄资金营运规则体系的构建;2、邮政储蓄资金营运预警系统和营运风险控制处理机制完善。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从文章整体来看,实证分析运用较少,理论分析深度还不够;鉴于自身工作经验和资料来源的有限,对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分析仍有不完善之处。

李志民[8]2008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功能定位分析》文中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否最终决定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众多问题,农村金融问题便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农村金融供给问题尤其是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金融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特征。金融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受到抑制。本文第一章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各金融机构的金融状况,认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我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供给短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的农村金融需求。第二章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现状出发,通过引用前人的理论,试图为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解决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为邮政储蓄服务新农村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并通过对国外农村金融的基本介绍,为我国农村金融提供实践的探索。第叁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历程以及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面临的问题,包括产品开发、人才等问题。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对河南开封邮政的相关状况分析,明确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方向。第五章通过对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的对比、分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试图得出一些有利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金融的结论和对策,进而确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角色。结论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应坚持同质化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并重的策略,在稳固和扩大同质化竞争成果的基础上,着力于差异化竞争并籍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坚持平民化经营风格,树立“大众银行”形象;尤其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投入,加强邮政储蓄的农村金融投放功能,扩大信贷业务品种与规模,加强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农村信用社、农发行、民间金融组织等结盟,开展银行大额协议存款优化储蓄资金使用途径。引导农民充分利用邮政储蓄提供各类中间业务,也可利用其强大的网点优势,为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结算及代理服务。从而确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截止到2007年5月,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高达近1.7万亿元,位居全国银行系统第五位。全国邮政储蓄通存通兑联网网点达3.5万个,是我国金融机构中农村营业网点最多的机构,遍布全国,沟通城乡。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业的关系是其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天然资源;无不良贷款、农村网点健全,是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综合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现状和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作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崔敏[9]2011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环境发生显着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银行也在顺应形势变化,做出有利自身发展的调整,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具有自身特性的银行,更要加强战略管理,实施切实可行的战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除具有商业银行的一般特性外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战略选择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战略中既应借鉴邮政银行的国际发展经验,又能够反映和契合我国邮政银行发展的特殊要求,就要求中国邮政储蓄在战略确定时,既能够结合国外的经验,又能够考虑中国国情。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立足中国现状,立足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其现行战略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且提出了有利我国邮储银行的战略结构和详细情况,包括总体战略,品牌战略,经营战略,市场定位战略以及合作战略等一系列的方面。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梳理,进一步的明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方向,而且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和做出的相应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机遇把握措施。

栗程[10]2016年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行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电子商务的繁荣,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新科技的运用,大批传统行业企业积极顺应“互联网+”新趋势,打造企业新的发展引擎。智能手机、Pad、PDA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又一次让网络化波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一直处于信息技术核心位置的金融业,在新的科技发展浪潮中,自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仅依靠实体营业网点和传统经营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纷纷打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桎梏,加入了开发新型电子银行产品,抢占电子银行市场,扩大既有市场占有率的这场无硝烟战斗之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我国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实体网点多、服务客户量大、覆盖区域全、客户信赖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受到成立时间晚、业务开展起步慢、管理经验不足、人才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困扰。在当前国内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大、日趋激烈、不良贷款率增加、净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开发和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和业务,虽然电子银行总体起步滞后,但发展速度却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短短几年,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量、替代率、交易笔数都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并继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本文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电子银行内涵和基础理论出发,在阐述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产品和业务的状况的基础上,对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产品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结合SWOT分析模型,查明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产品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总结了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开展中所存在发展战略不明确、营销推广模式不清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根据ADL矩阵和波士顿矩阵得出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所应采取大力发展的战略,并提出了其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推广策略、产品创新策略和风险管控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D]. 张荣林. 中共中央党校. 2006

[2]. 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研究[D]. 周颖辉. 湖南大学. 2011

[3].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巫英. 江西财经大学. 2009

[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D]. 周建军. 吉林大学. 2016

[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发展战略研究[D]. 南晓斐.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

[6]. 烟台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战略研究[D]. 张方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 中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问题研究[D]. 刘冬青. 山东大学. 2007

[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功能定位分析[D]. 李志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8

[9].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D]. 崔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1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栗程. 辽宁科技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中国邮政储蓄的发展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