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催化剂,力场,不饱和,原子,模型,吡咯。
分子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焦银春,邓双,彭斌,陈述[1](2019)在《NBO理论用于过渡态分析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演示——以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态理论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解释。针对经典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结合笔者科研经验,借助高斯Gaussian量子化学软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理论模拟,获得过渡态结构,分析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结构信息;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 7.0程序对反应路径上的每一个点进行自然共振理论(NRT)分析,获得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轨道相互作用模式和键级变化趋势线,使整个反应过程可视化。并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同步演示。本文是对教材中的过渡态理论知识点的扩展补充,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拓科学视野。(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刘霞[2](2019)在《最冷化学反应让分子形成时刻首次“曝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在比星际空间冷数百万倍的温度下,他们让两个超冷分子发生了迄今宇宙间最冷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分子偶联史上最冷的键。他们表示,科学家可利用这种超冷化学,了解化学反应期间究竟发生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2-04)
冯炜,高红凤,刘婷,马琼,周慧[3](2019)在《吡咯和吡啶燃烧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反应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ReaxFF)研究了吡咯和吡啶的燃烧反应机理。重点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吡咯和吡啶的燃烧过程中反应物、产物和主要反应中间体的分子数量变化规律,基于动力学轨迹可视化地观察获得了吡咯和吡啶的燃烧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芳香氮化物燃烧的重要因素。在燃烧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H_2O和氮氧化物(NO_x)的生成速率逐渐加快,数量增多。随着反应的进行,CO_2和H_2O的生成量会逐渐趋于平衡,且达到平衡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吡咯和吡啶的分解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但在相同温度下,吡啶的分解时间比吡咯要长,分解速率比吡咯要低。两者燃烧产物、氧化过程中的含氮中间体相同,但热解开环方式、烃类自由基裂解路径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张硕,侯梓桐,宋子贺,苏晓峰,王峰[4](2019)在《Zn/Ni双金属接力催化:一锅法分子内环异构化/分子间酰胺化反应构建恶唑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新型的Zn/Ni双金属接力协同催化的串联反应,该方法通过Zn(OTf)_2和Ni(ClO_4)_2·6H_2O协同接力催化,一锅法进行分子内环异构化/分子间酰胺化反应构建恶唑衍生物.产物的形成主要是由Zn(OTf)_2活化炔丙基酰胺的叁键,发生分子内的环化反应构建恶唑啉中间体,由Ni(ClO_4)2·6H_2O催化3-羟基-2-苯甲基-异吲哚啉-1-酮类化合物形成酰亚胺离子,继而由恶唑啉中间体与酰亚胺离子发生分子间酰胺化反应实现了恶唑分子的合成.优化部分的对比实验证实Zn(OTf)_2和Ni(ClO_4)2·6H_2O的存在对于该串联反应都是必须条件.大体而言,所有反应都是将各反应物和试剂一次性加入,在空气氛围下100℃加热进行反应.含有不同类型给电子取代基、含有不同富电子的芳环、含有不同吸电子取代基的炔丙基酰胺都可以顺利地和3-羟基-2-苯甲基-异吲哚啉-1-酮反应得到相应的恶唑衍生物,相比而言,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炔丙基酰胺比含有给电子基团或富电子的炔丙基酰胺所得到的产物的收率要低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含有吸电子基团的炔丙基酰胺所得到的恶唑啉中间体活性较低.3-羟基-2-苯基异吲哚啉-1-酮类化合物、3-羟基-2-苯甲基异吲哚啉-1-酮类化合物和3-羟基-2-苯乙基异吲哚啉-1-酮类化合物对反应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兼容性.该方法反应条件简单、原子经济性高、官能团兼容性好,对恶唑衍生物合成和酰亚胺离子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宋丽娟[5](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致死率较高,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后形成血栓,患者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确切,但是在溶栓治疗后还应给予患者抗凝治疗,避免再发梗死、体/肺循环栓塞、梗死扩展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进行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组60例、乙组60例。甲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37~72岁,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蒋伟健,陈志卫[6](2019)在《有机小分子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连接C-C键的非常重要的反应。相比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不含过渡金属、容易制备、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以及稳定性强等。文章综述了几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对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结果表明,手性胺和手性磷酸催化剂在不对称加成中具有良好的收率及选择性,但是包含联萘酚骨架的催化剂对于大部分的共轭加成反应均具有优秀的催化作用以及优异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韩布兴[7](2019)在《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的识别、传递与转移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特征。在生物体内,大多数反应的活性位点都具有手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只有与活性位点手性匹配的(生物或药物)分子才能与活性位点进行有效地结合。手性相反的分子则有可能成为生物体的"毒药",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手性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在手性合成中,如果起始反应物具有手性中心,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单一手性的产物分子。然而,如果从非手性的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洋,张未卿,杨学明[8](2019)在《“大连相干光源”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拍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电子激光被称为第4代先进光源,是帮助人类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最先进的研究工具,在能源、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变革性的推动作用。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相干光源")的成功研制,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介绍了大连相干光源的研制背景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装置成功研制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9](2019)在《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配位不饱和度密切相关,配位不饱和度越高,其催化活性一般也越高。单原子催化剂(SAC,或ad-atom)模型在金属表面上具有最小的配位数,因而往往表现为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热稳定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基于反应力场(ReaxFF),运用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软件包进行大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单原子模型的热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只有Fe1/Fe(100)单原子催化模型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存在,而其他金属单原子表面分散结构则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单原子聚集形成大的纳米颗粒或沉降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在H2和O2气氛下Ni1/Ni(111)催化剂的动态行为,发现与真空环境相比,H2和O2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元红,段俊玲,侯芹,李怡靖,梁慧[10](2019)在《多元化教学法在卤代烃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本文针对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类比法、球棍模型法、渗透时政元素法、"对分课堂"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分子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在比星际空间冷数百万倍的温度下,他们让两个超冷分子发生了迄今宇宙间最冷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分子偶联史上最冷的键。他们表示,科学家可利用这种超冷化学,了解化学反应期间究竟发生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焦银春,邓双,彭斌,陈述.NBO理论用于过渡态分析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演示——以双分子亲核取代(S_N2)反应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刘霞.最冷化学反应让分子形成时刻首次“曝光”[N].科技日报.2019
[3].冯炜,高红凤,刘婷,马琼,周慧.吡咯和吡啶燃烧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4].张硕,侯梓桐,宋子贺,苏晓峰,王峰.Zn/Ni双金属接力催化:一锅法分子内环异构化/分子间酰胺化反应构建恶唑衍生物[J].化学学报.2019
[5].宋丽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9
[6].蒋伟健,陈志卫.有机小分子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9
[7].韩布兴.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J].物理化学学报.2019
[8].孙洋,张未卿,杨学明.“大连相干光源”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拍电影”[J].科技导报.2019
[9].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9
[10].张元红,段俊玲,侯芹,李怡靖,梁慧.多元化教学法在卤代烃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9