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探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探讨

陕西省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分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与民用建筑需求不断增加。其中砌体结构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其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施工中受环境、工艺等因素影响,裂缝产生多且危害较大,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对于工民建裂缝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砌体结构;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

1.施工技术原因

施工中因砌体与抹灰材料的粘结性不满足使用要求;墙面抹灰前没有清理干净,浇水不充分便开始抹灰施工;砌块或墙面有破损的地方,墙体上的脚手架局部预留洞口没有填塞密实;砂浆的配置不合格或水泥的用量过多,会导致水化热变大,使得墙体因干缩而出现龟裂等。以上施工问题均容易造成内外墙面出现裂缝。

2.施工温度引起的裂缝

在施工中温度的变化常常会引起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当施工处在复杂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能够使温度应力变得足够大,建筑结构就会产生裂缝。比如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3.建筑结构因干燥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烧结材料使得其干缩变形相对较少,且使得其变形的时间周期比较短。一般来说,我们只要不采用刚刚出窑的新砖,基本上不需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不过对于这类的砌体,其往往会在受潮的时候出现受潮膨胀的问题。而这种湿胀往往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形。对于一般的砌体而言,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本身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4.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建筑工程的不均匀沉降。由于建筑地基的土质松软不均、构件支撑间距大、模板刚度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建筑结构出现沉降现象,从而在建筑结构的内部及其表面产生不均匀的拉应力,进而致使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现象。由于沉降类裂缝大部分为贯穿性或深进性的裂缝。因此,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2、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1施工过程中对裂缝的控制

施工时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在砌筑前向砌筑面适量浇水,这样既保证砌筑砂浆有良好的硬化条件,又可使砌体不至于含水率过高。填充墙砌至梁、板底部时,留出小于一皮砌块高度的空隙,待砌体再次收缩变形,抹灰前1-2d用立砖斜砌顶紧。补砌及抹灰应从底层向上进行,使上部承重梁、板对填充墙有挤压作用。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并且不小于150毫米。当搭接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φ6钢筋或钢筋网片加强。

2.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在屋面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变形;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作好保温层,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同时应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者顶层圈梁与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钢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的影响。伸缩缝内应清理干净,避免碎砖或砂浆等杂物填入缝内。此类裂缝一般不会危及结构的安全,且2-3年将趋于稳定,因此,对于这类裂缝可待其基本稳定后再作处理。

3.对于因地基不均匀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施工前必须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将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彻底弄清楚,确定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做好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防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合理设置沉降缝、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以及整体性能、对不良地基应该采取有效行处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对于结构上我们就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横墙间距不宜过大。在施工工序上就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宜先建较重单元,后建较轻单元。

4.规范结构控制

为控制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中,结构的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对称,若平面形状不规则,应尽量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若干个独立规则单元。“以防为主,抗防兼施”,避免由于墙体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裂。对伸缩缝的设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一般较灵活,没有严格和明确规定,设计方法均由设计人员自行处理。根据多年实际经验,只要按规范每隔一定距离留一条“伸缩缝”,按“留缝就不裂”的简单方法,在一般情况即可得到基本控制。在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时,应力求按竖向规范规则,尽可能不出现错层,避免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水平裂缝。

结语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控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既能控制墙体裂缝的产生,又方便施工的目的。控制裂缝,重点在防,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有效地控制裂缝,提高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井维维.浅谈建筑砖砌体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2]韦雪红.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玉林市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标签:;  ;  ;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