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熊薇[1]2017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工作,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及中职全体师生的长远发展。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人文素质教育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这一主题,通过对石家庄市部分中职学校的调研以及与用人单位的采访,分析了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概述。本章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演变、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第叁章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分析。本章通过对石家庄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及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加强和改进中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本章主要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黄绍丽[2]200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的国家民族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强弱,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而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与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密切相联的,若忽略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社会庸俗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竟人文素质差,他们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但中职教师的人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理工科教师往往除了专业知识外,其它相关科学知识所知甚少,甚至可以说是“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笔者,对此颇有感触,每当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候,深感自己人文素质提高之迫切性。基于这种认识,本论文试图以教育人本论、心理内化论、IN结合论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对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的探讨为核心,以促进我国职业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为现实基础和动力需求,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问题作多侧面、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论文是在高等院校及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行的探索,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素质、人文素质的概念及其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二部分,对山东省的部分中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认识中职教师的人文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通过前面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育教学体验,提出了从社会、政府、学校及教师自身四个方面提高中职教师人文素质的措施。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四条支持理论及其与提高中职教师人文素质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研究高等院校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并运用比较法,找出对提高中职教师人文素质的借鉴和启示。

刘开颜[3]2008年在《工科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之反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相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工科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人文素养较差的问题日趋严重。工科中等职业学校如果不加强人文教育,就会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目前关于工科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本研究从工科中等职业学校的角度,聚焦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人文教育薄弱原因及对策,为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工科中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对道德观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观念层面,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人文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另外学校的人文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人文教育薄弱的原因在于社会混乱观念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定位,主要是对“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就业为导向”两种职业教育思想的片面认识;学校的功利性目的过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人文素养偏低以及家长和学生轻视人文教育。针对中职学生年龄偏低(主要在16-20岁),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特点,同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校时间短、技能实训任务重的实际,把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内容定位在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上。通过人文教育使中职学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自控能力,增强进取意识,确立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本文还探讨了工科中职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包括正确认识人文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人们忽视的经济和政治价值;建立完整的人文教育体系,包括合理设置人文课程、进行人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在专业实习和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改进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人文教育作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与规划和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万海梅[4]2008年在《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现状探究》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同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它能更直接、更明确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队伍素质的状况与发展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命运。教师是搞好职业技术教育、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技术学校办好叁个条件(师资、教材、设备设施)的首要条件。职业教育教师在更新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劳动群体素质的过程中,所承负的责任要更多些、更重些,他们所在职业的专业技术性,也比一般的教师职业更为繁复。所以,促进职教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显现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本人作为一名教师,在职业学校从教数年,常常困惑于职业学校特殊的教育教学。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本人对所任教的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位于教学一线教师的调查和个别典型教师的访谈,旨在通过以点带面,将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性、工作特点、教师发展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展现出来,期望引起社会、教育部门以及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本人的重视,共同寻求促使教师健康成长,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对策。本文在第二部分通过理论和文献的方式展现了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内容及特点。教师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特点包括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性、工作特点及发展的特点。在第叁部分通过实际调查访谈、分析论证总结,展现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城阳区职教中心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欧阳娅雅[5]2017年在《新时期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素质要求逐渐提升,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然而,由于受到以往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重技术”、“轻人文”,人文素质教育并未得到重视,从而导致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东西部的中职生人文素质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个性化问题及特点,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本次调查选择陇南市卫生学校为研究对象,有助于从个案分析的角度揭示新时期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问题,并且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对陇南市卫生学校学生及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分别就师资、教学制度和学校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对现状分析讨论发现:中职生对于人文素质整体情况的了解程度偏低,对于人文素质认识不到位。基于对案例学校的调查问卷、访谈调查及随访调查,发现新时期陇南市卫生学校中职生存在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精神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客观环境因素等五大影响因素。通过对问题和影响因素的探讨,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改变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水平,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校人文类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完善学校教学和评价体制,提高人文素质课程比重,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培养;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实践能力。

方丽琴[6]2016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人文素质提升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职业教育日趋普通化、全面化发展,社会对人才基础素质的强调,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势在必行。然而,由于以往中等职业教育"重视实用性机能而忽视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惯行,人文素质教育并未落在实处、受到重视,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差异性较大。探索如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的解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匮乏、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以及道德水平令人堪忧等不良现象。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受到社会整体客观环境、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学校和教师以及家庭环境四方面的影响。在对形成原因详细探讨的基础上,具体的针对性策略主要有:多渠道了解社会、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包括以教育活动为中心,促进人文素质的养成,通过社会活动提升人文素质的形成;树立新的人文教育观念,加大人文教育的渗透功效;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隐性课程,改善育人环境以及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以期能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和道德等人文精神,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

