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_黄健荣,王新建,于萧榕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响应时间,平均,吞吐量,技术,体系结构,假象。

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健荣,王新建,于萧榕[1](2014)在《无线局域网中一种层次式负载平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负载平衡技术可能产生负载平衡假象问题,提出一种层次式负载平衡技术。该技术在对APs结构进行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合适于一路的候选MN的选择,实施负载平衡,使得负载平衡由区域的平衡扩展至整个系统的平衡,从而消除了负载平衡假象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负载平衡指数和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孙浩鹏,李杨[2](2013)在《集群渲染构建及负载平衡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群渲染在当今的叁维动画渲染、高清后期视频制作过程中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合理的网络渲染硬件配置,建立合理的渲染执行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渲染效率的关键因素,采取单独一个渲染服务器作为任务管理器的构建方法,利用动态负载均衡技术,解决了渲染过程中网络瓶颈和渲染节点突发故障带来的渲染效率低下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杨志[3](2013)在《基于负载平衡配置双吸螺杆压缩机的主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双螺杆压缩机的理论和工程研究发现,在其具有一端吸气,一端排气为结构特征的主机工作过程中,阴、阳转子始终不同程度地受到单一方向轴向力的作用。依据力的传递作用原理和转子受力理论分析可知,该力持续对主机吸气端及部件形成永久性破坏,不利于机器的长周期运行。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研究仅局限在以原有主机结构特征为基础的结构优化、受力改善及材料改进等方面展开,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力学平衡原理为基础,课题组提出负载平衡配置的双螺杆压缩机设计方法,达到彻底消除轴向力破坏作用的弊端。文章以基于平衡配置的双吸式螺杆压缩机主机为对象,开展了包括转子型线构造方法、吸排气系统结构和程序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文中针对负载平衡主机的结构特征,通过转子轴向受力分析与计算,从理论确立了该技术研究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多种型线曲线段组成进行了特性研究,提出采用满足无干涉、泄漏量少和容积利用率高等原则并适应主机性能要求的XSRM型线作为主机型线;根据相对运动和转子啮合共轭原理,详细介绍了转子几何特性、型线及其共轭曲线、啮合接触线和型线空间螺旋齿面的形成过程,给出了XSRM转子型线形成参数及数据及刀具刃形求解方法;针对负载平衡配置的双螺杆压缩机结构特征,提出了吸排气系统的新型构造思路;为实现压缩机的双吸工作过程,对中隔板结构形式开展了方案比较研究,确定将吸气法兰置于中隔板上部能更好地实现压缩机高效工作的原理结构;基于压缩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非线性、非显性及超越方程,利用计算机高效计算的优势,采用MATLAB软件实现数学过程求解,并编制出计算程序,建立了一种模型快速、准确求解的有效方法与工具,解决了现场急需快速求解型线参数困难;利用计算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主机结构的叁维建模和仿真;针对型线构造过程受参数取值的影响,提出以极角为优化对象,展开了优化模型和约束函数的确定及实现步骤研究。文中涉及的实例及相关数据付诸于服务企业的实际应用,说明了该立题有工程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3-06-30)

窦乃夫[4](2012)在《云计算环境下面向资源负载平衡的评测与调度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以提供云计算服务为目标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服务商可以在一台物理主机上按照用户定制的计算环境创建出多个虚拟主机,每一个虚拟主机都可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环境,从而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环境。随着需求的增加,物理机上承载的虚拟机会越来越多,而每个虚拟机内的应用不同导致了物理机的负载呈多样性变化,这样难免会出现某些物理机负载过高,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虚拟机资源调度,使整个数据中心达到动态的负载均衡,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分别针对云计算环境下虚拟资源的负载评测和负载均衡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负载评测,高效地完成虚拟机动态调度,实现负载均衡。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方法的负载评测策略。该策略充分考虑云计算环境下物理节点负载的特点,将分形方法引入负载评测并加以改进,根据节点负载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负载变化情况。实验表明该策略可以对节点负载进行预测,判断触发虚拟机迁移的时机,减少大量不必要的虚拟机迁移,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2)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评测的虚拟资源动态调度策略。该策略通过基于分形方法的负载评测策略判断虚拟机迁移的时机,将负载过高的虚拟机迁移到负载较轻的物理节点。实验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地进行虚拟机迁移,将不同负载类型的虚拟机进行打包,合理利用物理节点的资源,实现整个系统的负载均衡。(3)部署云计算平台,编程实现负载监测模块、负载信息收集模块、负载过高检测模块和虚拟机调度模块,通过仿真实验检验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11-01)