谭强[7]2016年在《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键环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如何解决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问题,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是我国创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实问题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等方面仍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它们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和水平,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搭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进一步完善、满足人民大众对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系统,而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系统内部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子系统。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子系统,必须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系统作为逻辑起点,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系统的全域视觉出发,才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系统要求和整体目标。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历史政策与实践探索的诉求;影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因数是多方面的系统的问题;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应该从职业教育系统出发,在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系统的特征、结构、功能、理论框架和现状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积极作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探讨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者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出发,以终身教育思想、目标课程模式、系统理论为理论支撑,遵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软系统方法论为主要研究工具,综合应用文献计量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采用了“提出问题---相关文献研究---明确目标---理论分析---实证调查---案例研究---归因分析---思路变革---对策研究---总结反思”的研究路线。主要研究内容:一是研究基础,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历史文献梳理以及相关理论的探讨;二是理论分析,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系统的特征与结构进行分析;叁是问题表征,对四川省德阳市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对问题表征进行分析;四是个案调查研究,以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为例进行个案调查研究;五是问题归因,对四川省德阳市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六是理念变革,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理念变革的梳理;七是对策研究,从现代课程理论出发,根据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与概念模型进行对比的结果,提出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原则、技术线路、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等对策研究;并重点强调了政府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及政策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包含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历史文献综述、概念模型建构、理论研究、现状调查、问题表征、归因分析、理念变革探讨、对策研究以及研究反思。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本质应该是中高职课程结构要素之间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应然状态应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必然状态,即应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和多元立交的状态。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缺乏有效的适应性、层次性和连续性,两者独立发展,各自为政。这些问题或者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的提升,制约了整个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构建层次显着连贯一体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之路。只有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衔接、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系统衔接,才能有效搭建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与能力不断提升的成长通道,才能进一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要真正转变观念,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强化基本定位,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坚持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需求,才能建立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二、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是历史政策与实践探索的诉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说,中高职课程衔接正是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历史诉求,它贯穿了我国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到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体系全过程,体现了从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到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实践必然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宏伟目标的具体要求,它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诉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中高职衔接在课程与教学上的脱节、断层和疏离是制约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很多地区都积极开展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在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课程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实践探索成果进一步夯实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热点逐渐集中,研究队伍扩大,研究方法丰富多样,为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第叁、影响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表征及问题归因。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中高职课程衔接起点、衔接基础、衔接核心、衔接主体、衔接保障和升学路径等方面存在着层次断层、内容重复或者脱节等诸多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具体表征体现在:一是课程目标:目标取向稳定性差,目标确定学科化趋向;二是课程内容:内容取向层次性差,课程管理自由化趋向;叁是课程实施:实施取向开放性差,课程教学课堂化趋向;四是课程评价:评价取向形成性差,评价模式单调化趋向。在软系统方法论指导下,通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政策制度保障支持力度、职业教育课程管理机制内外动力等维度进行归因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归因主要在于:一是理念变革滞后,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二是顶层设计滞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叁是教育制度滞后,职业教育保障支持力度薄弱;四是办学定位不准,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内外动力不足。第四、解决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对策思路。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出发点,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应该遵循和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坚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其次,根据目标课程模式理论,本研究认为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基本路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就是首先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改革,打破学科课程,建立工作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不是对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的简单否定,而是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该明确工作实践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而不是知识的延伸和应用,这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再次,应该构建层次显着连贯一体的中高职课程体系。通过制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目标、建立多方联动的课程内容设置机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案和建立多元参与的核心能力课程评价机制,构建层次显着连贯一体的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体系。四是保障措施方面,应该建立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的合作机制。政府主导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国家招生考试制度与课程标准、配置合理的高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统一的专业目录编制机制、建立多元的课程开发参与机制。

李洪平[8]2007年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是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可靠保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直接手段。本研究回顾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并论证了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批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消亡论,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经费问题,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供给——需求理论、外部性理论、政府职能理论、权责对称理论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中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公共财政予以最低保障,行业企业参与投入,受教育者学费分担的投入机制:对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的生源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从政府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政策执行不力、企业参与不积极、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借鉴和吸收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为解决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最后总体提出要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上职业教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上主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匡正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品位;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改善就业渠道;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等具体对策。并对研究结果,以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例进行诠释。

任向辉[9]2011年在《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面向社会的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加强和改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背景,从实证研究出发,以现状及原因分析—对策途径—意义为基本思路。本学位论文在对天水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作出较为全面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此为基点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天水市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价值的策略方案,目的在于期望借助这种实践性策略方案能够有效地培育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文章从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对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性调查陈述,并进一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和教师、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性阐述。第叁部分,着重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意义的对策途径,这是本篇文章的重点。以育人为中心,围绕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主线,强调在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本文对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及其实施途径与对策的改进,主要从坚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用四个方面予以较为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出的新观点。第四部分,重点对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本地区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行了剖析。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熊薇.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绍丽. 天津大学. 2003

[3]. 工科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之反思研究[D]. 刘开颜.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4]. 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现状探究[D]. 万海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 新时期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欧阳娅雅. 陕西理工大学. 2017

[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D]. 方丽琴. 苏州大学. 2016

[7].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谭强. 西南大学. 2016

[8].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洪平. 西北大学. 2007

[9]. 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任向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