马善达,万晓冬,李云芳,李辉[5](2012)在《基于HLA和移动代理的负载平衡控制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HLA的仿真系统的负载平衡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保证仿真试验高效平稳的运行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移动代理(Agent)已经被证明在平衡负载方面卓有成效。文中将移动Agent引入基于HLA的仿真系统中,主要从动态迁移方面,探讨较合理的仿真控制技术,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过程,最终达到保证仿真运行速率的目的。根据每个仿真试验的不同情况,设置合理的迁移策略,才能提高负载平衡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2年06期)

林臻,燕雪峰[6](2012)在《一种面向负载平衡的主动复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动复制容错技术中存在资源浪费及请求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请求-状态相关及请求-状态无关的系统模型、面向负载平衡的主动复制技术。容错组成员都能根据当前的负载信息列表决定是否执行接收到的请求,只有负载最轻的成员执行当前请求。组中各成员同时执行不同的请求,并直接返回请求响应结果,从而在充分利用主动复制技术中,在引入冗余资源的基础上缩短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能缩短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请求-状态相关的系统模型下,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跟与状态相关的请求数目成正比。(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赵成贵[7](2012)在《互连网络局部迭代负载平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如网格计算,云计算,P2P计算)的共同特点是计算节点之间都是通过互连网络进行通信。对互连网络各个计算节点产生的工作负载进行平衡是提高计算系统性能的关键。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互连网络上使用局部迭代方式求解负载平衡问题在算法设计及其性能分析反面的若干基本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徐宇亮[8](2012)在《系统容错和负载平衡技术在数据集成服务系统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阐述了系统容错和负载平衡技术与传统石油工业相结合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远程数据决策集成系统可靠运行的安全措施及它的实现算法,从理论上讲,它的应用不仅为高层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而且还为油田远程勘探数据集成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2年03期)

林臻,燕雪峰[9](2012)在《一种具有负载平衡特性的容错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容错技术引入的冗余资源及顺序执行请求造成的响应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请求-状态相关及请求-状态无关的系统模型、具有负载平衡特性的容错技术。在保证容错组成员状态一致性和组成员正确管理的前提下,由负载最轻的成员执行当前请求,组中各成员同时执行不同的请求。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具有负载平衡特性的容错技术能缩短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请求-状态相关的系统模型下,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跟与状态相关的请求数目成正比。(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2年S1期)

卢卓君[10](2011)在《CDN网络中一种新的负载平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提高网络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CDN网络中的负载平衡技术中用户的请求不能立刻得到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装箱策略的负载平衡算法,算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扑信息和文件访问历史以及服务器的负载信息,构建一个完善、全面的中间层,并利用缓存、复制、负载平衡和DNS重定向等技术,实现对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负载实时处理。通过改进技术的仿真实验证明,分布式装箱策略完成了网络用户的请求导向最近的服务节点靠近,使得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及时的分发,并可以缓解网络堵塞问题,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1年01期)

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群渲染在当今的叁维动画渲染、高清后期视频制作过程中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合理的网络渲染硬件配置,建立合理的渲染执行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渲染效率的关键因素,采取单独一个渲染服务器作为任务管理器的构建方法,利用动态负载均衡技术,解决了渲染过程中网络瓶颈和渲染节点突发故障带来的渲染效率低下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健荣,王新建,于萧榕.无线局域网中一种层次式负载平衡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2].孙浩鹏,李杨.集群渲染构建及负载平衡关键技术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

[3].杨志.基于负载平衡配置双吸螺杆压缩机的主机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

[4].窦乃夫.云计算环境下面向资源负载平衡的评测与调度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5].马善达,万晓冬,李云芳,李辉.基于HLA和移动代理的负载平衡控制技术探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

[6].林臻,燕雪峰.一种面向负载平衡的主动复制技术[J].电子科技.2012

[7].赵成贵.互连网络局部迭代负载平衡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

[8].徐宇亮.系统容错和负载平衡技术在数据集成服务系统中的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

[9].林臻,燕雪峰.一种具有负载平衡特性的容错技术[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2

[10].卢卓君.CDN网络中一种新的负载平衡技术[J].计算机仿真.2011

论文知识图

集群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请求响应模式全国风能资那专业观洲网运行监控系统体...网络级的负载平衡现代基于网络的负载...“CDGZW”信息门户的应用拓扑结构图‘...动态负载平衡3.5仿真平台层可视化仿真...实现机制Fig2.12TCPhando...

标签:;  ;  ;  ;  ;  ;  ;  

层负载平衡技术论文_黄健荣,王新建,于萧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